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我孔老夫子迂腐,不外乎是因为我倡导严守礼法以及君子之道。难道倡导礼法,教人做君子就是迂腐吗?这种观点实在幼稚可笑。别以为我老孔自恃圣人之名不肯接受批评,只是我觉得这些人的大脑着实有些秀逗。倘若人人都弃君子而做小人,抛礼法而尚诡计,这世界岂不是乱套了?试想,在那样一副混乱的画面当中,谁能得到自己真正找寻的乐趣?谁又能算得上是成功者?简直是在开宇宙级的玩笑!假设你去跟别人做生意,是喜欢选择讲信誉的伙伴,还是选择偷奸耍滑,把信、义二字看得比十元钱还不值的奸商?所以,做人做事要成功,不君子是万万不行滴!
第一课、何谓君子,君子谓何?
思想本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独家释意:
要问什么是君子,这个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说得复杂一些,我们能给君子列出三十大标准,七十二小标准,每项小标准下还有一百三十八条注意事项。说得简单些,我们也可以用四个字便将其精炼概括——文质彬彬的人就是君子了。不过,这里所说的文质彬彬,可不是那些看起来斯斯文文,戴着金丝眼镜冒充知识分子却一肚子坏水还在乱瞟美眉的人。所谓“文”,当然是文学修养了,“质”则是人的本性。那么文质彬彬到底指得是怎么样的标准呢?夫子自然有他自己的高见:当本质高于修养的时候,人就显得粗俗。当然这也不是说修养越高越好,若是书读得多了,人就迂腐甚至有些矫情了。所以,知识不能少,也不能太过,刚刚跟自己朴质的本性持平的时候,便是君子了。
什么?觉得太抽象?很难了解?那就继续往下看夫子本人的正统解释吧!
要弄懂“君子”的概念,当然还是得听我的官方解释。对老孔有一定了解的人肯定都知道,在我的思想里,“君子”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我所谓的君子,是人类一切优良品德的集合体,君子中的极品,就可以称之为“完人”了,虽然这样的完人古往今来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不过诸位可千万不要自卑,只要努力,修炼个百八十年之后,你们还是有可能跟我更接近一点点的。
言归正传,我要在这里强调什么是君子,目的很明确——拥有了君子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对我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人都喜欢跟守信、诚恳的人交往。而这便是君子需要具备的良好品德之一。换句话说,人们都喜欢跟那些真君子打交道,因为跟他们在一起有安全感。所以,若你是一名君子或者拥有君子的某些质量,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赖、支持和援助。成功自然也会比那些不受信任的人来得容易。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到底什么是君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文质彬彬”实在太笼统,不够具体,没有可参考性。于是,很多人都不断追问到底怎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君子。我记得我的学生中有个叫司马牛的,就曾经问过我同样的问题。说到这个司马牛,根据我这么多年的考察,得出了一个重要发现——这家伙竟然是三国名将司马懿远方表舅的爷爷的干爹邻居的八姨父的第八代祖宗,怪不得刚入学的时候就看他气宇轩昂,实在是个人才。只是这个人才跨度太大,本人没什么优秀业绩,才能却遗传到了十多代之后,着实令人难以揣摩。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
别把话题又扯远了,对司马牛所提的问题,我给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便是“不忧不惧”,不焦虑、不恐慌,这就是君子了。
什么?太简单?呵呵,这位同学,阿牛当年的表情几乎跟你一模一样。他也不信我成天口口声声倡导的君子标准居然如此简单。果真如此吗?你想,能做到无忧无惧,这说明这人做事坦荡荡,心中不会为什么事感到内疚,这样的人不是君子,还有谁是君子呢?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做事问心无愧者便是真君子了。可要做到问心无愧,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才会说,能够做到“不忧不惧”,便是君子了。
光这样解释可能依旧太空泛,没有具体可行的参考价值。所以,在初级班之后的课程中,孔丘我会把较为重要的君子品德告诉大家,只要达到了这些标准,你离君子以及成功也就不远了。
说到君子的具体标准,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三十五万七千六百多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挑选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来说。至于其它的,就待课后同学们举一反三,自行领会即可。
君子特征中,最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守信。讲信用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商业往来还是朋友间的私交,守信的人总是能博得他人好感。关于自己的诚信问题古往今来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如果再谈就显得太没创意。所以今天夫子我要说的,是守信的另一层含义,也是真君子们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应当充分信任他人。
御人之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谁都有需要别人替自己做事的时候,若我们用人的时候还在疑神疑鬼,不能对所用之人加以信任,又如何能让对方好好的帮我们办事呢?像这种成天疑神疑鬼的人,就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齐威王的用人精神。
一次,秦国看齐国不顺眼,就找了韩、魏两个跟班一起去跟齐国火并。齐威王派出了号称“霹雳小喇叭”的大将匡章前去迎敌。为什么叫小喇叭呢?因为匡章这人嗓门特大,在战场上号令全军根本用不着打电话。据说他在长阪坡一战中更是一嗓子吓退曹操三十万兵马,正所谓一喊成名……咦,这好像是张飞吧?反正临时演员不够用,我们不妨就把张飞当作匡章好了。两人都是武将,差不多,差不多!
话说匡章这人比较低调,不擅长炒作。因此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响亮,不过我老孔知道,他的军事才能还是不容小觑的。果然,初到前线,匡章便斩钉截铁、毫不犹豫、义不容辞地率领部队改换服装旗帜加入了秦军的队伍——投降了。
这下,齐国朝中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一票大臣见首席将领都降了,纷纷惊慌失措。一部分胆小的开始悄悄收拾细软准备跑路。胆大一些的、耿直一些的就不断来到齐威王面前请求率兵讨伐逆贼匡章。不过,无论大臣作何反应,威王倒是一幅气定神闲的样子。
“大王迟迟不对匡章下手,莫非……莫非……两人有一腿?”有人开始胡乱猜测。这话很快便传到了齐威王的耳朵里。于是,他便立刻招来了满朝文武开会辟谣。
“……嘿嘿,”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沉默之后,齐威王突然阴笑了两声,殿下文武百官顿觉脖子发冷,汗毛唰地齐齐竖了起来。
“听说有人胆敢怀疑本王的性取向,可有此事?”
又沉默了半响,终于有个不怕死的人站了出来,说道:“如果没有这样一层关系,那大王明知匡章叛变,为何迟迟不降罪于他?希望大王当机立断,否则恐难服众啊!”
齐威王抬看了一下这位大臣,本不想理他。威王知道,两年前他小舅子的田被匡章的战马给踏了,这厮一直怀恨在心。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弹劾匡章,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臭小子,以为我没看过司马凌宇写的《诈》,不懂什么叫‘三人成虎’啊?干脆不要理他算了。”然而威王转念又一想,“不妥!这事还是得做个交代,要不流言越传越广,对于我今后纳妃选妾岂不是相当不利。”于是他笑着说道:“这位先生,你提的问题很好,现在本王就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不治匡章的罪。”
威王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正所谓用人不疑,本王我既然已经任命匡章为大将军前去御敌,当然不能随便怀疑他。”
“可是大王,匡章叛变了!拜托你搞清楚状况好不好!”那人不依不饶。
“谁说他叛变了?我就相信他不会背叛我!”
“说来说去,大王还是跟他交情不浅啊!”这人故意把“交情”二字说得很重,让人怎么听怎么别扭。
“好你个不怕死的小子,等回头匡章打赢之后看我怎么收拾你!”碍于“明主”的颜面,威王不好当场发飙,只得强压内心的不满道:“匡章的父亲曾经把他老婆,也就是匡章的老妈处死,埋在了马棚下。尽管他老爹已经死翘翘,可匡章为了不忤逆父亲,这么多年一直没敢将其母改葬。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他是一个孝子!敢问这位先生,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背叛我呢?我想他这样做,必然有其道理。你我就静观其变吧。”
那人没话好说,只得退下。事情果不出威王所料,不久之后,匡章便率领着混入秦军内部的齐兵发动突袭。秦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只好遣使者前来求和。
要是齐威王不信任自己派出去的将领,听信谣言将其治罪,后果怎样不难想象。现成的例子就在眼前,赵王轻信谣言,换掉了驻守长平的老将廉颇换上赵括,导致了长平一战的失利,直接使得赵国实力一蹶不振。所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道理,要成功,不仅要守信,更得学会相信别人。
当然,这种信任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得建立在了解与判断的基础之上。正如威王至于匡章,正是因为充分了解了他是个甚至连已死的父亲都不愿忤逆的孝子,所以才坚信他不会背叛自己。这便涉及到了识人知人的问题了。那是中级班的问题,此先不表。
孔老师新语:
无论是让别人相信,还是相信别人,都是君子的必备条件。
课后练习:
学会信任别人,尤其是相信自己的属下,是成功素质当中不可忽视的一条。那么你是个相信属下的人吗?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对于安排给属下的工作,你会:
a)开始的时候详细安排好,然后只在中间和收尾之前了解一下。自己的意见仅供属下参考。
b)随时随地都会过问,自己想到什么意见立刻会让属下照办。
2.属下在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
a)让他先想几种解决方法,然后你们共同商讨。
b)替属下解决。
3.如果属下在工作中提出意见或者某种还不成熟的想法,你会:
a)促使他把想法细化,然后写出一份可行性报告。
b)大概的了解一下便以上司身份否决。
答案及测评:
如果这三道题你都选A,恭喜!你在信任属下这一点上,基本已经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