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女儿的全面发展,我把女儿送到少年宫学习绘画和舞蹈,这样一来女儿更忙了,也更累了。一次,我和女儿从少年宫回家,女儿问我:“爸爸,你说‘喜羊羊’是谁呀?我怎么没有学过呢?那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喜羊羊,那一定比方程式有趣。”一问才知道,女儿在少年宫听同学们在一起谈论喜羊羊,她却一无所知。看着女儿,我有些心酸,我想,等她长大了就能明白我的用心良苦了。不过,这也让我得到启发,为了避免其他小朋友对女儿的影响,我尽量限制女儿和别的小朋友接触。
在我的精心教育下,女儿终于学完了小学课程。为了庆祝,我决定给女儿放一天假,利用周末和妻子、女儿一起到公园里玩。谁知到了公园,女儿紧紧地跟在我们后面,对什么都没兴趣。妻子带着女儿坐航天飞船,机器刚转动,女儿就大哭大闹,非要回家,结果谁也没玩好。
从以上例子中可看出,这位爸爸对女儿的教育真是非常精细,从学习计划的制订到执行,包括学习的内容都非常周到。但是,在爸爸近乎“残酷”的教育方式下,女孩并没有如他所愿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天才儿童,而是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事实证明,拔苗助长终究对女孩的身心健康不利,这位爸爸一定要终止这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否则等到问题严重时,对女孩的伤害更大。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父母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在教育独生女孩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强为,不妄为”,要尊重女孩的成长规律,切忌拔苗助长。那么,具体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方法一,遵循成长规律,因势利导。
父母应该明白,女孩虽小,但是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父母应该遵循女孩的成长规律,正确认识女孩的需要,循序渐进,更好地促进女孩成长。
妍秋是一个非常固执的小女孩,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很难听从别人的劝告。
一次,妍秋买了一小盆仙人掌。她非常喜欢仙人掌,细心照料,每天都会给它浇点水。妈妈对妍秋说:“仙人掌不用浇这么多水,要不然它的根会烂掉的。”妍秋不以为然,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依然每天都会给仙人掌浇水。
几天后,仙人掌不仅没有长得更好,反而有点蔫。妍秋非常心疼,仔细观察,发现仙人掌的根部真有点烂掉了,她非常着急,不知该怎么做,只好向妈妈求救。妈妈告诉她,最近几天都不要给仙人掌浇水了,还让她把仙人掌拿到阳台上晒晒阳光。妍秋听从妈妈的建议,盼着仙人掌快点好起来。又过了几天,仙人掌果然好多了,有些烂的根部也好了。
看到这样的结果,妍秋对妈妈心服口服,也明白了仙人掌不能多浇水的道理。
由于先天性的原因或者父母娇惯的教养方式,现在有很多像妍秋这样有个性的女孩。教育这样的女孩,妍秋的妈妈给父母做了一个好的示范:在尊重女孩的基础上,根据女孩的成长特点,要因势利导,不要盲目地指责女孩的错误,让事实证明真理,让她自觉地接受正确的观点,循序渐进地成长。
方法二,让女孩学外语,不能“拔苗助长”。
也许父母也明白拔苗助长这种教育方式对女孩的成长不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还是不自觉地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去。
可馨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可是,为了让可馨早点接触外语,妈妈不仅给她请了英语老师,而且还给她请了一个法语老师。爸爸妈妈以后有出国发展的打算,以后很可能去法国,因此决定从小就让可馨学习英语和法语,培养她的外语语感。
可是,爸爸妈妈忽略了可馨的生理特点,她只有6岁,接受能力非常有限,汉语尚未熟练掌握,又怎么会较好地掌握英语和法语呢?三个月之后,可馨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英语和法语,但是汉语能力却下降了不少,说话也出现了语法问题。经过慎重地考虑,爸爸妈妈决定放弃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把两名外语老师辞退了,一心一意地培养可馨的汉语水平。
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因为过早地接触多种语言而引起了语言的混淆,不仅学不好外语,而且对汉语的学习与掌握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造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
所以,让女孩学习外语,父母也要避免拔苗助长。父母应该明白,女孩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父母要了解女孩的成长特点,让女孩在恰当的时期学习外语,一定不要给女孩安排超出接受能力的学习任务,这样才有利于女孩的成长。
方法三,不强迫女孩上“兴趣班”。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梦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小女孩,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爸爸妈妈在家长会上了解到,梦竹的同学大多都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考虑到梦竹现在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爸爸妈妈又担心不让她多学点东西,将来她会吃亏。于是,爸爸妈妈决定让梦竹也报两个兴趣班,丰富她的课外生活。
爸爸妈妈比较尊重梦竹,便询问她的想法。梦竹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对他们说:“说实话,我并不想报兴趣班。虽然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报了兴趣班学习,但是他们并不快乐。我们班有个同学,在爸爸妈妈的强迫下报了钢琴班,结果他学习压力太大,现在都不愿意上学了。我现在对学习非常感兴趣,我不想因为报兴趣班而影响了学习。”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爸爸妈妈最终还是尊重梦竹的选择,没有强迫她去上兴趣班。
梦竹的例子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生活中有些父母盲目跟风,让女孩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即使女孩不愿意参加,父母也要强迫她参加。父母认为这样能够让女孩多学点东西,让她有个更好的未来。其实不然,如果忽视了女孩的成长规律,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女孩安排学习内容,为女孩报班,这样无形之中就给女孩增加了很多学习上的压力。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女孩的成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家庭教育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并不可取。家长一定要根据女孩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对女孩进行合理引导,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女孩,让她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培养女孩广泛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的兴趣对女孩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女孩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更为重要。
生命犹如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涛汹涌。在生命的路途中,如果女孩有一些自己的兴趣,就可以让她放松自己,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绚丽多彩;有了广泛的兴趣,女孩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陶冶性情,有益于精神和心理健康;广泛的兴趣可以让女孩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女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广泛的兴趣是女孩学习的动力,是她成功路上的催化剂。浓厚的兴趣可以让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以让达·芬奇连续解剖很多尸体,可以让爱因斯坦不厌其烦地搭积木……
很多人都把兴趣和爱好混为一谈。其实,兴趣和爱好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在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下,趋于某种认识、需要或者好奇而参与某种活动。例如,一个人对音乐感兴趣,他会把很多注意力专注于音乐,并且在言谈举止中也会表现出对音乐的向往和喜欢。
然而,爱好却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兴趣的进一步延伸。例如,一个人对音乐感兴趣,就会产生参与这种活动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他会积极地参加和音乐相关的各种活动,例如演唱、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中感到音乐的确非常有趣,从而对音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追求,爱好就产生了。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描写大观园的建筑时,仿佛他就是一个精通建筑学的建筑师;在描写各个人物的服饰时,他俨然又成了一个服装大师;在刻画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性格的时,他似乎成了心理学家;在描述饕餮盛宴的时候,他又成了一位精通食道的厨师……可以说,《红楼梦》能够成为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和曹雪芹本人拥有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是分不开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女孩学习和求知的不竭动力。如果让女孩做她不感兴趣的事情,那么时间一长她可能就会失去动力。但是如果让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女孩的主动性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即使非常辛苦她也会心情愉快,即使苦难重重她也会想办法克服。
每个对学习充满兴趣的人都能学有所成,每个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人,也大都能有所成就。事实上,古往今来很多取得卓越成就,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是因为在青少年时期对学习或者对某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正是兴趣产生的力量使他们不辞辛劳地耕耘,孜孜不倦地研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乒乓”皇后邓亚萍创造了乒乓史上的神话,她的成功得益于她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
虽然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邓亚萍小时候并不是一个神童,恰恰相反,她因为“个子矮,胳膊短,没发展前途”而被体校拒之门外。这并没有影响邓亚萍打乒乓球的决心,因为她对乒乓球有着浓厚的兴趣。
邓亚萍的父亲是乒乓球队的教练,她从两岁多开始,就经常看父亲打球、练球,后来渐渐迷上了乒乓球。一天,邓亚萍对父亲说她想打球,父亲感到非常吃惊,盯着邓亚萍看了半天,最终答应了邓亚萍的要求,那时邓亚萍还不到5岁。从那以后,每天父亲都会骑着自行车带着邓亚萍到训练馆练球。那时候,邓亚萍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当年幼的邓亚萍练球的时候,乒乓球案上只能露出半个小脑袋,脚底下垫了条凳子可是还是有些低。由于无法握直拍,父亲就教邓亚萍握横拍。在训练场上练完,邓亚萍回到家仍然不停地练球。为了训练邓亚萍的手感、眼力和敏捷度,父亲用线把球悬挂在走廊上,让她对着球看、打。
在这个童话般的世界里,邓亚萍度过了童年。训练虽然有些艰辛,却培养了邓亚萍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以至于年仅6岁的她心中只有乒乓球。父亲看到邓亚萍对乒乓球这么感兴趣,也加强了对她的培养,不仅教她一些练球的技巧,而且对邓亚萍优良品质的形成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使她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父亲的支持,加上邓亚萍的苦练,使她在10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全国乒乓球少年比赛,并获得了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来,经过刻苦训练,邓亚萍最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登上了世界乒乓球冠军的宝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正因为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邓亚萍才会全力以赴,凭着心中无限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培养女孩广泛兴趣的关键,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做好引导女孩叩启兴趣之门的导师。
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兴趣对女孩的成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从小培养女孩广泛的兴趣是多么重要,但,很多父母仍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女孩,给女孩规划好了未来,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女孩,根本就不考虑女孩的感受和想法。这对培养女孩广泛的兴趣并没有好处。
要培养她独生女孩,父母就要培养其广泛的兴趣,让她的内心世界真正富起来。因此父母不要强迫女孩学东西,更不要盲目为女孩报班,这样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那么,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女孩广泛的兴趣呢?
方法一,保护女孩的好奇心。
许多人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连在一起,每个女孩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因为好奇,女孩才会产生动力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因此,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和激发女孩的好奇心。
女孩总是喜欢幻想,小小的脑袋里似乎装着问不完的问题:“云彩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云彩会动呢?”“我怎么总是长不大?”“为什么要喊你妈妈,喊你别的不行吗?”……面对女孩的种种问题,父母要耐心地回答,并从中发现女孩的兴趣点,积极培养女孩的兴趣,而不能打击她或应付她。
方法二,“爱屋及乌”,拓展女孩的兴趣。
女孩的任何一种兴趣都有可能是女孩其他兴趣的“导火索”,只要父母善于引导。因此,发现女孩的某一兴趣点之后,父母还要为女孩的兴趣增加一些新的兴趣点,让她的兴趣更加广泛。
馨蕊已经9岁了,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小女孩。她最喜欢看《大风车》了,几乎每天晚上7:30之前都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大风车》的播出。
看到馨蕊这么喜欢《大风车》,妈妈决定因势利导,培养她更多的兴趣爱好。因此,当馨蕊津津有味地看完《大风车》后,妈妈会适当地问她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呀?”“你最喜欢哪一档节目?为什么呢?”借机培养馨蕊的表达能力。
此外,妈妈也会带着馨蕊到书店去,给她买一些相关的书籍以丰富她的知识,培养她的阅读兴趣。有时候,馨蕊的小伙伴到家里玩,妈妈也会让他们讲述对《大风车》中某个栏目的看法,提高她的交往兴趣。妈妈还会教馨蕊唱《大风车》里面的儿歌,培养馨蕊对音乐的兴趣……
渐渐地,妈妈发现馨蕊不仅喜欢看《大风车》,而且也喜欢上阅读了,现在对音乐也产生了兴趣,经常哼几句学过的儿歌。
馨蕊的妈妈真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家长,为了培养馨蕊广泛的兴趣,从馨蕊喜欢的《大风车》入手,通过有意识地引导,积极拓展,使她对阅读、音乐产生了兴趣。毫无疑问,这些兴趣对馨蕊的成长有很多益处。
方法三,讲究“转移效应”,培养女孩广泛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孩子的兴趣,随时都可能发生转移,典型表现就是孩子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可能就会喜欢那个。当然,兴趣除了自发转移以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工转移,也就是说女孩的兴趣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来培养。
或许,女孩刚开始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或者时间的推移,她渐渐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产生放弃的想法。由此可知,培养女孩广泛兴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父母要支持、鼓励女孩,让她攻克难关,把兴趣坚持到底。这样,女孩才能拥有更多的兴趣。
总之,广泛的兴趣对女孩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很多好处。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帮女孩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女孩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最大限度地挖掘女孩的创新潜能。这对女孩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有利于女孩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为了独生女孩更好地成长,家长一定要培养女孩广泛的兴趣。
女孩身体健康才会更美丽
曾有这样的说法:如果说健康是“1”,那么学业、事业、财富、名誉等都是“0”。只有拥有了健康,人才会拥有“1”,才能创造出10、100、1000甚至更多;如果失去了“1”,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0”,他也一无所有。由此可见,健康是一个人拥有所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