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人的EQ对他职场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说出来你还不能不信:一项针对全美前500大企业员工所做的调查发现,一个人的IQ(智商)和EQ对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贡献比例为1:2,也就是说,EQ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IQ的两倍,而且职位愈高,EQ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就愈明显。这不是危言耸听,其中就有一位A小姐,是做客户服务的,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接客户的订单。通常一天要接几十份订单,每个客户都会催着她快点把订单做出来,每一张订单还要经过反反复复地修改。不断有电话、传真过来,同时又要面对客户的投诉。这样日复一日,她觉得工作既无趣又把自己折腾得身心俱疲,有时候真是难以支撑下去了,以前想像的工作的乐趣根本找不到。每个季度公司开总结会布置新任务的时候,A小姐就会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她真想大叫一声:好玩的工作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心理学家们发现,在有趣的情绪中工作,我们较能专注,而创意也比较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增,也更有弹性及适应力来面对挫折。所以整体而言,觉得好玩的积极心态会让一个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增。感激是快乐的激活力。时时提醒自己生活中值得感激之处,你就会立即感受到心情快乐。事实上,如果你在心情低潮时想3个值得感激的事情,就能抛弃负面的情绪,重新感受到快乐。
在团队合作的公司做事,尤其如此。B先生最近有点烦。公司给他所在的团队布置了一个很大的项目,B先生看了很多资料,收集了很多数据,写出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方案。在开会的时候,他向组里的成员说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大家似乎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反对意见。为此,B先生据理力争,结果那次会议不欢而散。在之后的几次会议中,B先生又觉得别人提出的想法并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根本没有自己的好,于是他再次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结果还是不欢而散。现在组里的人好像在刻意疏远B先生,在他的感觉是其他人有意不赞同自己的意见,有事也不和他商量。这使他很苦恼,他很想对他的组员说,其实他说的话都是对事不对人的,他只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而已……其实,团队技巧是十八项关键工作EQ的其中之一,对于工作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优质的团队成员深知,在团体中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若要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一旦做成决议后,每个人就该放弃个人的主观想法并且遵守团体的共识。万一仍有不同观点,也应该在下一次团体讨论中提出,试着说服大家,使之成为新的共识。帮助其他成员完成工作。在工作进行当中,别忘了关心一下其他成员的工作状况,如果有任何帮得上忙的地方,赶快主动地表示你愿意出力相助,并且说到做到:我刚好手上有这些资料,要不要我顺便复制一份给你?这样会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不会察言观色往往使你处处碰壁,事事不顺,有时甚至还不知所以,当然会影响你的情绪。C小姐刚开始工作不久,在大学学业优秀的她本以为自己在公司里会如鱼得水,可没想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好像公司的每个人,同事、老板、客户,都在给她脸色看。Amy满脸不快地从老板办公室里走出来,想必是挨骂了,C小姐立即走过去表示关心——出于好意的关心,是不是又被老板骂了,别放在心上。结果却遭来Amy的冷眼相对,哪有的事!国外的朋友来上海,C小姐想请半天假,话才说出口又被老板训了一顿:没看到公司这段时间的业绩在下滑嘛,还请假,不卖力工作业绩怎么升?碰了一鼻子灰的她从同事处得知,老板今天上午才被他的老板叫去谈过话……为什么自己总是说错话呢?到底怎么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呢?她自己还莫名其妙。问题在于,在职场的人际互动过程中,懂得看脸色十分重要,不论是跟上司要求加薪,还是与客户谈判,你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思,这样才能知道进退,从而圆满完成任务。有趣的是,虽然我们很小就已学会看脸色,而成年之后这方面功力又是有增无减,那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在职场中察言观色仍是个颇令人头痛的难题?一句话,还是赶紧修炼你的工作EQ吧!你善于驾驭自己的EQ,那你将可以在职场中左右逢源,无往不胜。
13.人的天职就是工作
蜜蜂的天职是采花造蜜,猫的天职是抓捕老鼠,蜘蛛的天职是张网捕虫,而狗的天职就是忠诚地服务于主人。正是这万事万物的各有其天职,所以自然生态得以保持平衡。造物主似乎对每个物种都有了职责上的安排。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天地的精英,同样具有他与生俱来的职责和功能。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安排。
马克斯·韦伯在考察职业一词时指出:德语中的职业一词是Beruf,这个词含有职业、天职的意思,英语中的职业一词是calling,含有召唤、神召的意思。在现代西方人的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行。
在现实生活里,人为了确保他蒙承的殊遇,他必得完成造物主所指派于他的工作,直至白昼隐退。按照上天的明确昭示,只有敬业劳作而非悠闲享乐方可增益生而为人的荣耀。这样,虚掷时光和轻贱职业便成了万恶之首,而且在原则上乃是最不可饶恕的罪孽。要想在人世间始终如一地履行我们对造物主和对人类的职责,就需要对造物主赐予我们的所有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正是那些有关勤奋、忠诚、守时、节俭的良知使得我们在今生履行对人类的责任和对造物主的荣耀。
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没有敬业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就无法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敬业精神在今天受到重视的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但是,对于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我们了解的还非常粗浅,对树立敬业精神的培训和操作方法,我们更是一知半解。中国现在刚刚发展市场经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早期关于敬业精神的论著和培训手册就成为我们急需学习和应用的样板。
德国大哲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1904年到美国考察,随后写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他在这本人类永恒经典中提出:美国之所以产生了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从欧洲逃到美国来的新教徒(也称清教徒)带来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
近百年过去了,今天美国社会的现状,更加证明了韦伯当年观察的准确性。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弗格森(Niall-Ferguson)在最近的《纽约时报》发表的《为什么美国超过欧洲(线索:上帝的因素)》中,再次强调了韦伯这种结论的正确性:美国经济之所以一直好于欧洲?这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信仰和新教伦理有直接的关系。正如韦伯当年观察的,正是美国人的信仰和职业道德,使美国人更加勤奋、努力、忠于职守、自立自强,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力量在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弗格森教授说,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欧洲人则属于懒散。
这一点,仅从大西洋两岸的工时长短就可看出,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发表的数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工作1,976个小时,德国人平均每年工作1,535个小时,比美国人少22%。而荷兰人、挪威人等工作小时比德国人还少。即使是英国,也比美国少10%。从1973到1999年这26年间,美国人平均每年工作的时间延长了50个小时,即增长了3%,而同期德国人缩短了12%。1999年,法国又把每周工时减到35小时,等于工厂每周减少四小时产值。法国企业家抱怨说,这等于全球企业百米赛跑,法国要穿拖鞋,我们没利可赢。
为什么大西洋两岸会有这样的不同?欧洲主要国家原来都是基督教徒占主体的国家,但现在整个欧洲在走向非宗教化,欧洲人对宗教的信仰已比六十年代大幅下降。据最近盖洛普的调查数字,在荷兰、英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每个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10%。而在美国,91%的人相信有上帝,82%的人说,上帝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你看见辛苦敬业的人么,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圣经箴言》二十二章二十九节),敬业的人才可以得救,敬业是他通向天堂的通行证。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对职业和工作有着与欧洲人不同的理解。一切正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敬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对于信仰而言,更重要的是形式和实践。信仰要靠形式来支撑。在当代由美国缘起的诸如安利直销、人寿保险推销等经济活动中的训练,很多都源于新教的信仰活动。对于敬业精神这种信仰,也需要类似的训练来支撑、来强化。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但是,他的敬畏心态如果没有上升到敬畏这个冥冥之中的神圣安排,没有上升到视自己职业为天职的高度,那么他的敬业精神就还不彻底、还没有掌握精髓。天职的观念使自己的职业具有了神圣感和使命感,也使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了一起。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
没有真正的敬业精神,就不会将眼前的普通工作与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就不会有对工作的敬畏态度,当然就不会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产生。
敬畏职业,就像虔诚的教徒敬畏冥冥之中的神一样——我们世俗的经济生活,就需要这样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信仰。
敬畏职业,因为个人的工作就是个人的天职。
14.兴趣比天才重要
我们许多调查研究已经显示,单凭我们观察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运作能力并不能解释、预测他职业生涯的成功和失败,兴趣、价值观、动机等情感性倾向因素对他职业生涯适应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同样必须加以考虑。在这些因素中,尤其以兴趣所起的作用最大。
你在选择职业生涯时,不仅需要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工作感兴趣并能满足你的意思。只有将能力和兴趣结合起来考虑,才更有可能取得职业生涯成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
帕弗利克为什么会成为农艺师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刚入学不久的帕弗利克,从一个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天真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沉默拘谨、过分听话和胆小的学生,简直是从事物的一端走向了事物的另一端。因为在入学的头几个星期,帕弗利克感到自己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同班同学可以不费力气地把单个的字母组成音节,并朗读出来,而帕弗利克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办到。一首关于美丽的冬天的诗,同学们只需听上两、三遍就记住了,可是他却怎么也做不到。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他属于“没有掌握知识的天分”的落后学生。
然而,在田野森林里的帕弗利克与在教室时的判若两人。这个“思维迟钝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显得异常聪明和好奇。当老师带他们参观生物室时,面对眼前展现出的一个崭新的、从未见过的世界,帕弗利克简直被迷住了,听了老师在一旁的解说,更是异常兴奋。这里的植物他以前都看到过,也很熟悉,可是在每种植物上面都有一种新奇的、不同寻常的东西:西红柿的茎不是分叉成簇,而是像葡萄那样攀援或缠绕着向上生长,上面挂满了累累果实;葱头和西瓜差不多大小;黄瓜,真正的大黄瓜,却生长在瓶子里。
帕弗利克睁大眼睛看着,心想:这都是怎么搞出来的?这时,他的思想已经离开眼前充满阳光的温室,进入一个奇迹般的世界:要是能够在学校园地里培养出十来棵这样的西红柿有多好呀!也让它们长成一排,结出的果实就像一串串葡萄那样。可是,这一切怎么好跟大家讲呢?要知道,他的算术不及格,他能幻想这些有趣的事情吗?
帕弗利克勉强从初小毕业了,在升入五年级的最初几周,他埋头读书的时间更长,更加令人疲劳。不过,在帕弗利克的生活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许多课上,已经不像在低年级时那样,只要求听讲和记忆,而且还要求动手做什么,这种实际动手的操作课给帕弗利克带来了欢乐。他对植物课最感兴趣,并很快显露出他在这方面的智慧,用植物课教师的话来说,他的智慧是“表现在手指尖上”,“连有些熟练的园艺工都做不好的事,这个五年级的学生都会做。”表现出他的超人的智慧和动手能力。
在一次植物课上,学生们用多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教师注意到,帕弗利克怎样精细而准确地切开砧木的树皮,剥出插条上的幼芽。帕弗利克从一颗珍贵品种的苹果树上剪下一根长着两个幼芽的树枝,思考着不用嫁接的方法是否能培育出树苗,教师告诉他,这需要很高的技艺。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的两眼闪烁着一种兴奋的光芒,他决心自己试验一下。
对帕弗利克来说,幸福的日子开始了。经过他的精心护理和细心观察,后来他发现有一半插枝冒出了芽苞,并渐渐长出晶莹发亮的树叶……同时他还敏锐地发现,那些长活了的树枝是从树顶上剪下来的,而死了的树枝是从树的中部和下部剪下来的。于是他得出:“应该从树顶上剪,这样才能繁殖出更多的树苗来。”
关于帕弗利克搞试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全校都知道了。在这之后,帕弗利克身上的那种胆怯、拘谨、犹豫不决慢慢地消失了。他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他的思维的觉醒、智力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这一切都跟植物课能成功地使他展示出自己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分不开。帕弗利克自己明白:植物栽培是他能够表现自己能力的活动领域——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又在温室里和生物室里开辟了一些新的工作,进行各种有趣的试验。他在植物天地里试验着,研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