登陆注册
5010500000014

第14章 精英的小辫子(1)

肃亲王的心思

晚清满人也有几个有志气的,肃亲王善耆要算一个。肃亲王善耆,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之后第十代肃王。肃亲王是清代八大铁帽子王,所谓世袭罔替的八大豪门之一,别的贵族隔一代降爵一次,而这八大王不降。善耆出身豪门,自己也有点本事,因而在当时大大地有名。晚清有两个亲王级的满人亲贵最明白事理,一个是庆亲王奕劻,一个就是肃亲王善耆。奕劻跟善耆比起来,根子不粗,原本不过一般宗室,靠着巴结和能干,才一点点爬上去,最后也混了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帽子。而人家善耆,则压根就是天生的铁帽子王府里的嫡派子孙,根正苗黄(清人皇族尚黄)。而且论为人,善耆清廉,奕劻贪鄙。奕劻的贪满朝知名,他的王府,如果没有大笔的门包,连想进门都没戏,不进门,事当然办不成。而善耆做北京崇文门税监,整顿税务,给税务人员提高薪水,但不许潜规则受贿,自己则一介不取。明白的满人都跟汉人混得不错,这两人自不例外,都有一群汉人朋友。但一些以清廉自命的汉臣,却很讨厌奕劻,相反对善耆有好感。但是,这样两个明白人,在晚清当家太后慈禧眼里,分量却是一轻一重,重的是庆亲王奕劻,轻的是肃亲王善耆。不是西太后不明白两人的优劣,关键在于帝后隔阂的微妙格局。

自戊戌政变之后,西太后跟光绪皇帝实际上已经成了政敌。政变之后,西太后费尽了心思,也没能废了光绪,反而惹出了庚子拳乱之祸,差点把祖宗江山给丢了。但是即便如此,废不掉的光绪依然只能做西太后的囚徒。囚徒可是囚徒,一旦年迈的西太后死了,年轻的囚徒就会鱼跃翻身,成为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由于这样的微妙政局,清廷新政时期,满人亲贵的心理相当微妙。尽管当时的帝后都咸与维新,但守旧的满人心里还是向着太后,感觉太后更稳当,更倾向于维护满人利益。但是,对于皇帝成年后仍由女人当家这样一种明显有违祖制的做法,多少还是有些嘀咕,暗地里担心这种牝鸡司晨的状态,会给祖宗江山带来不祥。传说是恭亲王奕说的,大清早晚得亡于方家园(慈禧的娘家所在)。其实有这样想法的旗人,绝不是一两个。而趋新一点的人,则更倾向于皇帝,由于太后年事已高,这种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其实,就是守旧的人,也得盘算在西太后之后的日子怎么过。奕劻和善耆都是明白人,但善耆是真正的趋新,奕劻只是懂得利害而已。相比之下,奕劻跟西太后更亲近一些,而善耆则跟皇帝有更多的感情。庚子年逃难,据善耆自己讲,颠沛流离之间,他更多的是在照顾光绪。所以,后来议和的时候,两人都被西太后派去协助李鸿章跟西方各国谈判。但是后来的新政,两个人权位份额却大不一样。奕劻被委以重任,首当大局;而善耆则只是主管民政,接袁世凯的茬儿,编练警察。即便如此,在这个领域,他也不能握有全权,袁世凯的人还是在里头起作用,而袁世凯则跟奕劻走得很近。西太后不是不知道奕劻贪,但贪而忠诚,还是得大用。

在晚清的最后几年,虽然新政红红火火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西太后跟光绪的政敌关系并没有缓解。心胸狭隘的西太后,绝不可能容忍光绪自然接班,从囚徒变成真皇帝。换言之,她一定要弄一个自己的人继承大业。要实现这个目的,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就一定要死在三十多岁的光绪后面。这么一来,光绪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宫里不仅有这样一个手握大权、居心叵测的太后,也有乐于将此居心付诸实践的太监,比如亲手把光绪的爱妃珍妃推到井里的崔玉贵和他的徒儿们。

跟宫廷有天然联系的满人亲贵们当然不是瞎子,他们也看到了皇帝的这种危险。感情上更接近光绪的肃亲王甚至说,他编练京师的消防队完全按照军队形式训练,目的就是一旦皇上有不测,就以救火的名义冲进去,把皇帝救出来。但是,直到1908年11月14日,西太后病危,却突然传来光绪皇帝暴毙的消息(后来证明光绪的确是被毒死的),什么救助动作都没有使出来。以奕劻为首的多数满人亲贵,还是倾向于让西太后的意志继续下去,不管这个意志是否会葬送他们的祖宗江山。而善耆这样的人又缺乏做大事的决断,只能眼睁睁地等待机会,再看着机会溜走,无所作为。等到革命到来,大势已去,才如梦方醒。跟守着赃款踏实过悠闲日子的奕劻不同,跟所有满人亲贵都不同,肃亲王善耆一直在奔走复辟,撇家舍业地搞复辟,全家动员投身复辟。为了复辟,他不惜跟日本人打连连,家里还因此而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川岛芳子,加倍败坏了这位清末贤王的名声。但是有什么用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大清江山一去不复返了。

庚子年,有个端王爷

1900年,也就是庚子年,是清朝皇室的蒙难年。四十年之内,皇室第二次逃难,用他们自己的话叫“西狩”,即到西边打猎去了。但他们自己知道,这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逃难,逃得比第一次的北狩更远,也更狼狈,不是去打猎,而是自己被洋人当猎物追了很远。

洋人这次攻破北京,是因为朝廷由着义和团杀洋灭教。洋人被杀的不多,几百人,但却有几十万中国的基督徒殒命,而且排外的狂潮直接威胁到了所有在北方的洋人,包括外国使馆。朝廷这样纵容义和团,是因为西太后老佛爷跟洋人闹翻了。这次翻脸,说起来纯粹是由于中国的内政。朝廷变法,搞戊戌维新,但是刚开了头,一线领导光绪皇帝跟二线领导西太后就闹起了矛盾。这样的矛盾其实跟新旧无关,而跟权力之争有关。双方闹到不可开交之际,维新派谭嗣同的一次冒险行为,给了西太后发动政变的口实。虽然说这次冒险光绪并不知情,而神通广大的西太后要想查清情况也不难,但是她就是不肯这样做,一门心思认定策动袁世凯兵围颐和园就是光绪的主意。光绪从西太后婆家那儿论,是亲侄子,从她娘家那儿讲,是亲外甥,立为皇帝,就成了她的儿子。现在儿子要害老娘,这还了得?所以,眼前的这个皇帝,就是不孝的枭獍(古人传说中的恶禽兽,枭生而食母,獍生而食父)。发动政变,将之囚禁中南海瀛台,还不解恨,非废了他不可。

但是,废光绪不仅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很多有实力的地方大员,如刘坤一,也明确表示不同意,说什么“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更可气的是,在京的西方各国公使,也表示不能接受。你说光绪生病,因病不能视事,人家就要推荐医生进宫看病。对于洋人如此赤裸裸地干涉内政,西太后当然会很生气,不止生气,而且火大。西太后当了近四十年的家,很多政治上的大事看得很明白,但毕竟还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妇人。对于她施加了养育之恩却遭反噬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搁不过去。光绪的不孝,开始也许只是一个出来训政的口实,但说多了,连自己都相信了。别的都可以妥协,唯独这事妥协不了。但硬抗似乎也不行,于是就来了一个缓兵之计,以给光绪立嗣为名,先找个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一有机会,就用接班人取而代之。这个接班人,按满人的规矩,叫大阿哥。就这样,中国的政坛一下子冒出两个人来,一个是大阿哥溥儁,一个是大阿哥的父亲端郡王载漪。如果没这两个人,义和团的祸也许不会惹得这么大。在庚子年,支持义和团最卖力,对抗洋人最激烈的,就数这个端王爷。又偏是他,最受西太后的信任。

说实在的,载漪和溥儁这爷儿俩,真是没什么特别之处。溥儁成为大阿哥,既不是他才华出众,也不是因为他跟同治或者光绪血缘最近。端王不过是道光皇帝第五子奕誴的儿子,同样近的,有恭亲王奕家的人,还有醇亲王奕譞家的后代也可以选。选了溥儁,无非是因为端王的福晋,是西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西太后的内侄女。而溥儁,就是又一个既跟西太后婆家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同时又跟她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唯有选这样的人,她才踏实。

溥儁还是个孩子,虽然是个比较顽劣的孩子,进了宫,对政局也没有什么影响。但端王就不一样,在溥儁进宫之后,他也摇身一变,成了西太后的宠臣和朝廷的重臣,说话一言九鼎。西太后就是这样,知道清朝的祖制没有太后临朝的一说,所以当年祺祥政变,自己出山,打的就是亲贵当政的牌。此后每个阶段,总要拉一个王爷一起当家管事,共事时间最长的是恭亲王奕,其次是醇亲王奕譞,现在又轮到了端王载漪,此后就是庆亲王奕劻了。

几个王爷比较起来,端王是最低能的一位。他跟众多纨绔一样,喜欢玩,喜欢票戏,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耗在了上面。家里长年请当年的名角谭鑫培和孙菊仙教戏,一度还喜欢捏泥人,请来泥人张来府上教他。除此而外,这位王爷还有一个挺费钱的爱好,就是养马。雇了好些养马的把式,府上好马十几匹,有跑马、颠马和走马之分。光马的装扮,在鞍鞯、嚼子上就花费不小,不是镶金就是嵌玉。端王跟一般满人公子哥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好武,喜欢射箭,家里养着好些武林高手,教他打拳,舞枪弄棒。只是他的身手怎样,却没法知道,因为从来没有机会施展过。即使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最危急的时刻,也没见他披挂上阵。指挥攻打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也是让别人冲锋,他躲在后面。最后城破逃难之际,他的那些好马也没派上用场。大约走得太急,来不及调遣了。

但是,这样一位好似玩闹的王爷,在庚子年那个特别的场合,却起了翻天覆地的作用。利用义和团灭洋,是他力主的。在义和团眼里,他是他们最大的大首领。进攻使馆,也是他的主意,而且是他亲自主持。甚至在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已经破灭,八国联军眼看就要打进北京的时候,他居然矫诏调来新建陆军的重炮,想要轰平使馆。幸亏荣禄没有听他的,否则真要是轰平了使馆,这个祸就闯得更大了。仅有的几位表示不同意见的大臣,袁昶、许景澄、联元,也是他奏请杀掉的。连同为满人纨绔的立山,仅仅因为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也被他干掉。当日,在他的淫威之下,几乎人人自危。好几位大臣后来回忆说,如果八国联军再晚来几天,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朝臣被杀。一度,他还领着义和团进宫,要搜查宫里的汉奸,明摆着是要给光绪好看。幸好西太后虽然讨厌光绪,但却不喜欢这样胡来破坏了规矩,才制止了他。十几万义和团涌进北京城,闹得北京秩序大乱,各个衙门都驻扎着骄横的团民,还必须管他们的饭。官员稍有异议,轻则挨揍,重则脑袋搬家。由于有端王罩着,谁也拿这些人没辙。这些团民天天打打杀杀,嚷着要杀朝中的“一龙二虎三百羊”,连李莲英这样的人都感觉到了混乱和不便。就连西太后自己,也未必能完全控制得住局面。

这样的玩命而且拼命,仅仅是因为端王的儿子做了大阿哥,距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为了早一点把光绪赶下去,在当时的情形,只有灭洋一条路。认准了这条路,他就一根筋地走到黑,甚至连一点后路都不留,也把这个朝廷推向了悬崖边上。

这样做的结果,西太后也就只能逃了。还好八国联军兵力不足,没有四面围困,给逃难的人们留了一个德胜门。从德胜门逃出来的西太后,不仅带走了光绪,还拉上了端王和他的儿子溥儁。惹了大祸的端王,也没有坚持留在北京,与京城共存亡,而是跟着一直逃到了西安。议和之后,西方列强方面开出的“祸首”名单,头一个就是端王载漪。西太后还真是顾念亲戚的情分,别的祸首,该杀都可以杀,唯独端王的命却要留着,最多只能发配。列强最后还是给了西太后这个面子,端王的命,算是留下来了。也许,这个端王原本就是庚子年西太后作恶的替身,坏事恶事,都是他的事。事后,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端王被流放之后,大阿哥溥儁自然成了鸡肋,加上他顽劣成性,宫中谁都不喜欢,据传还揪过光绪皇帝的辫子,上上下下,一点人缘都没有。西太后西狩之后,两个最信任的近臣,吴永和岑春煊,都力主废掉大阿哥,不久,他也就真的被废了。

此后,虽然流放中的端王一直受到朝廷的供养,甚至到了民国还享受政府的补助,并且还免不了有些不喜欢洋人的人,时不时去崇拜一下这位敢跟洋人开仗的王爷,但从此以后,这一家子在历史上基本上就没动静了。曾经剑拔弩张、气势汹汹的王爷,再也没见有什么肝火,一点脾气都没有。现在看来,在当年的清廷王爷中,端王肯定不是最混的一个,也未必真的很保守。但是,一个废立机缘,把他推到了政坛的漩涡中去,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幸的是,由于利害的原因,他起的恰是一个特别糟的作用,差点把国家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左宗棠的自恋事业

1881年春,左宗棠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这年,此老已经虚岁七十了。古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四十岁的人就可以称老了,七十岁,古稀之年,即使精力还旺盛,自我感觉也老得不行。其实,晚清的这个年景,是李鸿章的时代。当家的西太后也知道,她的天下,还真离不开这个人人骂的李鸿章。眼看着洋务事业一天天发达,跟外国人打交道,没李鸿章还真就是不行。但是,一家独大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擅长平衡术的西太后,无论如何都要找个能平衡李鸿章的人,于是,一向跟李鸿章不和的左宗棠就被挑中。

不过,别的高官熬到这个岁数,进军机都没有问题,唯独左宗棠不合适。此公是举人出身,因战争的机缘进入官场,一出手就做得没边,一个师爷,居然要巡抚帐下的二品总兵都要对他参拜。在大帅府中说一不二,让大帅今天做的事,今天就得做,拖到明天,爷就不伺候了。战况紧急,大帅用人之际,人才难得,对他只能迁就。等师爷做够了,就独当一面,率领他的楚勇,出征太平军了,直到打出了他的一片天。可以说,他左宗棠不是像别人那样一步步爬上来的,每一步都要看上司的脸色,防范左右的倾轧,时时小心,处处留意,讲礼仪,顾面子。实际上,这个人等于就没在正经的官场上混过。这样的人,对于官场礼数、宫廷礼仪基本上是个棒槌,什么都不懂。当年的军机处是设在宫里的,雍正皇帝设置这个机构的时候,就是个皇帝的小型秘书处,候在皇帝的寝处,时刻准备着。晚清的太后和皇帝没有雍正那么牛了,但军机处的性质却还一样。这样的棒槌进了宫,伺候皇帝太后办公,处处都显着不方便。尽管西太后看在他功劳的面上,不去责备他的失仪,但他自己却好受不了。

同类推荐
  • 南洋风云录

    南洋风云录

    南华国是李沐,原籍为广东省雷州府海康县白沙乡东岭村(今广东雷州人)。出生于南明永历九年农历五月初八(1655年6月11日),在他年幼的时候,中国南方各地南明势力相继被满清消灭。1671年,17岁的李沐因不肯屈从清朝统治,于是背井离乡,移居桑坦,不久就得到桑坦国王的宠信,被委任管理该国的商贾事务。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文献:文苑经典集成

    文献:文苑经典集成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献专著与其文化内涵。包括文献集成《管子》《七略》《汉魏丛书》《别录》《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困学纪闻》等。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本书勾勒中国史学传统的形式和发展过程,揭示《史记》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总结史学名著与史学传统,史学传统与当今史学等方面的联系与规律。
  • 书生为帝

    书生为帝

    他是太子,奈何前朝他拥兵数万,奈何好书他,只想看书写字。他的父亲,一人一剑一酒,身穿皇袍,冲入万马中。他说,吾儿,为父想看你身穿这金色龙袍,将这天下血洗的干干净净。他的母亲,身披凤冠,说,吾儿,你当杀人。......
热门推荐
  • 青春路无尽

    青春路无尽

    这是你我的青春故事。是一个普通80后职场发展的故事纪实,没有穿越历史的乱世英豪,没有出手阔绰的豪门总裁,更没有如花似玉的美女主动投怀送抱,这里,只有你我前进的脚步。现在的80后们,早已成家立业,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暇去回顾之前的岁月,只能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孤身一人,我们已然成了无数个家庭的中流砥柱,绝对力量,不管多苦,多累,我们用80后的特性告诫自己——绝不放弃。也许现在你已位居高官,也许你已事业有成,也许你还在努力奋斗,也许你正苦苦挣扎……不管怎样,在这里,你会发现过去的你是如此执着和坚强,以前的你也曾斗志昂扬,豪情万丈……孟金时一个亿万80后农村娃的缩影,寒窗苦读,踏入社会,现实、竞争、压力、屈辱、动力、坚持……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你我共同奋斗的青春成长记录。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祝由鬼医

    祝由鬼医

    我叫刘大山,做着一个不被人知的行业--祝由医生。尽管我不愿意,可是自从我遇见鬼抬轿的那一天起,我就注定和一些不平凡的东西打上交道。破旧中学内的长发女鬼,荒山野庙的精怪,还有半夜游荡在市井中的游魂,一切的一切,从我踏上这条路,就注定会有交集
  • 霸占新妻
  • 全能相师

    全能相师

    气,万物本源,花草山石人虫鸟兽江河湖海家国天地无不以气为根基,望气,可知万事消长万物兴衰。相山水者,是风水先生,称地师;相人者,为算命先生,也称相师;相阴阳两气者,便是阴阳先生;而相天地日月星辰者,则为神为仙,不属凡人之列。山村孤儿李星野,起于山野,兴于都市,相山水,相人,掌控阴阳二气,仰观日月星辰,终成《全能相师》!
  • 独家秘恋

    独家秘恋

    第一次遇见,他如神祗般的降临在她的面前。在她格外笨拙的举动里,她悄悄靠近,却发现他的心里埋葬着复仇的种子。他虐她身,他伤她心,却不允许任何一人染指他的女人。万念俱灰中,她决定孤注一掷。她石沉大海的一瞬,她想,若死了她要变成一只孤魂搅扰他的梦境让他不得安眠,若活着,她必要让他偿还一切。殊不知他们的姻缘早已勾上了红线,纠缠一生!多年之后,她逆袭归来,再也不是从前懦弱心软的她!他与她的追逐是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
  • 美男来袭:勿惹魔王大姐大

    美男来袭:勿惹魔王大姐大

    她是圣达学校的魔王大姐大,一切能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绝不会动口,是简单而直接的人。她狂傲地说,“敢欺负圣达的人,问过我没有?这里的人只有我能欺负,你们?下辈子吧!”他是圣达学校的校草大大,在别人的眼里,他高冷沉默英俊,在林默希的眼里,他温柔阳光帅气又迷人。她高傲地说,“他是我的人,敢抛媚眼,不想活了?滚!”某日,他说,“我腻了分手吧!”她冷冷地回他,“我会让你后悔的。”当她当着他的面,深深地与另一个男人亲吻时,他真的后悔了。她说,“我现在喜欢的人是他,你走吧。”然而,他毅然对她说,“不,我要重新追你,直到你答应。林默希,我惹定你了。”
  • 石统天下

    石统天下

    苦逼青年马晓明在一次偶遇之后偷走了别人的一块石头,从此,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块小小的石头,一群痴迷的人,一个苦逼的青年,一段传奇的故事慢慢地为你呈现。
  • 青梅大侠杂货店

    青梅大侠杂货店

    这些都是青梅大侠亲身经历体会的凄美爱情恢弘大气曲折离奇的故事……假的。
  • 豪门老公么么哒

    豪门老公么么哒

    父母去世,她过继到他家被迫成为他的爱宠,隔着一扇虚掩的门,他当着未婚妻的面将她逼在了昏暗的角落,并勾起她的下巴邪恶的低喃,“…这是你该还的债…”【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