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字夷初,浙江杭县人。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民国后任上海《 国粹学报 》、《 大共和日报 》编辑、总编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1946年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我同意夷初老的意见,在1949年元旦召开最好。”60岁的王绍鏊马上赞同马叙伦的意见。
王绍鏊字却尘,江苏吴江人。曾同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 后改为统一党 )。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并同蓝公武等在北平发起组织救国协会,支援东北抗日联军和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至七七事变后出狱。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
“新政协什么时间召开,要看形势的发展,不能刻舟求剑。”中国人民救国会的李章达说,他其实是不同意沈钧儒意见的,觉得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机还不太成熟。
李章达58岁,字南溟。广东省东莞县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协助蒋光鼐筹划军机事宜。福建人民政府成立,任政府中央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1941年参与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创办《 光明日报 》。1948年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嗯……现在召开新政协,恐怕为时尚早……”郭沫若微微颔首,字斟句酌,“不过……可能也到时候了,再拖下去也不见得就好。嗯……我说不好。”
郭沫若56岁,字鼎堂,四川乐山人。代表作诗集《 女神 》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后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政治协商会议什么时间召开,不是香港这里能决定的。”茅盾冷冷地说。
茅盾52岁,字雁冰,浙江嘉兴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做秘书。大革命失败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成为著名左翼作家。
“关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我不同意在哈尔滨,而主张在关内找个城市。以避免敌人攻击我们的新政协、新政权有国际背景,是苏联的傀儡、代理人这类的说法。”王绍鏊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直抒胸臆。在哈尔滨开政协,是毛泽东那封信中的提议。而不少民主人士都有这种顾虑。
“却尘兄的说法,我有同感。哈尔滨是不合适,离苏联太近。这是授人以柄,给人家留话把儿啊!嗯……政治协商会议最好在是中共拿下平津之后,在平津召开。在北平最好,北平是元明清三代、八百年的古都啊,是我们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