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楚王宫中,一位身穿甲胄的青年正在舞剑,一招一式中,渗透着气贯长虹的势态,清风拂过的刹那,剑式却只是愈发的卓然。剑气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环他周身自在游走。舞罢,他仔细欣赏着这宝楚剑,湛卢剑,真是无价之宝,剑身挺拔而又透漏着一股寒气。良久,侍卫王孙满来报,公子西请见我王,他挥挥手。将剑递给旁边的侍卫,径直向大殿走去。
大殿中的升鼎特别奇特,鼎有铭文,且不同于中原的鼎圆顶必圆底。它为方底,平底而束腰,立耳外撇,四周有六只攀附的凤凰,这与楚人崇拜凤凰的传统相吻合。大殿的左排是一整套乐钟,甬钟。钮钟从小到大以次排列,造型很是独特。大殿的右边是赤色的刺绣品,图中是祝融观星的情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甚是精美。但。整个大殿充斥一股庄重的气氛,无比压抑。
子西已经等候多时,见到楚王踏步走来,行完礼便急切的说,大事不好,吴国欲出兵伐我,其大将伍子胥兵锋直指舒城,更令人不安的是,吴国此次发兵似乎与往常不同,吴王阖闾亲自领兵。
听罢,楚昭王握紧拳头砸向铜柱上。为什么要赶到这个时候,自己幼时即位,熬了这么多年,隐忍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快要亲政,从令尹子常手中接掌权力。大战将至,还是要依靠子常,可如此想要完全掌权是遥遥无期了。
楚昭王问,何以解忧。子西缓慢的说,只得拼力死战,此不得已而为之。自楚灵王起已是四代乱政,待大王年少即位,子常专权,朝局不稳,楚虽为大国,可国力衰败,民力穷乏,国家更是无凝聚之力。反之吴国国势如日冲天,近年伐楚连连取胜。若是能与吴国求和自然是好,如此便可养精蓄锐,另做它图。
楚昭王大声说道,吴人欺我年幼,自我即位,无岁不有吴师,肆意纵横楚境,现在孤已成年,要报仇雪恨,求和,绝对不可能,伍子胥,你要灭了楚国,那寡人就先灭了你。
随后楚昭王命令王孙满即可传令公子高立刻领兵一万救援舒城,并要求子高定要活捉伍子胥。调兵一万这一点权利楚王还是有的。
子西望着大殿外怒气冲冲而离去的楚王,摇摇头,随着年龄的增长,楚昭王越来越独断了。他忘了一个问题,伍子胥何许人也,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生擒他,绝无可能,吴楚又是老冤家,打了百年的仗,双方又是知彼知此。屋漏偏逢连夜雨啊,但愿五弟不要败得太惨啊。
想到着,子西赶紧出王宫提醒子高。
一场大战降临舒城,紧张与恐惧的气氛渗透着每一个人心中。望着城外密密麻麻地吴军,有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因为守城的士兵也是吴人。主帅属庸大喝一声,将士才稍微有些精神。
十年前,楚平王熊弃疾病逝,楚昭王不满十岁即位,当时的吴王僚见楚国新丧,觉得有机可乘,便派弟弟属庸和盖赊率军进攻楚国,没想到楚国哀兵必胜,上下同仇敌忾,战事僵持不下。吴国国内发生政变,吴王僚被刺客专诸刺杀,公子光自立为王即为阖闾,加之吴军退路被截断,进退不得,属庸和盖赊只得投降,二人的投降使子常大为振奋。热烈款待两人,后来令尹子常利用对姬光的仇恨,便把两位的封地封在了舒城,在吴楚边境监视吴国。
舒城曾是群舒部落的居住地,楚康王时被灭,便舒城为县,离吴较近且城高池深,是抵御吴人进攻的要塞。若想攻楚腹地,必须拔掉舒城。同样属庸和盖赊也明白他们迟早会遭遇阖闾的进攻,几年的时间将舒城加固一次又一次,现在舒城可以说是坚不可摧。吴军若是想占领,一定会付出巨大代价。
属庸回到军中大营,看到盖赊正在饮酒,不禁皱了下眉头,喝酒是两人最大的爱好。可大战将至,二哥怎么还要饮酒?
属庸走到盖赊的面前,说,光来了,此次就是死,也一定让他付出代价,舒城地势险峻,我不信他能轻易攻下,只要楚国援军赶到,我们便可转危为安。
盖赊站了起来,他并没有三弟那样的信心,说,楚军会不会救援很难说,就是救援,也要先守住舒城啊。舒城是险,可真是吴军兵临城下,军心不稳如何守城?我们这身孝服也该脱了,十年了,也对得起大哥的在天之灵了。
属庸大喊,不,我要为大哥报仇,子光灭了我们的族人,使我们有家不能回,我属庸和他不共戴天。
说罢,属庸怒气冲冲的走了过去。只留下盖赊不仅摇摇了头,子光虽然阴谋篡位,但他夺得王位后励精图治,使得吴国隐约有称霸之势,这让如丧家之犬的自己兄弟二人根本无招架之力。上天,愿子光能称霸中原,实现我吴国霸主之梦吧。
舒城虽已是春季,却依然有着几分萧瑟,远处不时传来几声乌鹊的哀音,更为这萧瑟增添了几分悲凉。几天过去了,而围城的吴军没有要攻城的迹象。相反士兵们慢慢地变了清闲起来,吴军围城的第四晚上,城外吴军营中传来了所有人熟悉的吴歌,婉转细腻的音符勾起了守城士兵无尽的相思,冷清的月光,相隔千里的愁思,离家十年的孤寂,士兵们无不掩面而泣。接连几个晚上皆是如此。二公子毫无办法,军心已失,胜负已知。终于在在围城的第七个早晨,吴军兵临城下,大喊“吴人不相杀”守城士兵在巨大攻势下不战而降,二公子被俘虏。
二公子被捆绑到军营大帐中,伍子胥正在和副将夫概议事。
属庸看到伍子胥大吼道:你个无耻的叛贼,昔日你仓惶逃离楚国,带着幼子乞于吴市,是我大哥吴王僚收留你,你为什么要指示庆忌刺杀我大哥?断我兄弟后路使我二人有家不能回?
伍子胥说道:吴王僚身居高位而无雄才,坐拥一国而无远志,濒临万民而无仁德,怎不会有杀身之祸!纵然我不杀他,他也必不能善终。
伍子胥又望了一下盖赊,拱手说道:公子还有何话说?
盖赊说:仅愿伍员善待吴国百姓,莫因为复仇而使吴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伍子胥说道:伍员记下了,伍员是抱着复仇的目的来到吴国,可伍员没想到,吴国成为了我展现才华的舞台。吴王信我,百官敬我,庶民爱我。举贤才,建都城。重民本,疲楚计。一步一步,吴国在我的手中变得强大。渐渐的,对于吴国,我像一位父亲关爱它。我心系吴国,为了吴国,我宁愿分身碎骨在所不惜!说完,挥挥手,对旁边的侍卫说道:送两位公子上路。
舒城之战中,伍子胥以乡音瓦解了守军的士气,不战而俘杀二公子,而楚军援军将领公子高和沈伊戎自知无法与伍子胥对抗,徘徊不前。
自此吴军打攻克通往楚国腹地的门户,离伐楚更近一步,伍子胥的四面吴音成为春秋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役。两百年后,又是一位谋士张良,以四面楚歌的战术,吹散西楚霸王十万精兵,楚汉争霸之战得以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