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邓小平学校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确定我国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教育发展战略,全面规划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目标、途径和步骤,1989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启动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年7月,能源部成立了以陆佑楣副部长为组长,许英才、韩以康为副组长,各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的中国电力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同时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设立中国电力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由校高教研究所代管。
中国电力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子课题,同时也作为电力教育规划、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研究,自始至终得到主管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课题历经三年,以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教育发展40年为基础,比较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了全行业的教育现状及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我国电力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为电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该项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为系列研究报告和公开出版的由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作序的《中国电力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书。
2.建立教育信息中心
教育统计是人们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教育决策,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实行教育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全面及时了解掌握全行业教育现状,进一步加强教育统计工作,能源部教育司于1991年组建成立了能源部教育信息中心,该中心挂靠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由学校高教研究所负责管理。中心组建后,随着主管部机关的调整,名称曾改为电力部教育信息中心、国家电力公司教育信息中心。
该中心成立以来,在主管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全国电力教育信息数据库和我国教育政策法规库;实现了电力高校之间的远程教育信息互联共享;中心举办了两期由各电力高校派员参加的教育统计培训班;为主管机关开通了实时查询、检索的电力教育信息系统。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编印出版《电力教育统计册》。同时,还在汇总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电力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编印出版了《全国电力教育统计资料(1988—1997)》,此书与原水利电力部教育司于1988年编写的《全国水利电力教育统计资料(1950—1987)》,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连续、准确的电力教育统计资料。
(第六节)深化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革除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弊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制度,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996年3月28日,江泽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四校领导座谈时指出,教育要进一步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五大报告和高等教育法中,对高等教育都提出了“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1992年以来,电力本科院校按照这一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增加招生人数,电力本科院校专业和在校大学生(不包括成人教育)的情况。
同时,电力高校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电力本科院校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努力调整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逐步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向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发展。在调整中,各电力本科院校的主要做法是:(1)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的需要、学校的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和学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确定调整方案。
(2)要继续保持本校现有学科、专业的优势,努力办好优势学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3)要做好新增专业的规划,按照规划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现,每年新增专业不能过多,以免分散学校的力量。
(4)新增专业主要是下列几类专业:(1)根据电力行业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增设一些新的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方面的专业。(2)根据面向社会的要求,增设有特色、社会需要量大的工科专业,如土木建筑类专业。(3)为了做到理工结合,增设一些应用理科专业,如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专业。(4)为了适应电力工业和社会的需要,增设外语、法律、经济类专业。经过学科、专业调整,电力本科院校中,重点大学已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他院校均逐步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向以工科为主,文学、理学、经济、法学、管理兼有的多科性院校发展。
二、修订专业目录,调整专业面向,抓好教材建设
1993年,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国家教委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总体修订工作的进程,并于同年7月正式印发了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开始实施,同时印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等文件的通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为了增设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为了有利于高等教育更加着重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也为与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相配合,国家教委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1998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经过这次修订,进一步实现了拓宽专业口径、减少专业种数的目标。
此后,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作为配套措施规范指导新专业目录下发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订工作。
为了深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能源部决定成立高等学校电力工程类、热能动力类、水电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于1993年3月发出成立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国家教委统一指导下,对高校中主要对口电力工业的有关专业(专业方向)开展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估进行指导和咨询,同时研究教材建设,编制教材出版计划。
能源部撤消和电力工业部成立以后,高校电力、热动、水电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育培训中心负责联系。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以后,分别于1993—1994年研究和修订各委员会所含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基本教学文件,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同时,分别编制高校电力、热动、水电三类专业“第四轮(1996—2000年)教材出版选题规划”和“1996—1997年教材出版计划”。1993年10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育培训中心发文指出,第四轮(1996—2000年)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质量、有特色、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教材出版的选题重点是:(1)各专业主干课程有特色的教材;(2)修订已出版使用过的优秀教材;(3)经试用获得好评的讲义。1996年4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发出通知,列入普通高校电力、热动、水电类教材第四轮前两年(1996—1997年)教材编审出版计划的教材共43种。
按照国家公布的新专业目录,电力本科院校先后于1993年和1997年两次调整专业面向,拓宽专业口径,进一步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根据新的专业目录拓宽专业口径,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校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增加新技术、经济管理、涉外的内容,并体现外语、计算机、工程能力训练四年不断线,学校还制定了主辅修、学习双专业的管理办法,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确定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电力部高校和本校教学综合改革的试点,通过3—4年建设,使该专业在教学条件、办学水平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根据教育部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各电力院校都开展了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华北电力大学和东北电力学院结合教学改革的经验,全面修订教学计划,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理论教学的学时由原来的2700学时调整为2400学时,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目前,高等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比较陈旧落后,反映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科技新成就很不够,必须进行改革,建立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1994年,国家教委提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计划”的目标是: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近期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集体攻关,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版一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为大规模教学改革打下基础。1995年3月启动了“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各电力本科院校十分重视“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认真组织本校力量积极参加,以推动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组织力量申报电力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被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华北电力大学有大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等6门课程被评为部级一类课程。
四、加强素质教育
1.贯彻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强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针对当前高等学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1995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各电力本科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教育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开设文科选修课和讲座,进行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试验,明确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着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修订教学计划,提出了评价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对大学生进行艺术修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电力本科院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校系听课,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各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电力学院等院校先后开出音乐欣赏、电影欣赏、摄影艺术、美术文艺类课程。
五、抓好基础课的教学
各电力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和加强基础课教学,特别是外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三门课的教学。各校及时分析研究基础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职称评定、教学经费、教改基金项目、课时津贴等方面采取了扶持和倾斜政策,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基础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努力改革物理实验课教学,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由学生向实验室预约,每两个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这一改革大大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于1993年获得湖北省教学优秀成果奖。各校重视电教中心和计算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1993年国家教委组织建立了数学试题库,对在校一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进行数学统一抽题考试,武汉地区仅华中理工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选用重点一级试题。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生考试结果比达标线高9分,得到湖北省教委专家组的好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从1992年开设了数学模型培训班,训练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技能。参加学习的学生十分踊跃。1992年学校5个队参加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4个队分别获特等奖和一、二等奖,是武汉赛区获奖比例最高的学校。以后几年的参赛队连续获优异成绩。1999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派出3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其中2支代表队荣获全国一等奖。1999年东北电力学院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各1项。长沙电力学院1999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华北电力大学大力加强基础课教学实验改革,河北省教委评估专家组于1997年5月验收时对物理等8个实验室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11月,北京市教委评估专家组对北京校区的物理、电力基础、电子技术等实验室评估时给予佳誉,并在校区召开了“北京地区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现场会”。
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推进产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