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1.知人善任因时用才
李嘉诚如是说: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李嘉诚说:“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李嘉诚能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人才,对他们委以重任。对人才的要求上,李嘉诚不会局限于一个方面,他总是能知人善任,使自己身边积聚了大量的人才。这样做的好处是,李嘉诚赢得了打天下的资本。
发现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决定使用什么样的人才同样是一门大学问。李嘉诚深谙此道,由于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主扮演的角色不相同,同样的,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要寻找到适合本阶段的人才。
在长江塑胶厂开创初期,由于资金不足设施简单,需要的是能埋头苦干、能跟李嘉诚自己一道吃苦创业的人。在这个时候,李嘉诚把用人的眼光放在能像他自己一样埋头苦干的创业人才里。最具有元老资格的就是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在创业阶段,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二人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陪李嘉诚度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李嘉诚最感激的就是这样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长实的元老们。李嘉诚说:“长江工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支持。”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诚将他俩倚为左膀右臂。
然而,企业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势,企业所用人才也会不断地变化。作为企业主要懂得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但要靠一批与自己同甘共苦的人继续合作,还需要不断的引进新鲜血液,吸收年轻有为的新人加盟,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对业主起步发家有很大的推助力,但发家之后,元老重臣们不一定都能跟得上新的形势。如果企业家要扩大事业,就必须向外招揽新的人才,这一方面可以弥补老臣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专门人才,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李嘉诚深明此理,虽然一直看重那些初期的创业伙伴,但并不一味倚赖元老重臣。不可否认,元老重臣们劳苦功高,且经验十分丰富,但他们必然会拙于开拓,缺乏闯劲,作风易流于保守。有鉴于此,在事业小有成就之后,李嘉诚便决定起用新人霍建宁、周年茂,加上女将洪小莲,是长实系管理层的主要后起之秀,被舆论界并称为长实系三驾新型马车。
在长实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霍建宁。他的引人注目,并非因为他经常抛头露面。实际上,他从事的是幕后工作。此人擅长理财,负责长江全系的财务策划,他处事较为低调,认为自己不是个冲锋陷阵的大将,而是个专业管理人士。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名校香港大学,随后赴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实会计主任。他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考取了英联邦澳洲的特许会计师资格证(凭此证可去任何英联邦国家与地区做开业会计师)。
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1985年委任他为长实董事,两年后又提升他为董事副总经理,此时,霍建宁才35岁,如此年轻就担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实属罕见。
霍建宁不仅是长实系列四家公司的董事,另外,他还是与长实有密切关系的公司如熊谷组(长实地产的重要建筑承包商)、广生行(李嘉诚亲自扶植的商行)、爱美高(长实持有其股份)的董事。
传媒称霍建宁是一个“浑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长实全系统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亲自策划或参与决策的。这些项目,动辄涉及数十亿资金,亏与盈都取决于最终决策。从李嘉诚对他如此器重和信任来看,可知盈大亏少。霍建宁本人的收入也很可观,他的年薪和董事酬金,再算上非经常性收入如优惠股票等,年收入可能在1000万港元以上。霍建宁不仅是长江的智囊,而且还为李嘉诚充当“太傅”的角色,肩负着培育李氏二子李泽楷、李泽矩的职责。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嘉诚十分重视对专业管理人才的任用,将之视为事业拓展的基石。不但能够不拘一格委以大任,而且给予其相应的收益,以增强其归属感。
在长实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少壮派中,还有一位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周年茂是长实的元老周千和的儿子。也许会有很人觉得李嘉诚重用周千和的儿子,是因为念及旧情照顾老臣的原因,但是实际上,周年茂的确很有才干。李嘉诚委以他重任的时候,周年茂确实给长实做出了很多大的贡献。
周年茂是长实地产发展方面的人才,在楼宇销售方面则是一名女将洪小莲。洪小莲人称长实的“洪姑娘”。洪小莲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时,还不到40岁。洪小莲在60年代末期,长江上市时,就跟随李嘉诚任其秘书,后来又任长实董事。洪小莲是长实出名的“靓女”,人长得靓,风度好,待人热情,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提起洪小莲,无人不晓。
长江总部,虽不到200人,却是个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为长江系工作与服务的人,数以万计。资产市值高峰期达2000多亿港元,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都要到洪小莲这里汇总。跟洪小莲交往过的记者说她:“洪姑娘是个‘叻女’,是完全‘话得事’(说话算数,能拍板)的人。”
1980年代中期,长实管理层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周年茂说:“长实内部新一代与上一代管理人的目标无矛盾,而且上一代的一套并无不妥,有辉煌的战绩可凭。”
使用年轻人,使长实锐意进取,富于活力。年轻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像洪小莲,她的工作颇似长实的总理,不但事无巨细、千头万绪都到她这里汇总,而且她还是个彻底的务实派。面试一名信差,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她都要一竿子插到底。这样,没有旺盛的体力、精力、智力,没有日理万机的工作效率,是不可想象的。
李嘉诚不拘一格,敢于重用年轻人,使长实富于活力,保持了旺盛的进取心。
一般来说,在创业之初,作为老板,如果只顾自己赚钱,不顾下属利益,就没有人愿意真心实意陪你打天下,若顾及下属利益,固然能有效集结人心,但也有一些的遗症,那就是:当年的下属一无所有,因此愿意陪你搏命赚钱。当你的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下属的钱也赚得差不多了,可能不想继续搏命,而愿意享受享受。这时,强行驱使他们前进,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不如启用那些没有老本可吃,愿意搏命的新人。
创业感悟:杰克?韦尔奇说:“人才是经营公司的一等任务。在用人方面,怎样对待人才,是管理者领导能力的驾驭能力的高度体现。”现代公司都把抢夺人才摆在了关系成败的重要位置上。能否发现并得到人才,是能否用人的首要条件。而能否得到好人才就是能否给企业带来财富的关键。随着全球化竞争趋势,得人才者,得商业大势,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得重要。
2.任人唯贤指挥一人
李嘉诚如是说: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李嘉诚任用人才的原则是任人唯贤。李嘉诚少年时接受的教育,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为主。潜移默化,在他的公司内部,自然带有儒教色彩。李嘉诚是个善于吸收新事物的人,又绝不人云亦云,人爱我喜,对任何事都有他独到的看法。他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进取方面是不够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般人会采取家族式管理。但是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唯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20世纪80年代,内地开放后,不少潮州老家的侄辈亲友,要求到李嘉诚的公司做事,遭到他婉拒。在长实,有他的亲戚,更有他的老乡,他们都没因这层关系而获得任何照顾。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既严格要求,又宽厚待人。”因此,李嘉诚绝对不是任人唯亲的老板。李嘉诚并不偏向于用什么人,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用最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人才。
据长实的职员说:“讲那样话的人(就是说周年茂是因为其父的荫庇才飞黄腾达),实在不了解我们老细(老板),对碌碌无为之人,管他三亲六戚,老细一个都不要。年茂年纪虽轻,可是个叻仔(有本事的青年)呀!”
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与其父一道送他赴英专修法律。周年茂回港即进长实,李嘉诚指定他为公司发言人。两年后的1983年即被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后与其父周千和一道被擢升为董事副总经理。周年茂任此要职的年龄比霍建宁还小,才30出头。
周年茂任副总经理,是顶移居加拿大的盛颂声的缺——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茶果岭丽港城、蓝田汇景花园、鸭月利洲海怡半岛、天水围的嘉湖花园等大型住宅屋村发展,都是周年茂具体策划落实的。周年茂肩负的责任比盛颂声还大。他不负众望,得到公司上下“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好评。
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现在同行和记者常能见着的长实代表,是一张文质彬彬的年轻面孔——周年茂。只是金额巨大的项目,李超人才亲自出马。
周年茂外貌像书生,却有大将风范,临阵不乱。该竞该弃,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令李嘉诚感到放心。
李嘉诚招进人才不拘一格,只要对公司的发展有帮助的人才,李嘉诚都会尽力的招进。其实李嘉诚这样做是想使自己的领导角色,由管事型变成管人型。正如商场战场流行的一句话:“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与事务,李嘉诚仍得亲力为之。
不过,重要的是他尊重及任用贤能。假如周年茂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李嘉诚要答谢周千和的方法有许多许多,简单地说,可以送他一笔钱,但绝不可能拿自己的事业作儿戏。
李嘉诚得俊彦辅佐大业,得以从事无巨细一把抓的初级阶段解放出来,将精力专注于更大的事业上。“指挥一人”的观念是上乘的法则,李嘉诚就是这样实践着的。“指挥一人”是用人的上乘法则,但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其一是要有充分合用的人才;其二是要对人才的能力、人品充分了解;其三是自己要对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能准确判断目前情况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控。达成这三条,非得长时间下工夫不可。
李嘉诚寻找人才当然是经过很多番深思熟虑的。因此,他把长江的地产发展交给周年茂,财务策划交给霍建宁,楼宇销售则交给女将洪小莲。李嘉诚这样广交人才,就是从宏观上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指挥一人,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宏观指挥,从而把握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创业感悟:对企业主来说,引进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人才的相助是为了企业主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企业的宏观管理。引进的人才还必须是企业主信得过的人,所以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任人唯贤,而不能任亲为贤。有了企业主信得过的有真正实力的人才,企业主方可以指挥一人。
3.“以夷制夷洋人内阁”
李嘉诚如是说: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谨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香港作家何文翔曾这样评论道:“李嘉诚成功的关键,是他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华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壹周刊》在《李嘉诚的左右手》一文中还分析道:“反观一些事业上没有像李嘉诚般飞黄腾达的富豪,倘若说他们有什么缺失的话,那往往就是不晓得任用人才,以至窒碍了企业的发展。环顾香港的上市公司,虽然很多公司资产值不少,但至今始终摆脱不了家族式管理。”
在李嘉诚的管理体制中,既有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的色彩,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长实是一家股权结构复杂、业务范围广泛的庞大集团公司,李嘉诚可以说是这一商业帝国的绝对君主,但在集团内部,却丝毫看不到家长制的影迹,它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
李嘉诚摈弃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将中西方的优点和长处糅合在一起的管理机制。这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引进上。李嘉诚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不仅重用年轻人,而且连“洋人”也不“放过”。李嘉诚的人才观是开放的,做到了中西合璧,各采其长——只要是人才,他就喜欢,不计其他,这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说明,李嘉诚经商时脑中有一套自己的人才观。像英籍人士马士民、李察信、还有布鲁嘉,都是李嘉诚重用的洋人。在1970年代以前,香港华人见了洋人(特指有欧罗巴血统的白种人),都会有“洋大人”的感觉。但是如今,香港人自信香港是东方之明珠,是全球经济最发达地区,港人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比西方国家差。华人公司雇佣“鬼佬”(外国人)职员,理所当然。在80年代初可不同,由于百多年来洋人歧视华人的惯性,经济上开始崛起的香港人,仍存在抹不去的“二等臣民”的潜意识。那时候,雇佣趾高气扬的洋人做下属,是一件颇荣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