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除夕,百溪镇注定不平静,热火朝天的招收流民,扩展官道、大肆制造马车、砖窑、瓦窑,延续着百溪镇,一大片的地方热火朝天,挖出一座又一座巨大的地基,一群又一群的流民、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进入百溪镇,引起了溪阳县的其他乡绅甚至县官瞩目。
原本宽阔的官道再次扩展了三倍有余,官道两旁的大型建筑在渐渐的升起,犹如雨后的春笋,一座又一座的桥梁建成,这时候走南行北的商人越来越多来到百溪镇,人来人往,络绎不决。
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百溪镇最为巨大的建筑竣工,三层的高度,但是每一层都接近普通民房的两层,在这个时代犹如巨无霸一般,为了这个建筑的建成,王瑞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亲自和这个时代的泥匠还有石匠研究了很久,最终还是建成了,并且非常的稳固,挂上了交易阁的匾牌。
半年的时间,联系了临近数县的各种物资,大宗的粮食、大豆,大批的棉花、丝绸挂牌在了一楼,各种出售和购买的信息也是满目琳琅的出现在了墙壁之上,而在二楼便是洽谈的包间,这里的每一间包间都非常的雅致和保密,包间之外根本无法听到包间内的声音,而在三楼便是王瑞最为看重的拍卖阁。
这个时候,巨大的投入终于迎来了收益,百溪商行终于挂上了营业牌,奢侈的百溪酒楼也在交易阁斜对面的街道旁挂起了营业牌,同时营业的还有百溪马车行和翠红楼。
百溪镇的红火,瞬间吸引来了大量的各行商贾,附近数个县的镖局驻扎到了百溪镇,各大粮食、染布店、杂货店、瓷器店。
当一年的时间悄然过去的时候,百溪镇的街道扩展了十倍不止,并且还在陆续扩展,当一座座错落有致、独具一格的精美阁院出现的时候,出售不到三天的时间,便被抢了个精光,而这火热的场面,一直让王瑞担忧的山贼并没有出现,不过想想这里算是大楚王朝的腹地,王瑞也就微微的释然。
一年的时间,原本巨大的资本利滚利,翻了数十倍有余,每一个月的巨利都达到了接近原本初始的五十万两白银,如此大的利润不仅出乎了王瑞的意料,更是大大的出乎了李家和赵家的意料。
当然,王瑞明白,这是因为那些真正的大人物还没有发现百溪镇的巨利,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恐怕就别想有如此多的利润了,当然这个道理李家和赵家也明白,不过到了那个时候,百溪镇定然会越做越大,其中的利润自然更大,即便是被抽走一部分,依旧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当百溪镇越来越繁华的时候,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雕梁画栋,虽然就规模而言,比起平江府远远不如,但是其繁华精美超过了平江府的时候,城墙的计划也不得不提上了日程,巨大的财富和繁华也绑架了很多世家大族,似得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化为了可能。
并且在百溪镇多出了一位官街,那便是溪山守备,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却是一个肥缺,这个第二年上任的守备花了不少的人情关系才坐到了溪山守备这个职位,而当到了之后,发现却是物远超所值。
当然这些都不是王瑞真正在意的,王瑞真正在意的是巨大的财富给他收集的天才地宝,虽然前面的大半年,王瑞一无所获,甚至王瑞为之几乎付出了王府的全部财产,但是之后带来的确实不负王瑞所望。
几乎每一个月都能给王瑞带来数根价值巨万的百年老参或者百年灵芝等珍贵的天才地宝,这才是王瑞真正的目的,拥有了这些天才地宝,王瑞的修炼几乎加快了近半速度。
当三个年头过去之后,这一年,王瑞已经十七岁了,十七岁的王瑞身高已近接近了一米八,在南方也是比较少见的高挑,秀黑的长发,头领处扎着四方髻,耳后跟处的长发垂搭于肩,背后的长发犹如黑色的瀑布垂落。
一对漆黑的秀眉和白皙俊朗的面容完美的切合在一起,依稀能够找到前世的一些印迹,但是却比起前世要英俊不少,当搭配上精美的锦衣的时候,犹如画中的翩翩佳公子,飘飘逸逸,带着出尘的气息,一双棕黑色的眼睛却又古井不波,平淡如水。
三年的时间,王府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面积比起以前要大出了倍许,然而遗憾的却是,王瑞和姨娘何杏儿还有弟弟王绪、妹妹王芯月等待了整整五年多时间父亲却一直没有回来,若不是一直断断续续有着通信,就连王瑞也以为父亲出了什么意外了。
三年的时间,弟弟王绪也长成了玉面少年,然而这个少年的身材却若显魁梧,身高已近接近王瑞了,但是腰却比起王瑞大了一圈不止,比起小时候少了一些好动,多了几分稳重和憨厚。
坐在书院之中虽然看上去不像是一名书生,但是却也没有丝毫市井的粗胚气质,或许不是学院中最为聪慧的学生,但是却是最为刻苦的学生之一,谁会想到当年那个被认定不是读书料的幼童,会出现今天这副模样呢,恐怕就是多年未见的父亲也没有想到。
这三年来,不同于李家的张扬,赵家的奢侈,王家看上去依旧和原本没有什么变化,从刚开始的高调之后,现在的王家又渐渐的回归到了原样,当一个个世家公子在这里一扔千金的时候,王家渐渐的变得不显眼了起来,若不是不少人还记得这个一手造就现在这个百溪镇的主人公,恐怕王家也会在百溪镇泯然于众。
让马车停在书院的门外,王瑞坐在马车之中静静的等待,而如同王瑞一般的马车,在书院的门外还有不少,此时的书院早已不是三年前的书院,这个书院是王瑞花费十万两白银建立起来的,其前前后后投入的远不止如此,如此庞大的投入,当时就连李家和赵家也非常的震惊和不解。
而此时的这个书院虽然不是百溪镇最为雄伟的建筑,但是却是最为庞大的建筑,如此庞大的投入,就连做为书香门第的李家也肃然起敬,此时的书院早已不只是当初寥寥的几个举人和秀才先生了,现在这里的秀才先生扎堆,举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致仕的进士也有好几个,其中有一位还是当年的科考榜眼。
当然,能够吸引这些人的并不是王瑞巨大投入的白银,而是王瑞花费巨资成立的藏书阁,其中的藏书量之巨,就连几位致仕的进士也感觉到震惊,虽然很多先生非常不屑王瑞所收藏的一些各类杂学和民间艺技学,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王瑞对于圣人学问的投入确实举世罕见。
所以当王瑞这间书院建成的时候,前来求学者多不胜数,有寒窗子弟,也有豪门公子少爷,幸而王瑞在书院的门前造了一个非常宽广的青石场地,所以现在十几辆马车在书院前都丝毫不显得拥挤。
当看到不少学员从书院走出来的时候,王瑞掀开了马车,这样一个几乎一手造就了书院的人,却如今站在书院的门前,没有一个求学的学生认识,这些年来,王家对于一般人来说就像是一个百溪镇的盲区,被黑雾笼罩着,而王瑞就像是隐身在黑雾之中,有几人知晓。
若说名声最为大的还是王家的戚管家,这三年来说风光无限,人多识戚管家而不识这个王家真正的嫡长子王瑞,然而又有几人知道,眼下百溪镇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出自他王瑞之手呢,不管外界如何的流言蜚语,王瑞依旧无动于衷,因为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王瑞没有等待多久,王绪那鹤立鸡群的身板站在众多学员中非常的显眼,不过让王瑞没有想到的是伴随着王绪的还有韩老夫子,几年的时间,韩老夫子变得更加的老了,已经不再教书了,更不再担任书院山长一职了,但是韩老夫子几乎终日都在书院之中,并亲自向王瑞求的了一个藏书阁阁长的职位。
或许别人对于王家马车不认识,但是王绪怎么可能对于自家的马车不熟悉,几乎在王瑞看到王绪的时候,王绪同样也看到了王瑞。
当看到了王瑞之后,王绪的脸上也不仅露出惊喜的神色,想要穿过人群,但又突然想到了自己身边的韩老夫子,连忙顿了下来,恭谨的搀扶着韩老夫子的手臂。
王瑞微微的一笑,亲自从马车之中走了出来,不管王瑞内心如何自傲,韩老夫子究竟曾经是自己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在这个尊师重道的时代,一点点对老师的不尊,都会背上骂名,或许王瑞不在乎骂名,但是却也不愿意惹上麻烦,更何况韩老夫子确实是一个让人值得尊重的学者。
“大哥!你今天怎么来了啊?”走到王瑞的面前,王绪喜露于形;
“见过老师!”
王瑞目光并没有看向自己的亲弟弟王绪,而是恭恭敬敬的向韩老夫子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