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的是,民主党开始攻击他的经济要害。道琼斯平均指数自1968年底以来下降了29%,已在700点以下,失业率从1.5个百分点增长到4.8个百分点,78%的商业主管纷纷指责尼克松。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往尼克松的伤口上撒盐,他在《新闻周刊》专栏中写道:“假如尼克松总统宣布我们在越南战败并且砍掉我们的损失,市场将一跃攀升50个百分点。”
4月3日和4日是电影之夜。周五,尼克松在戴维营观看了劳伦斯·奥立佛演的《哈姆雷特》。第二天晚上,越来越无能为力的尼克松同妻子帕特、女儿朱莉和女婿大卫·艾森豪威尔一起在白宫观看了一名果敢的英雄所建立的功勋。
这部长达三小时的史诗作品《巴顿》,在2月就已上映。它同阿格钮手表一样,对具有文化差异的两方都有吸引力。影片一开始,乔治·史考特所饰演的巴顿将军站在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前面向军队训话,内容非常夸张,甚至连左派政党都觉得它像是对疯狂的军国主义的讽刺(“我们不仅要杀死那帮混蛋,还要把他们的内脏切下来,用来润滑我们的坦克”)。
在那些曾目睹战友因在法庭说下流话而被投入芝加哥监狱的人看来,巴顿将军对一名访问牧师询问自己是否有时间读《圣经》的回复很有意思——他说:“每一个该死的日子。”同样有意思的是,巴顿将军受托诵读一道祷文,祈求好天气,从而使屠杀更有效率,而更多场景是步兵用喷火器焚烧敌人,这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自始至终,这名“铁血将军”都被描述成一个为了虚荣而同蒙哥马利元帅作战者,他无情地牺牲他人性命——并且还用《斯坦洛夫博士》等有关上帝和国家的陈腐概念加以佐证。
影片的倒数第二个场景中,战争结束了,巴顿骑在一匹拿破仑一世的白马上接受采访,让人给他画一张拿破仑式的肖像,同时道来他的计划:“我在10天内就会和那些狗娘养的俄国人开战,而且会使它看起来像是俄国人挑起的。”
对保守分子而言,正是巴顿的这些话让他成了英雄。
尼克松情不自禁地谈起《巴顿》。他同这名佩戴着象牙柄左轮手枪的花花公子似乎很投缘。电影情节不断被打断,巴顿将军还是传达了不少直率的言论。你可以想象此时的美国总统正认真聆听,好像大将军是直接对他说一样:
“各位听说的一大堆美国不想打仗、我们爱好和平的话,全是扯淡。”
“美国人传统上就爱打仗,每一个真正的美国人都爱战斗。”(尼克松的确如此。)
“美国人喜爱赢家,且容不下输家。”(尼克松曾这样对自己说过。)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从未,也不会打败仗。”
通常,人们会责备巴顿太强势、太固执、太邪恶、令人不快——但当这群高傲之士需要这种人时,又不会因为他邪恶而不起用他。然而在那之后,又以工作不得人心为由将他拉下台,进行打压,而那种工作恰是他们分派给巴顿的。
艾森豪威尔出现在银幕外,他视巴顿的命运为儿戏,他也这样对待过尼克松。“有时,”巴顿冷笑道,“我怀疑他本质上是个英国佬。”此时的巴顿是受害者,因太强势而受到那些声称是其长辈的人的迫害。然而,人民知道得更清楚:巴顿的助手给他看了大量崇拜者的信,那些都是他自己的沉默的大多数。敌人也很清楚:巴顿是希特勒惟一害怕的将军。当巴顿最终有机会毫无负担地领导军队时,他解放了12000个城镇,证明了自己是战争中最勇敢的英雄。但艾森豪威尔却不太赞赏:最终,巴顿再次被免除了指挥权。
巴顿甚至讲出了尼克松心里对美国参议院的感受——这很不可思议。有这么一个场景,由于刚被提职,巴顿的下属将一枚新的三星徽章别到他们的衣领上。见此,新闻界最喜爱的将军奥马·布拉德利装出一副很悲伤的表情。
“怎么啦,布拉德?我刚得到了总统的提名。”
“但只有参议院通过了才能生效啊。”
“我知道。但他们有他们的计划,我有我的打算。”
接下来的周二,尼克松命霍尔徳曼观看《巴顿》,并决定他将在一周半的时间内再就越南问题做一次电视讲话。参议院拒绝了对卡斯威尔的提名,于是尼克松做了一次即兴电视演讲。有人觉得他听来似乎比在1962年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还要生气:
“我极不情愿这样断定——在当前的参议院构成下,我不可能成功任命任何联邦上诉法官为最高法院法官,只要他来自南部并相信我是严格按宪法行事。法官卡斯威尔和海恩斯沃斯令人钦佩并十分有尊严地忍受了对他们的智慧、诚实和人格的恶毒攻击……
“但若揭掉虚伪的面具,真正的问题仅在于他们对宪法看法及他们不幸生于南部的事实……我之所以选他们就是因为他俩都是南部人……对于昨天发生在参议院的地区性歧视一事,我理解数百万生活在南部的美国人的悲愤感受。我向他们保证,像卡斯威尔和海恩斯·沃斯这样的法官很快就能够,而且将坐到高级法庭上。”
尼克松再次提名最高法院法官人选:哈里·布莱克门。《纽约时报》称他是一名“来自郊区的哈佛人”,比较温和,其为数不多的重大裁决就包括反对将体罚罪犯看成是残忍且不寻常的惩处。这一提名看起来像是立场的改变。
4月18日,尼克松前往休斯顿,为阿波罗13号飞船幸免于难的宇航员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又一次经典的白宫拍照机会,尽管尼克松的形象顾问罗杰·艾利斯对其中一张照片不是很满意。尼克松的妻子几乎就是为这些亮相机会而存在的——尼克松的两个女儿和大女儿的未婚夫爱德华·考克斯也一样,他们似乎就是为了每一张白宫家庭照而被召集过来。但对新闻界和国家而言,他的妻子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也许对尼克松而言也是如此。在休斯顿会上,艾利斯给霍尔徳曼写便条,抱怨道,“总统在穿过人群时应当多表现一点对其夫人的关心,我觉得这对他很重要。有一次他往另一个方向走去,尼克松夫人没有看到,结果小跑着才赶上。他应当时不时地跟夫人说说话,冲她笑笑。女性投票者对一个男人如何在公共场合对待自己的妻子尤为敏感。”
4月20日,尼克松从圣克利门蒂岛飞回后,上电视探讨越南问题,他表现得沉着冷静(艾利斯的记录:“有人说他们觉得他化了浓妆”)。“我请求借今晚的机会就给越南带去持久和平的计划向你们作进度报告。”尼克松开场道,他说进度很好。训练南部部队“已大大超出我们预想”;和平谈判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70年第一季度所牺牲的美国人比以往同期(自1965年以来)任何时候都还要少。到目前为止,已撤军115500名:至少这看起来像是黑暗尽头的一束光。唯一困惑尼克松的问题是谈判,越南敌人所要求的条件“意味着让美国接受屈辱和失败。这是我们不能,也不会接受的”。
但其他事情都很顺利。“因此,我宣布,到明年春天,我们将完成另一个撤军15万的计划。届时,我们一共撤军265500名,这将使我们在越南的军队规模比15个月前我上任时的规模还小。”
这一招相当高明。白宫在这之前已放出消息说撤军数目可能是40000~50000,难怪这一次尼克松看起来比专家都还自信。
他接着说:“如果我可以断定,不断增加的敌军行动确实危害到了我们驻扎在越南的剩余军队,我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强有力措施。”但是阿波罗13号飞船上勇敢斗士的平安归来提醒我们,“战争中任何一个人的死亡,不论他是美国人、南越人,还是北越人,都是人类的悲剧。”
下面这句话有种收场的口吻:“我今晚所宣布的决定意味着我们一直追求的永久和平即将实现。”
在影片《巴顿》的最后场景中,巴顿也发表了类似的演讲:终点就在不远处。他的一名副官说,“你知道吗,将军?有时他们不能区分你何时在做事,何时没有。”巴顿答道:“他们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我知道才是唯一重要的。”
总统在飞往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上,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清除我日程上的垃圾事务,我要从现在开始掌控。”他打算新一轮入侵。“撤军是小儿科,柬埔寨才是成人该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