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版缘由
郝晓辉
曾经的"八大胡同"被拆了。我专程去看了一下,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模样。很多记忆中的场景早就不见了,心里略微有些酸楚。因为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和同伴为了采访到第一手的资料,游走在这些胡同之间。
采访这里的理由很简单:其实很早以前就听过关于八大胡同的故事,不说别的,一部《孽海花》就足够让人想去关注"它"了。但是它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我一直都不是很清楚。
八大胡同作为曾经的著名风月场所,和秦淮河一样被人关注。但论起八大胡同与秦淮河现今的地位,那可真的是不能相提并论。如今的秦淮河游人如织,人们沉醉于那里的美景,而八大胡同则完全不一样,破烂不堪、狭窄而不安全。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前门附近的胡同里发生了火灾,但是消防车根本进不去,消防用的水管接出了上千米,仍然不能灭火。一方面是因为胡同狭窄,车辆行进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因为水管接得太长,水车的压力根本达不到要求,所以这一次火灾的损失非常大。从这些来看,关心一下附近居民的生存状态,也不失为一种善举。今天的八大胡同是一个什么样子,与过去的八大胡同相比,人们应该提出哪些警示,对于未来,也许会有某些意想不到的价值。
很多人都知道"八大胡同"意味着什么,也知道这是一个解放前藏污纳垢的地方,把它说成"糟粕"也许不为过,但是这种以偏概全的说法,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还生活在那些胡同里的老人们,就不会同意这种说法。对他们来说,那些回忆似乎至今还在眼前。
为了让人们了解八大胡同的过去,也为了对现在还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作一记录,我和同伴用将近两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胡同的地图。后来发现,对这些胡同了解得越多,就越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必须倾诉的感觉。那些过去的残片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各种情绪交杂:同情、怜悯、愤怒,有时候也有一些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