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00000053

第53章 讲述《红楼梦》真故事

我少年时代住在北京东四牌楼附近的钱粮胡同。胡同东口外过了马路,当时有家书店。大约是1954年,我十二岁的时候,我从那家书店买了一本棠棣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新证》,拿回家中。那时家里经常“纵容”我买书,不过,我买回家的,大多是比如《安徒生童话选》、《铁木尔的伙伴》(前苏联儿童文学名家盖达尔的代表作)一类的适合于我那种年龄阅读的书。以十二岁的年龄买回并阅读《红楼梦新证》,脱出自身来客观评议,实属咄咄怪事,且不足为训。但我确实兴致勃勃地买了它。我生在一个父母兄姊皆喜读喜谈《红楼梦》的家庭。父母对我的课外阅读是有所禁制的,比如我都满十八岁了,他们仍不赞成我觅《金瓶梅》一阅,哪怕是“洁本”。可是我十一岁时,他们便由我从他们书架上取下《红楼梦》去“瞎翻”。我在钱粮胡同口外那家书店见到厚厚的《新证》时,其实连“新证”二字何意也弄不懂,从书架上抽出的起初,也只是觉得书前所附的“红楼梦人物想象图”很奇特,竟与我家所有的那种“护花主人”及“大某山民”的“增评补图”的版本上,由改琦所绘的那种绣像大异其趣。再稍微翻翻,便看到了书中关于贾赦的描写之所以“不通”,实在是由于贾政的原型,乃是贾赦原型的弟弟,过继到书中贾母原型这边,才成为了“荣国府”的老爷,他与贾母原无血缘关系,所以相互间才不仅冷淡,且时有紧张……贾赦与贾母根本连过继关系全无,乃是另院别府的一家人,所以书中生把他们写成一家,才落下那么多“破绽”,等等,这些考证,使我恍若在读侦探小说,因此一时冲动,便将书买回了家。家里人起初责我“乱买书”,及至听我把“贾赦根本不是贾母儿子”等吹了一通,分别拿去翻阅了,这才不再怪罪我了。我提起这桩往事,似有夸耀自己早慧之嫌,但真实的情况是,我后来很长时间都并不能耐心把这本书读完,特别是“史料编年”部分。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对《红楼梦》都只是保持着一种“朴素的爱好”,即使也翻阅一些关于“红学”的书籍,都只是“看热闹”,何谓“红学”,那实在是懵然茫然。

四十三年前所买的那本《新证》,现在竟还可在我的书橱中找到。只是前面少了封面插页与六面文字,后面亦少了几页与封底。这是家中与个人的藏书经历了太多的社会风雨与命途徙迁所致。现在面对着这本残头跛脚的《新证》,我不仅对自己四十多年来的“爱红”史感慨万千,也不禁想到这半个世纪来,“红学”的炎凉浮沉。“红学”一度成为“显学”,甚至刮起过“龙卷风”,但其最显赫时,也往往变得离真正的学问远了;近些年“红学”似又相当地“边缘化”了,虽说这也许能使“红学”家们离真正的学问更近,更能得其真髓,却也派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我要感谢《红楼梦新证》,当然也便要感谢其著者周汝昌先生。于我而言,这是一本启蒙的书。我至今仍不懂何以精细地界说“红学”的各个分枝,更闹不清“红学”界几十年来的派别讼议、恩怨嫌隙,甚至我至今也无力对《红楼梦新证》作出理性的评析,但不是别的人别的书,而是周先生和他的这部著作,使我头一回知道并且信服:现在传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伪作,把曹雪芹与高鹗这两个名字并列为《红楼梦》的著者,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应当努力把曹雪芹所没有完成的那一部分的内容,尽可能地探究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摆脱高鹗的胡编乱造,而接续着前八十回,尽可能地讲述出《红楼梦》的真故事来。

80年代初,我买到了周先生增订过的《新证》,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周先生当然有他删改旧著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我十二岁时所买到的那本初版,有的文字其实是不必删改的。但我注意到;周先生在新版《新证》中,将高鹗的续书,论证为了参与一个出自最高统治者策划的文化阴谋,而他的这一论点,引起了颇多的反对,不过,自那以后,周先生不仅不放弃自己的这一立论,而且移时愈坚,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学术骨气。我觉得周先生的论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过就此点而言,尚未能达于彻底膺服。

后来我读到周先生与其兄祜昌合著的《石头记鉴真》,深为震动,这是周先生对我的第二次启蒙。我这才铭心刻骨地意识到,现在所传世的种种《红楼梦》版本,其实都仅是离曹雪芹原稿或远或近的经人们一再过录,或有意删改或无意错讹的产物,比如对林黛玉眉眼的描写,便起码有七种不同的文本。因此,探究曹雪芹原稿的真相,特别是探究其散佚文本中的真故事,便更具有了重要性与迫切性。这绝不是要脱离对《红楼梦》思想深度与美学内涵等“红学”“正题”的轨道,去搞“烦琐考证”,恰恰相反,通过严肃的探究,讲述出《红楼梦》的真故事,我们方能准确地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深度与美学内涵。举例来说,如果以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里,关于李纨的故事,也就是那么个样子,那么,我们对李纨这个人物的理解,也许便不难简单地定位于“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三从四德的礼教的牺牲品”,其实在八十回以后的真故事里,她将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生存状态与性格侧面,她抱着“人生莫受老来贫”的信念,在前八十回中已初露端倪的吝啬虚伪,在贾府大败落的局面中,将演出自私狭隘却也终于人财全空的惨剧。这再一次显示出,在曹雪芹笔下,几乎没有扁平的人物与单相发展的命运。高鹗的续书是否政治阴谋姑且勿论,他将大部分人物命运都平面化单相化地“打发”掉了,甚至于把贾芸这个在贾府遭难宝玉入狱后将仗义探监的人物,歪曲为拐卖巧姐的“奸兄”,诸如此类,难道不应当扫荡烟埃、返本归真吗?

十二岁时翻阅过《红楼梦新证》后,开始模模糊糊地知道,《红楼梦》不仅可以捧读,而且可以探究,但我自己真正写出并发表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却是90年代初,五十岁时候的事了。我写了一些细品《红楼梦》艺术韵味的《红楼边角》,写了几篇人物论(多是以往论家不屑论及或不屑细论的角色,如璜大奶奶、李嬷嬷、秦显家的、赵姨娘等),后来便集中研究关于秦可卿的真故事,被人谑称是从事“红学”中的“新分枝”的“秦学”研究;因为我的“正业”是写小说,所以又将“秦学”的探佚心得写成了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与《贾元春之死》……万没想到的是,我这个学养差的门外汉所弄出的这些文字,竟引起了周汝昌先生的垂注,他不仅撰文鼓励、指正,通过编辑韩宗燕女士的穿针引线,还约我晤谈,并从此建立了通信关系,与我平等讨论,坦诚切磋,他的批评指正常使我在汗颜中获益匪浅,而他的鼓励导引更使我在盎然的兴致中如虎添翼……

去岁冬日,我有幸参加了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一个读书节目,主题是评议周先生在华艺出版社所出的新著《红楼梦的真故事》。这是一本用通俗的笔法讲述《红楼梦》一书在流传中,所散佚掉以及被歪曲、误读了的那些真故事的书。周先生在节目中说:“我一生研究《红楼梦》,就是为了写出这样一本书!”此言乍出,我颇吃惊。周先生从事“红学”研究半个世纪了,光是专著此前已有十多种,《新证》曾得到毛泽东主席青睐,有关曹雪芹的几种传记虽属一家之言多有与其他“红学”家观点颉颃处,但其功力文采是海内外学界和一般读者所普遍赞佩的,其在《红楼梦》版本方面的研究,乃至对可能是大观园原型的恭王府的考据,还有主持编撰《红楼梦辞典》,等等学术活动,怎么到头来却都是为了写出这样一本省却了论证注释,全无“学术面孔”,出之以“通俗评话”衣衫的《真故事》呢?

自那电视节目录制播出以后,我重翻周先生的若干“红学”专著,特别是再细读这本《真故事》,才终于理解了他的“夫子自道”。周先生称,“自1947年起,失足于‘红学’,不能自拔,转头五十载于今,此五十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秋肃春温,花明柳暗,所历之境甚丰,而为学之功不立;锋镝犹加,痴情未已”,其实他五十年的“红学”研究,已俨然历炼出了如钢的风骨,在胡适、俞平伯、何其芳、吴组湘、吴恩裕、吴世昌等“红学”前辈相继谢世之后,像周先生这样“痴情未已”的“红学”大家实在是所剩不多了,这本看似平易的《真故事》,那些娓娓道出、如溪入江又如江汇海的情节轨迹与人物归宿,其实字字句句段段章章凝聚融通着他半个世纪全部“红学”研究的心得成果,他以举重若轻的方式,既向学界展示了他的“集大成”(凡熟悉他之前学术专著的人士已无需他再一一注明资料论据),也向一般读者普及了他的苦心所获。五十年辛苦不寻常,真故事终能汩汩流淌,这是周先生所攀上的一个峰巅,当然,也是他的又一个起点。

周先生今年该是七十九岁了。他身体不好,眼睛近乎失明,只有一只眼尚能借助高倍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书刊报纸,而耳朵也近乎失聪,跟他当面交换意见时往往不得不对着他嚷,但他在“红学”研究中却仍然充满朝气,仍时时发表出惊动学界也引起一般读者注意的独特见解,他那固执己见的劲头,常令与他观点不合者既“窝火”又不得不费力对付;他还常常挺身而出,为民间一些“红学”研究者、爱好者“护航”,表示即使某些研究角度与观点乍听乍看觉得“荒诞不经”,也还是应该允许其存在,可以批驳却不必呵斥禁绝,这种雅量实在是很难得的,这也是我特别佩服、尊重他的一个因素。

在周汝昌前辈从事“红学”研究五十年之际,我感谢他在我十二岁到我五十多岁的人生途程中,以他的“红学”著作,滋润了我亲近《红楼梦》的心灵。我祝贺他有一个以完整的《真故事》为标志的“五十硕果”,并祝他将自己的学术轨迹,延伸到新的高峰,给我们讲述出更多更细的真故事来!

同类推荐
  • 慕尼黑之恋

    慕尼黑之恋

    走出弗雷德里克街,能听到隐隐的涛声,这是绕城的因河在夜色中奔流。河畔灯光幽暗看不到人影,河面范动着白色的波光,河对岸山影绰约,一派寂寥神秘的景象,与弗雷德里克街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人间的繁华和冷寂,在一个小城里,就展现得如此鲜明。
  • 做证的石头

    做证的石头

    新锐作家余显斌的《作证的石头》,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波云诡异的,如云,罩着山尖;如雾,缭绕不散;如时间的叹息,在文字的夹缝中,悠悠传出。读他的故事,是一种想象,一种发现,一种热血沸腾的参入。在故事叙述中,经常,作者会骑着一匹想象的马,纵横驰骋。希望读者能在这本书的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天宇,俯视苍生,关注生活。本书收录的故事,内容广博,人物众多。其中人物有官场之人,平民百姓,富商老板;涉及内容,包括贪污受贿,尔虞我诈,还有人性的真善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使读者在故事欣赏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书香飘过20年:心迹

    书香飘过20年:心迹

    本书内容言真意切,感触点颇多,是山西经济出版社历经20年的珍贵回忆录与成长录,其主要内容为:矻矻征程、浓浓真情、孜孜求索等。
  •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涴漫的狱中日记:瞿秋白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润。
热门推荐
  • 兰,其实我不是柯南

    兰,其实我不是柯南

    “兰、其实,其实我是。。。”柯南纠结到底该不该告诉小兰她的身份。小兰回头冲柯南浅浅的笑笑:“柯南,不可以哦,要叫我小兰姐姐,不可以直呼其名哦,这是不礼貌的。”“兰,”柯南继续纠结“其实、我是,,我是新一啊!!”
  • 梦里幻想之永恒年华

    梦里幻想之永恒年华

    黑夜,月黑风高,不时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睡熟了的人们未曾意识到青春的涌动,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将要面临一场艰难的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我没不曾知道。年华之轮一圈又一圈地转动,它或许已忘了,年轻人的梦想?或许已是最后,时间已经定格?我们又不曾知晓。世界上有太多的未知,年华之轮等待着你去开启!
  • 宰仙

    宰仙

    是主宰一切,还是宰了你?要么主宰你,要么宰了你!让你捉摸不透的宰仙!穿百家衣,吃千家饭,看万家女!做乞丐仙,我是头一个!谁能阻我?乾坤玉,风云动。祸口出,离别泪。
  • 逍遥在二次元

    逍遥在二次元

    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因为不小心的OVER了,被神赋予了能力穿越在各各世界里,作者是新人,请勿乱喷,同是学生,更新不准,。
  • 我de爱一直为你保留

    我de爱一直为你保留

    她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女孩,居然被转来的俩表兄同时喜欢。为了帮助神情忧郁的表哥走出忧‘郁享’受‘阳光’因此而忽略了表弟。她被迫的听到表弟对她的表白后紧接着第二天又听到表哥对她的表白,即使明白自己早就对表弟无可自拔,但为了不伤害到另一个她谁都没答应。一学期结束了他们被她赶回到原来的城市,只是暑假结束后她看到的只有表弟而不见表哥。他居然告诉她表哥在一次给她寄信的途中为了救一个小孩而被车撞死。她伤心欲绝坚
  • 气弑九霄

    气弑九霄

    大道诸天,破灭永恒,一人一戟,灭弑九霄
  • 控士

    控士

    在这个强者至上的世界,为了生存,他的生命开始了一次次的冒险!
  • 霸道魔帝

    霸道魔帝

    万族争霸,肉弱强食,唯我独尊,至尊霸权,君临天下!一个平凡的小子被雷劈到洪荒大陆,修炼魔道至宝无极魔经开启一条逆天强者崛起之路,从此一手遮天战天斗地撕裂苍穹破尽虚空,各个自命不凡的天骄们只有被踩在脚下的资格,踏着千万人的白骨走上被鲜血染红的道路登上最高巅峰……魔道极致唯吾独尊,逆天强者睥睨苍生,统御万界尽皆臣服,成就主宰霸道魔帝!!!(第一次些玄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多多支持收藏推荐票)
  • 豪门弃女:盛世荣归

    豪门弃女:盛世荣归

    一出生,就被自己母亲遗弃。十岁生日那天,经历了地狱之行的她,被她的亲生母亲用一把匕首插进了她的心脏,然后她被扔进了大海里。活下去,却又遭受到了唯一信任之人的背叛。她有倾世容颜,却命途多舛,唯一的梦想,就是过一天平常人的生活。难道,这个梦想,只有来生才能实现吗?“阿九,我求求你,不要离开我,我只有你了。”“九尾,你给我听清楚了,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男人。”“你只要答应做我三年的情人,我就帮你在景城站稳脚跟,并且帮你毁了白家。”“我喜欢你,是因为我从没有见过比你美的女人。”
  •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