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6600000020

第20章 奏鸣曲与《弥撒祭曲》

音乐给人快乐。热爱音乐的人一定热爱生活。

——贝多芬

(一)

在获得小卡尔的监护权后,贝多芬就想给予小卡尔良好的教育和悉心的指导,他对小卡尔的爱是真挚而深厚的。如果小卡尔与他离开片刻,或者与什么可疑的人在一起,他就会感到十分害怕。贝多芬希望任性的小卡尔能够在自己的照管下有所转变。

然而,将一个孩子从他的母亲身边“夺”过来,而让一个关系略远的人来做监护人并不合适。一个孩子的心灵本来是善良正直的,但他的母亲和伯父却在互相说着对方的坏话,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矛盾的。

同时,贝多芬的性格也不适合管教小卡尔。正因为他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才让小卡尔变得越来越难管。这也为后来小卡尔不幸自杀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当然,对于小卡尔的照顾并没有令贝多芬完全放弃自己的音乐创作。在与约翰娜争夺小卡尔过程中,贝多芬同时还在创作着《弥撒祭曲》。

早在弟弟卡尔去世前,贝多芬就很希望自己能够去英伦三岛。因为这个国家曾让海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赚了一大笔钱。贝多芬也想这样,因为他同伦敦的关系很密切,只要一直待在那里,就有赚钱的机会。

那年,贝多芬在听说在某剧院上演《维多利亚战役》成功之后,就写信给此事的主持人佐治·斯麦特脱爵士,给予对方在伦敦演出的权利。佐治爵士联系了伦敦交响音乐会的主席沙罗曼先生,请求把贝多芬的作品加入到他们的节目单中。

此时,贝多芬的朋友兰兹也在尽力为贝多芬工作着,在伦敦迅速地传播着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出版商贝切尔也很愿意出版贝多芬作品。

1815年11月22日,贝多芬写信给兰兹和贝切尔,与他们商量手中所有音乐作品的出版问题。这时,贝多芬的朋友奈特也从伦敦来到维也纳,并带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说他已经成为伦敦交响音乐会会员之一了,而且说这个音乐团体希望贝多芬能够为他们作三首序曲,并愿意付200英镑的酬金。

1816年1月,奈特带着贝多芬的乐谱回到伦敦去推销和出售,其中包括《第七交响曲》等一些乐曲,还附带了贝多芬为这个交响乐团体所作的三首序曲。

但是,大家对这三首序曲的反应并不怎么理想,只有其中的《雅典的废墟》序曲符合音乐会的需要,经过试奏后便开始出售了。其他优秀的序曲如《普罗米修斯》(作品第43号)和《爱格蒙特》(作品第84号)等,在他们的音乐会中也引起了极大的注意。

一年之后,兰兹在1817年6月9日写信给贝多芬,提到了交响乐会的事。他请贝多芬“最晚在明年1月8日以前抵达英国,并带去两首雄伟的交响音乐新作”,以作为音乐会的特殊用途。同时,他还答应付给贝多芬300或400英国金币。

贝多芬很痛快地就接受了这个邀请。这时,他被公众称为“钢琴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只能参加一些额外的音乐会为自己获取一些利益。

于是,贝多芬开始拟定自己的出行计划。他觉得,这趟旅行应该可以带回一笔可观的收入,以满足他照顾侄子和自己安享晚年的需要。

(二)

到了1817年的9月,距离贝多芬去伦敦的时间只有4个月了,但那两首已经答应的交响曲新作贝多芬却还未动手。

有人开始因此而担心贝多芬的能力:他真的能够在短短的4个月中慢条斯理地完成约定的交响曲吗?

这个时候,贝多芬的生命虽然充满了困难,但这些困境却不能让他的音乐源泉就此枯竭。

只有一件事情可能让贝多芬感到失望,那就是别人不能从他的艺术中深深地了解他。贝多芬是富于活力的,这股力量也让他的音乐汇聚成一条活泼的河流,谁也不能遏制。

在荆棘丛生的人生道路上,贝多芬一直都在泰然自若地行走。当暴风雨降临时,他也会默默无声地忍受着。1813年、1816年是他音乐创作的“休眠时期”,而1817年的春天又是他人生的“悲剧时期”,诉讼案、卡尔等给他带来的困扰,迫使他必须在艺术中倾注更多的力量。

现在,贝多芬感到很无力而又迷惑,不断增加的忧愁也使他缺少了音乐的创造力。尽管他已经草拟了《第九交响曲》的轮廓,但却没有继续下去。很显然,他还没有准备好作一首交响曲,而是仍旧进行着一个歌剧作曲的计划。同时,他还要分一些精力给侄子卡尔,以赢回侄子的爱。在日记中,他写得如此疑惑不决:

上帝可怜我、帮帮我,你看这世上的一切人都对我表示冷淡,我不希望做错任何一件事情;请听我的祈祷!只有与卡尔在一起才是我的将来,没有任何别的路可走了。呵,乖张的命运!呵,残忍的天命!不,不,我郁郁不欢的生命永不会终止的,我在夏季中工作也是为了可怜的侄子!

不过很快,贝多芬就转变了自己的情绪,重新振作起来,他又产生了一股新的力量,这股力量是经过了灵魂的再造之后才产生的。随后,贝多芬努力地使他的音乐主题趋向于未曾有过的简洁、纯朴。这样,他的音乐就能流传千古而不朽了。

经过一番整理和挣扎,贝多芬找到了新的道路。只是他不承认,这种改变其实在一年前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中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1816年他所作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1号)。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作品也在贝多芬的生命中聚积起来。他在草稿簿上一页又一页地写着,许多新的计划也不断产生了,甚至交响曲的乐号也显示出来了。在晦暗的环境中,贝多芬又找到了自己奋进的方向,新的工作也继续从冬天推向次年的春天,一直到夏天,他便完全进入状态了。

到1818年秋,贝多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将其题名为《槌子键琴奏鸣曲》。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富有交响曲的气息和性质,慢板部分仿佛一个男人的愁思。在慢板中,虽然因为收回了恐惧而略微得到些安慰,但也不过是暂时的。最后的追逸曲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示。贝多芬这种追逸曲的方式是从巴赫那里学来的,但经过他的处理,曲子变得十分雄伟。

关于创作“追逸曲”,贝多芬对霍尔兹说:

“其实这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巧,当我还在学习时,我就创作出一打有余。今天,一种新颖而富有诗意的东西必须渗透到古旧的东西当中去。”

贝多芬的作品如《降B大调变奏曲》和1815年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105号)等都是这样的。但现在,他需要更大的柔和性和更集中的力量感。

这是一种十分新奇的力量。贝多芬不会再为了侄子卡尔而牺牲自己的音乐艺术了;金钱的需求他差不多也完全忘掉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推动他进入奏鸣曲的境地,促使他努力进行音乐创作。

(三)

在1819年的夏季,贝多芬开始创作他最伟大的《弥撒祭曲》。他以前从未像现在这样,能够如此集中精力和如此长久地维持着一种如醉如痴的热情。

这首乐曲的题目是无限的,其创作过程十分痛苦而又有诸多障碍。贝多芬写道:“它出自内心,也可能重入内心。”

这句话是题写在《弥撒祭曲》的原稿上的。当这首《弥撒祭曲》产生了戏剧效果时,贝多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的题目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戏剧性。通过这首曲子,贝多芬不仅向民众宣传了宗教的福音,同时也宣传了自己所创作的伟大的音乐。

有人说,《弥撒祭曲》本来是发生在罗马教堂的事件,贝多芬曾带着他的侄子卡尔去忏悔,并在那里接受洗礼。但贝多芬却否认了这一说法,他称这是从拉丁文翻译过来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仔细考虑,以保证其含义真正对人类有意义。

到了1820年3月18日,正是贝多芬的朋友鲁道夫就任奥尔姆兹大主教一职的前两天,贝多芬写信给出版商辛姆洛克,要求为这首未完成的乐谱预支给自己100弗洛林,同时答应会尽早完成作品。但出版社足足等了一年,也没有拿到这部乐谱。

1821年11月12日,贝多芬写道:

“这首《弥撒祭曲》即将送出,但我必须再仔细地看一遍。”

事实上,贝多芬的意思是想将曲子的价格抬高,因此便违背了已向辛姆洛克许下的诺言。同时,贝多芬又写信给柏林的出版商舒利辛格,委托他出版这首《弥撒祭曲》,并希望能够早日得到回音,舒利辛格也答应了。

1822年7月26日,贝多芬又写信给莱比锡的彼得,说:

“舒利辛格以后不会再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他作弄了我。而且,他根本就不是接受这首《弥撒祭曲》的人。”

到了8月23日,出版商阿尔泰勒也接到了贝多芬同样的提议:

“我所能做的就是选择了你,我不会再信任其他任何人人。”

辛姆洛克还在不停地催促贝多芬,但在1822年9月13日,他却接到了贝多芬的一封惊人的信:

“我现在已经有了4个出版商,其中开出的最低价格是1000弗洛林。”

虽然之前贝多芬与辛姆洛克商定的价钱要比这低得多,但辛姆洛克还是答应了贝多芬的要求。于是,贝多芬就打算将《弥撒祭曲》交给辛姆洛克,并说:

“我将立刻把原稿送到你那里,一个经过修改完善的乐谱或许会使你的出版事宜变得更加便利。”

然而乐谱最终也没有送过去,贝多芬还在重复着这种不负责任的承诺。到11月,他又写信给彼得说:

“这一次,你一定能收到曲子。”

贝多芬这时已经写了两首弥撒曲,他不知道要送哪一首过去才好。

接着,贝多芬又有了另一个弥撒曲的创作计划。在1823年1月或2月间,贝多芬写信给每一个欧洲的君王,答应会送给他们每人一份“伟大《弥撒祭曲》的原稿”,但需付给他50个金币,以补偿昂贵的印刷费用。

有10个国家的君主或团体接受了贝多芬的这个提议。于是,《弥撒祭曲》第一次安排在俄国加力金王子那里演出,贝多芬很满意。

但是,这却招来了正在等着乐谱的其他国家、公国大臣们的抗议。尽管贝多芬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理由来推却、遮掩出版延误的事,但任何一个皇帝、王公付了50个金币却要不断地等待一首未听过的弥撒曲,当然不会感到满意了。

出版商也不断地催贝多芬要乐谱,直到1823年3月,贝多芬才将乐谱交给辛姆洛克出版。

平心而论,贝多芬从来不清楚这个世界上的交易原则,因此他在这方面也总是任性而行,且决不是一个有计划的艺术家或是聚财的能手。这样说,人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辛姆洛克愿意支付贝多芬提出的高稿酬,而贝多芬又总是违背自己的诺言;否则,人们就可以这样说,贝多芬是为了图虚名,让一个又一个出版商跟在自己的后面,想从他那里得到这首闻名已久的《弥撒祭曲》。

1822年夏季,贝多芬在给他的弟弟写信时说:

“他们都是为了出版我的乐谱而争夺着。”

可以说,拖延时间已经成了贝多芬惯用的手段了。他对任何一个出版商的要求都表示应允,从不拒绝。如果贝多芬所做的这些不合时宜的事被出版商们集中起来,并加以起诉的话,他一定会受不了。

在贝多芬的心中,《弥撒祭曲》是为上帝而创作的乐曲,也是为整个世界而创作的乐曲。如果能有有钱人来保证他的生活,他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作曲。

但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是不可能时刻都有的,虽然他忠实的恩人曾经设想过,也努力过,试图将他带入其中。

然而贝多芬所不了解的是,这个社会不能够为他的自由创作提供条件。即便是他的恩人和出版商,他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幸。

同类推荐
  • 唐骏自传

    唐骏自传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重新出发。1990年的夏天,我放弃在日本苦读五年的博士学位,放弃可以预想的博士毕业后在日本的稳定职业和安定生活,决定独闯美国,追求我的美国梦。从那一刻开始,我已经知道我的一切都将重新出发。我知道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很可惜,我也知道未来的美国梦之路会很艰难。因为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里的乐师和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他们一家象当时为宫廷服务的所有仆人一样,过着贫困清寒的日子。贝多芬的母亲生过七个孩子,只活下了三个,贝多芬最大。
  •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黄兴自述(套装上下册)》以黄兴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黄兴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黄兴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黄兴形象。
  • 井冈英豪

    井冈英豪

    为了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优良革命传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中记写的英烈,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代表,他们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的事迹生动而又壮烈。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充实井冈山斗争历史读物的内容,而且成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学生的一份精神食粮。
  • 开国十少将

    开国十少将

    本书收入王诚汉、朱云谦、萧全夫、张至秀、傅传作等十位少将,介绍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杨史

    杨史

    《杨史》是一部全虚拟的中长篇历史小说,所有的人物、地点、时间都是虚拟,在古今中外可谓罕见。而我写《杨史》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刻意去美化自己所喜爱的角色,丑化不喜爱的角色。当然对于作者来说,此是人之常理。但历史小说,你刻意美化、丑化一个角色,就颠倒了黑白,掩盖了事实。所以此文中最大的成功就是没有去美化、丑化任何一个角色。于是此文中任何一个角色,都有缺点、优点,都有私心,圣心;然后深入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将她演的淋漓尽致。
  • 相识莫夜

    相识莫夜

    她陌湘识现代商业狠心的领导人,被自己助理推下海,重生到了未知王朝的不得宠嫡女身上,无法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她,半夜三更从丞相府逃了出来,却被人盯上了,他阡陌夜是传说中三岁能文,七岁能武,十岁通经天纬地之才的凤翔国皇帝兼战神。无往不利的他,却因为她陌湘识放弃皇位做了和尚,又因为她还俗做了皇帝,两位携手共创大一统盛世繁华。。。。。。。
  • 刑帝志

    刑帝志

    东土大陆,分为三大帝国:天历帝国、元殊帝国、宝鼎帝国;天历帝国军事最盛,元殊帝国彊土最大,宝鼎帝国最为富饶;纪历1059年,天历帝国再一次改朝换代,赵氏被废,云氏上位;当正忙碌于新帝登基时,一个与朝堂联系似有似无的少年悄然离开天历帝国,去往元殊;三年后,少年又出现在一辆行驶往天历的马车之上;你忘了吗?不,我没有!我回来了。
  • 元天帝尊

    元天帝尊

    【玄幻爽文】【精品推荐】元天大陆之上,一直流传着十二页天书的传说。传说中,十二页天书流散大陆各处,鲜有人知道它们各自的所在。一名沉睡了万年的少年楚风,万年前亲眼见证了十二页天书尽归于一人之手,之后却陷入了沉睡。万年之后,背负着神秘的使命,楚风开始了他的传奇历程……
  • 乱道争天传

    乱道争天传

    八个平凡的小青年碰上一个人畜无害的鬼意味着什么?没错,意味着见鬼!也意味着科学和怪力乱神的争斗从未停歇。为什么?是因为道不全,这天,是残天!需打乱重建!人类的起源,妖魔鬼怪的流传,地球的局面…一切的一切,且看马长风和八个好朋友如何乱道争天,破解渊源!
  • 执笔人

    执笔人

    随心所写,没什么好说的,保证不太监!哈哈哈~
  • 旅游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旅游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人们外出旅游观光或走亲访友,最担心的是“钱”丢失或被盗。那么旅行途中应怎样藏钱呢?要找准“藏”钱的地点。钱的存放要化整为零,大票面的放在贴身的内衣内裤外面的几个口袋里,并至少应分在两处。元和角票是旅行中最频繁使用的,对这笔钱宜分散放在上衣和裤子外面的几个口袋里,每处总数三五元而已。钱包和背包里原则上不应放钱。在公共车辆上,更切忌背在背上,而夹克、西装也应拉上拉锁或扣上扣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怕失窃而一直“攥紧”或“抱住”钱袋,那狡猾的小偷就会紧紧地盯上你乘机下手,因此,对藏钱处既要时时小心,又不能太显眼。
  • 虚谷传

    虚谷传

    双主角小说,在那个浩瀚的时代,两位少年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上各自的道路。愿我归去,我们还是兄弟。
  • 我不惯着你

    我不惯着你

    新书:《猎艳大宗师》这回用第三人称了,要不然又要被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