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6400000011

第11章 袁崇焕案(1)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末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6月6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水南乡。袁崇焕是明末清初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军事统帅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末抵抗后金的战争中,成为当时叱咤一时的名将。然而这位伟大的人物却有着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京城蒙冤

惨遭磔刑

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时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的袁崇焕横遭不白之冤,被崇祯皇帝以“谋叛”大罪论死,惨遭磔刑。袁崇焕的兄弟妻子都被流放三千里,家产被抄。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起“自毁长城”的冤狱,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旷世悲剧。

明朝的刑法,《明史?刑法志一》记载有五种:一为笞刑,如鞭笞;二为杖刑,如廷杖;三为徒刑,如监禁;四为流刑,就是流放;五为死刑,就是处死。死刑有两种:一是绞死,二是斩首。凌迟、磔死都是五刑中死刑之外的酷刑。

磔刑是一种极端残忍的刑罚,古代也叫寸磔,即割肉离骨,断肢体,然后割断咽喉的酷刑。俗称剐刑。行刑方法,各代不同。具体做法是:在法场立一根大木柱,绑缚犯人,刽子手用法刀,一片一片地剔受刑人的肉,先手足,次胸腹,后枭首。也有一寸一寸地将肉割尽,然后割生殖器,取出内脏,肢解尸体,剁碎骨头。《六部成语》中说:磔刑是“碎磔之刑也,俗名剐罪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有割8刀、16刀、32刀、64刀、128刀的,甚至还有割3600刀的。袁崇焕所受的就是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

据张岱的《石匮书后集》中记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只剩一首,传视九边。”就是说袁崇焕被凌迟的时候,从镇抚司的监狱被捆绑着押到西市(西市就相当于今北京西四丁字街这一带地方),然后由刽子手用刑,将袁崇焕身上的肉,一寸一寸地片割,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据《崇祯遗录》载,当时哄传袁崇焕谋反,由于一般的老百姓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还以为真如诏磔所言,袁崇焕勾结后金军,通敌卖国,故而当时是对袁崇焕恨之入骨。行刑的时候,有的人从刽子手手里抢到一块肉用嘴咬,有的人花钱买袁崇焕的肉,有的人争抢刚开膛取出的肠胃就烧酒喝,鲜血从齿颊之间流下,还唾骂不已。还有的人没有抢到或买到肉就把捡到的骨头用刀或斧头把它砍碎,最后只剩下了一颗头颅。可见袁崇焕死时的惨烈。

按说袁崇焕绝对不可以受到如此残酷的刑罚的,他刚刚在京师保卫战中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却惨遭横祸,被崇祯以“欺君通敌”的理由处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先让我们从京师保卫战说起,来一步一步地解开袁崇焕蒙冤被害的谜团。

京师保卫战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精骑十万,避开袁祟焕把守的锦远防线,绕道察哈尔入长城,攻占遵化,直逼北京。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这位四贝勒可不简单,他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是一位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伟大人物。但就是这位四贝勒却与袁崇焕有着难解的仇恨。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西渡辽河进攻宁远城。后金军接连攻下右屯、大小凌河、杏山、塔山等八座城池,明军遗留在右屯的粮食也被努尔哈赤掠获,反而变成后金的军粮。努尔哈赤一心要拿下宁远,于是遣兵绕过宁远,在距宁远西面通往山海关的大路上五里处扎营。这样,短短不足一月间,后金军队就拿下宁远周边的城堡,使袁崇焕、满桂驻守的宁远城完全变成了一座孤城。此时宁远城中的守军不足两万。袁崇焕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召集将士,发誓死守宁远。袁崇焕写了血书,用忠义来激励将士,向他们下拜,将士们都誓师以死报效国家。于是明军把城外的民房全部烧掉,把防守的器械带入城中,坚壁清野,等待后金军。袁崇焕还命人在城上架起了红夷(衣)大炮。红夷大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也称为红衣大炮。红夷者红毛荷兰也,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红夷大炮是从荷兰进口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红夷大炮威力巨大,据说,红夷大炮一发,可伤数百人。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下,努尔哈赤的军队攻城数日,俱被袁崇焕击退。后金兵损失惨重,四员大将阵亡,据说努尔哈赤本人也被打成重伤。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我从二十五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独宁远一城,不能下耶?”他见大势已去,被迫下令解围退兵。袁崇焕立即率领一部将士从城中杀出,乘胜追击30余里。此役明军大获全胜,这次战役,史称“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在宁远败回沈阳后,当年八月,伤、病并发而死,时年六十八岁。袁崇焕则因孤城抗敌大胜受到朝廷的表彰,升为右佥都御史。而皇太极也因此事与袁崇焕结下了杀父之仇。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派手下都司等人携礼物前去吊唁,以此试探后金虚实,并借机与后金议和。此时后金军正准备征讨朝鲜,也想借议和来阻挡袁崇焕的军队,以便一心一意南下。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派使者答复袁崇焕后,便大举兴兵渡过鸭绿江南下征讨。

袁崇焕开始议和的时候,朝廷并不知道。及至奏报上呈,天启帝用温和的语句下圣旨准许了。后来又认为这做法不策略,接连下旨禁止。袁崇焕想借议和收复故土,更加极力坚持。而朝鲜和毛文龙被攻打,科道官便说这是议和导致的。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上疏奏明自己的真实意图,明确说明了“和谈”是利用缓兵之计,修筑锦州等三城,巩固关外的防御。这个奏疏上去以后,虽然得到了明政府的肯定,天启帝为此还下诏褒奖了他。但后来这和谈一事,还是被阉党残余用来作为攻击陷害袁崇焕的一个口实。

到了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一心替父亲报仇的皇太极发动了宁锦之战。

五月十一日,皇太极率后金兵直抵锦州,把它四面包围。袁崇焕在宁远听到锦州被攻的消息,立即派人通知平辽总兵赵率教坚守待援。赵率教和中官纪用环城守御,并派遣使者议和,希望拖延敌军等待援救。袁崇焕认为宁远的兵不能动用,选派了四千精锐的骑兵,令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绕到后金军的背后作战;又调集水师由海道向东出发,牵制敌人的后方。

金兵进攻锦州,赵率教一方面调集城中火器兵马积极布防,一方面施行缓兵之计,与皇太极边打边谈,皇太极想了许多办法,一直攻城不下。后金军围攻锦州不下,转而在二十八日分兵宁远。袁崇焕和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促将士登上女墙守卫,在壕沟内扎营,用炮反击;而与后金军途中遭遇后来到宁远的满桂、尚未出发的尤世禄以及祖大寿则出城大战。双方互有伤亡,满桂中箭负伤。鏖战一阵以后,明军为了引诱敌人,退入城内,等金兵追到火炮射程以内时,就用大炮向金军猛烈开火。金军死伤很多,袁崇焕命令诸将分路追击,使金兵大受挫折。皇太极没有办法,只好下令退兵回到锦州,与留在那里的金军会合,一齐猛攻锦州城南。可是因为锦州城濠深阔,又值天气酷热,攻了几次也没有攻下,反被城里明军用大炮、火炮、矢石杀伤大量士兵。这样一来,就使皇太极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在六月初五日全部撤退,只毁了大、小凌河两座城。至此,袁崇焕又取得了宁锦保卫的胜利。

宁远、宁锦两次兵败的奇耻大辱,父亲丧命的深仇大恨,使得皇太极不能善罢甘休。于是皇太极吸取上两次战争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不与袁崇焕正面冲突的迂回策略,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分道进入龙井关、大安口,并攻陷遵化、迁安、永平、滦州四城,直逼北京。

这里有个疑问,山海关是后金入关的必经之路,他们是怎么绕到蒙古人的地界而到达内地的呢。这里有必要简述一下当时蒙古的一些情况。

明朝末期,蒙古沿边强大的部落有三个,分别是:察哈尔、喀尔喀和科尔沁。科尔沁诸部一直与女真叶赫部联合攻击努尔哈赤,结果都被打败了。努尔哈赤称汗建后金国后,科尔沁便来归附。萨尔浒战役后,后金击败喀尔喀最强的宰塞,迫使喀尔喀五部听命于已。

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驻牧于插汉儿(察哈尔,蒙古语为“边地”),因此得名。其首领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林丹汗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即汗位后,欲复祖业,着手统一蒙古各部,一度强盛,把漠南蒙古诸部置于统治之下。被征服的各部不堪忍受其统治,纷纷投后金请求庇护,引起林丹汗的恐惧与嫉恨,遂与明廷联合抵抗后金。

皇太极继汗位后,三征察哈尔的林丹汗,终于在天聪六年(1632年)秋天把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完全击溃。至此,漠南蒙古全部臣服于皇太极。努尔哈赤、皇太极在宁远锦州等地两次遭受挫败,本来蒙古诸部均有机会反叛击走女真人,均因为内部分裂,丧失大好机会。喀喇沁三十六部蒙古人受察哈尔蒙古人挤逼,向明朝求助未果,便全体投附了后金。至此,察哈尔部不仅被孤立,明朝蓟镇边外千余里也顿失屏障。正是在蒙古人的引导下,皇太极才能深入明朝腹地,他边收降残余的蒙古部落,边扑至北京城下。

袁崇焕得到皇太极进攻北京的军报,在先派出赵率教入援的同时,即刻急点兵马,督率祖大寿、何可刚等入京护卫。在1629年十一月十日到达蓟州,所经过的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留兵把守。不久,消息传来,赵率教战死,遵化、三屯营都被攻破,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后金军越过蓟州向西进发。袁崇焕心急如焚,在行军途中兵不吃饭,马不喂草(“士不传餐,马不再秣”),日夜兼程,终于赶在皇太极之前,到了北京,驻扎在广渠门外。崇祯皇帝立即召见了袁崇焕,极力慰劳,咨询战守的策略,赐给御用饭菜和貂裘。十一月二十日,满桂在德胜门、袁崇焕在广渠门同时与后金军队开战。满桂退守德胜门,而袁崇焕率军将清兵击退。因为时值寒冬,军队露宿,再加上缺乏粮料,兵饥马饿。二十三日,袁崇焕入城觐见皇帝,请求像满桂一样,可以让士兵入城休整,却遭到崇祯皇帝的断然拒绝。然而就在这样极度不利的情况下,袁崇焕背依城墙,先后在广渠门外、左安门外,打退皇太极军队的猛烈进攻。但京城内外,官民们面对来自后金军队的骚扰,对袁崇焕驻守蓟辽而不能阻止后金军队于关门之外,怨言颇大。

平台落狱

在广渠门、左安门两次血战以后,皇太极见袁崇焕营盘艰固,无隙可乘,只得暂时退兵。十一月二十七日,后金部队退到南海子,沿途烧杀抢掠,企图激怒袁崇焕出来决战。但是袁崇焕就是纹丝不动,于是京城之中又开始有人说,这些建州鞑子本来就是袁崇焕请来的,目的是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议和策略。并且还有些老百姓在城头向城下的袁部骑兵抛掷石头,骂他们是汉奸兵,说袁崇焕是卖国贼。皇太极见袁崇焕死活就是不出来决战,又听闻北京城内流言四起,于是与谋臣范文程密谋,准备实施反间之计,离间明朝君臣,以除掉袁崇焕。

恰好营中有两个被俘的明朝太监杨春、王成德在押,皇太极就在他们身上打起了主意。他袭用《三国演义》中所讲的周瑜利用曹操的说客蒋干使曹操中反间计的手法,也准备利用这两个太监如法炮制。据《崇祯长编》记载:大清兵驻南海子,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第二天,皇太极一面命将杨春、王成德带到德胜门外,指派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和巴克什达海等,对他们加以监守;一面嘱咐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教他们如何进行反间之计。他命令高鸿中、鲍承先两人夜里潜回营中,趁天黑坐在这两个明朝太监被困的营帐外。他们假装酒醉,故意在谈话中明示袁崇焕已经与皇太极有密约,准备里应外合,攻取北京,城下之盟,很快可以成功。太监杨春、王成德假装卧睡,倾耳窃听。十一月二十九日,高鸿中、鲍承先又受命故意放松戒备,放走了杨春、王成德。杨春等在三十日逃回北京。回到紫禁城,杨太监将窃听到的高鸿中、鲍承先的密谈内容,一一奏报了崇祯皇帝。崇祯是个猜忌多疑而又自作聪明的皇帝,他对于京城官民的传言早有耳闻,加之对袁崇焕这种只守不攻的策略大为不满,心中已经对袁崇焕起了杀心。如今一听了杨春的汇报,当时恼羞成怒,他决定借“议饷”之名逮捕袁崇焕。

中了皇太极反间计崇祯,于十二月初一,传旨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议军饷。当时隆冬时节,大地冰封,袁崇焕率领的军队,露宿城外,缺衣少粮,此时听到皇帝要议军饷,当然求之不得。这里面还要插个一块面饼的故事。袁崇焕治军十分严明,在军队无粮无草,人饥马疲的情况之下,仍明令:不许官兵抢老百姓家的粮食充饥,不许砍伐老百姓的树木点火取暖。但是有一个士兵实在是饿极了,就偷了老百姓家的一块面饼。袁崇焕知道后,为了严肃军纪,含泪把这个士兵当众斩首。军队缺饷已经成为当时的最大问题,袁崇焕急不可待地要入城“议饷”。有的军官提醒说,这里面会不会有别的事情?袁崇焕未加理会。

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北京这时是九门戒严,城门禁闭。城上用绳子吊一个筐子下来,袁崇焕就坐在筐子里被提到城上。堂堂大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居然不能从城门进去,要缒城而入。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严肃地坐在那里,没有议军饷,而是下令锦衣卫将袁崇焕逮捕。这件事《明季北略》中有较详的记述:“著锦衣卫拏掷殿下。校尉十人,褫其朝服,杻押西长安门外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袁崇焕就这样被下了昭狱。

袁崇焕虽然被捕下狱,但还不一定就被处死。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见皇帝如此无情,害怕遭到跟袁崇焕一样的下场,于是与何可刚率领辽兵东返,离开战场,出城后即拥兵向辽西奔逃。崇祯帝没有办法,只好叫袁崇焕在监狱里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祖大寿。叫祖大寿等要以忠义为重,以大局为重,听从朝廷命令,团结一心,坚持抗金,决不可因为他个人的生死而轻举妄动,不要危害抗金大业。因为害怕引起类似的兵变事件,崇祯帝在后金直接威胁北京、横行关内的情况下暂时没有对袁崇焕作出最后的判决。

同类推荐
  • 后秦传

    后秦传

    当代大学生穿越回唐朝末期五代十国,建立一个超级帝国--后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收猛将,纳娇妻,伐晋梁,略蜀,平定江南。契丹你很牛?在逍遥哥哥面前卧着吧;越南你很狂?逍遥哥哥虐哭你;高丽你很拽?逍遥哥哥打服你;日本你不服?逍遥哥哥说了大秦朝北京西京南京都有了,就差一个东京了。南征北战,建功立业,谁说皇图霸业一场空?改革政体,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源远流长。
  • 世界通史(第七卷)

    世界通史(第七卷)

    《世界通史》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本书全景式再现世纪历史,兼收并蓄国内外史学研究新成果,将世界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介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百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 挽唐演义

    挽唐演义

    历经九万九千劫,天庭终于允许后羿与嫦娥转世人间,再续未完的爱情。二郎神见心爱之人下了界,也随之而去,西海寸心公主见老公跑去找小三了,这不行,她也下了界。蓬蒙说,我跟后羿的仇恨未完,我要阻止他称王。玉兔精说,主人老跟我说后羿的故事,我真想去看看后羿到底长什么模样,我也要溜下界去......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在含元殿登基,国号大齐。为了逃婚,他说我把妓院的花魁弄怀孕了,我要对她负责。为了门当户对,他立志考状元。小皇帝,你确定不给状元我?sorry,那我只好带兵打回长安了。依据真实历史改编,剧情精彩,带看官们领略冲天大将军的称王传奇。【每晚8-9点更新】
  • 天邪酒师

    天邪酒师

    石榴裙下死去的柳下晖,一下子穿越到了大炎,家仇壮志,选择一个人远走他乡,一个最平凡的人物,在各种不看好中,对他们纷纷打脸,从一个酒保,再到权倾天下的御赐酒师,荣誉,恩怨,情仇随之而来,美女如云,却只爱一个;小人如虎又如何,看他如何玩转一切。小人物,大精彩。本故事纯属虚构,风格较为轻松,yd,希望大家前来支持。
  • 斗帝三国

    斗帝三国

    大汉算什么?穷途末路的政权,老子不稀罕!乱世算什么?来自大天朝的我静极思动,唯恐天下不乱!三国战乱算什么?我要当一方雄主,为自己,为这个世道,开一方太平!穿越成了落魄废帝刘辩,东山再起,扫外族,定中原,一统天下。
热门推荐
  • 大道赋

    大道赋

    风云动,妖魔兴,少年仗剑修长生;历劫难,习神通,一鸣惊人鸾飞凤;大道赋,六合功,上体天心悟神通;斩邪徒,斗恶灵,修成绝世不老功;红尘滚滚渡,仙云袅袅来,天地易逝我常在,八荒内外长留名!少年叶子轩性恬淡,好长生,独游世间,秋风原上开启修道之途,由此一飞冲天,悟道法,斗妖魔,闯天下,证道果,傲视群雄,睥睨乾坤,人神共尊!
  • 执念已成殇

    执念已成殇

    她称他为姐夫,却爱他入骨,即使剜心镂骨想要忘记也未曾罢休。当千年的执念成魔成殇,她又是否能就此放下,以眼泪倾洒以为祭奠?
  • 柳锋

    柳锋

    精彩的故事往往在那没有被物质化的古代以及浪漫的江湖
  • 写一封信给你

    写一封信给你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生死就在一瞬间,今晚睡下去,不知明晨还能不能醒来;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先来,人生如梦,活好当下,别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人生很短,趁现在还来得及,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想爱的人。
  • 天使不是神

    天使不是神

    天使——西方神话中的神,本代表着和平与圣洁,但正义的反面,是永恒的暗黑。。。。。。一次意外,叶天羽因为天使之墓一事,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叶言风。本来平凡的他却被认定为救世主,这一切是上天安排好的,还是另一场阴谋?堕天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叶天羽等人就此踏上对抗堕天使的道路,亲情丶友情丶爱情,这些带给他们力量,保卫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最珍贵的人。。。。。。
  • 魔法的科学变革者

    魔法的科学变革者

    当一个以科技发展为主流的文明,遇上了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全能大法师,到底会发生些什么?
  • 唐三彩异界游

    唐三彩异界游

    他,世界末日来临时地球的救世主;他,在漫长的太空遨游中铸就绝世灵魂;他,登临异界十二大生肖血脉之力全属性,武魔医毒空五大职业火力全开;他,还能否再见到他的叶菡、秦雨菲?他最终会走向何方,活出怎样不一般的精彩?他---是唐三彩!
  • 小人物史记Ⅰ

    小人物史记Ⅰ

    本书为《杭州日报》“倾听·人生”专栏精品结集。该栏目以“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为宗旨,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方式口述历史。该栏目为首届浙江省名专栏,其作品贴近实际,深刻表现了普通人的光辉心灵和坚韧力量,多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 天之叱

    天之叱

    常言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几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面对秩序崩坏,到处都是变异的怪物,还有那些死去后又复活的不死者,重重危机之下,且看几人如何冲破这危险的环境,拯救这没落的星球。
  • 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最好的成长,是走遍万水千山:写给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

    本书以一个异乡打拼者的心路成长历程为视角,全面展现了主人公如何在追求幸福的旅程中走走停停、跌跌撞撞,那些在人生旅途中的各种际遇与心情,相信会打动每一个感同身受的读者。希望这些故事与感悟能够让你在苦涩的日子里活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