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上善若水”,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韧往往是战胜强大的杀手锏,所以,人要学会适度地弯曲。低头示弱不仅能够保全自己,也会让自己从中夺取主动权。勾践低头了,所以有之后的东山再起;韩信低头了,所以有后来的光辉伟业;麦穗低头了,所以收获了沉甸甸的麦粒。一个人有一种脾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什么性格的人都可能遇到,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时,你需要做的,是锻炼自己的柔韧性,伸屈自如,凡事即可游刃有余地应对。那么,3分钟让对方产生好感,还是难事吗?
示弱是明哲保身的绝学
“示弱”,就是放低位置,降低姿态,在他人面前谦虚谨慎。懂得示弱,学会示弱,有利于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示弱有时还是一种品质,一种艺术。“示弱”并不说明一个人不是强者。生活中那些甘愿示弱的人,虽然处处谦虚谨慎,总是为他人考虑,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是一个弱者,而恰恰说明他已悟到了做人的真谛。应该说,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有人问哲学家说:“从地到天究竟有多高?”
哲学家回答道:“二尺高。”
“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是都长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吗?”
哲学家答:“所以,凡是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
所谓“低头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坏稗麦头才抬得高高的。
汉代名将韩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阴的路上,有个不良少年看他不顺眼说:“你看起来挺神气,不过,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气魄的话,你就来杀我;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忍一时之气,从不良少年的胯下爬过。他的低姿态,后来为他立了不少战功。
要敢于低头示弱,面对别人的批评,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责任,接受教训;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困难,我们同样需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积蓄力量。
所以说,学会示弱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涵养;学会示弱是一种心德,是一种成熟;学会示弱是一种追求的韧性,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绝学。一个追求更大成功的人,不会在意忍受小的失败和牺牲。
有这样一道脑筋急转弯题:飞机在高空中盘旋,目标紧紧咬住装载紧急救援物资的卡车,就在这危急时刻,前面出现了一个桥洞,且洞口低于车高几厘米,问卡车如何巧妙地穿过桥洞。
答案是把车的轮胎放掉一部分气即可。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开始时不是一筹莫展,搞得焦头烂额,就是硬往前撞,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壮。这固然表明一个人有勇气和自信,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事情会扯不清、理更乱。毫无价值的牺牲,最终受害的是自己。随着“吃堑”的增多,也长了些许的“智”,在每逢遇到类似的难题时,就应该给车胎放一点气——低一低头,示一示弱。
学会示弱,让人看到自身的渺小,从而以谦诚之心做人处事。在这里,示弱是为了昂首。示弱处事,昂首做人。人不怕示弱,怕的是低下去抬不起。人不怕被别人看低,怕的恰恰是人家把你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寻找机会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而看高了,你就很难再有周旋的余地,甚至还会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感到失望。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学会示弱才能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必须学会去做的事。
示弱是一种充满禅机的智慧,是明哲保身的绝学。卡耐基先生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道,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个小窍门就是请别人帮你一个忙。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让施助者赢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与优越感,从而不会与受助者之间产生隔阂。因此,面对不比我们强的人的时候,我们不妨选择示弱一次,这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建立友谊的关键一步。这样的示弱就是一种禅机、一种智慧。
示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示弱,不是表现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也不是表现在挫折面前的消沉,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谦逊的人生态度。胜不骄败不馁的古训我们早已烂熟于心,那些获得一点成功就耀武扬威的主儿,除了让人感觉傲慢无知,还会让人觉得低俗和鄙薄。相反,那些取得成功而不张扬不炫耀的人,总能让我们记住他的稳重与高尚。在成功面前,我们示弱,不骄横,不傲慢,继续付出,踏实前进,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并赢得人们更大的尊重。这样的示弱便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示弱是一种潇潇洒洒的超脱。生活中,有时难免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和争执。如果一味地逞强,只会使矛盾激化,使争执升级。这时候,我们也有必要示弱一下,这种示弱表现为对争执的不屑或者对他人错误的一笑了之。如此一来,再激烈的矛盾,再激烈的争执也会被化解掉。此时的示弱,并不表示我们是弱者,恰恰相反,沉默与宽容是对无理的最有力的还击。“退一步海阔天高”,这样的示弱是一种忍让,是一种肚量,更是一种洒脱。
生活的过程,有时就是示弱的过程,这种示弱让我们学会弯腰低头,能屈者才能“伸”,能委屈者才能“全”。示弱包含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体味。
没必要总在面子上栽跟头
有的人在和人交谈时,时常把它看成是一种竞赛,一定要分出个高下。事实上,如果你常在他人的话里寻找漏洞,常为某些细节与他人争论不休,或常纠正他人的错误,借以向人炫耀自己的知识渊博、伶牙俐齿,这样的你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那是不好的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是抱着上述这种心态,为了面子,为了占所谓的上风,最后吃苦的必然是自己,说到底,过于好面子的心理会让人在面子上栽跟头。这些人往往忽略了沟通的技巧,因为他们把交谈当成了辩论,一定要占据上风,在口头上胜出,认为自己说的都对,直到别人哑口无言,洋洋得意地觉得自己是赢了,占据了主动权。殊不知,在他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就已经为了面子而栽了跟头。
所以,为了与他人有更好的沟通,这种竞赛式的谈话方式必须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一种随性、不具侵略性的谈话方式。这样,当你在表达意见时,别人就比较容易听进去,就不会产生排斥感。记住,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占了点小上风的人就是胜利者。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让对方心生厌恶,再也不想跟这样的人交往,这才是最失败的。
平时人们对交际对象的评价,并不是像人事部门那样依据业绩材料或人事档案,也不像年终工作考核那样借助量化指标考评分数,而是凭对一个人较直接的感觉。我们这里所说的感觉,是指人们在交际中对来自交际对象的某种信息的一种直觉的心理过程。如亲近感、愉悦感、呵护感、恐怖感、厌恶感等,都属于交际感觉的范畴。
你感觉这个人好,便倾心与之交往,你感觉这个人糟,便设法予以防备或躲避——感觉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某人对你的感觉特别好,那么他一定乐于与你交往;反之,倘若人家对你没有好感觉,也就谈不上主动与你交往了。即使双方不得不发生交际行为,对方也会敷衍塞责,而绝不会轻易打开心扉容纳你。由此看来,给对方一个好感觉,让对方乐于与你交往,对提高交际质量是再重要不过的了。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给对方带来好感觉呢?
甘坐下位,让谦虚感染人。
你可能在年龄、地位、才能、经济状况等某一方面比对方略优一筹,这是很好的交际优势。但我们若在支出这一资本时不费思量,在交际中胡乱使用交际优势,便会给交际带来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不以自身的交际优势自居,而时时处处表现出谦虚恭谨的美德,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对等的位置,甚至甘愿坐下手位,这样势必会博得对方的敬重,赢得对方的好感。相反,一味冒尖儿,抢上风,占尽先机而后快的做法,往往为人们所不齿。为了给对方以谦虚感,使你的交际更有益利,请不妨这样做:
不必在乎开会时你的位置在主席台上排第几。实际上,赢得的地位比派生的地位含金量更高。因此,越在乎主席台上的位置,在群众的心目中越没位置。
在下属面前不耍派头,不摆架子,和下属一道工作时最好让外人看不出你是上司。
见了你认识的人或是认识你的人,要先打声招呼为好。
评功摆好,应该以讲别人为主,不宜突出自己。
有了突出成绩,也不要在人前趾高气扬。
弱化竞争,以合作结交人。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已呈现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同行业、同单位内部的人之间的竞争,其结果往往与人们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深刻地影响着同仁的心理。我们应该看到,一味地竞争,杀机四伏,着实会使人草木皆兵,给人际交往带来重重障碍。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交际,除了使竞争规范有序之外。我们还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同事加强合作,进而弱化竞争;给同仁带来安全感。只有这样,人们才愿意结交你,才愿意和你一道工作。这是优化交际环境,提高交际质量的根本策略。合作的方法与形式不一而足,不能一一枚举,现大致说几条宽泛提示于下,供大家参考:
尽力做幕后英雄,帮助别人显山露水。
唱主角不独裁,唱配角不争权,一切为了唱好戏。
不为一得之功而挫败对方,要照顾长远。
瞄准别人不愿做或是做不来的工作做下去,直到做出成绩,避免和大家同挤一条道。
同是卖瓜人,绝不讲别人的瓜苦。
不管是商品还是人格,都不能为讨好顾客而大削价,特别是后者。
积极为同事取得优异成绩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甘当人梯。
见荣誉不争不抢,事实上,你争来抢来了荣誉,并不等于就真的有了荣誉。
远离嫉妒,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得了第一而痛不欲生。
善于理解,以宽容对待人。
当对方表现出某种优秀品质时,你对对方抱以好感不是件难事,但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总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你面前,这个时候,你要是依旧能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就很需要些涵养了。
给上司以宽容,给同事以宽容,给朋友或家人以宽容,其目的并不在于它可以向人展示自身的大度,而在于能够主动处理好与对方的心理关系,缩短心理距离,从而创造出更适于交际的心理环境。如果你对对方太挑剔,要求大苛刻,只纳其长,不容其短,那就不好了,你必然会因为拉大与对方的心理距离而成为交际场上的孤家寡人。
但宽容又不同于放纵,不同于迁就。宽容能使人在融洽的情境中克服缺点,取得进步,而放纵和迁就则会使缺点无休止地重复和延续,使人停滞不前,给人带来危害。为了给别人留下好感觉,当别人有缺点时,在无关大原则的情况下,你可以用下面的提示予人宽容:
有人不小心把你的水杯之类的物件搞坏了,你不要埋怨,而应对他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东西用了十多年了,早该换新的了。”
饭菜不顺口,你应该想到不是别人的手艺不好,而是自己没胃口。
有人对你没礼貌,你可以对他说:“没关系,我当然不会计较你,因为不是外人。跟外人可千万不要这样啊。”
假如下属越权或是办错了一些事,又没造成多大不好的影响,你可亲切地告诉他下不为例。
有人在背后讲你的“缺点”,你别怨别人的品行不好,谁都应该有聊闲天的权利。
放下面子,就能放下很多无用的虚荣,才会走得更轻松,更踏实。没必要为了面子,为了给别人看起来光鲜而去争那份虚荣。真实地生活,你会得到更多生活回馈给你的幸福。
低头要有度,不卑不亢赢尊重
我们前面说到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示弱,不能太争强好胜,凡事都想占据上风。学会弯腰低头,才能够明哲保身。需要注意的是,学会低头示弱并不等于奴颜婢膝,不卑不亢的态度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不卑不亢、充满自信是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态度。不卑不亢是谦和、自信的表现。谦和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而自信才能办成大事、解决难题。
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一副讨好、巴结的样子,这是有损人格的。不亢,就是不自傲,不以老大自居。盛气凌人,自视比别人高出一筹,必然会引起别人反感。不论找什么人办事,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学识深浅,都要奉行不卑不亢,热情谦让的准则。只有不卑不亢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去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沈充也正好送客过江,来到驿亭。亭吏不知道褚衰的身份,为了接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来。出门在外就得受委屈,褚衰心里有数,犯不着与亭吏过不去,于是褚衰悄悄卷起行李到江边的牛屋住下。
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望见牛屋下竟住着人,感到非常惊奇,忙问亭吏是谁。亭吏不敢隐瞒,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老爷驾到,所以把他暂时安置在那儿住。”
沈充当时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开个玩笑,他叫道:“喂,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呢!”当时,当官的对平民百姓无礼是常事,但如果是宦官侮辱外戚,文官蔑视武将,那就不一样了,一般是会生出风波来的,有时互不相让,甚至一直闹到皇帝那里。
褚衰是有名的大将,受到别人的轻视嘲弄,心里有点不大高兴。他心里想: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瞧瞧这个县令无礼的样子,也难怪会有亭吏这样的恶吏了。生气归生气,他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一下子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对方能责备那个该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顿,自己才好趁机下那难堪的台阶。但褚衰站在一旁不开口,根本不提被驱赶的事情。沈充要鞭挞亭吏也被他制止了。于是沈充只好吩咐杀鸡宰羊,备妥丰富的酒宴款待褚衰,请褚衰赏脸。褚衰也丝毫没有架子,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和知县把酒言欢。大家对于褚衰不卑不亢的风度都赞不绝口。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在社交圈里“人气”不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自信,心理素质不过硬。有的人一见到强大的对手就怯场、自卑,而遇到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又容易骄傲自负。要想更好地为人处世,就要跳出这些心理陷阱,正确地看待自己,做到不卑不亢。在处世的过程中,态度不卑不亢,会使人们对你产生与众不同的感觉,从而刮目相看。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办起事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僖公十五年,秦国和晋国在韩地交战,结果秦军大获全胜,并俘获晋惠公。秦国考虑到将来两国的关系,答应议和,于是晋派阴饴甥前来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