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丝诊脉!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出了“悬丝诊脉”四个字,当即引得全场一阵惊呼。
所谓悬丝诊脉,传说,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御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
至于历史上是否有悬丝诊脉的事情,而且病人的脉象是否能够通过丝线传递给医生,至少眼下的中医们,还真的没有人能够做到。一般来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
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
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
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不过在历史上,还真的有悬丝诊脉的故事流传。其中最最著名的,就要算是药王孙思邈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故事。
相传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留大臣徐茂公询问,后者则是推荐了当时位于华原县的孙思邈。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等到孙思邈进宫,唐太宗便立即召见了他,说道:“孙先生医术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请先生前来治疗,若能好转,寡人定有重赏。”
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
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
之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 “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原来,孙思邈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清人体脉搏的跳动。这就是他被群众称为神医的原因。
之后唐太宗虽然有心留孙思邈执掌太医院,但是孙思邈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谢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他颂词一首。直到现在,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一通等。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已经让后人无从考究,但是既然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往往都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尤其是现在,当看到苏玄竟然拿来了棉线,而对方又是一个体质特殊无法切脉的病患,跟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中医无法直接接触病患的条件相仿。唯一能够让他们想到的,也就是悬丝诊脉了!
而且苏玄甚至还考虑过细绳材质是否会影响到病患体质考虑,这才询问了病患内衣的材质,按照材质寻找来纯棉线绳,若不是要悬丝诊脉,那又是要干什么呢?!
果然,苏玄的动作没有让众人失望。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将线绳轻轻系在了唐瑄的手腕上,既能保证棉线绳贴着唐瑄的手腕,又不会太紧造成肌肤的压迫。
经过刚刚的观察,苏玄已经发现,唐瑄的体质,不仅仅是简单地被他人碰触会过敏,毕竟李一河诊治的时候,并没有身体的直接接触,可还是出现了过敏红肿,显然是稍微大一点儿的压迫同样会产生红肿的症状。
考虑到这一切因素,苏玄将两根纯棉线绳绑好之后,另一端则是搭在了自己的手指上,整个人屏住呼吸,感受着从纯棉线绳另一端传来的微弱震动。
若非苏玄修为进阶到了练气期三层,整个人的五感被无限的放大,他今天也不会选择用选择悬丝诊脉这样的方法。而且用了悬丝诊脉的方法,苏玄也能在最大限度上震撼住闻人明龙,让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省的回头他总是过来找自己的麻烦。
事实上,既算是没有棉线搭在唐瑄的身上,苏玄在足够近距离之下,甚至只是凭借肉眼的观察,也能看出她脉搏处血液跳动的规律。只不过若是单纯说是用肉眼观看的话,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苏玄最终还是决定用悬丝诊脉的方法。
就在众人望着苏玄的动作的时候,很快的,苏玄便完成了自己的诊断。
扭头看看放在诊桌上面还纹丝未动的空白方纸,苏玄利索地直接撕下来一张,刷刷刷写好,这才站起了身子,张嘴说道:“好了。”
按照比赛的规矩,每一届的斗医大会,五门参赛,同样也是五门评委。每一家会派出一名有威望有能力的老中医作为评委,参与每一轮比赛的评比环节。同时他们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一次的评比,就算是本门的弟子实力最强,也本门评委也绝对不能评选本门弟子。
这样一来,也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作弊得可能性。
苏玄的方纸很快被一名鬼门的弟子送到了五名评委那边,接着便是一通窃窃私语的议论。
过去的两届斗医大会,因为五门中人都在拼尽全力去争第一,彼此可以说是杀的面红耳赤。整个过程都是在比试医术,若是说无聊,也丝毫不为过。
可是这一次,不仅仅是在五门斗医大会里面有了一个外人的新面孔,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个家伙什么都敢说还不是个事儿,偏偏第一场比赛就抽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患者,当即让在场的一众弟子们纷纷好奇不已。
有好奇的、有惊喜的、有嫉妒的……
总之是各种各样的情绪都夹在在里面,表情很是丰富。
站在闻人明龙身边的闻人昭虎,则是脸色阴沉地望着站在场地中间的苏玄,忍不住轻声低估道:“哼,别人都没法给她诊病,还不是随便他自己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说什么?”站在闻人昭虎最近的闻人明龙听到了闻人昭虎的低估声,下意识问道。
“没没没,没什么!”闻人昭虎一听父亲的声音,当即不承认。
闻人明龙看看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摇摇头说道:“让你说你就说,哪那么多废话!”
得到闻人明龙的呵斥,闻人昭虎估计自己父亲也听到了自己的话,只能是一五一十地道出了实情。
闻人明龙一听,笑着点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是个问题!”
就在闻人明龙跟闻人昭虎说话的功夫,五门派出的五名评委也已经得出了统一的结论,其中一名须发皆白的白衣老者站起身来说道:“按照苏玄小友的意思,唐瑄姑娘的病情,是因为月事不调引起的。”
“根据病情,苏玄小友也已经开出了方子。方子不错,也确实是治疗月事的方子。而且我们刚刚也派人问过了唐瑄姑娘,她也确实是几个月前来月事之后开始身体不适的,跟苏玄小友的判断基本无误。按照大赛规定,这一轮……”
“等等!”
就在白衣老者准备想要说下面的话的时候,闻人明龙忽然开口说道:“诸位,抱歉打断一下。事实上刚刚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除了苏玄之外,其他人根本无法对唐瑄姑娘进行切脉确诊。如此一来,也就是只有苏玄自己的脉象诊断情况,而没有其他人的评价进行佐证。至于对病人的问话,我感觉还是有些不太可靠。按照我的想法,这一轮,应该是作废。”
闻人明龙的话,实际上也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他碰到的对手,是苏玄。
“凭什么作废!”
就像是闻人明龙打断了白衣老者的话,苏玄同样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闻人明龙的话。
“你能说出无法证明我药方合理的证据,所以就要作废。那我还要说,你同样也无法证明我的药方不合理的证据,那就不能作废!”
苏玄的回答掷地有声,同样也非常合理。
“给病人治病不是儿戏,若是用药错了,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怎么能如此随随便便!”闻人明龙据理力争道。
在场的五门弟子看到眼前的场面,顿时一个个暗喜不已。
好玩!
没想到这个苏玄一来,原本枯燥烦闷的斗医大会,竟然变得如此生动有趣。不仅仅比试的对象出现了不同,而且最重要的是,还出现了如此激烈的辩论。
好玩!
实在是好玩啊!
“就是因为知道病人的病情不能儿戏,而且病人的病情更是不能延误!眼下唐瑄姑娘的这个病已经缠着她难受很久了,难道就因为你一个可能好可能不好的莫名其妙的理由,就要让病人继续忍受病疼?难不成你一天不敢确定,就一天不让患者吃药治疗?”苏玄寸步不让。
是啊,若是说没药可治,那就只能是让病人忍着痛苦罢了。就像是现在世界性的疑难杂症艾滋病,根本没有治疗手段。一旦染上,当然很是糟糕。
可问题是现在已经有人说可以治愈这个病了,而且并不是什么生僻的方子,凭什么就要让病人继续忍受煎熬而不去尝试一下呢?
望着一时哑口无言的闻人明龙,苏玄扭头看看唐瑄说道:“尊重病患,是一个医生最基本的医德。这样,既然我们彼此在用不用药的问题上争执不下,那我们不妨就来听听病人的意见,看看她是不是愿意用药。”
“我愿意!”
结果这边苏玄的话音刚落,唐瑄便立即应承了下来。
没办法,一个是年轻帅哥,看上去阳光善良。另外一边那个家伙总是喜欢挑刺,还总是黑着脸。但凡是只要是正常的少女,也肯定会选前者而不是后者。
“胡闹!怎么能让患者自己选呢!”闻人明龙一听,当即否定了苏玄的建议。
“我愿意!”唐瑄再次开口说道:“我虽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毛病,但是听了苏医生的话,我感觉很符合自己的情况。既然你们担心用错药的话,麻烦你们将苏医生开出的医单给我,让我背下来。离开众生堂,我自己去别的药房抓药吃。那样出了问题,我也不会赖到你们头上。”
唐瑄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眼前的这个苏玄,竟然有一种莫名地信任。
不仅仅是外貌,更是苏玄给自己诊治时候得那种真诚得眼神。
最重要的是,他说的症状,真的很符合自己的情况。而这个,也是给了她相信苏玄最大的动力。
场面一时之间变的更加复杂了,五名评委见状,不得不又开始了讨论。现场的气氛则是又一次高涨了起来。一个个年轻弟子望着苏玄,对于他敢于挑战权威的做法,感觉很是对脾气。
当然了,这里面不包括鬼门的人呢。他们可不觉得苏玄挑战权威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儿。
没别的原因,因为他挑战的权威,可是他们鬼门的现任门主闻人明龙!
这一次讨论了足足有十五分钟,五名评委这才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既然病人愿意尝试,我们本着尊重病人以及严谨的态度,确实感觉这个药方是合适的,可以尝试。”白衣老者站起身来说道:“尤其是苏玄小友在药方上写明了,这副药剂下去,不出个把钟头,病人的情况就能好转。”
这一句话说出口,现场顿时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