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到初三的我怎么会想到这个话题,真是别开生面的一笔。原文如下:
我好害怕融入社会,因为我看到的都是黑暗的,找寻不到光明,这让我关闭了对话世界的门。大家拼命的挣钱,跪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面。权势,人们更是乐此不疲,人心,向来里三层外三层,捉摸不透。
我害怕成年后的我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我怕会和现在一样,要求自己的父母供养着。
我读书已经没戏了,理科不好,英文很烂,要想有出息的确很难。每次我看到自己考出来的分数,自踏入初三以来的伤疤就会一直不断的被拨弄,三番五次的来回拨动,很疼、很疼。可是到了这会,它不再痛了,因为大脑神经已经变得麻木不仁。
综上所述,初三的我害怕社会有如下原因:
第一,功课不行。我觉得这是一己之言,或者众人误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初三九门功课齐上阵,你是天之骄子也得扛得筋疲力尽。那我还记得班主任跟我说过,死猪不怕开水烫,分数不行不能否定你学习品性不行,习惯不好,有了这两个点完全可以来个**丝逆袭的华丽转身。再加一点,那时候已经正式跨入应试教育,年少无知的我在这只魔兽之前毫无招架之力,甚至,我不知道这只怪物已经对我拳打脚踢,刀光剑影了。
第二,那时候我已经受到金钱的威胁。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好读书,其它的一律可以放下,什么国事家事天下事之类的。读书需要纯粹一点的精神世界和诚恳的治学态度,充耳不闻天下事是有道理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合时宜。那我怎么会思考到没能力养活自己呢?这纯属一种危机感,因为对于“修水”这个县城的孩子而言,不读书就打工,要不在道上混,我没有混黑社会的天分,偶尔也只能在小说里意淫两下,打工对我而言实在痛苦,因为那时候我还想读下去。于是,危机感随之而来。但我相信这种对金钱的恐惧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所来头。
第三,得引述出来郭敬明这位极富争议性的作家。不是说他怎么了,而是他作品切中的就是当下一种普世情怀,拜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我投去的只有欣赏和赞扬。可是另一个侧面,如果在校的女生开始贪慕虚荣,贪财好色就是畸形的事情。也就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与其说男孩子诱惑女生,更像是女方勾引男方。话说一个男同胞为着一个拜金女一个星期花费几千,然后在彼此刺激结束后分道扬镳,着实惊呆当年的小伙伴们。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用怀疑的眼光扫视周围的世界,对于光与暗,正与邪,乃至人性,有了一个90后高中生的视角。汇集到一起就成为一个朝圣者的心路历程,《圣域年代记》。
综上所述,路从来没有走错或者想错的,只要你觉得苗头不对立马纠正过来就行了。我对初三怀有这样一种眼光而自信,因为这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涤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