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菡想了想,觉得老太太看人经验还是有道理的,大周皇朝几乎没有远嫁的公主,太祖皇帝非常痛恨拿公主去和亲,据说是最疼爱他的姑姑被还是皇帝的圣祖迫于北方鞑子的压力而和亲,但当太祖做了皇帝之后,姑姑却芳华早逝了,太祖皇帝引为人生一大憾事,痛悔一生,在遗诏中称人生最大的耻辱便是看着疼爱他的姑姑和亲远走,从此一别天人两隔。
此后两位帝王都谨记教训,宁可打仗也决不和亲,国力在三朝帝王的勤勉中日渐昌盛,和亲之事再无可能。
故而大周的皇家公主还是很不错的,只要自己能立的起来,不管是否得宠,皇家为了颜面也会维护一二,甚少有欺辱的。
本朝开放,对女子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寡妇可以再嫁,和离也能再嫁,更不许裹脚,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轻易损毁。在这样的条件下,皇家公主可以过得很好。
这也是清菡觉得很庆幸的原因,但世家女就不如自己这样轻松了,身上担负着家族的荣辱和兴衰责任,婉如长得这样好,难免将来会有忧虑。
清菡想起楚涟便说道:“上次楚涟还说想拜托我给她妹妹下帖子一起玩,也好让她多个朋友撑腰的意思呢。不过听传言说理国公好像有意打压他哦,为什么啊,儿子优秀不好么?闹不懂。”她摇头晃脑的颇为可爱。
老太太摸摸她的头,了然的笑道:“他们并非同母所生,大皇子日渐长大,很受皇帝宠爱,因张家的缘故,理国公大概不想儿子们最后闹得没下场吧。”
清菡仰起头问道:“那也不能成为理国公打压儿子的理由啊。”
老太太笑了,“你看你父王对你三哥不也没有那么用心,反而让他习文,请的师傅也并非最好,反倒趋于实干。这其实也是一种保全之法。”
“不过王氏好像不甘心呢。”
“没有母亲愿意自己的儿子屈于人下的,何况世子并非容人大度之人。她到底年轻气盛太心急了,进宫求助贵妃未尝不是个好计策,但却得罪了理国公,反而让他们母子处于被动了。有些事要润物细无声更好一些,急于求成未必就能成功。”老太太一辈子在后宅里看得更多,想得更远。
“那现在还不是妥协了呗。”清菡拱在老太太怀里,听她给自己分析后宅,让自己多涨点经验。
“理国公是个精明人,未必就不明白。只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总是自家的好,也许是底下人教唆的呢,未必就是心狠手辣之辈,还可以教育过来呢。做父母的总有侥幸心理,据后来传出来的流言,王氏搜集到了世子下药害楚涟的证据,才让理国公有了警醒。后来世子的奶娘因病死了,大概和这件事有关联,王家哥还为此闹上理国公府,当时闹得很大,就在楚涟被取消考科举没多久的时候。这次你父王送人,特意提醒他了两句,再怎么样也要让儿子有自保的本事,总不能任人宰割吧。”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理国公心疼儿子呢,这理国公心好硬啊,长子就是亲儿子,幼子就是捡来的不成,人家都是继室各种恶毒,长子没地方站,他家正好相反了。”清菡摇摇头颇为不解,在她看来王氏算是个心正的继室了,要不然世子还能活到今天么?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见得还少呢。京城里南安候家里的老太太,她呀一辈子都没生过孩子,当年的老侯爷一直不让生,就是害怕长子吃亏,后来长子长大了想让老妻有个孩子陪伴,结果老侯爷老了,生不出来了,头些年老侯爷去世老太太苦的很啊。全靠自己一点嫁妆过日子,如今还在偏院里猫着,还是娘家人上门闹了一回,说是要告世子不孝不敬嫡母,才给了一些田产傍身。逢到年节的时候就请出来,没事了就又回偏院了。表面上风光内里苦若黄连呢。”老太太叹息一声,女人的命由不得自己。
清菡想了想才说道:“哦,我想起来了,他家儿子不争气没啥本事光会钻营,如今已经算是三流世家了,贵圈里都不怎么见的着了。前些日子我听下人们说嘴,他家有个姑娘长得可好了,据说等选秀要送进宫去呢。”
老太太讥笑一声,“靠女人的裙带晋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儿郎争气上进方是家族兴旺之根本啊。”
“正是,我娘也这么说,好好的姑娘但反有点本事人家都不希望进宫呢,退一万步讲,进了宫也未必能得宠,还不如嫁个有能耐的后生,或是联姻作用来的大些呢。”
清菡翻过年就七岁了,这些东西成王妃已经开始有意识的给她念叨了,世家的人脉名单都是默记在心里,明年打算让她管着小厨房历练一下,学学管家理事呢。
“没有出色的后生晚辈,可不是就退出上流圈子了么。”老太太嘲讽的笑了笑。
“哎,可惜了王氏做了人家继室,不然也不必这样为难了。”清菡颇为感叹的叹口气。
逗得老太太哈哈哈大笑,“傻孩子,跟你讲这些只是让你了解一下,你却不用太过担心,你万不回落到他们那个境地的,谁敢欺负你我老婆子第一个不答应。”
清菡高兴地咯咯笑,“我爹说了我将来要有郡主府,给我找郡马,不好了就换,郡马也是马,不都是马么。”她得意地笑着,小脸红扑扑的肌肤欺霜赛雪,双眸灵动璀璨,看上去像个仙童。
老太太哈哈哈大笑,郡马也是马,亏得女婿怎么说出口的,竟给孩子教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老一小在屋子里玩的高兴,清菡不愿意应酬却更喜欢跟老人家在一起,听老人讲古,还有故事听,可比话本子还要有趣呢。
“外祖母,我晚上要吃酒酿蒸鸭子,还要吃糖粉桂花糕。”昨个吃了还想吃。
“好,再给你做个人参乌鸡汤,咱俩一起吃,不带他们。”老太太凑近清菡耳边低声说道。
清菡双眼亮晶晶的一个劲点头,好似小鸡啄米一般,让嬷嬷在一边看了摇头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