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常常想起,小时候我家周围的热闹景象。
从我家出门,向东不到半里路,就能看到一座大楼,楼顶上面有一块大大的金字招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飞鹏集团”。
“飞鹏集团”旗下有二座砖窑厂(砖瓦厂),一家化工厂,一家镀金厂,一家螺丝厂。此外,这周围还有丝绸厂、石灰精厂、水泥制品厂等等。每一家工厂都有好几百员工,昼夜不停地在各个部门、车间工作。人口多了,自然就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百货商店,服装店,理发店,加油站,菜场等等。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运输的发展,不仅车辆多,河里的各类船只,也能排出几公里长的队伍。
我爸爸在“飞鹏集团”的食堂工作几年后,被调到了砖窑厂烧茶炉。烧茶炉是一件很轻松的工作,就是利用煤窑烧砖时所发出的余热,把茶水烧开,再把烧开的茶水倒进大缸里,供口渴的工人喝。一共是两个水缸,一个缸里是白开水,另一个缸的茶水里会放入白糖和柠檬粉,甜甜的带着一股清香。我小时候就特喜欢这种柠檬茶,读小学时,每天中午去学校前,都拿个茶壶灌一壶带学校去。
两个人轮流烧茶炉,闲暇之时我爸爸就思考,加工水泥瓦太累,干脆停下来,改做砖头生意。我不生产砖头,但可以运输啊!
当时道路不发达,很多桥梁更是无法通车,于是我父母就买一条十八吨的大船。这船其实并不大,但却是乡间小河航行所能用的最大船只了。
买船的时候,我刚刚记事了。后来每次运货,我就随船出去。
船买好了,买砖头的客户也不用担心,我妈妈做水泥瓦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相互介绍一下,订单就有了。毕竟单纯的老百姓还是喜欢和熟人打交道的。我有一个邻居,每个月大约送三趟货,而我家最多时,一个月运了二十八趟货。
运砖头,首先要有砖票。砖票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的,往往要找熟人,托关系。买到票后取货就紧张了,两座窑厂,只能同时给四条船上货,而河里排队的船只,由几十到上百条不等,为了谁先谁后,常常吵的面红耳赤,就差打架。
吊车把砖头一车车吊到船上后,我爸妈就赶紧卸货,一船货十几吨,能累的你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然后就是开船。开船也没有那么简单,船上动力用的虽然是柴油机,不需要那么费力,但行船时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某些狭小的河道,河水落潮时,行船不小心搁浅;碰坏渔民放在河里的渔网;河道交叉口突然出现其他船只,避让不及;河道桥梁高度不够,船无法通过。总之,我觉得行船比行车更费力。
船行到货主家后,还要把船上的砖头运上岸。一般这时候,我爸爸就先骑自行车回家上班,妈妈负责善后,直到第二天爸爸下班再来开船回去,有时候我爸爸工作走不开,就请我伯伯或者我伯伯家的儿子(就是我堂兄)帮忙开船。
就这样,我父母日夜不停的忙了三年。三年里他们有时候连家也故不上回。我记得刚刚上幼儿园那会,我妈妈买了二百八十斤挂面,每天早中晚我和哥哥就自己煮面条吃,不到一学期,面条就吃完了。有一天我妈妈回家,我流着泪请妈妈:“你把这面条端到邻居家,换一碗粥给我吃吧,我实在吃不下去了!”有时候我妈妈会买一些鱼肉,请我奶奶帮忙煮,但我奶奶生了八个儿女,有些小心眼的人又会说闲话。
我父母这样跑一趟船,一般能净赚二百块钱。这种收入水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相当高的,因此也让很多人眼红。
后来国家强调,要致富先制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大修道路桥梁,河道渐渐荒废,拖拉机兴起,我父母预料到社会形势,就早早的吧船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