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000000011

第11章 强国序曲谱新篇(3)

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毛泽东于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多次提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指原子弹和导弹)。”此后,党中央开始积极推动火箭、导弹、核武器等国防尖端工业的发展。

在积极推动国防尖端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对上海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中央提出,上海可以充分利用较好的民用工业基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地发展国防需要的尖端工业,建设导弹研制基地,并将研制我国首枚液体探空火箭的重任交给了上海。

为此,中央于1958年8月筹建了以研制探空火箭为主要任务的1001设计院,并于同年11月将该设计院南迁至上海,更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钱学森、钱三强等着名科学家也先后来到上海,作“火箭技术和航空”、“原子能问题”的重要报告,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尖端科学技术研究。

与此同时,中央也时刻关心着我国首枚液体探空火箭的研制工作。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曾先后来到上海航天基地视察指导导弹和火箭的科研生产工作。

1959年12月,邓小平与刘少奇、陈毅等来到上海,视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枚实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上海的科技人员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想象的简陋条件下,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那时,他们是在南汇老港镇几间用芦席搭建的简易工棚中完成火箭的研制的。没有吊车,就用辘轳和绳子绞上去;没有专用的加注设备,就用自行车打气筒作加压力源;没有自动遥测定向天线,就靠几个人用手转动天线来跟踪火箭;没有通讯设备,就靠人来接听。我这里既叫又打手势,然后他叫,就这么叫过去。发电机是在附近的一个解放军军营里借来的。指挥所是一个一个草包堆起来的。他们这些指挥人员就是在草包背后,然后一个个伸出头来看看,发射的时候把头低一下。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南汇,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亲手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T-7火箭的模型火箭)送上了云天。9月13日,在安徽,由上海机电设计院、空军十三厂等参加试制的T-7型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并将箭头回收,这推动了上海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空间时代”。此后,上海的科技人员还先后参与了我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多种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成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推动上海工业向“高级、精密、尖端”方向发展,上海还结合仪电、航天、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辟建了一批以新兴工业为特色的工业区和卫星城镇。

在上海市委确立的“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上海的工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老市区长期存在的土地容量有限、工业布局不合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上海市委领导利用国家在1958年先后两次将原先属于江苏省的嘉定、上海、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的契机,作出了“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规模继续扩大,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镇”的城市建设方针,跳出老市区的框框,在市区边缘地带和广大的市郊地区寻求工业发展所需的土地。

从那一年开始,上海先后扩建和新建了吴淞、蕰藻浜、彭浦、桃浦、北新泾、漕河泾、长桥、高桥、庆宁寺、周家渡等10个市郊工业区,并新建了5个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它们分别是以机电工业为特色的闵行卫星城、以汽车工业为特色的安亭卫星城、以化学工业为主的吴泾卫星城、以科研和电子仪表工业为特色的嘉定卫星城,以及以轻工和机床制造业为主的松江卫星城。这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镇和市郊工业区如众星拱月般围绕着上海市区,不仅减轻了市区工业建筑的密集程度,疏散了市区人口,而且改善了上海市区的工业布局。

其中,位于上海南部郊区、黄浦江上游的闵行卫星城是市郊卫星城中开工建设最早,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早在50年代初,经华东工业部批准,上海已开始在闵行征地筹建上海电机厂新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旋转电机车间、变压器车间、工具车间等一幢幢崭新的厂房和办公楼在闵行一片片农田中拔地而起,一些原先设在市区的、与旋转电机生产系统有关的车间和职能科室也陆续迁到了闵行新厂。1953年以后,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上海又对上海电机厂新厂一期工程进行扩建,到1956年10月,汽轮发电机车间、线圈车间、冷作车间等关键车间基本建成。与此同时,上海还对原属于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通用机器有限公司所属的通用电器厂进行了两期大规模的扩建,并将其更名为上海汽轮机厂。扩建后的上海汽轮机厂从原先一家主要生产水泵和电动葫芦的工厂,升级成为以汽轮机为主导产品的大型机电生产企业。上海电机厂和上海汽轮机厂的建设,为闵行工业区的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从1958年开始,闵行作为上海第一个工业区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除了已粗具规模的上海电机厂和上海汽轮机厂之外,上海锅炉厂、上海矿山机器厂(迁入闵行后更名为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滚动轴承厂、上海机器厂(迁入闵行后更名为上海水泵厂)、上海重型机床厂等一批大中型机电企业也先后从市区迁入闵行工业区,形成了以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四大金刚”为核心的,集上海水泵厂、上海重型机床厂等16家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以机械和电站1959年,邓小平视察上海重型机器厂。

设备制造为主体的大型工业基地。世界上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等一批闻名全国的技术创新项目都诞生在闵行工业区。

闵行作为我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和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时刻牵动着中央的目光。

1959年6月9日,邓小平和李富春在柯庆施、陈丕显等上海市委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闵行卫星城。在视察中,邓小平不仅详细了解了工业区内大型机电企业的建设和生产情况,还特别关注“闵行一条街”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在“二五”计划期间,一批大型项目先后在全国各地上马,但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如何搞好交通、住房、娱乐这些事关职工日常生活的问题,是邓小平当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1957年的西安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对一些地方在建设开发区时只重视“骨头”而忽视“肉”,只重视建工厂而轻视服务业等配套设施发展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在“骨头”与“肉”的关系问题中,“过去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对‘肉’重视不够,应该办商店、理发馆等服务性行业,没有注意办,这是事实。现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不解决不妥当,这是一个制度问题”,“西安的城隍庙,有很多简易的商店,工业区为什么不多搞几个城隍庙呢?现在不是说交通困难吗,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布局适当,在人多的地方多建一些简易的商店、理发馆等,交通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有群众的地方就要修学校,少建一些大型的校舍,就可以多建一些简易的学校。总之,这些都是关系到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问题,也是处理‘骨头’和‘肉’的关系的指导思想问题”。

因此,邓小平对上海在建设卫星城镇和郊区工业区时如何协调好“骨头”与“肉”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特地听取了关于“闵行一条街”建设规划的汇报。

为了配合闵行工业区的建设,“闵行一条街”在设计规划中引入了两条重要原则,一是成街成坊的设计指导思想。在全长约1公里的“闵行一条街”(现名江川路)两侧,建造了拥有幼儿园、学校、商店、医院、银行等服务设施的居民小区,为闵行工业区的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便利的服务。二是采用了比较高的规划标准。“闵行一条街”的设计路宽达到44米,相当于当时南京路宽度的两倍,路两侧的多数住宅建造了配套的阳台、独用厨房和卫生间,这在当时上海的居民住房中是十分少见的。

对于“闵行一条街”采用的高标准、成街坊的规划指导思想,邓小平连连点头,并表示“这样很好嘛,今后全国就照这样做”,“闵行这么多人,远离市区,没有宿舍怎么行!这么多厂,运输的物资很多,没有像样的公路,那怎么行”!彭真也在一旁表示,要在华北煤矿小区建设中推广“闵行一条街”的经验。在邓小平等人的直接关心下,“闵行一条街”自1959年4月3日破土动工之后,进展神速,当年10月就已基本建成,为闵行的城市建筑格局奠定了基本构架,也为闵行工业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上海以“高级、精密、尖端”为发展目标,一面积极推动仪表电讯业、国防尖端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基地的建设,改变了上海原先陈旧落后的生产技术面貌,突破了传统的工业结构,为上海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面从健全科技领导机构、培养科技队伍、提高科研条件、发展新兴科学技术等方面入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使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

同类推荐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由商传编著。讲述了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悲剧哭泣的诺言

    悲剧哭泣的诺言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她叫尹残月,他叫白奕......在青春校园的折磨下他们成长了。或许他们不会在一起,可是结局谁知道呢?
  • 君临城

    君临城

    有君临城。一天一更,一更八千,更新时间,早晨八点。
  • 手捧半世:迟迟来到

    手捧半世:迟迟来到

    你守护着绝世,所有耀眼光芒在侧。而我不过是狼狈如尘,守护者迟迟来到。他一身红衣绝世风华,拥有的是见者惊奇的容貌,拥有的是男子所难有的魅惑。比之女子还要美,能力弱的需要她来保护。每次见你,是将守护的人保护的毫发未损,而我满身的血迹,染红了一地的红。
  • 嫡女绝世,惊华天下

    嫡女绝世,惊华天下

    穿越后的易沐最烦的就是这个整天跟在自己身后的美男。可偏偏也是他陪我笑看天下。他说”沐沐,今生我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我也是“
  • 杨柳依依方出旭

    杨柳依依方出旭

    “柳依依,本王要定你了!”“你这个凡人,真够麻烦。我不老不衰,百年之后便会离开,你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柳依依,你当真不知道本王的心吗?”冰山王爷恋上小狐妖,这个故事有点甜!
  • 傲天笑苍穹

    傲天笑苍穹

    封仙大陆,万千种族林立,风云急转变幻,凶兽四起。无数人努力修行,前仆后继,只为成为一名小小的封者改变命运。……少年走上修行路,与天搏,与地争,与凶斗,数道避退,万象争锋。
  • 仙何为仙

    仙何为仙

    九属性灵根秦缘,本因天道大变难以修炼,可是当其偶遇一代仙女月琳,注定变得不再平凡,得绝仙、修皓月、习玉霄......由此纵横天源大陆,收弟子、拜把子、遇红颜、战天骄......一段惊心动魄的修仙传奇自此展开!
  • 室内保健植物

    室内保健植物

    本书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特点、房间功能、房间大小、房间光线强弱等因素介绍选择植物的原则,并从大量的绿色植物中选出88种观赏价值较高、对促进人类健康作用明显的绿色植物,重点阐述了88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环保保健功能、适宜摆放位置及观赏特性、寓意象征、养护管理要点等方面的内容。每种植物均有较精美的插图。适合广大养花爱好者及各办公场所人员参考使用。
  • 幻想仙途

    幻想仙途

    万族并立,是盛世亦是乱世。纪元更迭,亦是一次次宿命的轮回。这是一片神奇的世界,人族,妖族,神族,兽族以及传承自远古的势力把持着世界的运转。少年自蛮荒获惊世机缘,天才,道子,妖孽?统统踩到脚下。仙子,女神自己投怀送抱。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传奇!!
  • 弱冠彼岸

    弱冠彼岸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传说,分别有两个叫彼和岸的人,上天规定他们永世不能相见。彼和岸违背了天规并相互爱慕私定终身。上天知道后将他们变作了一株花的花和叶子,花开时叶落,叶落后花开,花叶生生世世永不能见面。机缘巧合之下,现实中和传说里有着相同名字的两个少年走到了一起。弹指之间,十年已过。他们有着永远年轻如斯的容颜,时光似乎在他们身上停止了,生命的流逝却从没因此停留过半分。十年羁绊,转眼离别。褪去了传说凄美浪漫的衬托,没有男欢女爱,不沾世俗人情,与生死命运苦苦抗争的两个弱冠少年将何去何从?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