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600000003

第3章 节日习俗(2)

有些地方还把艾、菖蒲和蒜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就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称之为“三种武器”,认为他们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腊八节的来历

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12月称为腊月,把腊月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腊”在古代原本是一种在岁终进行的祭祀的名称。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获得丰收,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及祖先帮助、护佑的结果,于是便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腊祭常于年底举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举行腊祭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了。

但是,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则始于南北朝时代。

我国人民有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的来历与一则佛教传说有关。传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绝欲苦行六载,并因此而变得形销骨立,体虚神衰。某日,到尼连禅河沐浴后,饿昏倒地。后来路人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煮粥,释迦牟尼喝完粥后,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后来,佛家便定此日为“佛成道日”,并在每年的这天举行盛大的法会以示纪念。

腊八节也是春节的序幕。从这一天起,许多人家就开始忙于杀猪、打豆腐、腌制腊肉、采购年货,使年的气氛变得日渐浓厚。而现在的腊八节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些敬神贡佛、祭祖逐疫的迷信色彩了,流传的节俗也仅剩喝腊八粥这一项了。

小知识

腊八蒜

在老北京的一些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就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都有用醋泡蒜的习俗,这种蒜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就是说各家商号都要在这天拢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看出盈亏。其中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让其准备还钱。北京城还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就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泡腊八蒜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时的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因为紫皮蒜瓣小,容易泡透,而且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那么泡腊八蒜为什么又得用米醋呢?因为米醋色淡,泡过的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用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的习俗十分丰富,人们可以在晚上“闹花灯”,即张灯、观灯、打灯虎,还可以放花炮焰火、吃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和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吕氏大臣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又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因为正月为元月,“夜”在古语中也叫“宵”,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张灯、观灯的习俗。

另一个传说是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与东方朔和元宵姑娘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地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这天,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而把这天叫做元宵节。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起源:据说清明节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斗鸡、荡鞦韆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在越南、韩国、琉球等地,清明节也是重要的节日。

小知识

清明菜粑

在贵州安顺屯堡一带,人们把一种在清明节时期才会有的一种野生植物--清明菜(本地话又称为毛毛花,因其形似一朵花,且杆上面有许多小毛毛)和面粉混合,通过一种独特的手工工艺做成“粑粑状”,再包上陷(一般是本地春菜拌肉、“引子”(苏麻籽)拌红糖,酸辣子炒肉等),通过屯堡一带一种独特的土砂锅在煤火上煎烤成清明菜粑。每年清明节,屯堡人每家每户都会做。由于清明菜是一种纤维植物,一口咬下去会有“拔丝”的现象,口感极好,可当零食,也可当主食,而且能放置很长的时间。据说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百姓为行军打仗之时士兵随带方便而做。

中秋吃月饼的节俗

吃月饼赏月的风俗源于上古初民对月的崇拜。相传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8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月饼最初就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但是,吃月饼并不是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初唐时,只有农历8月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唐明皇曾于8月15日夜游月宫,民间才把8月15日这一天作为中秋节。

到了中唐,人们始在8月15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出现月饼。据史料记载,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人编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最早出现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相传,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8月15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8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的制作越发精细,品种越来越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

也有说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8月15日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

不管人们是把月饼当作节日食品,还是用它祭月,或者用它赠送亲友,也不管中秋节吃月饼是何时兴起,总之,这个习俗是劳苦民众希望太平康乐、全家团圆的一种心理反映。

复活节的由来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传说耶稣死后第三天,几个女人发现他的坟墓空了,接着耶稣在她们及耶稣的门徒们面前显现,并和他们同吃、谈话。其中一个门徒不相信这真是耶稣,非将手指探入耶稣十字架上的钉痕不可。在下面的40天中,更有数以百计的人目击了复活的耶稣,直到他升天。耶稣复活的那天,就被称为复活节。

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早年在基督教会中对复活节的日期曾经有过争议,甚至一度引起混乱,直到公元325年,教士会议才决定整个教会统一在一天庆祝复活节。

复活节有不少传统的庆祝活动,蛋就是复活节最典型的象征。古时人们常把蛋视为多子多孙和复活的象征,因为它孕育着新的生命。后来基督教徒又赋予蛋以新的涵义,认为它是耶稣墓的象征,未来的生命就是从其中挣脱出世的。复活节人们常把蛋染成红色,代表耶稣受难时流的鲜血,同时也象征复活后的快乐。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是把煮熟的彩蛋送给街头的孩子们做游戏。他们把彩蛋从山坡上滚下:谁的蛋最后破,谁就获得胜利,全部彩蛋都归他所有。美国白宫每年也玩这种游戏,只不过是把蛋放在草坪上滚动而已。

兔子也是复活节的象征。现在每逢复活节,美国大小糖果店总要出售用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小兔和彩蛋。这些彩蛋小的和鸡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么大,孩子们吃起来津津有味。送给亲戚朋友,也不失为上佳礼品。

复活节的传统食品是肉食,主要有羊肉和火腿,也都具有一定的涵义。据《圣经》说:上帝要考验亚伯拉罕,让他把独生子以撤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果真照办,在他举刀要杀以撤时,上帝命天使阻止了他。这时,亚伯拉罕正好发现一只公羊,便把它取过来献为燔祭,代替了他的儿子。因此用羊祭祀也是过节的一个老传统,羔羊象征着耶稣的献身。至于吃火腿,据说是英国人的遗俗,以示对犹太人禁止肉食这一规矩的蔑视。后来此风便被英国移民带到美国。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始于1621年。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

感恩节有四天的假期。借着长假,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所以美国感恩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中秋节。

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它和早期美国历史关系最为密切。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被称为清教徒。

同类推荐
  • 公文作品集

    公文作品集

    本书《公文作品集》可分为讲话、论文、调查、通讯、报告等章节。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热门推荐
  • 醉离歌之天下乱

    醉离歌之天下乱

    【权谋+虐恋+小甜宠】五年前,他与她初见,一念情深。五年后,她将青丝交付,系一生情。他许她十里长街,红妆铺地。她应他权倾天下,锦绣江山。然何来一见钟情,又何来刻骨铭心?百转千回,终逃不过一个‘权’字。她逃,他追。她躲,他寻。他说,“吾愿以江山为聘,只换你一人。”全本免费~!书友群:417137504~
  • 总统大人要乖乖:逃妻不好惹

    总统大人要乖乖:逃妻不好惹

    “老公,我心情不好,来马尔代夫散心……”“就你一个?”“是的老公。”“……”电话中沉默很久。过了十分钟*“总统夫人,总统要我们来接你回国。”夏韵寒看着眼前的十几辆豪车,扯了扯眉头,“要我回去?叫他自己来!"“……”一行人沉默。“老婆,回家。”丫的!顾雨泽你什么时候来的!!(推荐朋友写的同人小说《源份已消散:花开又花落》萌萌哒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瞧一瞧看一看哦!)
  • 洛梅妆

    洛梅妆

    她是太师府嫡女,貌倾城,才出众。却奈何,继母嫌,姊妹恨。初见他时,她媚眼如丝,而他的目光却清冷的犹如寒冬腊月的冰霜。但终究,她亲手将他送她的匕首狠狠的刺进他的胸膛,他笑了,她却哭了。缤纷的梅林里,他捂着鲜血淋漓的胸口,轻轻的唤她“倾城”。此刻她才幡然醒悟,却也为时已晚。只他将她缓缓揽入怀中,喃喃道:“你不动,我便不痛了!”
  • 神级败家炼金师

    神级败家炼金师

    曾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物奖的世界首富在家中突然暴毙,轰动世界。别人不知道的是,他在另一个世界复活了,让我们看看精通数理化的世界首富,如何走遍全天下!
  • 穿越火线之变异

    穿越火线之变异

    他们是一个神秘的部队,因为一次变异,让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 心中界

    心中界

    宇宙,因为浩瀚宏大,所以宇宙内所有的星球,显得格外渺小;如果人心中的境界宽广博大,那么心界中所有的困惑,就渺小得如同草芥!
  • 花手赌圣

    花手赌圣

    刚刚毕业的我,被最好的朋友坑骗,把我推进了赌博深渊,害我倾家荡产。为赌博借高利贷我被切了手指,父母不认我,被亲戚唾弃。在最迷茫的时候,一个叫兰姐的女人闯进了我的生活,她的知性和温柔给我重生的勇气,我也更要谢谢她的背叛,让我更坚强!我一生都在赌,赌钱、赌石、赌命!
  • 时落深情间

    时落深情间

    风入林,而无声,林间立,而无言。你说,哪怕再回到初见,也找不回曾经的我们。我说,所有的幸与不幸最终都将衰老,慢慢入土。我们的故事会随着时光在幽深隐秘的尘土下长眠。你说,深情难抵岁月。我说,时光终落其间。
  • 道破鸿蒙

    道破鸿蒙

    偶然进入“仙魔大战古战场”的山村小子唐羽,意外得到了一份开启大道之门的“神器”碎片,从此踏上了他与众不同的修仙之路。且看他如何历经磨难,获得种种机缘,最终参破天道,剑碎苍穹......
  • 善念妖

    善念妖

    那一年曾有一只灵狐来到了她的身边。刚推开宰相府的大门,就有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像是千万根针刺在脸上一样。‘’数九寒天,万物寂静,似乎都沉眠在寒冷的空气中······“原来你并非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