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玫感觉自己的神经线就这么一起一伏着。放弃的念头刚一生成,一股新的力量马上生成来说服她。逃不是办法!要逃也要等到自己做出点事情来再急流勇退!当务之急肯定要先解决钱的来路问题!向上级争取拨款是一条重要途径,可自己的骨头也要能长肉才行啊!到底哪根骨头可以生肉呢?
6
为了尽快摸清全镇情况,袁玫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各个村、乡直各个单位间走访。作为一镇之长,她所需要熟悉的不再是一个村,不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她需要全面掌握,通盘考虑。她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主动权。所以此时,她不急于出手段。先人的经验告诉她,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要保证第一把火就能旺旺地烧。一旦第一把火没烧好,就可能失去人心。在乡镇,失去人心的工作是没法开展的。
她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对十四个村的全面走访。她的走访,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似的走访,而是认真细致到村级组织的每条血管里。在每个村,她主持召开村主干座谈会,听取每个村干部的想法和意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下到农户家里,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她不仅摸清每个村的基本情况,与各村村干部有了进一步了解、沟通,还掌握每个村各自的发展优势、发展瓶颈……时间似乎总不够用,她忙得像只停不下来的陀螺。
袁玫有意把镇政府所在地的黎冬村留在了最后一站。学校、医院都建在这里,企业也大多汇聚于此。越是中心地段,越可能是问题积聚的中心。她知道,一定有人会提那个老大难问题。果不其然,黎冬村的座谈会开得非常热闹,会议的后半程,议题中心基本转到了长期闲置的农贸市场的问题上来。
“袁镇长啊,说句实在话,群众有时骂政府无能也不是没道理,”村书记最先开腔,“那个农贸市场投了多少钱下去?一千多万啊!结果呢,成了一堆破铜烂铁!没产生一点经济效益还占地方!当时给群众说得多好听?两个月内把土地全部征用出来,建成农贸市场引进企业,群众就可以到工厂里做工。好啊,我们把土地征用出来了,结果呢,让政府给折腾成什么了?群众连地都没得种了!”
村书记所说的这个农贸市场建于七八年前,占地五十几亩,分成三大功能区,一个是工艺品加工区,一个是农产品生产区,一个是服装鞋帽加工区,本来是致力于打造成柳县中部区域的经贸集散地,并吸附周边县市的经济因素,承接本县与周边县市一定比例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未曾想,由于在选址上偏离交通要道,在工程设计及建筑上存在着瑕疵等问题,使得一些原本计划入驻的企业都望楼而退。巢建起来了,凤却一只只飞走了。于是,建成剪彩仪式后农贸市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废楼”。这一废,就是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