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发生了烟雾事件,该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事件发生在比利时境内的一段河谷地带,该河谷地段沿马斯河24公里,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河谷上分布着许多重型工厂,除了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从1930年12月1日起,事发地区被大雾覆盖,气候反常。事发河谷不仅出现逆温层,而且雾层尤其浓厚。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中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三天,就出现了不少咳嗽与呼吸短促的发病者,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63人死亡(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比同期正常死亡人数高10.5倍。呼吸道内壁受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尚未发现其他组织与器官的毒物效应。
事发后,致害物质不能确证,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氟化物或者硫的氧化物,众说纷纭。有关部门随后又研究分析了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否定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1931年费克特博士对这一事件所写的报告中显示:该地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37微克),并且空气中存在的氧化氮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等污染物会加速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转化,有生理惰性的烟雾把刺激性气体带进肺部深处,这些都会对人体有刺激或是致病作用。
地形和气候在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中演了重要角色。狭窄的盆地加之持续逆温和大雾导致气候反常,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河谷地区的大气中就积累到有毒级的浓度。以前有过类似的气候反常变化,如在1911年,就有当地居民发病情况与这次相似,所幸没有造成死亡。
无巧不成书,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就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22年后,伦敦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预言得以证实。由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各次烟雾事件很多因素中有很多是相同的。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的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座落在孟农加希拉河的多诺拉是一个工业小城镇(对面是韦布斯特镇,两个城镇形成一个河谷工业地带),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
多诺拉的狭长平原上有三个大厂,即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人们对烟囱对烟早已是司空见惯,这里已经不是数年前的那个能见度有数十公里的城镇了。但是烟对健康的影响要比能见度降低严重得多,每吸进一口空气就有千千万万个讨厌物质的微粒留在鼻子或喉咙里,一些稍小点的可以随便出入肺部,但其余的则附着在肺叶里了。时间一久,肺部的功能就逐渐衰退,为日后的好多疾病埋下了病根。
从10月27日早晨起,两天多的时间内诺拉整个城镇空气潮湿,气候寒冷,阴云密布,烟雾缭绕,很久都不曾退去,能见度非常低。空气中含有在燃煤和熔炼矿物时放出的二氧化硫,虽然有刺激性气味,但是人们并没有很在意,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1948年10月26日到31日间,地处山谷底部的多诺拉被逆温覆盖了整个山谷,排出的烟大量地封闭在山谷内壁和逆温顶部之间,根本无法和外界进行交换。
事件发生后两个月内,美国联邦公共卫生局会同州卫生局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调查研究:事件发生期间,多诺拉发病人数共5911人,最初仅仅只是呼吸道、眼、鼻、喉感到不适,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中度患者占16.8%,症状是痰咳、胸闷、呕吐、腹泻;重患者占10.4%,症状是综合的,各种症状中咳嗽是最普遍的,占33.1%;其次是喉痛,占23.1%;胸闷占21.5%。死亡17人,年龄介于52岁和84岁之间,平均65岁。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的超过60%。死者大都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慢性心血管病对促成心脏病患者死亡有重要影响。
多诺拉烟雾事件和1930年12月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及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1959年墨西哥的波萨里卡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伦敦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严重大气污染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由此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从1952年12月5日起,整个伦敦被逆温层笼罩,这样就使居民使用燃煤采暖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到了7日,市中心能见度降低到5米以下,好多航班都被迫取消,道路上排起了一条条长队。可笑的是正上演的歌剧《茶花女》演到第一幕结束就被迫中止,因为烟雾进入了莎士比亚剧场,里面一片黑暗。可怕的是伴随而来的疾病的爆发,曾经无人问津的伦敦某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仅仅4天时间内,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不久这种毒雾所产生的毒性也波及到了伦敦市民,不少人开始咳嗽,发生哮喘,感到呼吸困难、头疼、头晕、恶心等,死亡率直线上升,据统计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民就有4000人丧命。
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次烟雾事件中,48岁是高危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免疫力低,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短短一周的时间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并且直接导致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到了9日,情况稍微有些好转,毒雾逐渐消散,但随后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仍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以后又于1956年、1957年和1962年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有毒烟雾直到1965年后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据专家分析:1952年发生于伦敦的烟雾事件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造成的,间接上也是由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的蓄积。浓雾是由于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所形成的,加之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这些硫酸雾滴一旦进入呼吸系统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更有甚者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发生异氰酸甲酯(MIC)毒气泄漏事件,约有150余万人受到影响,直接导致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
12月2日的午夜,一片“雾气”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在博帕尔的上空蔓延。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声中伴随着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发生了特大爆炸案件,导致严重毒气泄漏。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立的博帕尔农药厂,生产一种哪怕只有极少量停留在空气中,都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的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气体。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毒气。这家农药厂生产的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成液态后,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多达45吨。
毒气一旦泄露就一发不可收拾,根本不是人为能控制的了,即使毒气设备关闭了,但还是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好多人来不急反应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此次毒气泄露使得毗邻于工厂墙外的两个小镇——贾培卡和霍拉,数百人死于非命,毒气依然在我行我素地扩散着,火车站、庙宇、商店、街道和湖泊,迅速笼罩了方圆40公里的市区。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农夫甘恩住的地方仅仅离农药厂数百米之遥,梦中隐约听到巨响,放心不下自己的牛,立即起床走到外面去,三头牛却早已经死了。第二天在医院醒来的他,还心有余悸,以为是瘟疫降临。还有很多人以为是原子弹爆炸、地震或是世界末日来临。当大家得知是毒雾的那一刻都惊呆了,接着就是一片慌乱,人的求生的本能催使着大家各自逃命,希望能走入未受污染的空气中。
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2500人丧命,1000多人危在旦夕,有3000多人已是无药可救,有15万人曾接受博帕尔和附近地区医院和诊所的治疗。死者都是因为肺部积满液体或是死于心脏病。老人和儿童是这次灾难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根本无法抵抗毒气的侵袭。即使是幸存者好多也永远失明了。
截止到12月底,死亡人数已超过2万人,有近20万人致残,一些家畜家禽更是横尸满街,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该地警方在事发几个小时后,立即责令该工厂关闭并给予相关人士以刑事处分。印度最高法院在1989年2月14日对这家制造博帕尔惨案的美国公司作出判决,并责令赔偿4.7亿美元。
博帕尔惨案一经在世界上传播就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媒体和报纸等都纷纷指责这家公司不重视工厂在环境安全上的保护措施,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措施方面偷工减料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时由于储存剧毒农药原料异氰酸甲酯的不锈钢地下储罐内的压力异常升高,安全阀被顶开,加之事故发生前5道安全装置也尚未启动,导致有毒气体被送到“中和装置”,用苛性钠进行中和也没有发生丝毫的作用,泄漏气体也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安置,以上种种原因,加上就连最后一道安全措施——异氰酸甲酯预备储罐的阀门也是关闭的,所以悲剧就在不知不觉中上演了。
在生产设计上,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的工厂与设在美国本土西弗吉尼亚的工厂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在环境安全维护措施方面却有本质的区别:博帕尔农药厂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小学水平,美国本土工厂除一般装置外,还装有电脑报警系统,至少达到了高中毕业。该公司的安全负责人承认:“美国工厂的安全是通过计算机自动监视的,而印度工厂是手动的,而且事故发生时没有安排受过训练的操作工人。”此外,印度的这家公司设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且只从美国进口了制造设备,安全系统等设备却由于资金问题而省略了。这幕惨剧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削减安全环保设施来降低成本,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世界人民从博帕尔市惨剧身上学到了好多知识,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保护官员也曾说到:“跨国公司往往把更富危险性的工厂开办在发展中国家,以逃避其在国内必须遵守的严厉限制,现在这已成为带有明显倾向性的问题。”所以,有了可靠的防污染设施之后才能建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厂,否则一切都是杀鸡取卵的错误之举。
日本遭原子弹轰炸
日本本州西南部的广岛县在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宣言”,责令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闻。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在日本广岛市区投掷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TNT)当量为1.5万吨。原子弹在离地600 米空中爆炸,霎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广岛市顷刻沦为焦热的火海。
此次人为制造的惨案中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 亿度的高温使得一切化为乌有;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所有的建筑物又被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摧毁殆尽。
据统计显示,悲剧发生之前广岛人口为 34 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建筑物有半成以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摧毁。但是这次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美军选择了继续。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这次袭击将原子弹“胖子”投到长崎市中心,其破坏性绝对不亚于上次。“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
此次悲剧造成长崎市二分之一的人口当日伤亡或失踪,建筑物有六成以上都被毁。
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虽然初衷是想迫使日本尽快投降,但客观上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即使是幸存者也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但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永远无法洗去。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1970年,前苏联乌克兰北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建成,该核电站为乌克兰提供了10%的电力,由4座核反应堆组成(是前苏联70年代设计的RBMK-1000型压力管式石墨慢化轻水堆)。
人民一般都不会去怀疑诸如3C认证产品,或者是有口皆碑的产品。但是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大爆炸,改变了苏联人民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信任,改变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