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5600000002

第2章 赵子卖瓜

由于文革停课,大专院校好几届都没有学完原设的课程,到毕业也不能按时分配,有的过了好几年才安排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也根据自己的愿望,赵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在一家工厂当技术员,反正专业没学好,也无所谓对口不对口。工资不高,比一般工人多些。李淑琪分到中学当老师,两个人工资加起来近百元,可以了,在当时算是幸福之家。

几年后,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其乐融融,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生活负担越来越重,虽然没到囊中羞涩的地步,也日渐拮据,有些紧巴巴的。

大事不妙,赵子所在的工厂倒闭了。工人下岗,自找出路。赵子属于国家技术干部,优惠处理,提前退休,工资从600多增加到800多,算是对提前退休的补偿,也算是照顾一下情绪。

赵子有点灰溜溜、酸溜溜,不是个滋味。钱一下子多了些,食无鱼不至于了,可是,物价不断涨,而退休金成了死面的,以后的生活会走下坡。

赵子在家闷了好几天。想来想去想准了,应该找点事做。他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社会位置是中等偏下,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智力等等方面应该是中等偏上才对,其实他的心理位置在上流社会。如今落得如此光景,不算落魄,不算寒酸,也决不是自己心安理得的位置,怀才不遇的感觉当然有。当官,发财,赵子的老爸想过,追求过,最后的结论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那个命。赵子没有追求过当官。他看到了****年代的桩桩件件,看到了红墙内外的荣辱浮沉,官场险恶,不如无官一身轻。主要是他感到自己能力不够,不是当官的料。像弄虚作假,逢场作秀,吹吹拍拍,媚上骗下,这些都是技术活,不是轻易能够学到的。赵子是无神论者,从不说自己没有当官的命,总是说我没那个本事。他想过成名成家,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之后,拳拳报国之心渐有过期作废之感,想当红色专家壮志已是灰飞烟灭。他想过发财,尤其最近,一直想,在家闷了好几天,一直在想这件事。这也是时代的潮流,大家都在想,都在做。有本事没本事,就看这次大考了。赵子也没有发大财的野心,什么富豪,什么首富,没想过,就连腰满肠肥的欲望也只是偶尔一闪。他就想找点事做,顺利呢,赚点小钱,补贴家用,要是十分顺利,赚点中钱,帮帮亲朋好友,炫耀炫耀自己。要是不顺利,就算充实一下业余生活,总不至于赔吧。

赵子的第一桶金是卖呼啦圈。

他听说白沟是全国有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天津离白沟不远,决定去看看。白沟的主要商品是箱包,其它小百货也不少。他转来转去,发现呼啦圈便宜,调拨价一块一个。他知道,小区里年轻人玩的呼啦圈都是十几块,便宜的也四五块。赵子觉得下本少,利润高,没风险,决定试试。赵子购进1000个呼啦圈,运到CD批发市场,一天不到就销售一空。市场火爆,价格飞涨,批发价每个九块多,有的卖到十块以上,还抢不到手。跑了一趟,没用几天时间,赚了8000多,顶他十个月的退休金,谁遇到这种事都会高兴得不得了。赵子决定先回家,给她个惊喜。

年轻时,赵子管李淑琪叫小琪,有了孩子后,啥也不叫,喂,喂,便开始说话,有时开玩笑,叫她李老师。最近,他管李淑琪叫太太。赵子想,上层称夫人,中层叫太太,下层喊老婆,我人在下层,心在上层,所以折中一下,叫太太。

这次回家,赵子高兴,没有叫太太,没有叫小琪,也没有喂,喂,而是浪漫地叫了声小琪琪,并抱住小琪琪照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琪娘半老,风韵犹存,她推开赵子:“都老夫老妻了,干什么呀还来这一套,几天不见,你都变味了。”

“快,解开我的腰带。”

“刚见面你就解腰带,着急也得等到晚上呀。这才几天你就。”

赵子说:“来,你摸摸裤腰里边。”

“放屁,谁摸你那臭玩意,疯了你。”

赵子自己解开腰带,在里边摸来摸去,在最里层摸出一个纸包,望床上一拍:“让你摸你不摸,你看这是啥。”

“钱,哪来这么多钱,在哪捡的?赶紧交到派出所,咱可不昧良心。”

“赚的,比捡还快。真是的,老天饿不死瞎眼的鸟。都说万事开头难,我看一点也不难。这次旗开得胜,我耀武扬威的日子还在后头。有件事对不起,时间仓促,忘了给你买件礼物回来。赶紧把钱收起来吧,万一有人来看见,咱还不能露富。”

“这是多少,我数数。”

“八千八,这是个吉利的数,别数了。”

“那也得数数,数钱最过瘾。以前没的数,有了还不多数几遍。怪不得有人为了下海把挺好的工作都辞了,原来这里边真有那个啥。”

提起下海,赵子想起了赵宏亮:“赵宏亮这步棋走对了,辞了副局长,自己闯,听说已经起手了。”

赵子在家只住了两天,第三天一早就要起身去白沟。李淑琪给他换了身较好的衣服,又刮了刮脸,很是精神。李淑琪说:“外边的世界五彩缤纷,做买卖很劳累,有了闲功夫,你也去潇洒潇洒,我不会吃醋的。”

赵子有点纳闷,别的男人出门,女的都说出去老实点,小心回来收拾你,没想到我太太思想这样解放,还说不吃醋,可是我不是那种人。赵子对着太太笑了笑:“那是小人勾当,我赵某不为也。”

“嗨,什么小人不小人,过去不都是三妻四妾的,那可都是大人物。”

“那要花好多钱的。”

“挣了大钱还怕花吗?”

“不好不好,到时再说吧。”

啪!李淑琪打了赵子一个耳光:“到时再说,你还真有这个意思呀。”

“你先说的,干嘛怨我。”

“我是考验你,你还真上钩了。别去了,赚多少钱也不去了。色是害人的钢刀,钱是惹祸的根苗,穷日子有穷日子的好处,省心。”

“你考验我,我还考验你呢。你撺掇我什么潇洒潇洒,我想半推半应看看你的反应,你要着急呢,说明心里有我,你要真的同意呢,说不定你有什么猫腻。打是亲骂是爱,一巴掌说明了问题。”

李淑琪说:“你表个态,你要是发了,还能像以前那样待我吗?”

赵子说:“以前,我是啥德性?”

“你经常说,李淑琪,黑发飘,我天天对你敬折腰。现在我黑发不飘了,有不少白头发了,还折腰吗?”

“你有白发了,我腰间盘突出,也折不动腰了。”

李淑琪笑了。赵子也笑了。

接下来,他们是否又做了些别的小动作,不知道。知道的别乱说,不知道的别乱猜,不要按着自己的常规做法去揣测别人。半老夫妻要分别,大概不像年轻人那么激情,当然,他们也许做得更有诗意,也许让青年人感到自愧弗如。李淑琪曾跟自己的闺蜜说过,现在的电视剧太那个啥了,有些年轻人这么亲那么热的,像是耀武扬威,真要来实打实的,不是吹,他们水平差多了。所以,奉劝诸位,不要说三道四的好,老琪琪可不是好惹的。

到了白沟,好家伙,呼啦圈批发价从一块涨到了三块,好几家都没货了。赵子这次带的钱比较多,本打算多进些,一看行情突变,有些犹豫。一转念,水涨船高,到了CD,也许涨的更多,就算还是上回的价,最低八块一个,每个赚五块,利润也不低。赵子一咬牙,进了5000个。一个赚五块,五五二十五,除去交税和各项花销还赚两万多,加上上次赚的,一共就是……

到了CD,好家伙,呼啦圈价格降到了五块,下午又降到三块,与赵子的进价持平。有价无市,越降越没人要,一天下来,鲜有成交。第二天,赵子一块钱一个甩卖,万幸,没有砸手里,但赔了一万多。两次合计,共陪两千多,三个月的退休金没了。

呼啦圈的价格呼啦啦来了个大跳水,比中国的股市毫不逊色。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嘟嘟囔囔股评家。如果有,他们一定会自吹自擂:我早就预料到要跌破发行价的。

因为没有股评家,所以赵子打算多住两天,自己搞一回分析研究,弄清行情巨变的原因,赔也要赔个明白,同时对其它商品做一些市场调查,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玩呼啦圈锻炼身体,当时确实形成一股风,致使呼啦圈供不应求,再加上个别奸商的炒作,哄抬物价,价格一下子飞涨起来。赵子第一次赚了一把,就是这个当。制造呼啦圈没有技术含量,几乎谁都能做,一看有暴利可图,很多人闻风而动,一哄而上,尤其是CD,有很多小作坊、小工厂,招工进料,日夜生产,弄得到处都是呼啦圈。再加上人们玩呼啦圈的风来得猛去得快,高潮很快过去了,所以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但销售者,那些一哄而上的生产商都赔了。

赵子到处请教咨询,对上述情况虽然了解不是很透,但也略知一二,并悟出一些道理。赵子认为,永远不要忘了中国的特点:人多!中国人抢着买什么,什么就会价格飞涨;中国人抢着生产什么,什么就会价格暴跌。

赵子想得很深刻,总结得也很好。他又尝试着做了几次别的生意,总是顺利的时候少,不顺的时候多,看来想赚点小钱并不容易。赵子不信命,而信命的人们都说,赵子运气不好,点笨。

赵子闯荡了一个多月,返回天津老家。第一件事,把买的手镯拿出来给太太看,货真货假不知道,反正看着很漂亮,也不贵。太太赶紧说:“喜欢喜欢,不过我戴不出去,干活也不方便,学生们看着影响也不好。先收起来吧,也算你又为我折了一次腰。这次没赚到钱还买这个干嘛。”

“谁说我没赚到钱。”为了不使太太难过,赵子想瞒。

“猜的,临走时我在你裤腰里面缝了好几个口袋,我刚才捏过了,还是空的。”

“我没带现款,把钱打到咱家账户上了。”

“咱家只有窗户,没有账户,瞎话你也不会编。”

赵子说:“没有收入有收获,我总结过,经商做买卖,得具备三条:能力、努力、机会。我能力,打50分;努力,打100分;机会,基本没有。三条我只有一条及格,难哪。”

太太说:“讲完了?今天的总结报告虽然简单,我倒听出一点新意。你说做买卖得有机会,机会是什么,就是运气,就是命。认了吧。”

赵子坐在沙发上,渐渐躺下去,很累,在水上公园和李淑琪厮守了一天一夜都没这么累。

赵子休息了几天,电视不想看,书也不想看,家里坐坐,外边转转,在小区,在街上,在农贸市场,不停地转。外边闲转的人不少,都是在锻炼身体,有的为增寿,有的为减肉。赵子不为这些,他一边转,一边看,一边琢磨事。难道我就这么笨,小学、中学、大学,我都是班上的尖子,考试一次也没考砸过,都说我聪明,做买卖怎么就学不会。赵子不服气,决心再试一试。赵子想,前几次是出远门,搞批发,吃、住、行,花销很大,人生地不熟,信息又不灵,困难重重。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一点都不错。赵子决定改变做法,在家门口做,小打小闹,做点小本生意,有了经验,有了本钱,再干大的。这主意不错,邻居们都说行,太太也同意。

赵子选中了摆摊卖西瓜。早市上,摆摊卖瓜的,卖菜的,很多,一个挨着一个,前来购买的人更多,熙熙攘攘,像是农村的大集。赵子左右两边有好几个卖瓜的,人家的摊位前都围着不少人,有挑的,有看的,有买的。唯独赵子迟迟不开张,光顾的人很少。

赵子的西瓜是上等的好瓜,终于有个懂西瓜个内行看中了,说:“这是台头镇的西瓜,来一个。”

西瓜12斤6两,算12斤,每斤7毛,一共是8块4,4毛免了。

买瓜的很高兴。赵子终于开张了,更高兴。

赵子的确聪明,很快找到了生意冷清的原因——没吆喝。周围卖瓜的都在大声吆喝:大个的好西瓜,保沙保甜,管挑管换。有的吆喝内容夸张,有的节奏优美,有的声音高亢,以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为宗旨。赵子想,他们一吆喝都把人引走了,人们有个习惯,那里人越多,越往那里凑,我这里越冷清越没人来。我也吆喝,这个并不难,他们怎么喊我就怎么喊。可是试了几次,喊不出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张不开嘴。

赵子不好意思吆喝,最终决定,发挥我的强项,我写,那些广告牌不都是写的吗。

第二天,赵子的瓜堆上出现了一张粉红色的约30厘米宽的纸条,上写六个大字:此地西瓜出卖。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驻足者看字的多,看瓜的少,成交并没有显著变化。卖西瓜写广告,有的表示理解,说是新生事物,有的少见多怪,说是无奇不有,有的似有疑问,说这是卖瓜呀还是卖字呀,字真棒,好像是个文化人。

有的发表意见比较具体,有一个说,字里行间缺少溢美之词,希望改成“此地好瓜出卖”,赵子表示虚心接受,夸谢对方是一字之师,说是明天一定重新写。另一个说,“此地”两个字多余,字条放在瓜摊上,当然是指这堆瓜要卖,不会指别处的,所以,“此地”两字可有可无。赵子以为有道理,赶紧把纸条撕去一段,只剩“西瓜出卖”四个字。过了一会,又来一个咬文嚼字的,说字条放在西瓜上,当然是指西瓜要卖,人们不会认为是别的瓜,“西瓜”两字大可不必。赵子欣然接受,心想,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连这点道理都忘了,这堆西瓜自身就是主语,省略主语,只留谓语,这是无主句。又撕去一段,纸条显得太短了,但通过众人的斧正,内容精炼多了。

让赵子想不到的是,又来了一位好事者,把“出卖”两字也给斧正了。来者说,这么多西瓜摆在市场上,谁都知道这是要卖,不是自己留着吃,你还写‘出卖’这两个字干嘛,再说,来个不认字的,写也白写。

第三天,赵子没带纸条,到的也比较晚。不过刚一到,就有个人凑上来要买瓜,一看,是前天开张时第一个来买瓜的那个内行。内行说:“前天买过一个,真是好瓜,价格比别处还便宜,我怕来晚了你的瓜卖光了,很早就到了,我头一份,这次要两个。”

内行结完账,还没走,又来一个买瓜的,让赵子给挑一个好的。赵子说:“你自己挑吧,我不会挑。”

“保熟吗?”

赵子说:“大多数应该熟,不过隔着一层皮,里边什么样,我不敢绝对保证。”

买瓜的很扫兴。此时斜对过那个卖瓜的大喊:“保沙保甜,不沙不甜不要钱。”

买瓜的从赵子这边凑到高声叫卖的那一边,挑了个大个的买走了。

内行摇摇头说:“我以前卖过西瓜。你这样不行,又不吆喝,连保熟都不敢。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你贵姓?你是赵子卖瓜,光卖不夸。光凭瓜好不行,要赚钱,大声喊,保熟保甜,夸夸其谈。”

“大话说出去,万一人家买回去不熟,那不骗人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利是图,是奸商勾当,我赵某不为也。”

“你还取之有道,你是傻道,光练不说傻把式。这瓜大多数都熟,一车里顶多有两三个生的,有人买到了,一般都不抱怨卖瓜的,而是埋怨自己运气背。万一有人抱回来,你给他换个好的,大个的,再说两句道歉的话,完事大吉。我卖了两年瓜,一个找回来的也没有。做生意不诚实不行,太诚实也不行,吹吹自己的商品,算不得奸商。你看那些电视广告,哪个不是天花乱坠。”

这些道理赵子似乎都懂,似乎又不懂。看来做生意也有很多技术活,也不是轻易能学到的。

一车瓜卖了三天,赔了29元,剩下九个瓜。留下三个自己吃,六个送给了邻居。赔了本,也没赚到吆喝。赵子这次不再总结,也不再转来转去。李淑琪也不敢跟他开玩笑了,吃西瓜的时候什么都不说,连吱喽吱喽的吃瓜声都不敢有。

赵子的脑海里很空,很乱,像一团乱麻,梳理不清。梳到最后,脑子里剩的,一半是灰心,一半是丧气。

赵子渐渐承认,自己也不是经商的料。但他仍然不信命,不懂仕途经济,不谙经商之道,只怪自己没能力。后来,又朦朦胧胧地把能力问题归罪于读书。

同类推荐
  • 闯荡岁月与借妻还妻

    闯荡岁月与借妻还妻

    我生于窘时,长于困境,几次婚恋,数度撕裂,还演变成“借妻还妻”的闹剧。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过上安居乐业的康宁生活。写此拙作,意在让现今拼搏的人们鼓起勇气,闯过山重水复,即能迎来柳暗花明;也希望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们,忘却伤痛,把精力集中到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 回眸一笑尽余生

    回眸一笑尽余生

    她,被封为第一美女,自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可世事难料,她却对这世上最不能给她专一爱情的皇帝一见钟情。他对她回眸一笑,她为他的一笑,孤苦一生。
  • 东亚风云录

    东亚风云录

    1644年,满清入关。明将李定国力挽狂澜,延续国祚,终将国界奠定在秦岭淮河一线。历经百年沧桑,明与清两个王朝同时跨入了20世纪。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两个先进的东亚大国,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世界?这里有壮怀激烈,也有似水柔情;这里有戎马倥偬,也有宦海浮沉;这里有伟大的人格,也有卑劣的诡计;这里是二十世纪的东亚全景,伟大的史诗就在这里奏响!(书友群451423591欢迎加入讨论!)
  • 秦白

    秦白

    秦白者,字少白,世代将门秦家之后,秦丰琉之孙,秦方书次子。三岁习文,五岁已能通读全文,十二岁博览全书。十三岁之时,其父兄战于西北,数月而无寸果,兄秦鸿私书以战况详尽于秦白,白阅之以一锦囊回复。秦鸿观之锦囊所述,献计于元帅,帅观之大悦,以秦鸿所呈,大破敌军。敌军大败逃窜,其情形皆以秦白锦囊后续所述一致,秦鸿大惊,即刻将秦白锦囊呈于元帅。帅观之巨震,喝秦鸿陈述锦囊过往,鸿不敢隐瞒,一一述说,帅责罚鸿无视军令,且立即下令以秦白锦囊计策追敌,果军全灭。鸿虽被责罚,但其弟秦白却名声大噪,闻于天下,莫不震惊。至此,两军对垒但凡无策之时,统帅皆以战况加密加急送至京城秦白观阅,白皆以良策复之。时称神将秦白!
  • 美丽的敦煌

    美丽的敦煌

    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古道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
热门推荐
  • 新世鸿勋

    新世鸿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桃花玉缘

    桃花玉缘

    在四月桃花纷飞的树下,眨着一双桃花眼的男孩把一枚玉钩递给哭泣的女孩,坚定的道:“我会回来取的”……十年后的江湖传言:桃花玉钩,桃花开。有人说得到桃花玉钩的人可号令武林;有人说得到桃花玉钩的人可天下无敌;有人说桃花玉钩能让你遇上一生挚爱……这是一个关于江湖上的爱情故事
  • 别怕,生活就是这样

    别怕,生活就是这样

    其实我只想写一些随笔,可能没有题目的小故事供大家分享。
  • 青春纪末

    青春纪末

    本书描写了一群年轻充满朝气的90一代的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写作本书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留个纪念,那些我们不断提及的青春,那些我们共同经历的青春,那些属于你也属于我的梦幻般的青春,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共同怀念起来的时候可以从故事中回到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回到那段被我们一再提及,一再想念的时光。写给那些热爱青春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总会长大……欢迎大家支持《青春纪末》,下面是链接http://novel.hongxiu.com/a/118878/如果喜欢,一定要记住这个地址哦O(∩_∩)O~
  • 那些年我们驱过的鬼怪

    那些年我们驱过的鬼怪

    讲述了一个身怀民间奇术的不修是如何和他师弟斩妖除魔,古迹探险的离奇经历!!
  •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

    现代普通女孩穿越成为红楼梦中林妹妹围观死宅到底的故事。有金手指,随身空间,没有七巧玲珑心,也不会做诗的林妹妹只有努力生活,争取寿终正寝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之花季花语

    王俊凯之花季花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tfboys队长王俊凯的故事,写的不好请小螃蟹们多多包涵,也希大家多多关照,谢谢
  • 三国之超级召唤

    三国之超级召唤

    何为君子,何为忠勇,何为猛虎,何为大义?你有关羽张飞?项羽足矣!你是无双吕布?我有李元霸足矣!你有司马仲达?张良足矣!为何曹操直呼许逸欺人太甚?为何刘备竟对百姓痛下杀手?为何吕布销声匿迹?为何孔融直呼上师?且看许逸重生陶商如何带着召唤系统横扫三国!
  • 爱自有天意

    爱自有天意

    他和她的一见钟情,他和她的日久生情,他和她是欢喜冤家,他和她是命中注定,兜兜转转,才发现爱,自有天意……
  • 锡纸上的心跳回忆

    锡纸上的心跳回忆

    献给心爱的心跳回忆,请允许我在传说之树下书写出属于我的心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