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赠品”与“抽奖”两者选一的模式,让消费者在“上计”与“上上计”中做一选择,这种心理暗示的手法,有可能使消费者产生“当然应该参加抽奖”的潜意识。之所以在此插入一个耐用消费品的实例,还由于本例的文案比较精彩,颇具煽动力。
整个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新产品的特点——“金”而展开,包括各色奖品也采用与产品相同的金色,使奖品显得精美华贵,也衬托了产品的形象。就像上例中“可口可乐”的红色一样,进一步证实了颜色对商品营销的促进作用。
这种“赠品”与“刮刮卡”二选一的做法,必须在确定能得到零售商的完全支.与协助的条件下才能开展,有可能“手机”有相应的品牌专卖店,能为这类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而许多日用消费品受制于售点的实际情况,未必适用此种活动方式。
抽奖奖品的选择
选择一个适当的奖品,是抽奖模式的关键,而奖品除了考虑吸引力外,还应让它发挥出其他作用,例如,让奖品为品牌形象增色;让奖品做质量见证人;让奖品迎合时尚等。
案例一喝“太太口服液”,赢璀璨钻饰
消费者购买“太太口服液”30支礼盒装,即有机会赢取璀璨的钻饰:钻石太太奖100名,各送价值5000元的钻饰。
为了配合本次促销,太太药业特地定制了钻石图案包装礼盒,以意寓购买“太太口服液”,是为了让女人的美丽与晶莹像钻石那样永恒久远。此外,这还是一种针对先生们的诉求方法,暗示了购买“太太口服液”,让体贴与关爱似钻石一样恒久生辉。于是,这种购买理由就有可能拓宽购买群。这种利用奖品来提供一个消费者购买本产品的理由的做法,突破了奖品本身的奖励功能,起到了为产品的品牌形象增添色彩的良好,使促销活动激起消费者参与活动的高昂情绪,是值得想举办抽奖促销活动的厂家学习和借鉴的。
案例二养生堂“农夫山泉”寻源行动
三口之家的消费者只要填妥广告中右下角的问题及个人资料(不需要附上任何产品凭证),并剪下寄至指定地点,即可参加“千岛湖天然之旅”(即农夫山泉制造厂)的抽奖活动。通过公证抽奖的形式产生寻4幸福家庭,每批人数为100户计300人,本活动在一个月之内共进行三次。
如果仅仅是以“旅游”作为奖励,这个活动也就与其他众多的促销抽奖活动没什么区别了,也未必能引起多大的反响。而在此处,主办者赋予了本次活动新的含义,请消费者见证一下“能喝的天然水”,见证“农夫山泉”的品质保证,就能更加相信这个品牌。
事实上,活动的确非常成功。“养生堂”又将得奖者的旅游情景拍摄成新闻纪录片在电视中播放,“农夫山泉”的美誉也随之流传。
所以,企业在建立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作为抽奖的促销活动完全可以助一臂之力。而如果企业更看重的是即时的销量,当然,所设计的促销活动(包括奖品)的功效就只能是短期的销量了。
案例三“达能”饼干送金兔
即日起凡购买“达能”闲趣、甜趣饼干,将其中三个100g包装袋及个人详细资料寄至指定地点,即可参加共计六次的抽奖。每周一次16名,共96名。幸运大奖是价值人民币4800元的金兔。
在1999年各企业所举办的促销活动中,用黄金铸造的奖品特别多,似乎所有的企业都想到一块儿了,就像1997年底与1998年初,到处可见用“泰国游”作奖品一样。不过,本例中的“金兔子”,不仅能切合时令(1999年是中国传统的兔年),而且金兔的设计看来煞是可爱,图旁的一句“打算抓兔子吗?”更是撩人心弦,活动的主题“达能双趣1999年捕兔大行动”形象贴切,这是一个将促销和时尚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实例。
所以,企业如果要在促销主题上赶时髦,应尽量在奖品和围绕时尚主题的设计上与众不同,试想一下,如果本例的“兔子”设计通俗化(比如是卧式的而非立式的),如果本例未能点化“捕兔大行动”,就难免会缺乏活动的吸引力。
案例四“智强”为我免学费
只需收集“智强”核桃粉产品包装袋上的“智强”注册商标及条码,并填好“智强助学大行动”抽奖表,寄到指定地点,即可参加抽奖。特等奖2名,奖现金5000元;一等奖20名,报销当期1000元以内的学费;二等奖60名,报销当期500元以内的学费。中奖者只需持户口簿到指定地点,凭所在学校当期学费发票报销学费,若学费发票不足奖项规定金额,以现金补足。活动同时在全国数个城市开展。
活动以“免学费”作为主题,使平平的奖金富含了新的意境。本来,钱就是钱,但需要它的本质还是在于它所能带来的益处,正是这些益处才打动了人们的心。本例的这个主题就是抓住了“助学”这一必然需要,予以满足,同时也使品牌增添了良好的形象。其实,不少目标对象是少年儿童的食品及用品都可以学习此例,当然不一定非要都挤到“免学费”这个角度来,但围绕“助学”还是有不少文章可以做的。
案例五“脑轻松”,我为老师打电话
在活动指定的时期内:周一至周四1800至2000,周五1200至2000,拨打活动所设的“尊师热线”电话(仅限上海市),打通者即可获得“脑轻松”保健品赠品1盒,将这份赠品送给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后,并将老师的服用效果记录寄回指定地点,即可参加抽奖,赢取一、二、三等奖(各1名),奖金分别是1000元、800元、500元,同时从中抽取“参与奖”100名,奖品为“脑轻松”保健品1盒。
促销活动要达到效果,活动所设计的参与物件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并针对这群目标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在本例中,赠品加抽奖的促销方式,冠以莘莘学子献真情的主题,就比较明确地针对了目标消费群。
此外,本例的活动设计没有任何购物要求,似乎纯粹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一个消费者对产品感受的反馈调查。不过,企业如能在活动结束以后,更进一步有效地引用这些老师的资料开展个案营销,将更具长远的意义。当然,如果活动的组织者真有这种意向,那么在回馈卡上就得事先加以说明,否则其效果将是有限的。
案例六“得意的一天”麦片,一人中奖,两人同游剪下“得意的一天”系列麦片包装上的“我想去桂林”标志一个,寄往指定地点,即可参加抽奖,中奖者可携伴同游桂林。抽奖方法为,在4个月内,每月8日抽出20名中奖者,未中奖者可参加下一轮抽奖。
在本例中,活动主题与品牌名称形象地融合在一起,“解放你的旅游渴望”、“我想去桂林”、“一人中奖,两人同游”皆在充分体现本产品的品牌名称“得意的一天”。旅游也是一个被广泛用来吸引消费者的奖品,在每年的旅游季节,此类抽奖促销活动丰富多彩,桂林的诗情画意,哈尔滨的寒冰乐趣,马来西亚、泰国等境外游,都会激起人们享受生活、享受快乐的欲望。
其实,本案中的产品不一定非要挤到“旅游”这一条道路上去,围绕“得意的一天”还是可以有很多文章可做的,关键是奖品要让消费者享受到“得意的一天”的意境。
抽奖促销的利与弊
一、抽奖促销的有利之处
(1)企业要对众多的目标消费者一网打尽,往往得借助于“抽奖活动”。
就像日用消费品,由于其低值、低利润的特性,而面对的消费者却是数量多、范围广,此时如能有一个巨奖的诱惑,便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投身其中,那么企业的实际奖金支出分摊到所售产品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2)“抽奖活动”能直接促进销售。无论是让消费者把购买凭证和个人资料寄回公司参加抽奖,还是每购买一份产品就可获得对奖券(如刮刮卡),当场购买当场兑奖,都是以丰富的奖品作为诱饵,以购买作为条件,吸引消费者积极参加,自然销量也会随之增加。有时候一个需要多个产品包装的“抽奖活动”,还能吸引消费者多次(重复)购买。
(3)商品广告加上令人心动的“抽奖活动”,会提升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和了解,因此,“抽奖活动”本身也是宣传产品的很好的广告形式。
二、抽奖促销的不利之处
(1)似乎有些营销人员深信:抽奖活动对于消费者深具魅力,消费者喜欢这一活动。然而,关于这一点,实在是没有确凿的资料可以证明。因为现今举办的促销活动通常是由几种促销工具组合而成,而且,媒体的选择与投放力度、通路铺货率、奖品设置等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活动的成效,因此,很难简单评判“抽奖”发挥了多大作用。但是,如果将其他外加因素去除,仅剩最基本的抽奖活动形式(所谓最基本是指,大奖现金5000元,并辅以两三个报纸平面广告作宣传),那抽奖活动绝对不是最能令现今消费者兴奋的活动,往往诸如“赠品附送”、“免费样品试用”等更能令消费者积极投入,即使所送价值不高,只要不是厂商积压已久的仓底货,都能令消费者欣然接受。
导致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与地区文化有关。中国国内对于博彩活动向来予以管制,没有热烈的环境气氛烘托。因此,消费者自难对这一激动人心的活动做出热烈的反应,对“抽奖活动”反应较平淡,且通常往负面结果去考虑,认为肯定不会得奖。就连规模浩大的“福利彩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动于衷,由此可见,相比于国外民众而言,中国民众的博彩兴趣尚属初级。
要“教育”消费者认识并接受这种促销形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相反,现今日用消费品类的消费群还是习惯于勤俭持家及所见即所得的形式,当场购买时的优惠更符合他们的这种生活观念。
(2)“抽奖活动”对品牌帮助不大,有时候会因未中奖的挫折感而影响对品牌的好感。
由于“抽奖活动”是以利益为诱饵,消费者纯粹为了额外的获利才购买,是个人运气的结果,无须参与者付出较多努力,因此并不会对品牌留下什么特别的好感。至少对产品没有什么印象,只是为了赢奖而已,所以,活动主题或奖品能否与产品(品牌)特征有机地结合尤显重要。
(3)“抽奖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媒体经费广做宣传,才能获得成效。
因为普通消费者对这种凭运气的活动兴趣不高,所以媒体渲染程度不同,其效果就大不一样。
(4)难以事先对活动效果进行完善的效益评估。“抽奖活动”成效如何与诸多因素相关,即使已经获得成功的方法,换一个时间或市场,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富有经验的人员仍须谨慎对待。
如何有效地开展抽奖促销活动
一、成本费用
策划一个“抽奖”促销活动时,必须在预算中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开支。
1.所有奖品的费用
既然奖品是吸引消费者参加的诱饵,那么它就是主宰此促销活动成败的关键。高价值的大奖能燃起消费者参与的欲望,而众多的中奖率则给了消费者参加的信心。因此,一个金字塔型的奖项设置是较普遍的做法,位于塔顶的大奖一定要极具价值感、新奇、独特,是人们欲求的东西。限于国内法律对大奖金额的限制,许多厂商采用变通手法以增加诱惑力,如增加开奖次数、以投放奖品总额为诉求点,或以中奖率作噱头,赋予奖品收藏价值或情感价值,改称为奖励“年薪”以提高奖金数额等。
2.推广的花费
“抽奖活动”需要充分撩动起消费者“以小赢大”的博彩心理,才能获得积极的反响,因此更需要媒体的支.,在这方面的花费是不能省的。有没有广告宣传、广告宣传的多寡是直接影响参与人数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除了在活动开始前期需推出广告以作广泛告知外,在活动的进展过程中,还需每隔一周或十天时间再做一次广告宣传。同时,售点中的POP宣传品也需充分突出抽奖主题,使人能一目了然,造成冲击力。
3.辅助费用
包括零售店的支.补贴费用、活动处理费用、公证费、人员费用等支出。特别是对于回收的抽奖表格的检查(是否符合参加要求、手续是否齐备)、将参加人员汇编入消费者资料库、活动的跟踪、统计分析等等,工作量大且烦琐,都需事先详尽规划好相应工作人员。
二、操作的原则
“抽奖活动”规则必须清晰易懂,切勿为了增加“抽奖”的趣味性而使活动的说明过分复杂。切记:消费者是没有耐心来研究应该怎样参加这个活动的。有趣味的活动主题加上简单的参加方法,是保证参与率的重要原则。
一般来说,设计活动需包括下列几个事项:
1.参加资格
举办者通常会提出某种参加“抽奖”的条件,最基本的有购买数量要求、购买品种要求、需提供的参加凭证及个人资料、可参加抽奖的次数等。
2.奖励方法
包括具体的奖项与奖品数量、开奖次数、开奖时间、中奖公布方法及时间、兑奖方法等。
3.时间限定
应明确告知消费者活动的开始与截止时间,若是回寄式“抽奖”,应说明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一般来说,此类促销活动的期限以2~4个月为宜,如此方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推动促销活动,并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把握机会踊跃参加。
4.奖励公证
说明活动会请公证处公证以示公允,举办者的相关人员不属本活动参加范围、所有参与者的资料将归举办者所有、举办者保留活动解释权等,这些说明会避免尴尬和被动的情况发生。
“抽奖活动”适用范围较广,对于新产品推广或老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均有所帮助,它的最大特色在于能同时面对众多消费者展开促销攻势,这一点对于目标广泛的大众消费品尤为适宜。然而,大众化的活动能否足以吸引大量的参与者,是活动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