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6400000013

第13章 袁崇焕案(3)

到后来,崇祯发展到认为一切皆归于“士大夫误国家”。对身担重责的大臣,崇祯通常是先寄予极大的,甚至是超出实际的期望,一旦令其失望之后,又一变而为切齿愤恨,必杀之而后快。崇祯在位十七年中,总计杀了总督7人,巡抚11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除三人外,都不得善终。其余官员受到惩办的尚有许多。

登基之初,崇祯帝对袁崇焕非常信任,命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帅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守宁远,两次击退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后金军进攻。努尔哈赤本人也在宁远城下受了重伤,以致不治身亡。有了这些资本,袁崇焕开始骄傲起来,并在崇祯皇帝和朝臣面前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时,曾问他:“边关何日可定?”崇焕回答:“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袁崇焕在崇祯帝面前许诺五年之内可恢复全辽境土。崇祯帝闻言大悦。于是又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同时将满桂、王之臣等边臣的尚方宝剑收回。

实际上,明朝在军事上对于后金已转入战略防御时期,能守住辽西的宁远、锦州数城,已属不易,而谈兴复全辽,简直是痴人说梦。这一点袁崇焕也心知肚明。对于辽东战事他曾说过,“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也就是说,辽东的战事,守为上策,辅以战、和,才有望获得转机。然而,面对崇祯皇帝的眷顾,袁崇焕确乎有些忘乎所以,以至于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

事后,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你为什么说五年可以恢复辽土?”袁崇焕说:“圣心焦劳,我作臣子如此说,聊慰圣心。”许誉卿责斥道:“皇上英明聪颖之君,到期后问你成效,你如何应付?”袁崇焕这才自知失言。为了亡羊补牢,免蹈熊廷弼、孙承宗受人掣肘的老路,袁崇焕于是向崇祯帝提了许多条件,如要求吏部、兵部、户部、工部给他充分的人、财、物的支持,而且要求在用人调兵上一任所为,不得掣肘。这也就是袁崇焕提出的要崇祯皇帝让他“便宜行事”,并且不许朝臣干预乃至议论。崇祯皇帝当时就一口答应,并且下敕各部如言做到。朝中许多大臣对袁崇焕借皇帝重用之机,要挟需索,得寸进尺,最后竟想钳制言官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

袁崇焕把话说得太满,崇祯平边心切,也不顾是否可行,对袁崇焕的一味依从,使袁崇焕完全没有了退路:五年平辽,即是生路;五年若不能平辽,必定是一条死路。此后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使多疑的崇祯皇帝对袁崇焕不仅失去了耐心,也起了疑心。

辽东战事并未像袁崇焕预言的那样顺利,于是他便想通过和议暂时中止后金凌厉的攻势。还在天启帝时袁崇焕便曾做过类似的和谈,但他却忘了当今天子崇祯帝是一位刚愎自用而又敏感多疑的君主。虽然当时得到了崇祯帝的认同,不过这种与皇太极关于和议的私下书信往来,是比较容易授人以柄,而且极易引发猜疑的事情。崇祯本人对议和的态度表面比较暧昧,但内心绝对反感。

而在这期间,又发生了袁崇焕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袁崇焕布置周密,而且先斩后奏,看似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毛文龙专擅的问题。但是,对于明廷来说,对于袁崇焕自己来说,其实都是一个错误。崇祯皇帝的本意,自然是不想让毛文龙死。王之臣、满桂等人的尚方宝剑可以收回,而毛文龙的尚方宝剑却不收回,也说明崇祯皇帝对于毛文龙的赏识与倚重。袁崇焕的擅杀,使朝中大臣议论纷纷。

封建君主往往患有猜忌的“职业病”,崇祯帝尤甚。臣下稍有“不逊”或“越权”行为,马上视为侵犯君权,大逆不道,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崇祯帝又有虚骄之气,每有失误,群臣进谏,就认为触犯了皇帝的尊严,加上“阻旨”、“藐抗”等罪名,横加处罚。正因为如此,袁崇焕任性使气杀了毛文龙,虽然加强了自己支配全辽战局的权力,却无疑也招致了崇祯帝的隐恨,而把自己一步步推向败亡的深渊。

接下来袁崇焕在京师保卫战中的失策,更加重了崇祯欲除掉袁崇焕之心。

崇祯二年(1623年)十月,后金军队绕开锦州、宁远防区,从蓟门大举南下,进逼京师。袁崇焕本人则于十一月初五日率兵入关。按照当时总督京城防卫的大学士孙承宗的意见,明军应当拒敌于顺义、蓟州、三河一线,而不应退守通州、昌平。照袁崇焕部将周文郁的意见,袁崇焕不宜入京,应该及时在京城外围寻机堵截后金军队。但是,袁崇焕以京城安危为念,率军直趋京城。本来,“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不过,京都百姓和一些无知官员不懂这些国家政治军事大事,只觉得既然是袁崇焕戍边,敌大军压境,自是袁崇焕守疆有过,于是怨声载道。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在先,故意引敌入关。在这种氛围下,朝野上下不能不对他有怀疑,再加上皇太极施用反间计,袁崇焕差不多是走上了一条死路。

崇祯帝杀袁崇焕,其中还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崇祯皇帝即位后,锐意中兴,诛阉党、定逆案,颇有一番新政。然而在他面前仍摆着两个最棘手的难题:一个是农民起义。另一个就是辽东问题。而这两者又是互相关联的。

辽事不结束,对粮饷的加派不会停止,民不得不反;民变迭起,官军不能一意东向,辽事更不易了结。崇祯皇帝将辽事重任委于袁崇焕,袁崇焕许以五年平辽,崇祯似已看到摆脱困境的希望。“已巳之变”后金铁骑震撼京师,“五年平辽”已成画饼,崇祯认定袁崇焕辜负其信任,有被欺之感。

而且明朝存续了276年,真正少数民族攻打到北京城下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的部队打到北京,俘虏了明英宗皇帝;第二次就是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军队兵临城下,庙社震惊。这对崇祯新政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对崇祯的威望及心理的打击也是极其巨大的。

因此,身为蓟辽总督的袁崇焕及,是难逃其直接责任的。于是崇祯皇帝把责任完全推给了袁崇焕,称袁崇焕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辞”!不杀袁崇焕不足以谢天下,不足以慰祖社,所以,崇祯皇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必杀袁崇焕。袁崇焕成了皇太极入侵北京的一只替罪羊。

由于袁崇焕的冤死,直接间接地打击了抗击后金的军民,削弱了明军的军事力量,使明朝“兵临城下,而自坏万里长城”,失去了真正能负起镇抚辽东的栋梁,《明史?袁崇焕传》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同时亦为后金进掠明朝江山搬去了大障碍。

此后,东北防务大大削弱,后金军几次攻入关内,威胁北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自杀,宣布了明王朝的崩溃。

尴尬的平反

袁崇焕死后,“天下冤之。”崇祯非昏君,也在不停地反省,只不知他对冤杀袁崇焕是否也有过一丝悔意。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十七年(1644年)二月,崇祯先后四次下诏罪己。后来更一度避正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如不遇典礼之事,平日着黑衣理政,与将士共甘苦,至“寇”平之日为止。可惜时局已不可挽回。

程本直曾这样评价袁崇焕的为人:“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而且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袁公直耐之以为士卒先也;而且举世所不肯破之体貌,袁公力破之以与诸将吏推心而置腹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贞廉洁的民族英雄,冤死后竟然没有人敢替他收尸。那么袁崇焕的尸首到底哪儿去了?据说,在袁公被杀的当夜,袁公手下的一位姓佘的义士冒着被灭族的危险把明朝打算“传视九边”的袁公头颅从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安葬在他生前和后金大战过的广渠门内,并且决心永远守着这座坟墓。佘义士临终前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要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守墓,二不许做官,三不许不读书。从此,佘家后人开始了对袁崇焕墓的秘密守护,直到乾隆年间,守墓才转为公开,他们也才得到世人的敬重。

袁崇焕的平反工作同样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可以说是尴尬的过程。我们知道岳飞死后,事过20年,由宋高宗的儿子孝宗为其平反;于谦死了8年之后,由明英宗的儿子宪宗为其平反。他们都在当朝平反。袁崇焕呢?却是在他死152年以后,由敌朝也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平反的。

根据《清高宗实录》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二月初四日记载:“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乾隆皇帝看《明史?袁崇焕传》后说:“我昨天批阅《明史》,发现明朝袁崇焕督师蓟、辽,虽然是与我朝为敌,但却能忠于所事。那时明朝主昏暗政,不能让他尽其忠诚,以致身遭重刑,深可悯恻。”乾隆皇帝知道袁崇焕忠于明朝而被冤杀,于是命广东巡抚尚安查寻袁崇焕后裔,加以抚恤。至此,袁崇焕的冤屈才渐渐为人所知。后来尚安回复了,袁崇焕没有后代,只好从他本家后裔里找一个孩子来接续袁崇焕的香火。不久,乾隆皇帝又下圣旨,授其五世嗣孙为峡江县丞。史料中也有一处记载说他有子,后来传说黑龙江将军寿山是他的后代。袁崇焕的儿子,是没有、是死了、还是蒙难时被人保护隐藏起来?现在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

以后,在东莞还专门建了袁崇焕祠,乾隆题了“忠于所事”匾额,何耘劬撰了一副对联:“天命有归,万里长城空自;人心不死,千秋直道任公评。”嘉庆三年(1798年)九月,又令入祀贤良祠。

民国初年,北京建袁督师庙,庙内正中塑袁崇焕石刻像,石刻像上悬袁崇焕手迹“听雨”一额。解放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2年采纳李济深、柳亚子、章士钊、叶恭绰、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建议,重修了袁祠、袁墓。

自从袁崇焕的冤案平反以后,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他的善于用兵的军事才能,他的激励人心的爱国诗篇,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斗志。

下面这首诗《临刑口占》是袁崇焕被杀前所作,就让我们以此来缅怀和永远记住这位民族英雄吧。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仍旧守辽东。

同类推荐
  • 汉末之秦风万里

    汉末之秦风万里

    意外穿越,收张辽,战匈奴,马踏西域,决胜万里。为我赢氏江山重扫天下。秦之锐士,天下无双。统一天下,杀尽异族,秦风万里。
  • 害羞传

    害羞传

    这是神界的克林闭包,元素和标签都需要读者定义。从众神到海底人类,从现实到折叠空间,从大秦铁骑到世界大战,从马航到碰瓷,我想努力写实,将人类历史重新洗牌。最后,永远不要小看人类,他是一种可以把神化为乌有的怪东西!
  • 山海经残本:金钱硕鼠

    山海经残本:金钱硕鼠

    “我一生无数事情解不开谜,到了六十岁,我还是皮肤如同二十岁的年轻人,视力能看到百米开外毫不模糊,怕这世人视我为怪胎,也怕那世界奇异组来不断找我麻烦,便离开了上海。临走时留下了这封信。那本日记是玛丽听我口述,记录了我一生所遇之事,好好读读,盒子夹层里面有五根金条,做个不备之需,我的子孙!来追随我的步伐。通天的宝藏等你来发现!欧阳一鸣。”民国到现代的故事,爽点无数,激情无数,情义无数。期待你来一起解开这个谜!来探索这个未知的富庶王国,来拥有一只萌哒哒,有财运的金钱硕鼠吧!这书太监我太监,这书断更我断根!!放心看吧!
  •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

    两宋之交,衣冠南渡这是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信手拈来,悦人悦己
  • 汉末之我的帝国

    汉末之我的帝国

    范坚强作为一名资深的宅男,大学毕业后无所事事,他只崇拜两个人,一个姓苍,另一个姓游。一天他正看片……哦不对,他正在玩游戏,莫名其妙就穿越了,还是东汉末年,这叫没钱没粮没人的范坚强如何生存?好在老天待他不薄,给了他一个人才系统,管他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有了人才系统,统统可以召唤,什么项羽白起铁木真,罗成李逵猪八戒,都给召唤出来。咦?好像乱入了什么东西?
热门推荐
  • 旋风少女之复仇计划

    旋风少女之复仇计划

    守护一个人需要太大的勇气,也许没有山盟海誓,但只要诚心正意,也可以生死相依。
  • 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本书作者在咨询实践中,接触到大量在人生路上苦苦打拼的年轻人和正在被事业诸多不顺折磨的中年人,这些人的奋斗经历、种种痛苦和对人生、工作的感悟,给作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作者把其中的故事精华、心得体会和蕴藏其中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写成这本给社会精英的人生建议书。
  • 谨府无忧

    谨府无忧

    吾所居谨府,吾立誓:必倾尽一切来守护它,挽留它。吾等必在乱世中立谨家高位,扬谨家之名!吾等立誓!
  • 帝者柔心

    帝者柔心

    这是一个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这个世界巅峰存在的故事,不过本文不是爽文。主角在向上的道路上走的很艰辛,付出的不只是汗水。主角的成长也是在与各类天才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磨练。
  • 月上韶华

    月上韶华

    十里红妆,她终究还是嫁给了他。对与错,看不透,也罢。只是越久越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长生不老,笑话,玉颜千年,依旧无主,也罢。
  • 柒神傲

    柒神傲

    一路走来随心安,本就是小人物,何来争胜之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超能兵王在都市

    超能兵王在都市

    我命由我不由天!聂峰代号“杀人蜂”,一种随时随地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凶猛杀人蜂。华夏培养的顶尖特工,一具人形兵器!他是疯子,是毒蜂,更是肆无忌惮、翱翔天地的神龙。八年军旅生涯,造就一代杀神。神秘基因现世,引来世界各国的高手纷沓而至,聂峰飘然而至,看似平静的杨柳镇步步惊心,阴谋缠身,必将掀起一片惊涛骇浪。他为了查出神秘基因,也为了守护红颜知己,毅然决定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
  • 芷微

    芷微

    她们,拥有绝美面孔。他们,是当红名星。当他们相遇会产生什么呢?
  • 文举人

    文举人

    融四岁能让梨,融二十便能以文为举贤才东汉末年,乱世将临。手中三尺青锋,脚下步步生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