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800000016

第16章 新闻写作学基础理论建设的思考(1)

近几年,以新闻改革的展开、深化作依托,我国新闻写作学的理论研究有了较长足的进步。这不仅表现在付梓的成果(学术论文、教材、专着等)累累,而且还呈现于研究方法、角度和途径的多样化与创新性上。其间有代表性的要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写作学》(张惠仁着)一书。其主要特点在于突破了新闻写作知识的一般告知,努力寻求传统与现实、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新闻学与边缘学科的交融,从而使整个学科的研究面貌焕然一新。应该说,它较之以往的新闻写作教科书要高出一筹。然而,尽管有这些难能可贵的突破,但就总体而言,新闻写作学科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令人十分满意的地步。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新闻写作学基础理论建设的忽视或偏颇则是关键所在。

新闻写作学的基础理论,是新闻写作学科的总体性和根本性的理论构建。它不仅对于新闻写作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性的理论职责,而且对于不同门类的新闻文体写作理论的构建也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因此,切实加强新闻写作学基础理论建设,在促进新闻写作学科的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建设新闻写作学的基础理论,首先必须确定其先进的、科学的哲学基础。

本来,在上个世纪人类的思维已经进入把辩证法透彻到一切学科中去的历史阶段。辩证法的自觉运用,使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只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很狭小的范围内才有价值。

当时,黑格尔率先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思维模式,在其体系中,一系列的范畴都以正、反、合的范式构成了有序层次。继而,马克思扬弃了这种正、反、合的有序层次中的唯心主义的实质,把它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并在《资本论》一书中,以成套的正、反、合的有序范畴显示了辉煌的、严密的宏观系统和微观的精致的层次。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我国一些卓有成就的学者往往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矛盾(正、反)、分析转化(合)和分析条件。正是这种哲学基础,特别是方法论的更新,使我国在短短的60多年里,创建了一系列现代意义上的学科。

然而,使人感到惊讶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些新闻写作学研究文章和着作,却仍然盲目地把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作为自己方法论的基础。这突出表现在一种单维、单向的线性因果关系充斥于新闻写作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中。比如,关于新闻作品的主题的论述,总是再三强调主题的客观性,主题来自生活;写出了好的新闻作品,便是由于写作者深入了生活,否则,就是没能深入生活。这表面上似乎符合唯物主义哲学,但在根本上却是机械唯物论。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不同的记者同样深入生活,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有的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报道;有的却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也只是“过眼烟云”式的报道。这样的事例还少吗?事实上,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劳动。新闻作品中主题的形成、深化,既不是写作主体脱离客观生活的纯主观想象的产物,但也不是与主体毫无关系的纯客观存在物,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的结晶。高尔基在谈到文学写作时曾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①在这里,高尔基不光指出了主题与写作客体,即客观现实生活的关系;更强调了主题与写作主体,主要是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的关系,即强调了对主题的表现是写作者思维活动的基本动因,同时也是它的主要指向。文学写作是如此,新闻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哪一篇新闻报道的诞生不经过新闻写作者的头脑“加工”?人脑的思维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的自身的内在矛盾。按思维科学来说,思维内部的基本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亦即同与异的矛盾。对于一篇新闻报道来说,则是特殊的具体素材与超越特殊素材的人生体验的矛盾。这就是在同样的新闻事实面前,不同的记者会写出不同的新闻报道的原因。此外,新闻作品中主题的形成与深化,不仅是个思维活动问题,还有个表达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又是一个明晰的起点和终点意识,是思路的一贯与变幻问题,是素材与素材、素材与思绪之间的承接和引申的问题,是思维与素材的单纯和丰富问题,是思维的递进与素材的多方位问题等等。遗憾的是我们的新闻写作学不去研究思维与表达的内部结构,却反反复复地说明思维与原料的关系,便未免本末倒置了。这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自觉地、一贯地把客观(正)与主观(反),以及新闻作品(合)作为分析的中心,从而也就难以形成现代科学意义的主题范畴。

大凡学科都是由一系列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组成的有机体系。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新闻写作学科的主题范畴之所以未能确立,还由于我们还未曾为它确立一个对立面,有正而无反,因而不能合,不能统一为一个有内在活力的结构。正因为这样,新闻写作学的主题范畴还处在草创阶段,显得非常贫困。范畴不能成对,因而也就谈不上像《资本论》那样,在一对范畴的矛盾对立中引申出另一对新范畴,使范畴与范畴之间形成一个严密的有内在自给性的逻辑系统。而正是在这个逻辑系统的有序层次中,才能显示出历史发展的进程,达到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从科学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门学科要成为一门科学,要上升到科学的完备形态,就必须在基本范畴上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规范。否则,概念的内涵、外延都不能统一,科学就不能通过基本范畴积累研究的成果;学科自身也就难以走向成熟。当前,我国新闻写作学所使用的基本范畴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则严重到带有很明显的即兴性和随意性。此外,好些概念笼统模糊,有着很大的意会性;道理表述多作一般性的告知评价,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论证,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这就造成了新闻写作实践中大量的感性经验不能顺利地积累、沉淀,迅速地增殖,不能从经验层次向理论层次升华。因而,新闻写作学科中那些最有实用价值的部分长期在经验层次上徘徊。理论上的贫困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之间的不平衡,使得新闻写作学在理性上不能充分地自主,表现出了一种十足的“惰性”。它不得不向邻近学科借用理论,甚至从基本范畴借起。例如,主题就是从文艺学中借来的。可是,如今文艺学中主题的概念已经发展了,文艺学中最敏感的分支已经提出了主题的确定性与生活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因而有复调主题、多维主题等说法。但新闻写作学中主题这一范畴却并不具备这样的开放性;至今,作为一个范畴仍然自我封闭,不能吸取新鲜经验以发展自身的内涵。这样,新闻写作学中的主题范畴自然与新闻写作的实践不相适应了。

要改变新闻写作学的这种落后态势,当务之急是把学科基础理论的哲学基础,尤其是方法论的基础真正建立在辩证思维上,从而迅速形成一套科学的、统一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以构建一种高层次的、能对实践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建设新闻写作学的基础理论,必须探索、揭示新闻写作活动的内在的基本规律。

任何客观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着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然也不例外。规律所在,学术所托。正确地揭示新闻写作规律,是新闻写作基础理论的重要任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已有的为数不少的新闻写作学研究文章或着作,要么无视其规律的存在,认为“文无定法”,新闻写作无一定规律可言,就是有,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么由于研究者的思维模式囿于以新闻作品为中心,凭着微观的直觉体验和零星感发,误把新闻写作的一些外部特征,诸如要实、要新、要快、要活等等当作其内在的规律。对新闻写作规律的认识肤浅或偏颇,势必影响整个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从而也难以更好地指导新闻写作实践活动。

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东西。”①探讨新闻写作的规律,便应当透过新闻写作活动这一现象的表层,进而揭示其内部的、贯穿于现象全过程的“巩固的东西”。新闻写作活动内部“巩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一)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角度看,“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①。作为报道事实的新闻作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反映,没有客观事物自然也就无所谓新闻作品这一反映。所以,新闻写作活动总是把客观事物视作写作的对象。但是,新闻作品绝不是客观事物的镜像式的反映。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客观事物并不像物质生产中的自然材料那样可以直接进行加工,而必须通过人的感知,转化为概念、表象等,进入人的意识系统才有可能进行精神生产的劳作。由“物”(客观事物)经过人的感知,在人脑中转化为“意”的过程,亦即意化过程,便是新闻写作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巩固的东西”——由客体向主体转化。

同类推荐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召唤洪荒

    异界之召唤洪荒

    带着岳飞去抗击兽人大军,带着白起去坑杀异界人类,带着后羿射掉异界的太阳,带着孙悟空大闹异界的天宫,带着撒旦去诱惑异界的人民,带着上帝去给异界人洗脑,你会知道:一个狰狞无比的恶魔大喊:“阿弥陀佛。”一个西方的巨龙在大喊:“阿门,主与你同在。”一个伟大的神灵再喊:“上仙,请收我为徒吧。”抱歉,本书暂停更新,当时第一本书没构思好,文笔也很差,句子都有些不通顺,练手一下,感觉好多了。新书《生命进化时》,谢谢支持
  • 青冢之陌

    青冢之陌

    一代绝色,天之骄子;以父之名,颠倒六界苍生;仇恨过后!不过是,一片浮华锦,几度云中歌!“竹先生,这世上,真的有什么东西永生永世生生不息的么?”“有。”“那是什么?”“那叫爱情!”“我花未染恨了这么多年!杀了这么多年!绝情绝欲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死在你手里!”“因为,我是迦楼啊。呵呵,是你太蠢了!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爱情!”“未染!这么多年我才发现:不是我放不下执念,而是我做不到放下执念你让我生我就生,你想我死我就死。我可以不要这青春不老万世永驻的躯体。”
  • 漫话幽默谈吐

    漫话幽默谈吐

    本书分为幽默素质和幽默随笔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调节、神经放松、颠倒逻辑、歪曲推理、自我调侃、哥们儿真逗、文人幽默逸事等。
  • 弑命天女

    弑命天女

    前世所犯种种,让她不愿再与世人所争。但是她的一生注定不平凡,又怎能真的如她所愿?乱世之中,且看她如何从一介废女一步步成王,逆天成神!
  • EXO之猫咪音律

    EXO之猫咪音律

    【尘曦Studio】“安小冉你不许走哦!”忙内吴世勋拦住安小冉。“麻烦让一下,谢谢。”安小冉的语气里不带任何感情。这几年来,她陪着他度过最苦涩的时光,她为他所作出的努力,她为他改变了一切……到头来为何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爱一个人就要去相信对方。我想问问你,你如果爱我,为什么又要去相信别人无中生有的谣言呢?你伤害了我的心,又要来弥补?对不起,这样的感情,我玩不下去了。”“假如我的离开可以让你们幸福,那么,我愿意。但就请你永远地忘记我,就当作我没有出现在你的生命中吧。”“你曾说过无论我变成什么样你都不会抛弃我,可是你做到了吗?看来,还是因为曾经的我太傻太天真……”
  • 血瞭眼

    血瞭眼

    讲述不一样的阶段,《血瞭眼》这本书是传承《不朽仙剑》的遗迹,两本书关联很大。人与人之间不一样,贪图荣华富贵,坐拥平淡,幻想天下第一,左拥右抱,这些揭露了人心的丑陋与侠义,不能随便评估一个人也许眼前普普通通的汉子曾经是王者!
  • 执天机

    执天机

    神界各域,诸强临立。东域之荒,幽冥地狱,幽冥帝君手掌阴阳!西域佛山,大雷音寺,西极佛祖佛化众生!南域之地,火焰之山,焚炎道祖万火焚苍穹!北域之巅,剑皇神阁,绝天剑皇绝天截地!主角云覆天自幼丧父丧母,为报父仇踏上遥遥仙路。执天机,御天龙!且看主角如何搅动风云,宇内称尊!
  • 神的故事

    神的故事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齐帆肯定不会走上这条路.英雄?传奇?神?世人都想走进来,齐帆却想走出去,英雄也好,传奇也罢,乃至于改天换地的神,在世人眼中总是无限美好,走近了却发现那曾经的美好,就像空中楼阁,怎么也摸不着.世间总是公平的,得之多少,就失之多少,得之喜悦总是短暂,失之遗憾却是永生难忘.那些路总是越走越窄,终点离得越近,就越孤独,那失去的悲伤也就越加清晰.
  • 网王之缘路有你

    网王之缘路有你

    你问,一见钟情可以让爱情走多远?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喜欢就喜欢了呗,还管这段爱情能走多远?其实,不管是不是一见钟情,所有的爱情都会终结在不能再前进为止。你没听说吗?因为我们要死很久,所以活着的时候要过得快乐。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十二星座的碎片

    十二星座的碎片

    穿越之旅,再次上演。看看女主们的真心告白和痛苦回忆。让心中的痛苦和悲伤,慢慢化解。让一切回到最初的回忆,你是否会选择,再一次步入迷局?十二个星座,十二个迷局,十二个碎片,能否再次拼接,展现出那副属于我们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