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践来观察,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单极化即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并不顺利,有迹象表明这一战略已经呈现出某种微妙的变化或修正,这当然不是说美国已不想搞单极化和霸权主义,更不表明美国会放弃单极化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而是在客观情势的逼迫下,美国不得不作出某种策略上的调整。这从美国对外政策高级智囊人物理查德·哈斯的新著《“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一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哈斯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美国能够持续作为大国并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但要想阻止别的国家加入大国的行列,美国是无能为力的。”“从经济意义来考虑,对美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贸易利润。选择霸权实现更大的国家安全目标是不值得的。”不仅如此,哈斯还进一步指出:“事实上,霸权主义可能引起对抗情绪。任何一项对外政策的原则如果取得成功,必须赢得大多数听众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国内的支持。霸权主义是经不起这个考验的。”因此,哈斯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怎么说,谋求霸权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它根本就行不通。”此外,哈斯还揭示了美国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和矛盾,即“美国既要卷入国际事务,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将会付出的代价”。正是这一内在矛盾制约了美国的单极化和霸权扩张。总之,哈斯说:“这样的战略(指推行单极化和霸权主义)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为此的努力将会使美国逐步衰落,而由于其他国家的实力会渐渐地加强,这种努力最终也会失败。”哈斯在强烈抨击美国的单极化和霸权主义全球战略的同时,开出他自己的药方———推行“规制主义”。其战略要点是尽可能与别的国家构筑长期协议关系,必要时与有能力而又愿意的国家建立非正式的同盟关系;通过发展多边准则、协议和机构调控国际关系;尽可能地与其他国家一起行动,极大程度地避免单边主义;尽可能地与更多的国际组织或地区性组织进行合作,增加行动的合法性等等。对“规制主义”战略这个词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一见其内容,就觉得似曾相识,并不陌生,因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所采取的“沙漠风暴”行动,以及后来在对南斯拉夫科索沃的空袭行动中,遵循的正是这种“规制主义”战略和政策主张,毋宁说这两次事件正是美国政府推行规制主义的直接实践和结果。推行规制主义,使上述哈斯所揭示的对美国来说是非常致命的那个内在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美国人的日益增强的愿望:既实现美国的全球利益,又不致付出太大的代价(代价由别人一起来分担)。但是,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总统布什又重新祭起单边主义,不顾欧洲盟国的反对,完全抛开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仅仅拉了一个英国伙伴,就悍然决定出兵伊拉克。可是事隔不久,美国就感到力不从心了,在伊拉克战后重建等问题上又不得不求助于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了。这表明,美国在未来的国际冲突中,很可能会交替使用单边主义和规制主义,或者会徘徊于单边主义与规制主义之间,当然,这一切都是以美国的利益为转移的。
4.2.4 美国在根本战略上并未改变
如前所说,美国推行规制主义,只是策略上的变化,并不表明根本战略上有任何改变。哈斯自己也说得很清楚,推行规制主义,并不是要放弃美国的全球利益,特别他所谓的关键性利益。他说:“规制主义在实践中需要什么?对于波斯湾、亚太地区和欧洲,美国的安全目的是持续不变的。这三个地区有巨大的经济和军事资源,维持在这些地区适宜的权力均衡,是美国关键性的利益……我们必须通过应付和抵制地区性大国或即将出现的全球性大国所引起的不平衡,从而保持可以接受的均衡。”规制主义,归根结底是要由美国来制定标准、准则、规则和程序等,而由别国来接受制约。哈斯甚至赤裸裸地建议和主张美国应成为警察国家,担负起维持全球治安的角色,领导和参与警察行动,并要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警察行动的警长。他说,“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经验都强烈地表明,对警察国家的需要不会消失,特别是在安全领域”,“警察国家的前途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它们的作用,而是美国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领导和参与警察行动,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警长去领导,警察在应该采取行动时或许会坐守不前或陷入困难,而不会有所作为”。
4.2.5 美国在尽力阻止多极化发展
为了实现和维持美国单极称霸主宰世界,阻止可能出现区域性或全球性的能够向美国霸主地位挑战的大国,哈斯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等人,都曾向美国政府献计:在亚洲令日本制约中国;在欧洲令英国制约法德;为了防止俄罗斯重振“熊”(北极熊)风,美国将依靠欧洲和北约,并在亚洲与日本联手,共同钳制俄罗斯。至于日本一极,美国并不十分担心,因为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离不开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军事保护伞,至今日本本土还驻扎着美国的军队。在这种条件下,很难想象日本会摆脱美国而独立行事,更何况要成为独立的一极。美国的这些策略实际上都在有效地实施着。即便是欧盟,也无法摆脱美国成为独立的一极,因为欧盟还离不开美国主导的北约。北约在苏联和华约组织解体之后,依然被保留下来,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凸现了它的一个主要的内部功能,如哈斯所说,“北约以及它建立起来的跨大西洋的纽带对日益强大的德国也是一种牵制”,并可以此“对付欧洲内部一定程度上的纷争”,“这一切对美国都非常有利”。
4.2.6 基本的结论是:美国单极主导的多极化发展趋向
从以上的各项分析可以看出,多极化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现实,美国的单极化也因困难重重而难以行得通。客观情势决定了在冷战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将是美国单极主导的多极化发展趋向。多极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美国已无法阻止,但是这种多极化发展趋向本身也无法摆脱美国的单极主导。这是历史的对立统一,这是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来的历史特征。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渡期。这个历史过渡期在时间上不会很短暂,至少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估计,并由此引出必要的政治结论。
4.2.7 世界最终要走向多极化
从长远来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美国单极化格局不相容。随着俄罗斯经济恢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欧盟的繁盛和日本经济的转好,美国在全球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就会下降。到那时,欧洲、中国和日本、俄罗斯等大国的份额将上升,美国的份额可能降至世界总产值的10%—15%。这将限制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政治影响,到时会形成一些主导地区事务而又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大国,世界秩序主要通过大国间的磋商和协调来维护,世界格局将从单极主导转变到真正的多极化均衡。
4.2.8 从单极化主导到多极化发展的策略安排
从单极化到真正的多极化的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现实,认清美国霸权的实质,制定自己的国际战略,推动世界向着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冷战后,美国实际上是充当了世界警察,任何国家只要不服从美国的意愿,就会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军事和政治遏制,甚至受到军事打击。但是,这一超级霸权毕竟不同于以前的帝国,它是靠美国的影响力而不是诉诸直接统治实现的。一些大的军事行动往往是以联合国和同盟国集体名义实施的,因此,这一霸权带有一定合法性的表象,至少在其盟国范围内是得到认可的。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有两个基本动机:一是为了美国战略利益的需要,特别是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二是出于亨廷顿所说的西方文明普世主义。许多美国人真心实意地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是最好的,应该为所有的民族和国家接受。美国人为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鼓吹新干涉主义,以人权、民主、贸易、武器扩散、毒品、恐怖主义、核扩散、导弹扩散、环境等作为理由干涉别国内政,而有时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又在许多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充满了机会主义特征。
美国霸权主义是对公认的主权国家平等原则的破坏,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关系是不相容的,它强化了冷战时期支配国际关系的实力主义原则,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有害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美国超级霸权在现阶段又是一个不能完全无视的客观存在。大国衰落同大国兴起一样会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挑战。在世界尚未形成一个新的安全和国际关系体制之前,美国的霸权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替代性安排。如果美国在苏联解体后也一起衰落,其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正是由于强大的美国迅速填补冷战结束后造成的国际政治真空,冷战结束后才没有造成世界的极度动荡,美国在全球维护其利益的同时也间接地使世界的稳定得以维持。历史证明,单极化的世界并不是最不稳定的。这既不意味着应该永远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也不意味着不要同美国的霸权主义作斗争,而是要求我们在对待美国霸权行径时,能区分理智和情感,不要抽象地反对霸权,而要针对其具体政策。虽然,美国主导下建立的世界秩序是有利于美国的秩序,但有秩序的世界比无政府主义状态好。同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警察比没有警察要好,何况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和成本呢!正因为如此,在某些问题上,我们不妨超然一点为好。事实上不管是美国经济过快地衰退还是外交上过快地收缩,都会影响世界局势。多极化不应该是单极化的简单对立面,而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21世纪初期全球政治的任务不是立即否定单极化,而是既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美国单极主导的不可避免性;既促进和推动有利于向多极化发展的积极趋向,又不把多极化作为近期就要实现的目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4.3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有利因素
4.3.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和平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地区环境是中国经济安全的最基本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最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用来提高生产和出口能力,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海外竞争能力的提高。这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不是参与军备竞赛。冷战期间,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经贸关系几乎隔绝,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限制成员国对华约集团等国家的技术输出,包括限制对华技术转移。这期间,由于美国的核讹诈,中国在国力贫弱的情况下,发展了有限的核武器。中苏边界冲突曾一度使两国关系恶化,迫使中国对苏备战。这些都使得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军事安全,大大制约了经济成长。但在冷战结束后,直接的军事对峙已让位于经济竞争。和平和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题。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对中国构成主要军事威胁的,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中俄两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立信任关系,已取得了巨大成果。两国边界问题得以完全解决,双方加快了边界贸易的往来,整个经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中俄都致力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并就发展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而同美国,中美关系虽然在冷战后大起大落,但最后关头往往都能消弭风波,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中美两国的关系仍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唯一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导因就是台海危机。中美关系对中国安全的状况至关重要,对中国经济发展牵制甚多。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和耐心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即便是完全由美方原因引起的问题,中国也应有一定克制,给美国有台阶可下,为问题的解决和关系的改善留有余地。这不是自甘软弱,自任可欺,而是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从中国的总体战略出发,有理有节,留有余地,尽可能不使矛盾激化。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即从公开表示要用武力保卫台湾到明确反对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海局势和举行所谓“公投”,最能说明中国对美战略与策略的成功。
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保证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睦邻友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参加东亚地区的安全磋商机制,同可能存在冲突的国家建立信任关系并进行合作,有利于我精兵裁军,使经济安全更有保障。
4.3.2 在世界格局中对中国政治需求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