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1800000005

第5章 让自己更出类拔萃的十个关键思维(4)

四年前,在家人的热情怂恿之下,我在高考志愿书上填了中文系的专业。他们的理由听来有足够的说服力,老爸说:“现在干什么不要一手好文笔!领导上台讲话、广告的策划、每年的报告总结,就算你是个小职员,也需要把自己的年终小结写得天花乱坠的。这个专业出来什么都能干。”其他人也附和:“是呀是呀,学了中文系将来什么工作不能做?到时候你就是‘万金油’,工作就由你挑了。”我自己一琢磨,好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年后,当我拿着毕业证奔赴各大小招聘会时,当初的种种美好设想被现实打得支离破碎。一直认为中文专业的毕业生选择面会很广,但一到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却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位是如此稀少。好不容易挤到了某摊位的人事经理面前,递上自认为满意的简历,没想到他刚翻了第一页就头也没抬地说:“对不起,我们需要相关专业的人士。”我应聘的是销售人员,有如此必要吗?

既然是要相关专业,那么当文秘总需要中文专业的吧。又经过一番拥挤后,堆满鲜花般笑容的我出现在招聘人员面前,再一次递上精心设计的简历。看来这一次有戏,那人看完了我的整个简历后问我:“你们都学些什么课程呢?”我如数家珍:“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文史典籍、中国文化史……”还没等我说完,他便委婉地告诉我他们需要秘书学专业。

想必不少人也有相同的经历。确实,年轻人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常常问自己,“我能做什么?”答案常常是模糊的,好像什么都能做,但又好像什么也不精通——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时,大把大把的人都会发现自己面临着这样窘迫的状况。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那些什么都知晓一些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在那些“专家”型的竞争者面前稍加比较,便败下阵来——这就是“万金油”的下场。

“万金油”——正如广告所说,乃“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小时候,几乎家家都有一盒“万金油”,用来治疗头痛发热、伤风感冒等小痛小病。万金油可谓包治百病,但什么病也治不好,真正生病了,大家还是会去医院或者诊所,找专家,找大夫,找真正的药。所以此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急需用的时候,就会想着找到用;不需要时,可能永远都想不起来。多么可怕的词,谁愿意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可有可无,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家。尤其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你只有让自己也足够细,足够专,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中游刃有余。养由基的百步穿杨,一箭双雕是专业技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那种“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的功夫,也是专业技能。有这样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怕自己不成功。

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些知识丰富并对某一领域特别熟悉的人,他们有着专业的知识,充足的经验,并能将其巧妙运用,从而达到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的拿破仑·希尔博士写道:“人类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知识,另一类是专门知识。普通知识,不论其类别和种类有多少,对于聚敛金钱来说,是很少能派上用场的。它是基本的,积聚性的,是大学各科系所有的,几乎是所有文明社会都知道的。”

接着,希尔先生进一步指出,你若要成就大事业,就一定要将你做的事情专业化。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些有特殊知识的人,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的灵光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追求中将普通知识升华为自己的特殊知识,从而获得成功。

一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希尔先生的观点。美国著名的统计学家、民意测验的创始人乔治·盖洛普的后裔组建的盖洛普组织,从《今日美国名人录》中随机选择了1500个有贡献的人,研究他们成功的秘密。结果发现,每一个成大事者都拥有很高深的专业知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计算机天分与知识那是不用说的;香港地产大王李嘉诚是个不折不扣的地产专家;世界船王包玉刚是一部航运百科全书;澳大利亚的传媒巨子默多克在世界舞台上常有大手笔,他对传媒了如指掌。再如百年前的诺贝尔,他是一个化学家,在其研制成功炸药后,他创办了公司,并留下了一个900万美元的基金——他运用其自身纯粹的知识而获得了财富。

今天,这些科学家运用知识开拓创新带来财富的成功事例仍然是有启迪作用的,它告诉我们,若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你必须以雄厚高深的知识作为基础,你所积累的知识与你成功大小是有一定关系的。

菲利浦·奥克斯莱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产公司的创立者,欧洲坦尼克的主席。他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精通石油专业知识,他通过亲自进行探油、采油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的专业知识。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实地经验过的了解。”事实上,他的专业知识为他赚得了不菲的薪水。

菲利浦认为,“掌握专业工作必需的知识”是成功公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获得专业知识是通过自学,而不是通过正规学校。

车位工业集团的代总经理说:“再没有能比精通自己正在干的活儿更能帮助你获得成功的了。就像你持有能力的保险单一样,它能减少风险和徒劳。”在知识大爆炸,信息产业化的今天,专业知识已成为这个社会中最直接、最有力的“资产”,我们将自己的理想转变成现实的成功,把我们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权力、财富。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及途径,提供自己独特同时而又卓有成效的服务,以达到帮助他人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自身潜能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活得快快乐乐,舒舒服服,而另外一些人的生活中却充满了苦涩与艰辛;有些人极为富有,甚至富可敌国,而另外一些人却穷困潦倒,终生贫寒;有些人一帆风顺,锦衣玉食,而另外一些人则常抱怨不得志,心怀不满足。这便是因为他们各自知识水平与运用能力的不同。那些没有充分地发挥大脑智能,没有运用自身知识去开拓创新的人便沦为人生的失败者,处处显得可怜。

现代社会的竞争极为残酷,所以,要想做一个成大事的人,你就要在你那个行业或部门中成为一流的人才,必须要拥有专业知识并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高别人一筹,那么你就会游刃有余,大展身手了。你会以你的知识能力很快获得别人的肯定与注意,逐渐受到重视,不断得到尊重。

升级思维: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经验可能会因为新技术革命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是否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已越来越弱,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了?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里,“充电”已经成为人们改变职业方向、提升职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在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感受。

工作中开始出现你不懂的东西:一些新设备是你从未用过的,一些新技术是你从未学过的,一些新名词是你从未听说过的……总之,你遇到了一定的“技术障碍”,感到过去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此时,当然不能坐等被淘汰的命运,而要让自己尽快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

人生需要不断地充电。整个社会都在以软件更新的速度不断前进,如果你不升级自己,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被社会抛弃。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一帮大学同学毕业后,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十年后,他们相约到母校聚会。教授得知这些学生们十年来的成就与作为之后,很不满意。教授之前对其中的几位学生尤其寄予厚望,但是大跌眼镜的是,十年过去了,他们都表现平平,没有一个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教授感到不解,于是问他们:“你们毕业后,平均每月看过一本书的请举手。”

学生们都露出惭愧之色,没有一个人举手。

教授知道了他们十年来表现平平的原因:“一个月看一本书,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困难,为什么你们一个人也做不到呢?难道你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够用了吗?难道你们在工作中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吗?”

教授的话,令人深思。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坚持平均每月看一本书的人有多少呢?难道是因为不需要或者没有时间吗?当然不是。

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失去了进取之心,得过且过,也不会再有什么进步。反之,学生时代即使不显眼,但到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主动学习,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对于成功的目标来说,一个人步入社会时拥有多少知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他自我进修的态度才是决定事业成长高度的因素。

李刚毕业后没多久,就幸运地应聘到一所知名学校做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主要负责起草文件、对外宣传等工作。在同一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三位前辈。校长在场时,大家都表现得工作很投入的样子。但校长不在时,同事们就开始放松下来,在开心网上玩玩游戏,侃侃奇闻轶事等。李刚因为初来乍到,很有自知之明,没有随大流,而是一有空闲,就想一想领导交办的事情有没有未办妥的,自己还欠缺哪方面的知识,然后抓紧时间进行充电。

同类推荐
  • 山洞里的大师(上)

    山洞里的大师(上)

    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股灾,美国人进入了令人恐慌的大萧条时代。本书作者,当时全美国最知名的新思想大师和领袖,《宗教科学》、《心理科学》杂志的创始人拉尔森的事业也同样受到重创,然而,他发现,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信心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恐慌。拉尔森看到无数的人在股灾、失业的困境中精神崩溃,不愿面对人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们重拾信心,度过人生中的冬天,在大萧条初期间,拉尔森远离城市,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达两年之久,在这两年里,他不断思索生命的真相和人类的命运,写下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著作。
  • 你为什么睡不着:个人情绪管理指南

    你为什么睡不着:个人情绪管理指南

    很多人很难入睡,这主要和睡前的情绪有关,他们总是对过去的一天做了什么、什么还没做感到忧心忡忡,或者对明天将发生什么感到迷茫无助。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因为只有带着一天的充实感激入棉被的夜晚里,只要能获得安眠,就可以隔天所需的活力做好准备。 睡眠的力量就是生存的力量,让你的每一天都能“一觉到天明”。 我相信诸位读者读完这本书,会从情绪的困扰中走出来!
  •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据统计,80后在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口。中国社会的转型,造就了80后的很多独特性。 80后,这曾经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富有朝气的词语。随着时间碾压而来的尘烟,一切都呼啸而至,别再躲避了,这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了——80后,欢迎你们进入三十的殿堂。
  • 感悟一生的故事:人格故事

    感悟一生的故事:人格故事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28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
  • 女性成才简明教程

    女性成才简明教程

    妇女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促进妇女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女性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女性的发展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开启心灵的智慧、培养拓展的能力和奠基进步的动力。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性成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成才的影响,在理论与实践上做了一定的积极探索。
热门推荐
  •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收录了冯骥才创作的散文、小说作品。《冯骥才作品》收录了《珍珠鸟》;《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在雅典的戴先生》;《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萨尔茨堡的性格》;《燃烧的石头》;《精神的殿堂》;《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大雪入绛州》;《羌去何处》;《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谁能万里一身行》等作品。
  • 幻纪殇殊心途

    幻纪殇殊心途

    天使神族郡主――月神楉枍,本是一代天骄女神。殊不知一朝血月劫祸,竟孤身坠入魔界。灵力尽失的她,弱不禁风。谁知一夕之间巧遇魔王凝渊,并与之结下不解孽缘。由于灵力过度匮乏的她迫不得已离开魔界,踏上回归天界的路途。神魔羁绊,宿命归属,转世轮回。一路艰辛坎坷,等待她的又是怎样一场劫难?
  • TFBOYS之梦见花开

    TFBOYS之梦见花开

    “你,还有我王俊凯啊……”“王源,我喜欢你!”“夏欣颜,做我女朋友好吗?”
  • 花开半夏忆流年

    花开半夏忆流年

    他,是万众瞩目的男神;她,是为梦奋斗的小草。为了证明实力,她隐藏家世;为了追梦,她一刻不停地奋斗。直到遇见他,才渐渐打开了心扉。却发现......呃......自己好像......入了坑了?!
  • 少年不知苦

    少年不知苦

    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平凡如你

    平凡如你

    何为平凡,其实就是日子平淡过,细水平淡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本部作品再现了平凡青春的真实美好,同时展现了部分当下教育环境。
  • 虚实时空

    虚实时空

    随意进出虚拟时空,随意进行意识转移,随意获取高级机密,随意控制世界。这就是虚实时空
  • 总裁索情:国民老公好霸道

    总裁索情:国民老公好霸道

    “滚!”他眼神嘲讥,语气淡漠。“好,我滚。”她淡笑嫣然,装得毫不在乎。望着她离去的身影,他苦笑着算了算,她怀孕,已有两个月……她一个人在医院生下小小婴儿的时候,顾守琛当天也刚好与别人订了婚。宴会上,她用面纱遮住了毁容的脸,看着他小心翼翼的搀扶着已经怀孕的未婚妻,眼神里尽是讽刺。黑暗的走廊里,他将她抵在墙上,“不是说过,不要再让我看到你?”他低下头,“这一次,我不打算放你走。”传说,顾守琛为了一个女人,丢掉了千万亿继承者的身份。传说,顾守琛当着媒体的面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妻子只能是池安安。传说,顾守琛酒醉迷糊之时,反反复复的喊着同一个名字。
  • 红颜梦桃花满枝桠

    红颜梦桃花满枝桠

    在这乱世,权臣阴谋,红尘风雨之中,一个从青楼逃出来的女子,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