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英雄
据说,好莱坞著名女星英格丽·褒曼曾去见了丘吉尔和萧伯纳两位名人,但是她见到两人后的感受很不一样。
英格丽·褒曼说:见丘吉尔时,我觉得他是英雄;可见萧伯纳时,我觉得我自己是英雄。
领导不是要成为别人心中的英雄,而是要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心中的英雄。
这是教练型领导的方向。
钱塘江大潮是一道闻名遐迩的盛景。每年的潮起潮落都会吸引大批的观潮者。
管理学上有“钱塘江原理”一词,意思是说:领导者不是钱塘江中翻腾的浪潮,而是造就这些浪潮的地势地貌,即是一个创造可以让员工尽情发挥的空间和平台的人。
这样的领导允许员工比自己更优秀,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员工去尽情发挥,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原动力与发展空间。
广州有家集团公司的老总,同时管理着十几家分公司和两家工厂。
每天上班,办公室外都会有人等着汇报、请示工作。老总心里挺享受,觉得“这个公司离开我就不行”“还是我厉害”。
然而,做英雄的代价就是自己成了公司的“救火队员”,哪里有“火”就往哪里扑。因此,他觉得非常累。
后来,他接触到教练的理念,于是开始转变管理风格。从什么都自己做,转变为授权给他人做,自己只管理四位副总,让其他人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结果,没用多长时间,他的企业就从亏损大户一跃成为缴税大户。
在比赛场上,教练是在场外而不是在场内的。
在企业中,教练型领导也一样,是场外的隐形英雄,以成就场内更多的“运动员”,让他们能够如愿做自己的英雄。
开悟的领导
一位管理者向教练诉说他的烦恼:“现在的90后员工不好管,工作不积极,心态也很不成熟,容易情绪化。前几天我开除了一位90后员工,结果几天之后,其他的三位90后员工也走了。”
教练:“那么,你觉得他们不好管的原因是什么呢?”
管理者:“他们心智不成熟,缺乏自律。我在还好,我不在,他们就偷懒,顾客来了也不理,只顾玩手机。”
教练:“你期望他们怎样?”
管理者:“我想他们好好工作。我老婆看店的时候,每月能赚5万,他们看店的时候,就只能赚点工资费用和场地费用。”
教练:“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要用90后员工,而不用70后、80后员工呢?”
管理者:“因为我的店是经营时尚产品的,而90后员工比较时尚、年轻,有创意。”
教练:“你有没有了解这些90后员工的想法?比如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偶像是谁。”
管理者:“没有,我自己是70后,平时还是喜欢跟70后的朋友在一起。”
教练:“所以你只是想用他们,并不想懂他们。”
管理者:“是的。本来我只想开除其中一个的,没想到其他几个人也被那一个给带走了。”
教练:“这说明你对其他几个人的影响力,不如那位被开除的员工咯。”
管理者:“是的,看来我没有跟他们建立好联系。虽然我自己也多少有点这方面的朦胧意识,但经过刚才教练的点拨,这种意识变得更清晰了。这就是我需要着力改善的。”
与上面这个案例中的管理者相反,我认识一位已经50多岁的公司领导者,他能跟公司里的年轻员工打成一片。有一次,他出来跟我谈事情的时候,竟然穿着一套超人的衣服!我就感到很奇怪,觉得以他的年龄和当时的场合,按理他都不应该穿这身衣服,便忍不住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我们公司主要经营时尚年轻的美甲产品,所以需要很多90后年轻人。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他们,我就主动‘打入’他们的队伍,跟他们交朋友、一起玩!而且,通过跟他们的接触,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多!这不,我跟他们打赌,如果我输了,就要穿这身衣服一整天,结果我输了,所以只好穿这身衣服来见你了!”
当然,管理不是单靠一套超人服或者搞怪、搞笑就可以搞好的。但无论如何,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员工建立联系都是领导者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
由此,我们可以将领导的哲学归纳为:
未开悟的领导是用自己的方式走进对方,
开悟的领导则是用对方的方式走进对方。
放权与控制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很多人在管理上有困惑:明明对下属放权了,但是下属还是按照上级的意思来做;明明让所有人各抒己见,可大家还是三缄其口。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表面上放权,可实际还是想控制。
而这种情况发生得如同呼吸一样自然,以致我们自己根本觉察不到。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对方口服心不服。或许他也会认同,但不会百分之百投入,或许他就直接闭嘴了。
有一位企业家口才非常好,逻辑思维能力也非常强。一天,他跟教练倾诉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的困惑。
企业家说:“我跟我老婆结婚已经20年了,我一直把她当心肝宝贝,但是我觉得她并不真正快乐,总感觉很奇怪。”
然后他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大意是:妻子为了他放弃工作,专门陪在他身边。而他一心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也很尊重妻子,经常询问她意见。还把存款交给妻子保管,把家里大小事的决定权也都交给了妻子。可他心里就是感觉不到妻子真正的快乐。
教练认真听他说完之后回应道:“我觉得你是假放权,真控制。你表面上征求妻子的意见,其实骨子里却还是认为‘我说了算’。你认定的东西就会非做不可,但是你表面上会表现得非常民主。所以为什么你妻子说不出话来,因为她说不过你。但是她心里那种感觉还在,她清楚虽然你嘴上说得很好,但是你心里想控制她。她感觉不舒服不是因为你有梦想,而是因为她在你心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位企业家听后恍然大悟。
如果真正放权,我们就要把主动权交出去,其产生的结果会是未知的;而如果是要控制,那么无论我们怎样做姿态,结果都必须是我们自己所预想的。
看到这里,你不妨也试着自我区分一下,自己平时是放权还是控制呢?
钱与心
马云说:员工为什么辞职?原因无非两个:钱给少了,心委屈了。
领导者不仅要善于分钱,还要懂得调心。
有一位老板说:“我有一个重要的下属跑掉了,因为别人给他的工资更高。”
教练对他说:“很明显,你跟员工之间是通过钱来产生联系的。所以,当别人多给他一点钱的时候,他就跑了。想想看,如果你少给老爸老妈一点钱,他们会跑掉吗?”
老板说:“不会。”
教练问:“什么原因呢?”
老板说:“我和他们有感情关系。”
教练说:“是啊,因为你跟他们有感情关系。你再想想,你平时跟员工的关系如何?”
这位老板不愿承认自己有问题,于是又辩解说:“其实应该也不全是钱的问题。我最近解除了他的一些权力,而这个人有很大的权力欲。”
教练说:“也是一样。其实与权力无关,而是他感觉不被尊重或不被信任。因此还是要看你们之间的关系。”
老板说:“有些员工我都已经给他们股份了,可还是感觉他们工作不努力。”
教练说:“那只能说明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是股份。”
老板问:“那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呢?”
教练说:“这个问题你要问他们自己。”
我以前的同事、教练Eric,曾对管理者和教练型领导做过一个区分。他说:“管理者要做到的是,让工作伙伴‘薪悦诚服’,而教练型领导要做到的则是,让工作伙伴‘心悦诚服’。”
所以,领导者两手都要硬:一手管“薪”,一手管“心”!
脑与心
从企业教练的角度来看,人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行动能力,以及情绪能力。
诸葛亮、吴用、庞统这类谋士,实际相当于如今的参谋或顾问,属于思维能力很强的人;蜀国“五虎上将”和梁山好汉李逵、鲁智深这类武将,属于行动能力很强、身体素质极佳的人;而刘备、宋江、刘邦这类人,则属于情绪能力非常强的人。最后这类人往往容易成为领袖型人物。
当然,也有些领导兼具多方面的能力。
史蒂芬·柯维在他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对人的能力也有类似的划分。他把人的能力分为:IQ——智力商数,EQ——情绪商数,PQ——身体商数,SQ——心灵商数。
不必评判哪一种划分更科学、更精准,这些对能力的不同划分起码告诉我们:成就我们人生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技能,还有其他因素。换句话说,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做事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做人的修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原因。
在美国政界和商界有这样一句俗语:智商决定录用,而情商决定升迁。
智商代表的是专业能力。是否具备专业能力是录用的基本条件。
而情商代表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因为“升迁”往往意味着要成为领导,而作为领导,就需要跟团队打交道,需要凝聚和带领团队,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情商。
开车与推车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一辆车内部没有发动机运作,而要靠外面的人力推动时,在外推车的人是相当辛苦的。
员工如果没有工作的意愿,就如同没有发动机的汽车一样,只能推一下动一下。
之所以会如此,本质上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为老板工作,而不是为自己工作。
这就是“要我做”和“我要做”的区别。
正如管理大师肯·布兰佳在其经典著作《共好》中所说:很多人一到办公室门口,心就死了。这些人往往还未下班就早早收拾妥当,一下班就冲出去,一刻也不愿多停留。
要改变这一情况,就要点燃内部的发动机。
换句话说,要让员工感觉到工作是为自己做,并且不是在概念上感觉,而是从内心深处感觉。这就需要管理者下功夫探索如何点燃员工内在的发动机。
员工想要什么呢?
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钱。
是的,员工是需要钱。但与此同时,他们还有其他需求。
1983年,时任百事公司总裁的约翰·斯卡利被乔布斯“挖”到苹果公司时,乔布斯所开出的工资其实远不如百事公司给的高。
乔布斯对约翰·斯卡利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跟我一起改变世界?”就是这句类似教练区分式用语的话令约翰·斯卡利最终加入了苹果公司。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人把梦想看得比收入更为重要。而之所以会如此,就在于其心中藏有梦想!
因此,领导者永远不要忽略他人的梦想。
有人说,员工的工作是向顾客贩卖产品;而领导的工作则是向员工贩卖梦想。
乔布斯就成功地向约翰·斯卡利贩卖了梦想。
正是“改变世界”这个梦想,点燃了约翰·斯卡利内在的发动机!
团队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