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7700000020

第20章 运行系统——市场价格制度(2)

从价值交换规律来看,商品的交换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进行,对于整个社会的交换活动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是要通过交换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交换各经济主体之间才能彼此发生关系,而且,交换的过程也是各经济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等价交换意味着交换的双方能够顺利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和实现自己产品的价值。尽管从交换的一方来看,都希望能够通过交换更多地实现价值,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交换活动的进行并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如果是不等价交换,要么是交换无法进行,要么这种交换是不能持久的。正是这一等价交换的规律使社会的交换活动得以正常地进行下去。虽然从某一个时点上看,不等价交换是经常存在的,但从平均数规律来看,等价交换是作为一种趋势存在的。也有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存在,使不等价交换能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这种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会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消极作用的。因此,正是由于等价交换规律的作用,社会经济中的交换活动才得以正常地进行,从而推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规律。竞争是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行为,这种行为使各经济主体之间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竞争规律反映的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人们的经济活动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就没有活力。竞争就像一架发动机,为经济发展提供着不尽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在相互联系中才能进行经济活动,而且必须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才能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当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在相互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不参与竞争就不能得到自身的利益,没有竞争力的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要生存,就必须竞争,要发展,更需要竞争。正是由于竞争规律的作用,才使社会经济活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才使经济发展有充分的动力。

供给规律、需求规律以及供求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规律。市场经济活动总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构成的,并且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供给规律是指生产者的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的关系;需求规律是指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供求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指这两种力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的关系。供给规律、需求规律以及供求相互作用的规律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表现为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在供给、需求、价格这几个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它们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循环往复,不断地推动着经济活动的进行。从某一个时点上看,供求关系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结果,即价格变动是因,供求关系变动是果。但从另一个时点看,价格变动又是供求关系变动的结果,即供求关系变动是因,价格变动是果。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得价格不会始终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供求关系不会始终处于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正是由于这些规律的存在,制约着整个经济活动在不均衡中实现均衡,在每一个时点上的不均衡表现为经济整体的均衡。难以想象没有这些经济规律,社会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地发展。

上述市场经济规律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分解的。价值规律的运动离不开竞争规律,没有竞争,价值决定的规律和价值交换的规律都是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的。供给规律、需求规律以及供求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有在价值与价格的运动中才能存在,离开了价值和价格因素,就没有供求关系和供求运动。所以,经济活动是这些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

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机制是各市场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经济活动的内在关系。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外在表现,经济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在现象上表现为经济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在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机制。

价格是市场中最重要的要素,这是因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价格是否与价值相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经济利益,所以,价格的变动又直接影响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正是由于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都要通过价格来实现,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格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离开了价格要素,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发挥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研究市场机制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研究价格。

任何商品都是有价格的,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价格体系。因此,价格体系就是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这种价格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即比价关系;二是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即差价关系。从价格体系的内容来看,价格体系是否合理,也就是各种商品的价格关系是否合理。如果价格体系不合理,显然就不能理顺经济关系,这不仅不能使经济活动顺利地进行,而且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误导作用。所以,要保证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是一个关键。

由于价格体系是各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因此,要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必然要求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能够是合理的。那么,怎样的价格才算是合理的呢?衡量商品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看价格是否符合价值;二是看价格是否反映供求。这两条标准不一定必须同时符合,如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场合,价格虽然不符合价值,但能够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那么,这样的价格也是合理的。如果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既不符合价值,也不反映供求,那么,这样的价格肯定是不合理的。怎样使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能够趋于合理,这就涉及定价制度的问题。即要使商品的价格能够合理,必须要有合理的定价制度来保证。在不合理的定价制度下,商品的价格是不可能合理的,价格体系也是不可能合理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是国家计划的主要对象。对商品价格实行的是计划定价的制度,国家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国家物价部门直接控制着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企业没有定价的权力,市场关系对价格不起任何调节作用。这样的定价制度势必造成价格的不合理。这是因为,在计划定价的制度下,价格一旦确定以后,就难以变动,若要调整价格,必须经过复杂的程序,要由政府部门批准。因此,一般说,价格确定后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价格的不合理。其一,生产的状况是在经常变动的,因而成本也是在经常变动的,但如果价格不变,那么,必然是价格不符合价值。其二,市场的供求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的,如果价格不能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那么,必然是价格不能反映供求的变化。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要使价格符合价值和反映供求,价格必须是变动的。当然,这种变动不是指没有依据的随意变动,也不是指价格变动的幅度越大越好,而是指价格应该随着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

要使价格随着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就必须改革原有的定价制度,即由计划定价制度转变为主要由市场定价的制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的价格改革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在逐步理顺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定价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价格改革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到市场价格体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有三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转变为“计划价格为主,自由价格为辅”的价格体制。在70年代末以前,我国价格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商品的定价权集中在各级政府手中,企业没有定价的权力。1979年价格改革起步后,整个价格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作用的轨道。经过几年的改革,在价格体制上突破了原来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价格体制,逐步形成了“计划价格为主,自由价格为辅”的体制,第一次把自由价格作为我国价格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当时还只是把自由价格放在为辅的位置上,但这毕竟突破了原来的单一计划价格体制的模式,使今后的价格改革在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起点上展开。

第二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确立了“混合价格”的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并就价格改革的问题指出: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同价格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在调整价格的同时,必须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适当扩大有一定幅度的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范围,使价格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比较好地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混合价格”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价格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价格改革的任务上,由注重调整价格结构,转变为不仅要调整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二是在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上,由“计划价格为主,自由价格为辅”,转变为“国家统一定价、浮动价格、自由价格”三种价格形式并存的价格制度;三是在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式上,由以调为主转变为调放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放为主。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形成少数商品和劳务实行计划价格,多数商品和劳务实行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价格体系,这为最终实现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三次是在1992年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这一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在对新的价格体制的本质、基础、内在规定的认识上都有重要的突破。价格本身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和实现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下,通过行政程序制定的价格,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难以真实地反映价格所应当表现的交换关系,即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商品价值和市场供求状况。只有让价格回到市场交换中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才能恢复价格表现价值和反映供求的本性。因此,价格改革的这一目标模式其实质是要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体制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又是价格。没有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就不可能形成合理的价格,从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导向功能。因此,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这一机制的建立,标志着我们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从价格形成的角度来讲,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自主定价。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首先要实现价格决策主体的转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下,价格决策主体是政府,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由政府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盈利的多少同自身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因而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价格高低并不是十分关心,企业基本上没有定价权,企业也没有希望获得定价权的迫切要求。价格决策权集中在各级政府,由各级政府来代替企业进行价格决策。这是价格体制僵化,价格体系失真,价格结构扭曲的重要根源。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的这一性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有价格决策的自主权,这就要求实现由政府作为定价主体向由企业作为定价主体的转换。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定价权,就不可能有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过去,由政府作为定价的主体,实际上是把生产经营主体和定价主体这一本来应该是统一的主体,人为地割裂为两个主体。因此,实现定价主体的转换实质是把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与定价主体统一起来,真正做到谁生产、谁经营、谁服务、谁定价,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经营主体与定价主体相分离的状况。这也是建立市场价格体制的基本前提。

第二,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定价是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前提,但企业定价并不直接等同于市场定价。企业有了定价权,如果不经过市场竞争,企业定价就会变成垄断定价,从而难以形成竞争的市场机制和反映真实供求情况的合理的市场价格。因此,建立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体制,不仅要实现价格决策主体的转换,而且要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

市场形成价格,就是要让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直接作用于价格的形成,使价格在市场的供求变化和竞争中形成。具体就是通过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来确立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价格,实际上起着支配企业定价的作用,任何企业都不能主观地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接受由市场供求和竞争决定的价格,并参照这一价格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生产经营的规模和目标。所以,企业具有了定价权以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价格,而是必须考虑众多的市场因素和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使自主决定的价格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企业自主决定的价格只有被市场接受了,才可以说是企业正确地运用了自己的定价自主权。因此,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要使原来在市场以外形成价格转向在市场之内形成价格。即通过供求、竞争作用于价格的形成,价格的形成又影响供求和竞争的变化,使市场价格不断地离开供求的均衡点,又不断地趋向新的供求均衡点,从而形成一个内在于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只有在这一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才得以真正建立起来。

同类推荐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赢在执行全集

    赢在执行全集

    本书针对企业执行力不佳及效率不高的问题,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读者传达高效执行的理念,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 好奇者的经济学

    好奇者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热门推荐
  • 侯门不悠闲

    侯门不悠闲

    顾明嫣被继母娇宠了一辈子,直到死时才知道什么叫做“视如己出”,机关算尽迫她嫁给人人闻风丧胆的北静王,原以为再坏还能坏到哪去,不曾想,被人栽赃陷害,名声尽毁。一杯毒酒,一尺白绫,她再无眷恋。当穿越的顾明嫣重拾原主的记忆,再也不是那任人愚弄的人儿。可为什么她避之不及的北静王,偏偏不肯放过她呢?
  • 神奇魔法世界

    神奇魔法世界

    消失了5年的大坏蛋再次现身,就像恶魔般让人觉得害怕;明明知道他是个坏蛋却又不得不靠近......
  • 凛凛冰霜

    凛凛冰霜

    一场意外让她穿越到了不知名的时空莫名奇妙的被更改了性别与外貌在不知名的时空被迫展开新生活霸道冷然的白发王爷、邪魅无双的美貌恶人他该怎么选择才能继续走下去?
  • 王俊凯之薰衣草之恋

    王俊凯之薰衣草之恋

    本文章一切纯属虚构,请大家不要误以为真!王俊凯儿时与范陌瞳儿时在薰衣草花海中许诺,与对方永不分离,永远在一起。可是不久后因王俊凯要搬家到重庆,被迫无奈因此与陌瞳分离了。几年后,王俊凯被培育成TFBOYS中的队长,而这时,王俊凯的父母让王俊凯与郑羽熠在一起。成名后的王俊凯被陌瞳知道了,于是,陌瞳搬到了重庆,打算与王俊凯在他的签名发布会相见------1.王俊凯还记得陌瞳吗?2.郑羽熠是谁,竟让王俊凯父母如此看重她?3.王俊凯最终会选择谁?想知道答案本书为你揭晓
  • 浮生若梦,风云俱动

    浮生若梦,风云俱动

    浮生若梦,风云俱动是孤独?是无望?还是怒掌天下?吾将归来,尔等拜服。终有一人,执手相依。真心朋友,誓死相护。且看废物的浮生风华,斗恶姐,讽嫡母,揍渣男。帝国的脱颖而出,却又发现自己的离奇身世才刚刚浮出水面······
  • 预见一步未来

    预见一步未来

    如果你能预见未来?那就好办了,可以预知所有的危险和福源,然后去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不,没有那么简单。预见不是普通的能力,而是超乎你想象的力量,这种力量会随着你的成长逐渐觉醒。那么最终,你终将变成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颠覆性的力量呢?
  • 万化

    万化

    人心总为欲望与好奇心充斥。其欲之最大者,莫过于求得长生不死之果实;好奇之最甚者,莫过于探寻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宇宙万有。而此欲望,唯有通过修炼,使自己的身心不断超脱,才可能实现。看修者云集的大千世界,究竟谁人有缘踏入此境,揽逍遥之宏维,总齐物之大纲,同天地于一指,等大山于毫芒。一切精彩,尽在《万化》。
  • 战神联盟之暗夜星辰

    战神联盟之暗夜星辰

    神域、魔域、凡域,三域之间为何而战?自由?权利?还是个人恩怨?存在已久的谜题,是否会真相大白?三域的战争是因误会?还是陷害?有些人真的只能属于黑暗吗?战神联盟有能否顺利的解开那隐藏许久的谜题?
  • 我的神仙日记

    我的神仙日记

    苏遇倒霉,救人结果把自己摔死了。苏遇也是幸运,被救的了的人供奉她,于是她成仙了。可仙也是不是好当的,月老找她打小工,太白找她试仙丹,悟空要她采蟠桃,杨戬请她喝仙酿。黑白无常和她是工友,山精鬼怪尊她为王,小阎王拿她当娘亲,妖王拿她当哥们。对了,还有凡间小王爷想娶她做娘子...天可怜见,姑娘她生前只是个村姑,连男人的小手都没碰过!
  • 听说月光找到了海洋

    听说月光找到了海洋

    在海边长大,美得像海妖一样的姑娘苏眉,从第一眼见到陆海洋,就被他吸引。他家境贫寒却有骨气、他对她冷冰冰却对一只流浪猫倾注所有感情,他的种种让她一往情深。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用尽万般心思。只是她的万般心思在家境贫寒的陆海洋眼里成了挑衅和羞辱,为了自己可怜的自尊,陆海洋制造了一场意外。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意外让两人从此天各一方,甚至让陆海洋换了脸,换了身分?对苏眉来说,如果陆海洋像一阵捕捉不到的风,那么宋文祈就是一棵树。也许青春是一场穿越海洋抵达港湾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