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900000013

第13章 长实——长江滚滚向东流(2)

在这场夹杂着政治背景和人为因素的房地产大灾难中,无论是谁,都难以对前景做出准确的预测。而李嘉诚的决策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有人就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或许只有李嘉诚自己心里清楚,他的惊人之举,不仅仅是场冒险,多少都含有赌博的成分。但是,李嘉诚不是盲目冒险,盲目赌博的,他每一次冒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

李嘉诚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高潮与低谷。在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有的是由于目光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资金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行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如果这个行业仍处在向前发展的阶段,只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才暂时处于低潮,就应选择在这个“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了。这个时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

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李嘉诚的判断是正确的。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场转旺。这时,李嘉诚已经聚积了大量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可获得的租金收入即达390万港元。李嘉诚成为这场地产大灾难的大赢家,他利用过人的胆识,把别人臆想的灾难变成了自己的机遇,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地产巨头奠定了基石。

创业感悟:如果一个行业仍处在向前发展的阶段,仅仅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才暂时处于低潮,就应选择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了。这个时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这不仅仅是个冒险的问题,更是一个眼光问题。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在别人看不见希望的地方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的投资总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4.超越置地打响名气

李嘉诚如是说: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李嘉诚始终认为要有的放矢,稳扎稳打,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意有根基,才能稳步进展。换句通俗的话:做生意要有“一枪击中靶心”的本领。要制定明确的能引领整个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

1969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愿与中国谈判。随后私下传话中国,可放松长达20年之久的禁运政策。对此,中国作出相应的反应,于这年12月释放12名在押的美国人。1971年1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访华,与周恩来、毛泽东会面。据传,美国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中国将会与美国消除敌对状态,将会有限度地打开国门,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香港经济界恢复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百业转旺,对楼宇的需求激增。1971年,国际大环境和中国内地大环境,为香港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宽松的政治气候,从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经济由工业化阶段,转入多元化经济阶段。

李嘉诚趁势发展。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决心集中物力、财力和精力发展房地产业。这该是李嘉诚向房地产业主动发动攻势的时候了。

当时,香港的房地产行业的老大应该是置地公司。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是1889年由英商保罗?遮打与怡和洋行杰姆?凯瑟克合资创办的,当时注册资本为500万港元,是全港最大的公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置地跻身于全球三大地产公司之列,在香港处于绝对霸主地位。除地产外,置地还兼营酒店餐饮、食品销售,业务基地以香港为重点,辐射亚太14个国家和地区。

李嘉诚站得高,看得远。企业要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就必须制订远大的目标。在第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李嘉诚就满怀信心地提出:要以置地公司为奋斗目标,不仅要学习置地的成功经验,还要有超过置地的规模。但是,按当时长江地产有限公司的实力,来对比置地公司的实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业界素来就有:“撼山易,撼置地难”之说,李嘉诚要实现其目标,除非真的具有“超人”的本领。

李嘉诚居然提出超越置地的目标,颇有点不自量力的味道。所以,引来股东们嘘声一片,李嘉诚手下各部门主管也是满脸狐疑之色。就跟当年李嘉诚作塑胶花生意进军北美市场一样,靠着自己长江那破烂不堪的厂房在一周之内成功的打入北美市场一样,李嘉诚的信心还是满满的。商界,无大志者,仅满足于蝇头小利,是不会有大成就的。倒不是立大志就能成大富,但成大富必须有大志。否则,小富即安,没有进取的动力,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面对大家的疑惑,李嘉诚异常沉稳。李嘉诚并非夜郎自大,说大话空话。他是有的放矢,把置地当成靶子,在心理上先把置地“吃”透。1977年,李嘉诚参与了地铁遮打站(亦称中环站)、金钟站的竞投。结果长江实业一举击败置地巨人而中标,吹响了华资向英资全面进攻的号角。

在这之前,长江的1977年,是李嘉诚事业上不寻常的一年。当时,国际经济环境逐渐转好,世界性石油危机已成为历史;中国内地已结束了十年浩劫,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开始逐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此形势下,香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百业繁荣,刺激了地产的兴旺;地产的兴旺,又反过来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一时间,地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举足轻重。

自从1958年李嘉诚涉足地产以来,他先是在1971年将长江工业改为长江地产,而后又更名为长江实业,并成功上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76年,长实的年利润达到了5887万港元、拥有地盘物业635万平方英尺、资产净值增至5.3亿港元,创历史最好业绩。李嘉诚在业界实力渐强,声誉日隆。但是李嘉诚仍然没有被业界和传媒视为地产巨子、商界名人。长实说到底,仍不过是一家中型地产公司而已,认识他的人不多。

例如,当年在一次拍卖会上,有个实习记者问旁边的老记者:“那个额头高高,头发微秃,频频举手应价的中年人是谁?举一次手加个几百万,好像很平常?”老记者说:“他叫李嘉诚,长江实业公司的老板,当年靠做塑胶花发迹,还被捧为塑胶花大王。近些年投资地产,拥有多座工业大厦,还在赛西湖发展高级住宅楼宇,在地产界已小有名气,看他在拍卖场上的气度,实力不可小觑。”

小有名气的李嘉诚自然不会服气他当时的知名度。1977年,他终于靠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在地铁遮打站(亦称中环站)、金钟站的竞投中一举中标。此后,他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只要他出现在拍卖场,记者就会盯着他穷追不舍,采访拍照。到了后来,李嘉诚声名可谓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

李嘉诚参加竞投的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个工程预计8年完成,需耗资约205亿港元。首期工程经九龙观塘,穿过海底隧道到达港岛中环,全长15.6公里,共15个站,耗资约56.5亿港元。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由港府提供担保获得银行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盖物业的利润充股。

中环站是地铁首段的终点,位于全港最繁华的银行区;金钟站是穿过海底隧道的第一站,又是港岛东支线的中转站,周围有红十字总会、文物馆等著名建筑,附近就是中环银行区。有人说,中环、金钟两站,就像鸡的两只大腿,其上盖将可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因此,全港地产商无不垂涎欲滴。对于雄心勃勃的李嘉诚又怎能无动于衷?不过,在李嘉诚眼里更看重的还不是上盖发展的利润,而是长实的声誉。一旦中标,则可使长实的声誉直线上升,脱颖而出,跻身第一流地产商行列。

虽然,当时的长实在中区,就如人们所估计的那样,没有半砖片瓦。但是李嘉诚有自己的打算。李嘉诚涉足地产20个春秋,拥有的地盘物业面积已直逼置地,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李嘉诚觉得改变形象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他决心挺进中区,与置地展开正面交锋,“最后夺取城市”。

早在1976年下半年,新闻界就在风传香港地铁公司将招标车站上盖发展商的消息。1977年初,这一消息终于得到官方确认,各大地产商无不闻风而动。中环、金钟两站的招标,一定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地产商、建筑商前往竞标。究竟鹿死谁手,必将有一番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李嘉诚的长实去参加,胜算的把握究竟有多大?假如一战而捷,占领中区,长实就可“一飞冲天”,跻身地产诸强之列;假如不幸败北,长实还得屈居人后,卧薪尝胆。

经过慎重的分析和周密的部署。在香港地铁公司宣布竞投的时候,共有30家财团和公司上交了竞投书,李嘉诚也上交了他的方案。

置地虽未公开声称参与竞投,但众多媒体都认为,置地必然会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地,谁与置地竞争,无疑是“以卵击石”。李嘉诚知道,实力悬殊,必须找到突破口,出奇制胜。

多达30家财团参加了竞投,而竞投的结果让他们大为吃惊。“长实击败置地!”舆论界称长实中标,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事实上也就是如此。

创业感悟:道格拉斯?勒顿说得好:“你决定人生追求目标之后,就等于做出了人生最关键的选择。要能如愿,首先要明确你的愿望。”远大的目标就是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的梦想。企业的成功在于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就会把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为此目标而奋斗。因为目标是梦想、是动力,它可以激发企业家全力以赴发展企业,可以激励员工团结一气,跟企业主步调一致,从而达到目标。

5.知己知彼不计小利

李嘉诚如是说: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李嘉诚在跟置地的第一场决战中,也就是竞投地铁遮打站(亦称中环站)、金钟站中一举成名,从而在地产界享有盛名。

在这场战役中,李嘉诚明白,长实跟置地确实是力量悬殊。但是,李嘉诚从来不会说退缩的话。要为自己超越置地的目标进军,就一定要在这场战役中获胜。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以弱制强,不能硬碰硬,否则只是以卵击石。要充分的分析自己的优点,以及置地的缺点,同时还要明确地铁公司的情况。

李嘉诚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他定下超越置地的目标后,自己暂时根本不具备抗衡的实力,便采取避其锋芒、迂回包抄的战术。20年来,李嘉诚从没有与置地正面交锋过一次,可见其忍耐力之强。现在,李嘉诚觉得机会来了,虽然实力依然不及置地,但足以一搏。既然决定投身战斗,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何况对手比自己强大,这就更需要吃透对手,摸清他的劣势所在,然后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

李嘉诚估计,参加地铁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相比较而言,华资地产建筑公司的实力稍逊一筹。自然,置地公司的夺标呼声最高。港岛中区,可以说是置地的“老巢”。置地在中区,拥有数十座摩天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又名怡和大厦),正好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两翼。中环车站又恰好坐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不难看出置地在中区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公众和传媒才习惯于把中环站称为遮打站。而金钟站离遮打花园广场也只有100多米,简直就处在置地的眼皮子底下。可以说,如果能够攫取中环、金钟车站上盖的兴建权,就等于打入中区的心脏,到置地这只饿虎的食槽里夺食。

长实在人们眼里只是一家在偏僻的市区边缘和荒凉的乡村山地买地盖房的地产公司。跟置地相比,就是乡巴佬进城看到的高楼大厦。然而,李嘉诚自己明白自己的实力。

经过冷静地分析对手,李嘉诚试图从其内部找到薄弱环节,寻找突破口。置地属怡和系,怡和大班又兼任置地大班。现任大班是纽璧坚,此人20岁起就参加怡和洋行的工作,他没有任何背景,完全是靠自己的勤勉努力一步步爬上了董事局主席的高位。置地的另一个创始人,是凯瑟克家族的杰姆?凯瑟克。凯瑟克家族又是怡和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因此,纽璧坚身兼两局大班,又受到股东老板的制约,加之凯瑟克家族由于对内地政府怀有太重的戒心,一直力主把发展重点放到海外。所以,纽璧坚坐镇香港,制定战略的精力自然会被分散。这正是常人不易察觉的薄弱之处,人们往往会被置地的“貌似强大”蒙住双眼。还有,置地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自然不会冷静地研究竞争对手,也不会“屈尊”去迎合合作伙伴。由这两点,李嘉诚慢慢就有了把握。

李嘉诚第三个要摸清的就是地铁公司了。香港地铁公司属于港府的公办公司。地铁公司除拥有少许政府特许的专利和优惠外,它的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营运经营,都按市场的通常规则运作。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当局对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估价约2.443亿港元,原址用作中环、金钟两地铁车站上盖;再加上九龙湾车厂地皮估价,两者合计约6亿港元。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他们想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而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通过地铁公司与港府之间发生的这一分歧,李嘉诚看出,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这就是地铁公司招标的真正意向所在。于是,李嘉诚采取了不动声色、避其锋芒的奇袭原则,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克敌制胜的具体方案。通过这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嘉诚的思路逐渐明朗,脑海中已有了投标书的大致轮廓。李嘉诚在投标书上,首先提出将两个地盘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的发展计划。但这仍不足以挫败其他竞投对手,因为任何竞投者,都会想到并有能力兴建高级商厦物业。

李嘉诚将方案重点着眼于两点:一、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二、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这个方案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但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冒一次险。

同类推荐
  • 私营公司全面制胜的22条底线

    私营公司全面制胜的22条底线

    一套让你受益匪浅的经商底线术。任何一个公司都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利润,但无论是在经营之始,还是在经营之中,往往都是一段美妙的设想。所以有的选择“抢先登陆”,总想一下子赚一大把钱,殊不知,由于求胜心切,结果碰得头破血流;有的谨小慎微,总是打不出一张好牌,结果眼睁睁地望着别人大丰收。其实不管你做什么样的生意,只要盘算清楚自己可以攻守的底线,就可以立即果敢出击,扑向自己赚钱的目标!
  • 管人细节:经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管人细节:经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本书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出发,结合大量的企业用人实例,分别从7个方面详细论述企业领导和员工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本书内容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营企业概念阐释;非国有企业——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主要推进组织;我国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现状与问题等。
  • 让员工一起成长: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

    让员工一起成长: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以培训管理实战为导向,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培训的理念导向,构建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优秀企业的培训管理的案例,对企业的培训体系构建和培训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制度汇编人事管理制度

    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制度汇编人事管理制度

    本书《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制度汇编 人事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师资培养、高级专家管理等章节。
热门推荐
  • 重生:将门嫡女

    重生:将门嫡女

    她是将门最不受宠的嫡女,过着连丫鬟都不如的日子……唯一的期盼就是嫁给三皇子,结束这样的生活。但……一纸休书,将她打入人间地狱。被姐妹欺凌而亡……一朝穿越,再睁开眼她以变成二十一世纪的暗夜女王,欺我?!负我?!我便十倍奉还!!陷害我?!辱骂我?!我便夺走你的一切!!且看她如何绽放光芒!!傲视天下!!
  • 霸气女王

    霸气女王

    讲述了:苏樱同学家境很富有,有个欺负她的姐姐苏槿处处为难妹妹苏樱,大家的排挤使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本的柔弱女子,摇身一变成了霸气女王,成绩从末尾迅速成了全国第一,姐姐也因此受到报复。
  • 凶舞

    凶舞

    这里没有古老的内力,亦没有眼花缭乱的魔法,有的,是能吞吐天地,创造日月的创之力,创武,创将,创王,创皇,创仙,创神,创机,且看罗魁穿越时空,来到表面宁静,其实逆乱的21世纪,如何,创,世,纪
  • 人生之成神

    人生之成神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但是你却得到了最差开端,紧接着又迎来了最高的回报,曾经为人,再世为神,一段被逆转的人生,一个唯一的神的世界。
  • 穿越过来的犀利王妃

    穿越过来的犀利王妃

    拜托,这是穿越时空的爱恋?还是命中注定的情感?穿越过来的于府二小姐于钦玥上演一场穿越恋爱!霸道的二皇子轩辕梓城对他同样有柔情一面~这是什么样的爱情?(丫丫幽默第一小说,偶尔2一下)
  • 最强地府论坛万能版主

    最强地府论坛万能版主

    “什么天庭论坛不行了?”“老婆不是让你不要买九转金丹吗。”“卧槽咱们论坛谁攻击的马上让他死”“咱们卖的凡间内衣还有吗?什么要粉的!好的客人,欢迎继续光顾地府淘宝。”“对方想要吃的就去做啊,咱们地府外卖一定要满足人。”“什么?送件人员不够了,咱们是地府的去找孤魂野鬼啊,做快递要快啊。”张林拿着手机喊道,他是地府的论坛最强万能版主,他是最幸运的凡人,在他眼中天庭算什么,我们地府才是最牛逼的!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神父克洛德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弗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而爱上了弗比斯。
  • 神断山

    神断山

    神断山现,修仙路断。失去了道义的世界,失去了侠义的江湖,失去了本心的修士,如何能够成仙。一个英才辈出群魔乱舞的年代,一个正魔不分草菅人命的世界,一群渴望成仙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们,一个不忘初心,在人世间行走而保持自我的少年。只是,凭一人之力如何对抗整个世界!我,本是我,希望我还是我。
  • EXO别错过

    EXO别错过

    女主顾颜洛被前男友甩了伤心欲绝想要逃离这座城市,便与刚从美国回来打算去韩国做练习生的青梅竹马张艺兴结伴去韩国,又邂逅了Tao,遇到了小时候承诺过长大要结婚的鹿晗,与12只发生了各种狗血的事!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缘生论

    缘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