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200000041

第41章 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4)

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慑于“政治影响”,发表了一个“不介入”的声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立即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宣称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为了保全这片“未定水域”的安宁,也是确保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海上运输线;海峡两岸谁在这片水域用武,都将破坏安宁,美国都反对。11月,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揭露了美国对台湾的侵略行径,台湾问题开始成为中美之间的最大争议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年12月1日,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以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1955年1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一个所谓《福摩萨决议案》,授予美国总统在台湾海峡动用美军保护台湾安全的权力;同时美台又确认,没有美国的首肯,台湾不得独自采取针对大陆的武装行动。

1958年美国对我推行“战争边缘”政策,企图“划峡而治”,实现“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60年代初,美国对蒋介石反攻大陆没有热情,但在国际上却积极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1972年《上海公报》的发表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些松动。1979年1月1日,美国接受了中国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同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但台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中美建交后,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1979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在该法案上签了字,6月30日下令正式执行。《与台湾关系法》确定台湾前途问题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以非和平方式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都是对太平洋地区和平和安全的威胁,美国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以“保证”台湾的“安全”。《与台湾关系法》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设置了障碍。

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了关于解决美售台武器问题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承诺:其“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美国“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八·一七公报》发表之后,里根总统多次发表声明与讲话,强调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将继续根据这一法律(《与台湾关系法》)进行”;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就会“减少并终止”向台湾出售武器。1989年美国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1992年公然向台出售大批先进的战斗机,严重违反了《八·一七公报》。1995年又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警告允许李登辉访美,表明美国政府偏离了长期以来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的承诺。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首脑实现了互访,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中国时,还公开作了“三不支持”

的承诺,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三不支持”的公开阐述,使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上有所缓和,但是美国政策还是向台湾倾斜。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困难,而且还使两岸关系出现倒退。进入21世纪,布什政府认为,中国仍然是亚太地区稳定的一个潜在的威胁。中国的军事力量现在还比不上美国,但这一状况并不必然是永久性的。中国并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而是一个希望改变亚洲的力量对比以对自己有利的国家。仅此一点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华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又有了调整。2003年1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示:“美国反对任何由台湾及中国片面改变现状的决定,我们反对台湾领导人最近所作的任何显示他可能意图片面改变现状的言论及行动。”美国政府的这些举动,使中美关系以及台湾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

美国的对台政策。回顾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轨迹,特别是“9·11”后,美国对中国政策和对台态度的调整,可以说美国对台政策的“尘埃”进一步落定,即推行“不统、不独、不战”

的政策。

“不统”——不支持中国统一,但不反对两岸和平解决统一问题。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来,不管中美关系如何“密切”,美国都没有也不会支持中国统一。1984年12月,邓小平请撒切尔夫人给里根总统传递口信,希望美国支持中国提出的通过“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希望美国从中起积极作用。美国决策层和智囊团经过激烈的辩论后,最后形成:(1)美国将不会在北京和台北之间充当调停人。

(2)美国将不会对台湾施加任何压力,使之同北京建立接触或谈判,或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张。(3)美国对中国统一问题不提出或支持任何特别方案,但是可能采取行动以确保台湾问题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平解决。美国在两岸问题上一直守着一条底线,即不敦促台湾同大陆谈判,不支持其中任何一方,或迫使一方作出它所不愿作出的让步。1985年美国副总统布什访华时,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向中国通报了美国的这一政策。当记者问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支持北京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统一方案时,布什讲:“美国遵守它同中国签署的联合公报,美国无法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同中国高级官员几次会谈中台湾问题占有突出地位。但这个问题不是会谈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争端或问题构成这次访问的主题,美中关系已超越了一个争端和一个关切的领域能主宰这种关系的阶段。这显然是一个同中国人有争议的问题。但许多方面的工作正在取得进展。我并不觉得由于台湾问题的现状而在其他方面不会取得任何进展。”

“不独”——不支持台湾“独立”。至少在目前对外政策上美国政府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曾经推行过划峡而治,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的政策。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以来,美国原则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国虽然明里暗里存在支持台湾“独立”的行为,但政策的主导方面是不鼓励出现一个公开独立且与大陆对抗的主权实体。如果说“不统”是对中国大陆讲的,那么“不独”则是对台湾讲的。每当台湾出现“独立”倾向时,美国总是出来“弹压”。1999年夏,当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时,克林顿政府就向台湾当局表明美国对台政策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克林顿在同江泽民的热线通话中,也重申了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承诺。1999年9月15日联大总务委员会讨论是否将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列入联大议程时,美国代表针对该提案发言,重申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的政策,不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2003年冬,美国针对陈水扁的“公投”不断提升施压的力度。11月中,国务卿鲍威尔专门就台海议题与中国外长李肇星通电话,对“公投”问题引起的紧张局势表示关切。11月18日,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表示,美国没有“协防”台湾义务。11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台湾的“公投”如果触及“台独”,美国不支持。1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谈时,又公开宣示反对任何企图改变台湾现状的举动。

“不战”——美国既反对中国大陆对台湾动武,也反对台湾对大陆的“武装反攻”,以保持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避免台海战争危机把美国卷进去。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推行“放蒋出笼”的政策,为国民党军队封锁和袭击大陆开“绿灯”。美国当时在台海是主战的。后来,美国认为蒋介石没有力量“反攻”

大陆;也不愿因为台湾问题拖入另一场同中国的战争(朝鲜战争刚结束);为使台湾与大陆分裂“合法化和永久化”,隔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这些因素促使美国改变政策,不再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1962年夏,蒋介石利用大陆经济困难之际,图谋“反攻”大陆。6月27日,肯尼迪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台海局势时,明确表示:“美国反对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美国在这一地区是为了和平,是防御性的”。1965年9月,蒋经国以“国防部长”名义访问美国,向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火炬5号计划”。“火炬5号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国民党军队在美海空军掩护和运送下,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登陆,以打击中共援越的腹地和补给线。12月,蒋介石与“访台”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会晤时,再次提出“中华民国反攻”才是解决越战的根本之道。美方在蒋氏父子的两次建议后,于1966年1月24日由美驻台“大使馆代办”恒安石明确告诉蒋经国,美国不支持台湾“反攻”大陆西南五省。

1967年3月,蒋介石让人转告美国总统约翰逊:“鉴于莫斯科与北京的严重分歧,越南对北京资源的消耗,以及大陆本身的严重动乱,这是铲除大陆共产党政权、摧毁中共核武器威胁的绝佳机会。若不这样做,越战就难以结束,而且事实上会扩大。”对蒋介石的建议,美国立即做出反应:“恢复大陆人民的自由,应主要以政治方法而非武力实现。”进入20世纪70年代,蒋介石武装“反攻”大陆的梦想彻底破灭,美国在台海地区继续推行“不武”政策。但是这种“不武”主要是针对大陆的,企图以售台武器保持两岸所谓的平衡,来保证台海的“不武”。从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美国已逐渐认识到为了台湾而同大陆武装对抗得不偿失,不愿在台湾问题上冒与中国开战的风险。因此,美国在“不武”问题上将要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由于“台独”势力的发展,中国越来越面临着武力阻独和武力统一的战略抉择。

美国政府的“不统、不独、不战”政策,实际上是维持现状的政策。这种政策是建立在两个基点之上的。第一个基点是所谓中国发展的“前途不明”。美国一些决策、智囊人士认为,中国正朝着提高综合国力的既定目标前进,可能成为美国一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对美友好的民主国家。只要中国将来的道路仍然前途不明,维持现状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既不鼓励也不逼迫台湾与大陆实行统一”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打“台湾牌”,利用台湾这时时可能使中国“发炎发烧”的“盲肠”,干扰、遏制和牵制中国的发展。

第二个基点是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对抗和冲突,特别是军事方面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任何遏制中国的行为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不承诺放弃武力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并且是众所周知的。1996年台海危机我所表达的“台独必动武”的立场,使美国人明白,台湾“独立”之日,就是战争之时,这是美国不能不考虑的风险。正是出于对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和对抗风险的顾虑,美国一方面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中国动武,美国必将介入;另一方面又不支持台湾“独立”,避免台海危机的激变,使自己陷入要么不干涉,要么参战的两难选择之困境。台湾一些人却认为中国不能打——大陆力量不占绝对优势,没有能力打;不会打——大陆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会主张动武;不敢打——美国介入,大陆不敢同美国开仗。这完全是误谈、误解、误导。如果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危害,中国将不惜一战——不管对手是谁!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也是中华民族的态度和立场。

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的维持台湾现状的政策,并不是完全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统一和“独立”之间摇摆。1976年10月,美国国务院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讨论台湾问题时,基辛格主张:“理想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台湾加入北京,或者双方能自行达成协议。”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恒安石则表示:“长远看来,或许唯一的方案就是台湾独立。”事实上统一台湾和台湾“独立”在短时期内都不太可能,因此美国的对台湾政策是维持现状,同时又在统一和“独立”之间摆动。这种摆动在理论上的依据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与台湾关系法》的矛盾,或者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本身推行的就是“双轨”政策。支撑“双轨”政策的核心是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美国从根本上讲不会也决不可能对海峡两岸的利益予以充分的考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政策的。如,为了借助中国力量遏制苏联,就向大陆方面倾斜,比较多地强调“一个中国”政策,同时又始终不肯放弃台湾。冷战结束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解除,美台关系明显升级,但又不能不顾忌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双轨”反映了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以及对外政策不同派别的矛盾和斗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是这种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在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台湾政治生态、我对台政策以及大陆的政治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时,美国对台政策就摆向中国统一一边,相反就会摆向台湾“独立”一边。

做好美国的工作。“不统、不独、不战”维持台海现状政策选择以及在统一与“独立”之间的摆动,表明中美两国在“坚持一个中国”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交汇点和争取美国的政治空间;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争取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为台湾问题的解决争取好的外部条件。具体地说:

第一,以中国自己的发展和国际安全战略、经济贸易等因素,强化中美关系,淡化台湾问题。2002年5月9日,伦敦战略研究所公布的最新年度战略调查报告,没有像往年那样将台海两岸关系作为关注的重点,而是作了“边缘化”处理。对此,台湾媒体抱怨说,台湾问题似乎已不再成为国际战略研究的主要议题,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极欲发展经济建设后,台湾可能与大陆,或大陆期望台湾融入其中的新图像。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重大思路,就是引起世界关注。

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震动,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一下子从中东转向了台湾海峡。这样做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中东人民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斗争,表明了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强决心,而且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地位和存在。21世纪的中国要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很多,在世界性问题上发挥作用和影响的机会也很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尽可能淡化它,使之“边缘化”。

第二,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稳定美国的“一个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是在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的框架内处理台湾问题的。这个框架的基本点是:(1)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同类推荐
  •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本书为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暨“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优秀论文集,收录市委市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区县党校、行政学校论文90余篇。论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服务型政府建设,2.行政体制改革,3.政府管理创新。
  •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本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危机中的应对、苦楚及其心路历程,全方位地展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周恩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党、国家和民族所作的不朽贡献,揭示出周恩来这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

    本书对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对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堕胎、同性恋、死刑、女权、科学与宗教、核扩散、枪支泛滥、贫富悬殊、环境保护、原教旨主义、政教融合、“先发制人”的战争等,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来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权力争夺过程。
热门推荐
  • 追逐篮球的时光

    追逐篮球的时光

    欧阳小诗从当上晨曦中学校篮球队副教练开始,便有着让晨曦中学校篮球队打进省高中联赛的心愿,可惜两年来欧阳小诗一直未能完成心愿,一直以当职业篮球教练为目标的欧阳小诗并没有放弃,就在欧阳小诗当副教练的第三年,晨曦中学迎来了一群为了不同原因而追逐篮球的男生女生:因为被皇森中学踢离出队而要复仇的皇森中学队长戴晓晨;一直想把自己的球技提升到最高境界的云翔市初中联赛MVP沈斌;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加男子汉而打篮球的神射手欧阳小语;因为无聊所以用篮球打发时间却不知不觉喜欢上篮球的超级中锋李玄黎;因为右手受伤而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完成自己篮球梦的金牌经纪人唐筱诺;以及为了让最后一年社团生活留下点美好回忆的吴旋和王月还有王半。就因为这些为不同原因而追逐篮球的男生女生,晨曦中学篮球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荒弃别墅探险

    荒弃别墅探险

    在北京的某处地方,有几个青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路过一根电线杆时,看到了公安机关发放的悬赏令,他们想去看个究竟,便来到了这个地方——荒弃别墅。接下来,一系列离奇的故事便在哪里展开了······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箜篌传

    箜篌传

    生的意义至今不明,但我知道,我,不能死。何宇聪欠我的,我一定会讨回来。
  • 给生意人看的人脉经营书

    给生意人看的人脉经营书

    本书针对生意人的人脉结交、构建、维护与应用,助你更高效地建立自己的生意人脉网, 从而实现事业的成功。
  • 海公主

    海公主

    她由八个海公主的皇冠幻化而生,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她叫他爸爸,他的爸爸把她带到自己的皇宫,不想没几年自己就去世了,他刚刚去世,他的皇后就开始对这个孩子进行迫害,因果循环,她来到了人间,开始了自己的人间之旅。
  • 澈少霸宠:甜心乖乖哒.

    澈少霸宠:甜心乖乖哒.

    澈千巩,澈家大少爷,全世界各地都遍布着他们的产业,对谁都不屑一顾,却唯独对她南玥水,无耻霸占。“南玥水,我告诉你,以后你只是我的,保命法则第一条:不许反抗我。”“哦。”“第二条:不许拒绝我。”“呜呜.....没人权。”“第三条:不许和别的对你图谋不轨的男人说话!”“。。。。。。”澈千巩你去死吧......不让我和我哥说话?!
  • 异世游侠西门

    异世游侠西门

    考古博士机缘巧合之下身具半神之体穿为京都“四大恶人”之首西门大官人,从此引发了各种狗血剧情的无敌爽文……请看一位流氓如何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 傲雪初心

    傲雪初心

    她,废材吗?。那我们来比比谁更废吧。看她笑傲天下,拥一世繁华。但身世如何,前路坎坷。我非要逆了这个天!!
  • 校花夜夜香

    校花夜夜香

    佣兵之王许意被自家老头子威逼利诱之下,无奈跑去做了校花的贴身保镖,奈何每当夜晚校花的闺房总是传来一阵诱人的香味,终于有一天,许意按耐不住,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