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线战场上,孙吴进攻合淝的战役遇到了曹操集团的强大抵御,受到了重创,损兵折将,没有捞到任何的实惠,各自退回到了战略出发点。东线的压力骤然解除,曹操的机动兵力就相对增加了。他回过头来,把目光投向西南部襄樊战区。曹操严令徐晃兵团集结待命、加强训练,准备将其作为总反攻时的战略主力。
为了确保樊城的坚守,保证这个战略据点在自己的手中,他命令于禁率领7路人马新组建了樊城救援兵团,立即投入战斗,解救樊城之危。同时,曹操又从东线战场抽调张辽兵团西进增援。
敌人重兵来援,看来恶战即将展开。
清晨时分,关羽带着他的将士走出军帐,静静地注视着远处仍然在晨曦中屹立不动的樊城,心里难免升起一丝焦躁,一个小小的樊城,不足10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城,如同一个小小的石子一样,风卷不动,雨冲不走,阻止着他踏入中原的脚步。
随着时光的流逝,最初的几个月已经过去了,而他的脚步被阻挡在这座小城前无法迈过。
广阔的中原只是在他的目光中静静地铺展开去。
此时,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在蔚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更加明媚,折射出大地的壮美,帝国悠远的天空下的土地充满诱惑。
新的一天的战斗又将开始了。
已进入仲秋,雨季来临。表面上看降雨不多,雨水也没有泛滥,一切的迹象似乎都对曹操有利。
云长命令关平准备船只。对外宣称,准备撤军退回荆州。
事实并非如此。
战争也不会就这样草草结束。因为还没有分出最后的胜负。
在他的人生辞典之中,从来就没有“放弃”这个词。
只有将对面的敌人歼灭或者赶走,才有重振帝国雄风的机会。他是帝国的勇士,他生来就是为帝国而战的勇士。胜利的希望激励着他继续着这场战斗。
今夜有暴风雨
襄阳失守,曹仁退守樊城。他对满宠说:“不听公言,兵败将亡,失去了襄阳,现在该怎么办呢?”满宠说:“云长虎将,足智多谋,不可轻敌,只宜坚守。”
关羽渡过襄江,围攻樊城。部将吕常愤然说:“请给我数千人马,阻击敌军于襄江之内。”满宠阻止说:“不可。”吕常生气地说:“按照你们文官的意见,只是坚守,怎么能够击退敌军?难道不知道兵法说,军半渡可击。如今关云长的军队半渡襄江,为什么不出击呢?如果兵临城下,将至壕边,那时情势危急,则难以抵当。”曹仁就令吕常率兵2 000,出樊城迎战。吕常来到江边渡口,只见云长神威凛凛,横刀出马。吕常全军不战而逃,人马损失大半,败军奔入樊城。
樊城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危城,被关羽重兵包围。
曹仁向曹操请求紧急救援。
襄樊是曹魏南部边境的重要战略防线,如果失守,国都许昌就将失去屏障,直接受到关羽大军的威胁。曹操严令樊城守军死守待援,命令左将军于禁统率七路大军前往增援,任命立义将军庞德为先锋,支援曹仁。同时,曹操又严令徐晃兵团进行充分的准备,限时完成训练、集结。并调动张辽兵团向荆州方向靠拢,以应付迅速恶化的战局。
樊城守军,在满宠的鼓动下,放弃了弃城撤退的打算,决定殊死坚守。
双方相持在樊城下,各自调兵遣将,准备决战。远来增援的于禁所部很快抵达这里,但是却被关羽部署的阻援兵团隔断,阻挡在远离樊城的北部,双方相持着。于禁只好驻扎在樊城之北,双方的战守力量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暂时的,表面的,也正是曹操所希望的。这使他能有时间积蓄力量,从而使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状态转化。
援军虽到,但是樊城之围仍然未能解除,只是使战场的态势暂时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作战双方的主帅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坚持,等待时机。
双方都在等,等待一个决战的时刻到来。
襄阳与樊城唇齿相依,隔汉水相望。
樊城,古老的城镇。据地方志所载,樊城为西周时期所建,公元前800多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斯,建立樊国。历经数千年变迁,饱受战乱、水患的无情冲刷和践踏,是历史上诸侯国君王必欲争夺占据之地。经过漫长的岁月,仍然沿用祖先所命名的樊城这个古老名称。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鲁肃曾赞叹:“金城之固,沃野千里。”
在樊城作战中,关羽采用了围城打援战术。围困樊城,隔断援敌与守敌的联系,使其不能汇合。以主力对驻扎在樊城北部的于禁部发动了进攻。
“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曹魏名将。”“属将军王朗。王朗惊异其才,推荐于禁任大将(军)。”在追随曹操所参加的历次战争中,于禁屡建奇功。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曹操评价说:“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樊城仍然被关羽围困,每天承受着攻城部队的冲击。
在樊北战场上,两军交锋。关羽亲自陷阵迎敌,与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继续交战50回合后,庞德拨马急走,关羽追击。庞德回身以箭射中关羽左臂。关羽在部将救援下回营养伤。
射伤关羽,战争的天平似乎出现了倾斜。曹军取胜的希望出现了。但是,数日之后,箭伤愈合。关羽又威风凛凛地出现在战场上。
敌对双方转入战场对峙阶段,谁也不愿退却,比拼着耐力和勇气。
北方的军队,在他们统帅的命令下,驻扎在襄阳河口下游最宽阔的地方,便于骑兵机动展开。
时值八月,进入雨季。但是每天都晴好明媚。
早晨的天气像往日一样,蔚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自在地飘荡,在微风的轻推下浮游。山坡上的树林被秋季的阳光染得色彩缤纷。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什么变故发生。
在人类战争史上,有很多战例是因为重大自然灾害而改变了战争的结果,裁定了战争胜负的。这时,上天也是以其意志,作出了抉择。一桩意外的重大天灾,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发展方向。
在人类的历史中,有些事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有些事情也确实不是人为能改变的。
比如天气。
关羽命令预备船筏。关平不解地问道:“陆地相持,哪里用得着船只?”关公说:“这不是你所能想到的。于禁七军不屯驻于广阔平坦的地方,却聚集在罾口川险要之处;如今已是深秋,来日之间必有大雨,襄江之水必然泛滥暴涨;我已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聚水蓄势,等到山洪暴发时,决堤放水,我军驻扎在高地之上,立即乘船进攻,樊城罾口川的敌军,必将被洪水淹没,如同鱼鳖了。”
当天深夜,风雨大作。山洪暴发,汉水暴涨,大水漫过河床,汹涌奔泻。如同万马奔腾咆哮,滚滚而来。洪水流过开阔的原野,淹没了耕地,冲倒了树木,冲毁了神的庙宇和人的房屋。庞德急忙上马,举目所见,一片汪洋,四面八方,大水骤至,平地水深丈余,挟泥沙俱下。分不清哪里是洪水,哪里是陆地,整个樊北战场顿成泽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曹军措手不及,七军惊慌乱窜,弃甲而逃。有的人爬到高的山上,有的人来不及呼救,就已被激流卷走。洪流过处,所有能够被搬动的都被大水冲走,没被波涛卷走的人,无奈地困处在荒山大堤之上,眼望着浊浪漫过脚下的大地,等待着死神下一步的行动。七军之众尽被淹没,卷入洪水者,不计其数。于禁、庞德与诸将登上小山躲避洪水。
“天灾”,对于曹军一方来说,无异于灾难。
此前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为明天早晨的航行做一把更好的船桨。
但是,有人却有准备。你看,他们来了,举着他们的武器,开着他们的大船,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他们是死神的使者,他们现在就前来行使使命了。
他们不是趁火打劫,他们是乘水而至,他们可以救你上岸,但是他们的条件是让你放下武器。然后他们将选择的主动权让给你:活命还是抵抗?
黎明,关公率军乘大船而来。众将摇旗鼓噪,对被困在洪水中的曹军发起猛攻。于禁见四下无路,环顾左右只有五六十人,抵抗已经没有意义,命令放下武器,卸甲投降。
命运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安排,还能逃避吗?
祈祷吧!为自己的命运。是啊,我们也都是帝国的子民,有什么仇恨必须互相杀戮呢?
既然命运把你派遣到这里,那么就经受这样残酷的考验吧。但是,拿起自己的武器抗争,或许会冲开一条血路,不要被动地被命运摆布。
庞德见关公来,全无惧怯,奋然接战。庞德回顾左右说:“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就是我的死期。我们当奋力一搏。”提刀抢到一只小船,向樊城而走。这时周仓撑着一只大筏从上游急冲而下,将小船撞翻,庞德落水,被周仓擒获。
如果不是那百年一遇的大水,谁也无法预料这场战争的结局将会是怎样的。
那一场大雨,从此在历史上多书写了一笔。
得道者天助之。
清除浸入我们肌体的毒素
这一年,对于关羽来说,运势钩铰,跌宕起伏,既有胜利也有挫折,既有令人感慨的成就,也有令人扼腕的叹惜。在顺畅的进军中,也有顿挫。也正是由于这每一次的挫折,激发出更为耀眼的人生火花。
樊城外围之战,借助天时,关羽大获全胜,歼灭了来援的于禁所部,紧接着关羽乘船对樊城展开进攻。樊城周围大水茫茫,浊浪滔天,城垣渐渐浸塌,危在旦夕。关羽调动他的水军部队乘坐战船,向着这个城市逼近,整个城市被金属盔甲和武器的光辉裹围,兵士呼喊着涌向被困城市大门的周围。在城里,曹军众将,无不丧胆。军心动摇,曹仁准备弃城撤离。
满宠说:“不可。山水速疾,绝不可能长久。今若弃城遁去,黄河以南,再也不属于国家版图所有了。将军应当固守以待救援。”曹仁幡然醒悟,致谢说:“如果不是伯宁见教,几乎误了国家大事。”曹仁和满宠作出了顽强坚守的一切准备。曹仁骑马上城,聚集众将誓师说:“我受魏王命令,守卫此城,誓与此城共存亡,谁若再敢轻言弃城,立即斩首!”他们集合起全城百姓。他站在城墙最高的雉堞上号召民众行动起来,保卫自己的城池。他说:“樊城的居民百姓们,这座城市养育了你们,你们祖先的骨殖埋葬在这片土地上,你们现在应该拿起武器抗击敌人,保卫你们的父母妻子,保卫你们自己的土地。城外的敌人们已经集结起来了,他们即将攻城。因此,所有的人都集合起来,到城门口去,拿起你们可以用做武器的一切,守卫着每一道门,防护好每一个路口,不要害怕敌人势众,我们的援军即将来临。”樊城军民协力坚守。
攻城开始了。双方同时吹起战斗的号角。
城里,泥泞的土地上血流成河。
城外,战士的鲜血泼洒在洪水中,溅不起一丝涟漪。
关公亲自巡督攻城。来到城北门,曹仁急令500弓弩手,乱箭齐发。关公右臂中箭落马。关平急救其归寨,拔出臂上箭镞,发现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主帅受伤,战局形势急剧恶化。大家提议:暂时撤兵,退回荆州。
关公生气地说:“我攻取樊城,就在此时。占领樊城,就可长驱直入,直捣许都,剿灭奸贼曹操,安定汉室。岂能因为一点小疮而贻误大事?”
国家如此离乱,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绝不轻易退出战斗,更不能放弃即将到来的胜利。
进攻与守卫双方都在奋力扩大自己的战果,力争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战局陷入胶着状态。忽然,一叶扁舟从长江对岸飘摇而来,直至军营。来人自称是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听说关将军身中毒箭,特来医治。
关平十分高兴,立即引华佗见关公。
当时关公正与马良弈棋,以转移注意力,减轻臂疼的痛苦,避免动摇军心。
听说有名医到来,大家都十分高兴。华佗说:“箭伤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如果不及时治疗,这条臂膀就残废了。”关公说:“用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华佗说:“我自有治疗方法,只是恐怕君侯畏惧。”关公大笑说:“我视死如归,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华佗说:“需要在清静之处,矗立标柱,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用绳缚紧,然后以布蒙住眼睛。我用手术刀割开皮肉,直至骨骼,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涂敷,以线缝合,即可无事。所以恐怕君侯内心畏惧。”关公笑着说:“这很容易!何必要用柱环?”命令设宴招待华佗。
关公伸出手臂,说:“任你医治,我并不像世间凡夫俗子那样惧怕疼痛!”华佗取出手术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头已被毒药腐蚀,泛出乌青之色;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血流盈盆。营帐内外军人,皆掩面失色。
关公从容饮酒,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刮尽感染的肌肤,敷药,缝合。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感。先生真是神医!”华佗说:“我行医一生,从未见有如此坚毅之人。君侯真天神呀!”
这个世间,有着太多的痛苦和苦难,需要有人承担。所以,这点痛实在微不足道。
既然毒液已经浸入我们臂膀,那么就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果决地予以彻底的清理,又有什么惧怕?历史对英雄的淘汰与筛选,就是如此的残酷,又是如此的合理。只有那些经得起各种磨难洗礼的人,历史才承认他是英雄,才会赋予他英雄的荣耀。
这是一位真正的战士。因为他的神采,历史从此显得精彩美丽。
其实,对于他来说,这只不过是生活给他留下的又一个传奇性纪念而已。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升起在荆山之上时,关羽又与他的将士们站在一起,向樊城发起进攻。
威震华夏
短短数年时间,刘备集团迅速崛起。东收荆襄,西进益州。由一个无立足之地,在各个军阀割据势力之间飘荡流浪的小帮派,一跃而变成为一个有政治纲领和目标的实力集团,自立为汉中王。行封侯拜将之仪,对于长期追随、忠心耿耿的患难兄弟慷慨封赏。
驻守荆州的关羽,更是风光。被封为元勋,官拜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授权总督荆州军政。
当时大汉帝国已经名存实亡,失去了往日的威仪。弱主强臣的另一个解读就是,给予了天下英雄广阔的发展天地和自由的发展空间,人人都可以尝试着按自己的想法对历史作出修改。帝国的政治气候展示出两面性,即表现为“糟得很”的乱象和呈现出“好得很”的蓬勃气象。那些不甘人生寂寞的枭雄、豪杰纷纷登场,不必粉墨,只须各展风采。
关羽镇守荆州,处在曹魏和孙吴两大军事集团的夹缝中,所能看到的阳光有限,战略回旋空间受制于人,经济基础脆弱,军事资源匮乏,更历经数十年战乱,民众疲困,囤积罄尽。但是这并没有捆住英雄的手足,经过艰难经营,荆州很快发展强大起来,令曹魏畏惧而不敢南下,使孙吴忌惮而不得北顾。
在取得益州后,刘备集团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开始了立国之初就已规划制订的北伐计划,以期打开北进的通道,建立一个有强大机动性的战略前进基地,将战争引向中原腹地。
当然,这世间是神秘的,任何一件重大事件,都有先兆,都具有深刻的暗示性,如同神的谕意。
当年许田狩猎,刘备只击中一只小小的兔子,献帝失射麋鹿,曹操借帝弓而猎获。关羽心怀不平之气,有欲杀而廓清四海之志向。只是迫于形势,只能隐忍而不得有所行动。
现在,驻守荆州的关羽既要应对来自曹魏方面武装吞并的军事威胁,又要面对来自盟友内部孙吴方面的利益要挟,明争暗斗不断。谁也不想让你平静地发展。各种斗争形式层出不穷,风云变幻,极其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