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虽然自己并没有大企业那样的品牌和名气,但是做好细节依然是提升自己创业项目的人气、促进销售的重要方法。
某市有一个职工下岗后,找到一条冷清的小街租下了一个6平方米的公用电话亭,准备做点小本生意。起初他发现打电话的人站着打久了就会不舒服,于是他便搬来了一张靠背椅;后来他又发现打电话的人需要记录时,总是手忙脚乱,于是他便在电话机旁放了一个小纸盒,里面放好了小方纸和圆珠笔。这样一来,尽管这条小街有好几个电话亭,但人们开始向他这里云集,于是他又新装了两部电话。后来他又发现,有人等电话时问他有没有香烟、饮料,他立即进货,满足了这些顾客的需要;而当情人们打电话时,他发现女伴在旁边嘴里总是嚼个不停,于是又进了些小食品。渐渐地,他的电话亭顾客越来越多,并大多数都是回头客……过了半年,这位下岗职工的小小电话亭办成了零售店,而他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不断在细节上讨好、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时派生各种服务,从而取得了营销上的成功。
其实只要创业者有心,可以在各个创业领域发现细节营销的巧妙和重要作用:对于开书店或音像店的创业者来说,书籍或唱片可以放置在一些略微向后仰斜的货架上,这样便可以让顾客从一个很舒服的视线角度进行浏览,哪怕是货架上最下一格的待售品,都能够一览无余;对于开小超市的创业者来说,在熟食柜前,可以将那些袋装食品同价格牌一起悬挂在一个恰当的高度,使顾客可以轻松地看清食品说明和标价,而不必把鼻子“抵”在柜台上费力地搜寻;开副食品店的创业者,不仅每天备上各种蔬菜、水果和食品,还可以为了让家庭主妇增加“食疗保健”的知识,到周末特邀一些医院的营养食品专家为顾客“坐堂配菜”,进行现场服务;或者在副食柜或蔬菜摊前,贴一些专家提供的“食疗谱”,展示台上还可以有主菜配料的图样,相信不少顾客会如获至宝似地掏出笔和纸记录下来,这样也间接促进了营销。
创业者千万不要对这些讨好顾客的“细节”嗤之以鼻,让顾客得到服务实惠的往往正是这些“细节”,让商家拉住回头客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的也正是这些“细节”,与那些过眼烟云的承诺相比,这些以情传意,讨好顾客的细节更显得弥足珍贵。
抓住机会,从客户的身上学习成功之法
客户是上帝,没有了客户一切又从何谈起?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无论是忠诚的老顾客,还是刚来的新顾客,抑或是挑剔的顾客,都是你最好的老师,抓住机会,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学会很多成功之法,千万别忽视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一家美容店,老板进门的第一句话问店长或顾问的是:“今天有多少个订位的?”如果没有订位,老板今天的心情就会变得很差,如果有订位,老板的心情就会非常好。于是,经营者开始到处投医,只要能提升业绩的不管什么方法都可以,而不会过多考虑客户的接受力及内心感受。其实只要你去问问你的顾客,他们最清楚。
我们会发现,很多店家的促销方案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往往是闭门造车,打折、优惠、送代金券等等,而从来没有想过顾客最喜欢什么样的促销方式。比如上面那家美容店就是在用自己的语言与顾客说话,而并不是顾客自己所要的语言,一味地告诉顾客我的产品怎样好,这样的语言或许能打动一小部分与顾问比较熟悉的客户,但对于大多数不熟悉的顾客往往觉得是店家自吹自擂、自我卖弄。
很少有店家愿意花时间和自己的顾客去做这样深层次的沟通,认为这样的沟通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总是花尽心思在如何营销上,仿佛除了销售就没有其他办法。接受客户对自己店的建议,并采用这些建议,能很好地保持这些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一群和店家一起成长的客户,交流能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共鸣,让客户也会觉得我们在改变,客户也会觉得我们在关心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自己想不如抽出时间与客户一起成长!
常常看到一些店家有留言本,让顾客写下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真正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这些意见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改善,才是真正的“以顾客为老师”,才能真正产生效益。详细的、变化的一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改善自己,如果自己做起这些分析比较困难或者没有时间,可以请一些学生帮自己来做分析,收费非常低,但是最后的结果又非常有效。不要让留言本成为一个形式,应该成为真正影响你决策的一个“风向标”。
营销不是一个人的事,让公司所有人都参与到营销中来
在一些公司,好像营销就只是销售部门的事情,销售部门和设计部门等其他机构没有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设计部门抱怨销售部门销售能力不行,销售部门抱怨设计部门对于产品的研发没有考虑到顾客的需求,只会闭门造车。
公司中的每个人都要非常了解自己的产品以及产品市场。以下的内容是必备的知识:
第一,熟悉公司产品的特点、优点、缺点、品种、规格、竞争产品、替代产品。
第二,熟悉自己的目标客户。收集这些目标群体的背景材料,比如大致的收入、社会地位以及使用偏好等。了解顾客,才是营销的真正内涵,所以公司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这个内容。了解这些,设计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销售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销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熟悉产品的市场。市场怎样细分,竞争对手有哪些,市场的容量如何,客户的地理分布和产品的时间分布如何,产品市场的短期发展趋势,这些也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
而老板作为公司营销的最高执行者,应该时时处处都灌输“营销理念”,并可以在工作中做以下的安排。
第一,制定公司总的营销方案。公司上下要牢记以下几点:我们的顾客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会满意我们目前提供的产品吗?如果不满意,可能会是什么问题?我们如何去改进?
第二,存好销售记录。理想的记录是随时可以查询每笔销售记录的具体情况,作好客户拜访记录,随时掌握和关注客户的动态,做好售后服务,而这个售后服务会为你提供很多信息。比如,一个客户,可能仅仅是因为外观的一个小小的瑕疵,一个不喜欢的颜色,一个松动的螺丝钉,一个缺乏质量感的外包装而拒绝购买。所以我们应该非常关注客户体验,必须要有营销意识,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偏好,那就走偏了。顾客的这些反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善我们的产品。
第三,研究客户心理。根据客户的个体心理特征设计产品、推销产品;知道客户的真正需求在什么地方。领先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经常琢磨琢磨顾客会喜欢我们的产品吗?如果不喜欢,那又是为什么?他们对产品还有哪些需求?哪些设计可能会符合他们的想法?
老板不仅要在思想上给全体员工灌输这样的营销理念,还可以在制度设计上体现这样的营销一体化理念,比如安排设计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开会,拉近他们的距离,互相有比较好的配合。总之,营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公司全体员工的事情,更要从老板开始做起。
好的“店名”就是一则最好的广告
广告的效用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但是,除了街道上大规模的张贴画、广播电视中强有力的宣传,你是否注意到,原来“店名”也是一则很好的广告呢?好的“店名”,容纳了店主对于小店的希望,包含了对店内产品的概括……
刚刚起步的经营者往往不注重自己的“店名”,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生意规模大的店铺,对营销越了解越重视;而越是生意规模小的店铺,对营销越是不理解。这些店铺老板,往往难以置信地固执:宁死也不学营销,仿佛营销和生意好坏没有关系,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那些大店铺因为钱多得不行,才会做营销;而小店,既然没有钱,只有清闲地等客户上门。其实,有许多营销技巧和手段,都不用花费很多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迅速地扩展生意。
有一家服装店,叫“美资”。该服装店的老板也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没有多少钱用于宣传,所以对于动不动就请人,或者花钱的广告营销宣传只能敬而远之,所以只能选择一些不花钱的方式。其中最有效的一个就是:更换店名。服装店原来的名字叫“美资”,这个名字过于大众化,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绝大多数的服装店都会起这样的名字,所以都赚不到钱。店主想了很久,最后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店名,而且经过测试,也发现效果非常好,顾客多了很多。最后确定的店名是“三赔”,这包含着三层含义:赔钱,没有谁能比本店赔得多;赔人,要是掉线或者少扣就可以拿到店里修补,而且免费;赔色,单次消费达300元就可以免费得到高级护手霜一支。所以可以说,“三赔”貌似是一个店名,其实也是一个店的经营理念。这自然能够在顾客的心目中树立起形象。
当然,店名也不仅仅是要反映一个店的经营理念,最重要的是要有特色,能让大家过目不忘,能够在每次购物的时候想到这个名字。比如超市,像易初莲花、超市发、家乐福等,或者名字简单易记,或者特别有特色。有些店名会用一些非常奇怪的符号之类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店名和你店里所售卖的东西的风格是相匹配的,非常搭调的,比如,你店里所售卖的都是非常潮的服装,那么你的店名完全可以是非常另类的,甚至有许多奇怪的符号,这样人们在记起你的店名的同时,也会想起你店里所卖的东西。
起个好店名,对开店很重要,好的店名可以吸引很多顾客。而这也是时下开店流行的一种趋势。下面就列举一些店名,供创业者在开店的时候参考。
比如一些酒店的店名可以起“笑傲江湖”、“摸错门”、“黄土地”、“乡下人”……这样的店名看起来似乎和吃没什么关系,但却体现了餐饮的文化,而餐饮文化是餐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休闲店名,如果起得诗情画意一些,如“耕读园”,非常儒雅拙朴,亲切自然,真正的是店里卖的不是茶,而是一份情怀;如果起得俏皮创意,就可以起“来吧”、“不见不散”,简单随意,一看就能记住;如果想要怀旧思古型,就可以起“金色年华”、“时光倒流”,相信慕“名”而来的人不在少数;而如果强调异国情怀,就可以起比较欧式一点的名字,“蓝色音璨”、“斯圣帝国”,仿佛咖啡加了一点蓝调,自然使你联想到梦幻的欧洲之旅。
好的企业形象设计将使你的销售事半功倍
企业形象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不仅仅是商品,商品背后的意义也是销售的一部分,好的企业形象设计将让你的销售事半功倍。
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可能不愿意花很多的钱在企业形象设计上,但是还是有很多不需要花费太多金钱的工作需要创业者来做。
第一步,调查同行竞争者。这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调查你可以了解其他同行竞争者所包装的企业形象是怎样的?哪些是可以借鉴,哪些是必须避免雷同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盲目地设计自己公司的企业形象是不理智的,必须在一定的调查基础之上。
第二步,了解政策和民情。看上去这点非常虚,其实是非常实在的。比如,现在国家倡导环保节能,人们也逐渐有环保意识,环保产品卖得非常好,如果你产品宣传不是环保的,那么就和主流取向相违背,自然就引不起人家的好感。
第三步,结合调查和分析,设计本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企业形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定位、市场定位、风格定位、表现战略选择、具体的实施方案、企业形象设计( 比如经营理念、口号、标志 )。设计过程需要和合伙人或者朋友之间有充分的讨论,或者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互相的灵感,这个设计过程决定你以后实施的高度以及可行性。企业形象设计要考虑可行性以及创新性,又要比较符合目标群体的喜好,这些要求是非常完满的,当然最初的设计只要符合一两点就很不错了。
第四步,宣传企业形象。再完美的形象设计、再完美的产品,也是酒香就怕巷子深。针对自己的目标群体,有计划地塑造企业形象。比如,你的店面就开在大学附近,主要的顾客就是大学生,那么就需要针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可以在大学的论坛上发布自己新店的消息,以及在路口发放传单,提供折扣,当然企业设计还是需要符合大学生的偏好的,能够让他们留下印象。
第五步,从细节中体现形象。前几步貌似很花精力,但是真的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落实的,真正不容易的是在细节中体现企业形象。比如,光合作用书房,作为一家书店,之所以能够在现在电子书非常流行的时候,开得比较好,就是因为它在企业形象的细节上做得非常到位。比起其他书店,它很小,但它很精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休闲类书籍。它甚至有非常苛刻的条件:只有会员才能打九折,当天消费满380元或是一年内累积消费500元才可办会员卡。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人喜欢这家店,因为和书店的名字一样,这家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缕阳光”。一进书店,你可以看到高低不等但排列整齐的书,它不太大,不会让你有淹没在书海中的窒息感,却也不小,不会令你稍显局促,而是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把视线充满。在这里你可以感到安静,或者是宁静,另外书店里还有“咖啡馆”,座椅、沙发零星点缀在书房里,让人产生一种温和的、柔和的,却不张扬的感觉,温暖而不刺眼。
企业形象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创业卖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文化以及生活品位。
课后思考
1.促销的方法有哪几种?
2.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老顾客?
3.如何使你的商品与众不同?
4.怎样才能跳出思维定式,出奇制胜?
5.关注细节,让顾客在细节中得到实惠。
6.从客户的身上学习营销方法。
7.员工应具备那些营销知识?
8.如何用“店名”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