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组是根据科技档案统计的任务和科技档案工作的特点,按一定的标志把调查的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统计分组的结果是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分配的一系列数字,即分配数列。按照分组所采用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有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之分。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则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
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两种。单项数列是用变量的一个特定数值来表示,表152所示的就是单项数列。一般说来,如果变量变动的范围较小,项数不多,就可采用单项数列。组距数列,各组并不是用变量的一个特定数值来表示,而是用变量的变动范围或变动幅度来表示。比如,我们可按年龄的不同对某市科技档案工作者进行分组,每组的年龄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如表153所示。这样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组距数列。
组距数列一般是在变量值范围很大,或连续变化的情况下采用。编制组距数列,每组的变量范围常用“××-××”表示。根据各组组距是否一致,组距数列又可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3.统计汇总
调查资料经过科学分组以后,就要进行具体的汇总工作。所谓汇总,是将总体的各单位数和标志数值归纳到各组中去,计算出整个总体单位数及标志数值的工作过程。目前汇总主要有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两类。手工汇总是用手工技术进行统计汇总的方法,通常有点线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等。这种方法虽然落后,但简单易行,在汇总量较小的情况下应用较多。计算机汇总则是统计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特点是快速、准确。
统计汇总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逐级汇总,其特点是便于逐级审查,逐级发挥作用,但中间环节多,所需时间长。二是集中汇总,其特点为时间短,准确率高,但不易发现或纠正存在问题。
4.编制统计表
经过统计汇总以后,把说明科技档案工作的数字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表格上表现出来,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统计表从形式上来看,由标题、标目、横行、纵栏、数字资料五个部分组成。其中:统计表的标题就是统计表的名称,它简明扼要地说明全表的内容,一般放在表的上端中央;标目是指横行和纵栏的名称,分别说明横行和纵栏的内容,也可分别称为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或横标目和纵标目,其位置分别在表的左方和右上方;数字资料就是用数量来说明科技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它填在表格内。
统计表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主词就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或者是总体的各个组、各个单位的名称,也可由排列的时间所构成。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各种指标。在通常情况下,主词排在表的左方,列于横行;宾词排列在表的右方,列于纵栏。表154是统计表的一般表式。
15.1.4科技档案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对科技档案统计资料进行加工研究,以求认识科技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规律。它是科技档案统计的最后阶段,是提供科技档案统计成果的阶段,也是充分发挥统计认识作用和监督检查作用的阶段。
科技档案统计分析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计算符合分析内容所需要的分组数、平均数、相对数、动态数列等各种分析资料;第二,由量的分析过渡到质的认识,阐明科技档案工作发展的规律,观察其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分析影响的因素和原因;第三,抓住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解决矛盾、改进工作的建议。
科技档案统计分析成果的表述形式很多,其中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居多。所谓统计分析报告,是指将统计分析成果用文字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供有关方面使用和参考的一种书面报告。
15.2科技档案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表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具体地说,科技档案统计指标就是表明科技档案工作总体的某种属性与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一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统计总体的某个侧面,或某一侧面的某一特征。但科技档案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涉及到很多特征,而且相互联系着、彼此制约着。
为此,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科技档案工作,就必须采用多个、并具有密切联系的指标。这些处于有机联系之中的多个统计指标,就构成了统计指标体系。科技档案统计指标体系实际上是反映科技档案及科技档案工作数量方面所包括的各项统计指标,以及这些统计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15.2.1科技档案数量统计
科技档案数量统计,是科技档案统计中最基本的一种统计。根据库藏科技档案的性质和特点,科技档案数量统计由三方面构成:综合统计、分类统计和专题统计。这三方面的统计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广度和深度来反映科技档案在数量方面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规律。
I.综合统计
科技档案综合统计,是从总的数量方面来反映科技档案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科技档案数量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规律。具体指标如下:
(1)收进量。该指标的含义是指在统计期内,科技档案部门接收归档入库的科技档案数量。它属于时期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概念,详见本章15.3)。收进量的计量单位,由于科技档案种类较多,实体形态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卷、册、袋、盒,又有套、张、页、件、份,甚至还有捆、扎等。计量单位如此之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失去了科技档案数量统计应有的作用。在此有必要对收进量的计量单位进行统一。
A.收进量的基本计量单位为“卷”。在《档案著录规则》中,载体形态项著录所采用的基本单位为“卷”。其数量一般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的规定处理。
B.收进量的通用计量单位为“米”。它是指科技档案叠放排列的厚度之和,也可以理解为科技档案排列上架后所占搁板的长度。该单位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档案数量计量单位。
C.资料收进量的计量单位为“册”。在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部门兼管一定数量的资料是非常普遍的,这样会使科技档案利用更加丰富、生动,但我们不应将资料与档案混在一起统计。资料数量的计量单位与图书馆馆藏量的单位应该一致,都为“册”。
D.图表型科技档案的计量单位为“自然张”与“标准张”。所谓自然张,就是图表型科技档案的实际张数;而标准张则是以4号图纸或A4型号的复印纸幅面大小(均为210mm×297mm)为基本单位,称为1张,其它幅面的图表型档案均折算为这种标准的倍数或分数。
E.新型档案的计量单位为:照片档案用“张”,录音、录像、影片档案用“盒”,电子档案用“片”。目前科技档案部门保存的电子档案以3.5英寸的软盘居多,故用“片”作为计量单位较为适宜。
(2)移出量。该指标是指在统计期内,科技档案除正常利用之外移出库外的数量。它也属时期指标,计量单位与收进量一致。
(3)销毁量。这是指在统计期内,履行了必要的审批手续、并已销毁的科技档案数量。其性质为时期指标,计量单位与收进量一致。
(4)封存量。这是指在统计期内,经有关领导批准,执行封存期的科技档案数量。性质与计量单位同收进量。
(5)接转量。该指标是指在统计期初的库藏科技档案数量。它属时点指标,计量单位同前。
(6)库藏量。该指标是指在统计期末的库藏科技档案数量。性质与计量单位同接转量。
2.分类统计
科技档案分类统计是反映科技档案部门库藏科技档案的各种类别、类型在数量方面发展变化程度及其规律性的一种统计。这种统计主要是作为科技档案综合统计的进一步补充。以企业档案为例,国家档案局曾于1991年颁发了《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该《规则》依据企业管理的职能,为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设置了10个一级类目。企业档案机构在进行档案分类统计时,可将《规则》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企业档案的分类统计。
3.专题统计
科技档案专题统计是围绕科技档案的某些特征所进行的统计,这对于改进库藏建设,提高科技档案质量,便于科技档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它可分为密级、保管期限和状况三个方面的统计。
(1)密级统计。科技档案可按密级的不同,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及开放四类进行统计。
(2)保管期限统计。科技档案可按保管期限的不同,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类进行统计。
(3)状况统计。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档案馆工作通则》第十六条中规定:“档案馆应对馆藏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遇有特殊情况应立即检查,及时处理”。科技档案部门都应按此规定,做好相应的科技档案状况统计。其内容包括:未整理编目的科技档案数量统计、残缺不全的科技档案数量统计、组卷不正确的科技档案数量统计、需要消毒处理的科技档案数量统计等。
15.2.2科技档案管理统计
科技档案管理包括整理、鉴定、保管三方面的内容,其统计也应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
I.整理统计
科技档案整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所包括的统计指标有三个:已整理科技档案数量、未整理科技档案数量和平均日整理科技档案数。已整理科技档案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已经整理的科技档案数量;未整理科技档案数量则是指在统计期内按规定应该整理或已接收进来而实际上并未整理的科技档案数量。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反映科技档案整理任务的完成情况。
平均日整理科技档案数是用来衡量个人或小组整理速度快慢的统计指标,用平均数表示。若该指标针对个人,其单位为“卷/天”;若该指标针对某一整理小组,单位则为“卷/(人·天)”。
2.鉴定统计
与科技档案整理统计相类似,鉴定统计指标体系所包括的统计指标也有三个:已鉴定科技档案数量、未鉴定科技档案数量和平均日鉴定科技档案数。其含义不再赘述。
3.保管统计
科技档案保管统计由三个指标构成:科技档案遗失数量、科技档案损坏数量、失泄密科技档案数量。这三个指标分别统计科技档案遗失、损坏、失泄密的数量,其性质皆为时期指标,计量单位同科技档案数量统计。
15.2.3科技档案利用统计
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是广大用户利用科技档案并辅以科技档案工作者服务的一项工作。根据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利用的主体--用户,利用的客体--科技档案,利用的条件--科技档案工作者的服务,科技档案利用统计应由三方面的统计指标构成。
I.用户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