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900000017

第17章 长实——长江滚滚向东流(6)

李嘉诚的精明之处,在于他能够看到地产低潮一定会过去,地产的新高潮一定会到来。因此,他充分利用低潮的有利因素,人弃我取,大力拓展,在高潮到来时,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另外,他能顺应形势变化,果断改变只租不售的做法,重点发展物业,加速了资金回笼,又利用这些资金重新购地建楼。

创业感悟:要在股市中驰骋纵横,必须对股市有成熟精到的看法,必须了解股市行情,掌握股市规律,从而能够稳健投资,最起码心里有底,不至于落得血本无归。对大企业来说,一般发售股票都是为了获取更多资金,来拓展实业。尤其是在时机成熟时,可以趁机发行新股。所以,发行股票,既需要稳健心态,理智的选择,还需要把握行情的眼光。

3.紧盯时势低进高出

李嘉诚如是说: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李嘉诚真正发迹,是靠股市。他的超人才智也集中显示在股市。可以这么说,李嘉诚的扩张史,是一部中小地产商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李嘉诚在股市的作风,一如他在地产业一样,“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是他的基本原则。

1972年,股市大旺,股民疯狂,成交活跃,恒指急攀。李嘉诚借这大好时机,令长实骑牛上市。长实股票每股溢价1港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1倍多。李嘉诚第一步迈进股市就是典型的“高出”。

接着,1973年大股灾,恒生指数到1974年12月10日跌至最低点150点的水平。1975年3月,股市跌后初愈,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就在这个时期,眼光独到的李嘉诚,依据当时低迷不起的市价,每股作价3.4港元,由长实发行2000万新股予他本人。李嘉诚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既讨了股东的心欢,又为自己赢得实利——股市渐旺,升市一直持续到1982年香港信心危机爆发前。长实股升幅惊人,李嘉诚赢得的实利远胜于当年牺牲的股息,这就是“低进”。

作为李嘉诚搏击股市的基本定则,李嘉诚高出低进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再举大家熟悉的两个战例。

1985年1月,李嘉诚收购港灯,他抓住卖家置地急于脱手减债的心理,以比一天前收盘价低1港元的折让折——即每股6.4港元,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便为和黄股东节省了4.5亿港元。6个月后,港灯市价已涨到8.2港元一股,李嘉诚又出售港灯1成股权套现,净赚2.8亿港元。低进高出,两头赚钱。

再如巍城公司开发天水围的浩大地皮之事。由于港府的“惩罚性”决议,开发计划濒临流产,主持者华润已经灰心丧气,众股东纷纷萌生退出之意。

人弃我取,知难而上。李嘉诚看好天水围发展前景,于是他从其他股东手中折价购入股权,成了除华润之外最大的股东。李嘉诚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的催生了嘉湖山庄大型屋村的宏伟规划。长实是两大股东中最大的赢家。

低进高出,关键是眼光要准。李嘉诚深知,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他密切关注整个国际时势,于是掌握了这个规律。古人云:“功夫在诗外”,他能掐准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出手。一般股民坐井观天,眼睛只盯着股价变化表,而不探究大势的变化。这样,就可能被表象、假象迷惑,时有被套住之虞,即使偶有斩获,也不过是侥幸罢了。

股市毕竟还是极其险恶、变幻莫测的。有时股市的突发事件,并非外界因素所然,谁也无法预测。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股市持续兴旺,恒生指数一路攀升。到1987年10月1日,一举飙升至创历史最高纪录的3950点,真可谓牛气冲天。这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李嘉诚怎么会错过!

在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旗下四家公司——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合计集资103亿港元,这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的一次集资行动。至于这笔巨资的用途,李嘉诚并没有明言,只是表示将在3个月内公布。同时,长实公司决定,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将由五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跌508点,引起香港股市恒指暴跌420多点。如果在9时之前,包销商尚可引用“不可抗拒”条款退出包销供股计划。然而长实的售股集资计划在10时开市前得以顺利通过。开市后股市狂泻,包销商已无法退出了。

香港股市这次受到了沉重打击,而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又侥幸躲过了这场浩劫。长实系上市公司只是市值下跌,实际资产并没有任何损失。而包销商这次真是欲哭无泪,因为他们将承担包销的风险。

10月20日早上,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宣布停市4天,10月26日重新开市当日,香港恒指又暴挫1121点,全面崩溃。

长实指定的五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3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承担其责任的一半(51.5亿港元),其余价值50多亿港元新股由原有5家包销商及上二百家分销商承担。如此一来,长实系四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大盘崩溃之后,约占香港总市值15%的长实系上市股票均下跌三成。依常规,这正是向公众股东廉价收购小系股票的大好时机。10月23日,李嘉诚向香港证监会提出一个“稳定股市”的方案,即拟动用15~20亿港元,吸纳长实系四公司的市面散股,以便“协助本港股市的稳定”。

李嘉诚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和经济不要有太大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李嘉诚开始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这就是被有关传媒所广为传颂的“百亿救市”行动。李嘉诚在股灾中,虽然让包销商大受其害,但却因之而挽救了香港的整个股市。

创业感悟: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股民坐井观天,眼睛只盯着股价变化表,而不探究大势的变化。这样,就可能被表象、假象迷惑,时有被套住之虞,即使偶有斩获,也不过是侥幸罢了。有大眼光的大股东,一般都会研究大局势,掌握局势变化的规律,以及股市随之的变化规律。从而能掐准时机,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

4.百亿救市做投资家

李嘉诚如是说: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李嘉诚认为,人算不如天算。再聪明的人,都会有失算之时。所以,李嘉诚凡事都会深思熟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之后才去做,他说:“一向以来,我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5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就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李嘉诚这种心态无疑就是投资家的心态。在传媒界所广泛传颂的“百亿救市”行动中,李嘉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大投资家。

在1987年10月26日,香港股市全面崩溃之后,李嘉诚提出“稳定港市”的方案,虽然他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和经济不要有太大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但是仍然有人认为他“有为私之嫌”。舆论纷纭,各种说法一时甚嚣尘上。

当时,李嘉诚家族控有长实35%以上股权,和黄的股权也近35%。按照收购及合并条例,已超过35%股权的人士要再增购股权,就必须提出全面收购。李嘉诚无法全面收购,要求当局放宽限制。证监会碍于条例不予批准,李嘉诚多次去港府力争,希望以“救市大局”出发。结果,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决定接纳李嘉诚的“救市建议”,暂时取消有关人士购入属下公司股份超过35%诱发点而必须履行的全面收购条例,但规定所购入最高限额之股份,必须在一年内以配售方式出售,同时购入股份时必须每日公布详情。李嘉诚对放宽限制表示欢迎。但认为既放宽收购点又限期售出,这是“措施矛盾”,“难消危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故表示对附带条件的失望。这意味着,如一年限期内,股价继续下跌,那么他收购的股票则必亏无疑。

当时许多业内人士和各媒体都认为李嘉诚这次是在劫难逃,某报章说:“李嘉诚原想酿的美酒变成苦酒,现在不得不喝下去——李氏购买了数亿股票。”这当然是一家之言,大概是此君的揣测。但是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依以往香港及海外的股市经验,大股灾之后,仍有2到3年的低谷期。李嘉诚这次自然是亏定了。

然而,幸运之神再一次光顾了李嘉诚。谁也没有想到,股市竟恢复得如此之快,到年底股市就开始回扬上涨(欧美的股市也是如此),到了1988年的4月14日,恒指收市报2684点,已接近1987年初的水平。李嘉诚在一年的期限内,以配股方式将增购的股票出售,不但没有亏蚀,反而还有几千万港元的盈利到手。

许多同行都瞪大眼睛,觉得不可置信。李嘉诚为何总是命运的宠儿!李嘉诚这次百亿集资行动(9月14日)与香港股市暴跌(10月19日)的时间相差只有35天,这是否意味着李嘉诚已预感到香港股市将会出现大灾难?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嘉诚有卓越的眼光。

1997年10月31日,香港联交所宣布,在本周一与周二两天股市大跌期间,香港有44家有实力公司,从股市回购大量公司股票,积极参与“救市”。其中长实主席李嘉诚在股灾期间购入1300万股长实股份,增持行动对长实股价有正面影响。李嘉诚主席办公室证实李氏个人购入约0.5%长实股份,使其持股量增至34%,并已向联交所申报。

李嘉诚购入该批股份价格未见透露,但过去10个交易日内,长实的股价已由每股76港元下跌到最低的44港元,跌幅达四成。若据前天收市价,李嘉诚购入的股价市值为7.18亿港元,为众多股东回购金额之最。被称为现实中超人的李嘉诚以往都是在大市跌到股民都绝望时才出手救市。29日,他对记者说:“每次经济动荡,我都会动用私人名义买公司股份”。股份接近35%全面收购的触发点。所以当问他是否有买其他公司股票时,他三缄其口,只说:“我当然先买自己公司的。”大盘崩溃,股市下挫。在低点回购股票,是惯常的游戏法则,关键是眼光要准。

李嘉诚认为,人算不如天算,再聪明的人,都会有失算之时。在股市上,关键要看得准,不能只抱着投机家的心理,要做一个真正的投资家。故而李嘉诚大进大出,都是以“腌股”(持股等待机会)为后盾的,一待良机,急速抛出。

如1987年,李嘉诚在半小时内就下定决心投资3.72亿美元,购买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的股份。这是一只值得长期保留的明星股。3年后,股价高升,李嘉诚又以同样快的速度,将股票抛出套现,净赚近l亿美元。

从这里我们看到,李嘉诚在股市中的优势是他首先立于不败之地。一般说来,在股市中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能保持心平气和。李嘉诚能够在股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素质问题,重要的是他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创业感悟:在股市中,投资家与投机家的区别在于:投资家看好有潜质的股票,进行长线投资,既可趁高抛出,又可坐享常年红利,股息虽不会高,但它持久稳定;投机家热衷短线投资,借暴涨暴跌之势,炒股牟取暴利,自然会有人一夜暴富,更有人一朝破产。在香港有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商贾大亨,就是在股海翻船,将多年心血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有投资家才能在股市中长时间盈利。

5.投资债券不忘稳健

李嘉诚如是说: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

李嘉诚始终信奉“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投资哲学,以分散风险。因此,除股票外,李嘉诚还投资债券。

李嘉诚所购买的债券,大部分都是可转换债券。

这种债券有1至3年的期限,若持有人认定该公司业务能稳定增长,可以用债券换成该公司股票,从而获取更大收益。即使不成,也可将债券保留至期满,最终收回本金及利息,所以这种债券既和普通债券一样,具有风险小的优势,又比较灵活,能转换为股票。可以说是将债券和股票的优势合二为一,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

1990年,李嘉诚购买了约5亿港元的合和债券。另又购买了爱美高、熊谷组、加怡等13家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共计25亿港元。

在此后的发展中,胡应湘的合和表现最为出色,先后拿下广东虎门沙角电厂C厂、广深珠高速公路、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及泰国架空铁路等大型工程兴建合同,一时名声大噪,众豪争扯他的衫尾。

见此情势,李嘉诚马上把合和债券兑换成股票,这样一来,当初价值5亿的股票,到3年后升值为近9亿,账面溢利达3亿多港元。同样,李嘉诚购入的其他可转换债券,也大都有不俗的表现。

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李嘉诚每投资一家公司,就要将其控制并做它的主席。从1980年代末起,他已没有多少大规模的收购计划了,而较偏重于股票投资。他的集团实在太庞大了,他的精力智力都不足以同时管理多家大型公司。他只有通过债券、股票投资,利用富有进取心的商家为他赚钱生利。这样,虽不如自己投资、自己经营获利大,却比较省事。

李嘉诚投资债券,一来债券与股票相比,风险不知要小多少倍,这样更符合他“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的方针。同时,也符合分散风险的投资原理。这样两条腿走路,游刃余地更大。

创业感悟:众所周知,购买债券是一种极保守的投资,持有人只能享受比定期存款较高的利息,而不能参与分享公司红利。但是,投资债券就是一种分散经营的做法。在股市中有一种投资哲学,叫做“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股市风险难料,分散经营分散了投资的危机。

6.淡出股市让利百姓

李嘉诚如是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同类推荐
  • 销售与口才知识全集

    销售与口才知识全集

    本书正是针对销售人员的这种口才上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领域内的知识进行了优化设计与重组,在内容编排与语言表达上也更适合销售人群的需要。全书共分销售口才的基本修炼与销售口才的实践两大部分,而本书的基本修炼与实践内容部分之间却又没有严格的界限,理论中包含着实践,实践中又不乏理论的支撑。之所以如此安排全书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人员的口才技能,而非一味地追求结构上的严整,因为服务销售人员并提高其口才技能,才是本书的根本宗旨的所在。
  • 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

    本书主要是向我国的企业家们用案例解读了《长尾理论》,本书主要以中国企业在运用长尾产生的效应,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理论为辅。
  • 复制沃尔玛:山姆·沃尔顿帝国的八条金规

    复制沃尔玛:山姆·沃尔顿帝国的八条金规

    《复制沃尔玛:山姆·沃尔顿帝国的八条金规》从销售理念、服务措施、物流模式、管理风格、市场竞争力、产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这几个方面复制沃尔玛的成功经营理念。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
  • 金融危机动了谁的饭碗

    金融危机动了谁的饭碗

    面对大洋彼岸的危机,世界的每个公民都处在风暴的中心。要安全地度过这个严寒的“冬天”,我们应该如可应对?作者给出的“方剂”是:竖立信心,回归节俭,转“危”为“机”。
  • 趋势红利(免费阅读版)

    趋势红利(免费阅读版)

    创业和转型之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互联网转型专家刘润,总结常见错误观念和实践,教你避免被陷阱吞噬。本书为《趋势红利》的增刊,用户免费阅读。
热门推荐
  • 天使青春史

    天使青春史

    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表面乖巧但心底还是那么叛逆,单纯得像叛逆期的天使。她是爱的他,竟然只是以她作为棋子,同时报复她和易千溪然,她也不知不觉如他意的爱上易千溪然,各种阳谋阴谋在她背后出现。当她认出所有阴谋诡计,她已经不单纯了;他的狠心,注定丢弃她;他那一刻的犹豫,让脆弱的女孩死去。(本文有点狗血,大家凑合看。^_^)
  • 灵魂执念

    灵魂执念

    每个灵魂都抱着自己的执念在世间挣扎,或善,或恶。
  • 我的吃货小狐仙

    我的吃货小狐仙

    一柄剑斩尽星辰,一弹指颠覆乾坤,一句话,勘破阴阳。荒兽在咆哮,诸神在俯瞰,问这世间谁主沉浮?
  • 绕指柔书评合集

    绕指柔书评合集

    这只是书评合集,不是小说。书评在此,见贴如影
  • 奇思淼想

    奇思淼想

    “筱淼,我喜欢你,从见你第一面我就记住了你,我喜欢你的性格,喜欢你的任性,喜欢的你脾气,喜欢你保护身边人的举动,喜欢你为了朋友不顾一切,喜欢你的所有!”“可是我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你总是这样说,你是有什么原因吗,你告诉我啊!”“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真的对不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尹筱淼,我恨你,我恨我当时喜欢上了你!”“那你就恨吧!希望你的心里会好受一些!”“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是这样的态度?你难道就没有喜欢过我吗?”“喜欢过,但是就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之间就这样吧,当一对好朋友,我会祝福你!”“好,这是你说的!”
  • 天宝传

    天宝传

    许天宝,一个情伤份子的穿越,一段老土又不一般的修仙。一本大家把自己幻想成主角在小说世界里面闯荡的小说,
  • 弃人

    弃人

    生而卑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改变这份卑微的命运!如果我们生来被放弃,生而为弃人,永远不会有神的眷顾,终其一生只是痛苦的轮回,你会怎么做?是心甘情愿的承受这一切,做这世上一个多余的不幸者?还是疯狂的不计代价的不折手段的向神讨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不是我太疯狂,是你们从来就没有给我选择!新人作者,不足之处还很多,请多多包涵。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大宝成神

    大宝成神

    大宝天天见,神仙妖魔浪。本是天圣子,流落南域上。是龙潜于渊,百花丛中放。为民尽心力,为国疆场战。仙在天界为至尊,鬼在幽冥地狱称王,怪在各界作乱,魔于心界逞能,妖潜异界伺机而动。而凡人,虽是弱者,却从来并不甘心被踩于脚下。大宝,原名玉无瑕,他就是凡人中不甘心的人之一。他立足凡界,志在无上之神!
  • 囚界——我是美人

    囚界——我是美人

    所在的世界是被人为“修改”过的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谎言”里,身为“孩子”,却忘记了“母亲”,只有将一切都毁灭,才会有生机萌动。总之,故事的开始是个乞丐。
  • 医妃风华录

    医妃风华录

    一朝身死,却又得来异世重生,不得不说,叶璃是幸运的。可这醒来后的现状却已明白提醒她,这个幸运是要加上双引号的。虽说手里有个清俊温润的王爷相公是个看起来很美好的事,但是王爷太帅、太撩人,而她人弱庙小留不住,还懒得和那些个爱慕者们争风吃醋。于是乎,关门,种药,看医书,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也是逍遥自在。只是不曾想,她有心求静,可这世道却是半分也不肯允她。也好,坐看天下群雄争霸,顺带施针救人也是不赖。而身为医者,她到底是见不得世道离乱、万民悲苦。是以此心之下,她终是选择以医入局,只为搏出个盛世太平。却不曾想,她的冷面相公不仅处处相护,更甘愿以江山为聘,予她此生无忧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