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800000011

第11章 教育思想的重要变革(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思想发生了一场重要而深刻的变革,促进了教育改革发展,反映了我国教育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所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难以穷尽其所有。教育思想总体上讲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支配,它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化了,那些不符合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所需要的教育思想也要随之变革。本章着重从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基本规律出发,来研究当代我国教育思想发生了哪些重要变革。

走出理论误区,澄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在近代,中国教育的落后,是由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根本原因所造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创办了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的新教育。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方针,为反对封建主义的、殖民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为争取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解放指明了方向。那时要解决的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教育的领导权回到人民的手中。遵照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方针,党和国家对旧中国留下的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造。这种改造是解决教育的性质,解决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范围。恰巧在这个时候,原苏联开展了关于教育范畴的讨论,讨论的结果作出了“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结论。原苏联是我国当时学习仿效的老大哥,我们很自然就接受了他们的这一结论。接受这一结论,使之成为我国对教育的一个基本认识,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为争取实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从实践到理论都属于民主革命这一范畴,都是针对旧中国教育的封建性、殖民性而展开的改革和革命,从认识的连续性和思维的习惯性考虑,很容易接受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观点;二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经过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由于对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偏差,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强化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不仅对教育服务经济的功能有所弱化,而且误将教育的社会性质及其功能当做了本质特征,很自然地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念。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阴谋,将“左”的错误推向极端,到处制造所谓“在教育战线加强对资产阶级专政,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经验,进一步造成了对教育认识的思想和理论混乱,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中,指导人们走出教育理论误区的是邓小平同志。他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将教育列为国民经济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而又提出将教育列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他说:“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以后他又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从邓小平同志这几段讲话中,我们领悟到,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它对上层建筑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社会消费性事业;教育是国民经济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教育不仅是为经济建设提供保证,也是经济发展本身的重要内容。

在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对教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为正本清源,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鉴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呈现出多种观点,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有的认为教育还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有的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或潜在的生产力;有的认为教育部分是上层建筑,部分是生产力;有的认为教育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生产力,而是一种特殊的范畴等。在关于教育本质讨论的各种观点碰撞中,人们发现了过去的一个误区,就是在概念和范畴的使用上没有加以区别,因而使事物的本质同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出现混淆,这促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概念的本身进行了讨论研究。我们讲事物的本质,是指该事物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它由事物内在的矛盾所构成,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的属性。从教育内在矛盾的构成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这种质的规定性,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在讨论中所提出的教育是上层建筑,是社会生产力等,均不是教育所特有的属性,而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如与国家管理,司法活动现象,工业、农业、商贸等活动现象之间的联系,是教育的“社会属性”。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往往是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与社会联系中的反对封建、反对殖民地、争取人民享受教育的权利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文化大革命”,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过分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因而把教育纳入阶级斗争的范畴,提出“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错误口号,认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与资产阶级争夺教育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进行批判和实行专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人们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教育和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讲:“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这一讲话,进一步指明了教育培养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也包含了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时开展的教育本质的讨论,使人们走出了“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的误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与教育现象以及其它相关社会活动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核心,后者是它外在的表现。澄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后,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人们将进一步认识反映教育本质的内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各种联系,从本质上去把握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使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发挥好教育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坚持“三个面向”,更新教育观念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在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今天,教育无疑必须面向现代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备受重视的形势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改革和发展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教育无疑必须面向世界,迎接挑战;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近100多年来落后了,我们正在追赶发达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教育无疑要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发展。在今天,体现“三个面向”的教育,才是我们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按照“三个面向”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模式和理论,发展教育事业,才是我们需要去扎扎实实地付诸实施的伟大工程。

因此,“三个面向”既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又是教育改革发展实施的行动指南。

“三个面向”的提出,振奋了我们的精神,开阔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深刻革命。从社会这个大范围讲,人们头脑中的传统教育观念,有许多是落后于时代的,片面的。如上学是为了升学,读书是为了脱离劳动,奉行“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等。从教育自身来讲,虽然大家都知道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但长期以来,学校都是以历史沉积的知识教育学生,不是引导学生追求未来,而是影响学生面向过去。我们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培养立足国内参与世界竞争的人才,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变化能应对种种挑战的人才,就要坚持“三个面向”,改革传统教育观念中落后的、单一的、封闭的、陈旧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教育观念革命性的转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体现时代要求的全新的教育观,关键是要使我国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由传统的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在“三个面向”指引下,我国教育观念已发生了下列一些重要转变:

1为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发生的观念转变

转变教育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处于服务和服从地位的观念,树立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战略重点的观念。

转变教育是福利性、消费性事业的观念,树立教育是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知识产业的观念,教育投入是生产性投入的观念。

转变教育受“左”的影响,主要服务于政治的观念,树立教育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

2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发生的观念转变

转变教育由国家包办的观念,树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观念。

转变政府包揽教育的观念,树立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非义务教育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摊成本,学生实行缴费上学的观念。

转变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当干部的观念,树立大、中专毕业生面向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

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管理“条块”分割的观念,树立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以省统筹为主,服务区域经济的观念。

转变办学模式单一的僵化观念,树立社区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建立“立交桥”观念、高等学校“一校多制”观念、中外合作办学观念等。

转变分配制度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观念,树立竞争观念,合理引进竞争机制。

转变学校办社会的观念,树立服务社会化的观念。

3为适应科技、经济发展需要而发生的观念转变

转变中等教育结构单一,以追求升学为主要目标的观念,树立改善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观念。

转变就教育办教育的观念,树立在农村实行“农科教”、在城市实行“工科教”三结合的综合改革观念,服务经济建设。

转变高等学校单一的教学的观念,树立以教学为主,同时兼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观念;树立产学研结合,犇犃荦犌犇犃犐犑犐犃犗犊犝犅犐犃荦犌犈犙犐犃荦犡犐第五章教育思想的重要变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作贡献的观念;树立人文社会科学也要发挥知识和人才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观念。

转变教育只是人才培养基地的观念,树立教育既是人才培养基地,又是知识创新摇篮的观念。

4为培养面向21世纪一代新人而发生的观念转变

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观念。

转变教育工作中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轻视体育和美育的观念,树立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

转变教学工作中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树立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念。

同类推荐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认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是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重生英国香港大领主

    重生英国香港大领主

    乔治六世没有儿子,他成了乔治六世的教子,他让不列颠的国旗插满全球,虽然这些殖民地都是华工,但是这不是殖民地人民不反抗的主要原因。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良心的独裁者……
  • 武侦

    武侦

    在超能力得到承认的今天,有一群利用超能力进行犯罪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组织,被称为【幽】(Ultracapacityofcriminalorganizations),警察在与【幽】的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相对的出现了与【幽】对立的新职业“武侦”。
  • 华岳寺

    华岳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糊懵妻:契约老公我爱你

    迷糊懵妻:契约老公我爱你

    “老公轻点,疼。”“不就是帮你擦个药,至于么。”……17岁时,她将自己的身心给他,并对他一见钟情,而他却把她当成情人看,并且一次次的伤害她。明明知道他心里装着的人不是自己,却还是厚着脸皮凑上去,默默的承受他带来的伤害。直到他心里的人回来了,她觉得自己可以退出了,离开的时候,他却拦着不放“老婆大人,我们该领证了!”……从此她过上整日没羞没臊,夜夜下不了床的生活。她逃,他追。“老婆大人,我们来造小猴子吧!”“不是有了么。”“我要造个足球队!”————男主女主身心干净。
  • 鬼瞳神女

    鬼瞳神女

    她有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当她的手握上刻刀,世界便成了她手下的缩影。只要是存在于世间的东西,无论你想要什么,她都能帮你雕刻出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综漫旅途

    末世之综漫旅途

    “快走!”不!我丢下你我活着有什么意思.“不走我俩都走不了,答应我,活下去,就算是为了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回想起昔日的青梅竹马少女的笑颜,少年的嘴角愈发苦涩“没有她的世界,真是烂透了,还不如毁灭算了”然后,随着少年的一句话,世界渐渐偏离了方向
  • 策楼门

    策楼门

    一个隐匿的世家传人,一个英俊的年轻少年,要面临多少困难才能承担起家族乃至大陆所设定的责任?
  • 旅行在星海中的你

    旅行在星海中的你

    这本书是一本神经病写的书,看它做好心理准备被颠覆。我都说不上来这是什么书,但是这本书他不是说什么人的经历,而是带你去看看世界,你生活的世界,或者说是另一个世界。让这本书带你旅行一边星海。心海。
  • 再会,我的青春

    再会,我的青春

    只有我们才能明白的青春,那些过往的青春,每每想起想我陷入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