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王朝不可避免灭亡后的公元前1785年,出身卑微、身份不明的王后奈弗鲁索贝克登上了王位。在其后的150年间,先后有70位法老相继统治埃及,上下埃及之间又重新开始了征战。国家的内乱,中央权力的涣散,更加促使了早就垂涎埃及这块肥肉的周边国家的侵略野心。到公元前18世纪末,埃及开始受到外族喜克索斯人的侵犯,他们成功地统治了埃及100多年。但是,他们的统治并未扩大到整个埃及,其势力基本上只是控制了尼罗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一带。在他们统治期间,埃及南部王朝一度向其臣服并缴纳贡赋。
他们还不准埃及人崇拜埃及的阿蒙神,迫使埃及人崇拜他们所信奉的塞特神,并且无理地强迫埃及人阻止底比斯池塘里的河马的嘶叫,据说这些声音使得他们远离河马350公里以外的国王睡不着觉。这些极大诋毁埃及的宗教信仰、极端蔑视埃及人以及蛮横的命令和要求,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埃及人的奋起反抗。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南方的底比斯掀起了驱逐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在南方第十七王朝卡美斯国王的率领下,经过三年激战,埃及终于将喜克索斯人全部驱逐出境。在公元前1567年,由阿赫摩斯一世建立了第十八王朝,从这时起,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王国时期。这是古埃及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最强盛时期,历史上称“埃及帝国”时代。
国土重归统一的新王朝花大力气收拾旧山河,休养生息,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发动频繁的对外侵略战争。
尤其是在位达半个多世纪的图特摩斯三世更是穷兵黩武,不断对外用兵,不仅使埃及的版图达到空前规模,而且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奴隶、大小牲畜,各种战利品潮水般涌入法老国库,供王室无度挥霍。他创立的这一强大的帝国时期持续了两个世纪。公元前1379年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起初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统治手段。为了对付反对派的挑战,他果断地创立新教,实施了宗教改革,以新教“阿顿”为据,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阿赫那顿”,还另建新都,以示他与旧势力决裂的决心。在他统治埃及的17年间,他的改革获得了暂时的成功。但在他统治的末期,国内政局日趋不稳,由于反对派作祟,国内又发生了骚乱,阿赫那顿众叛亲离,不久便撒手入寰。
阿赫那顿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卡蒙9岁即位,18岁去世,是个短命君王。他死后,埃及军事首领霍连姆赫布自立为王,第十八王朝寿终正寝,第十九王朝确立。塞提一世时期(公元前1318—前1304),最大的动作仍是对外军事扩张,他为了争夺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并进而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对占据着小亚细亚广大地区的强悍善战的赫梯人几度用兵。公元前1304年,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登基,为了解除赫梯势力的严重威胁和保护既得利益,他先后多次对赫梯人作战,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拉美西斯在位长达60年,因长年用兵,王室挥霍无度,国力日渐衰微。他死后,国家更趋衰弱,国内奴隶和贫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外族也从几处入侵,内忧外患使新王朝后期的统治摇摇欲坠。到公元前11世纪,新王国的帝国大厦终于支撑不住了,很快土崩瓦解。
由盛及衰的埃及王国,其后期更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到了公元前525年,终被崛起于东方的强国波斯所灭。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崛起于亚洲,埃及成为马其顿的一个行省。公元前48年,恺撒进兵占领埃及新都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埃及正式成为罗马的一个省。此后,埃及便不复在历史舞台上露面。
古埃及文明
埃及人对于现代世界的贡献,尤其是在宗教方面、个人及社会道德方面的贡献,是很少有古代文明能够超过的。哲学、数学、自然科学和文学的不少重要原理,也都发端于此。世人皆知的金字塔,更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奇迹。
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创造了不朽的人类文明,诸如农业的改良,冶金技术的发展,工业的进步,玻璃、麻布、纸张、墨水、历法、时钟、字母、几何的发明,衣饰、住宅、家具、社会生活实质的提高,教育、训练、户口调查、和平秩序和政府规模的奠定,文学、艺术、科学、医药的演进,社会正义的呼吁,一夫一妻制的实行,首先撰写道德论文,首先创造完善建筑、雕塑,以及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其精妙完美至今还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埃及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熠熠生辉,乃至在今天,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可以见到它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当埃及人开始使用文字书写时,他们的象形文字符号类似苏美尔人的图画文字,但是很快不少象形文字符号具备了表音的功能然而,一些文字仍具有其图画本身的意思。后来,书吏们又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祭司体的文字,使许多象形文字符号都被简略化,并且上下粘连,类似中国的草书(如右图中所示)。
生产实践使古代埃及积累了许多科学知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古代埃及,“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水开始泛滥的时候定为一年之始,在下埃及,这一天恰巧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因此,定出365天为一年,和回归年的日数很接近。他们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为节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太阳历,在大约公元前4200年开始实行。
古代埃及人已能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以至圆的面积,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说到埃及,当然也不能不谈到至今仍被称作“全世界的奇迹”的金字塔,因为它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表征。
埃及人自古就有灵魂不灭的观念,在应付死者身体之需方面,他们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们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继续,因而制干尸、修坟墓之风盛行。他们对整个来世的处理方法和对待现世中神的概念一样,是物质和精神、实际和象征相混合的想像。
据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以泥砖砌成的“马斯塔巴”的长方形的坟墓里。后来,有个名叫伊姆荷太普的聪明的年轻建筑师,在给第三王朝法老约塞尔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从山上采下的方形石块取代泥砖,建成一个六级高达61.2米的梯形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呈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后人将它称为“金字塔”。这先河一开,后来的法老竞相效仿。第四王朝时,法老们更加骄纵无度,为造坟墓不计代价,于是便出现了齐奥普斯(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的三大金字塔。
第四王朝斯尼弗鲁王统治时期,在达赫苏尔建造了两座高度分别为100米和99米的金字塔。
他的儿子胡夫更来劲,要超过其父,在首都孟斐斯20公里外的基泽(今开罗附近),叫他的兄弟海米昂设计建造了一座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他下令建造的这个不平凡的建筑,倾尽了他在位23年间的绝大部分财富。
后来的事实说明,这个建筑不但是胡夫的奇迹,也是全世界的奇迹,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大金字塔。
大金字塔占地面积约52906平方米,是精确地按照几何原理建造的,其底面是个近乎标准的正方形,边长为230米,绕其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各边之间的误差不到20米,各面以51°的角度倾斜向上,最后到达顶端;它的高度约是150米,共用了230万多块巨石,每块重约达2.5吨,其中有许多则重达15吨,最大的有100多吨重,巨大的石块表面被砍凿得非常精细,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放在另一块石头上面。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砌工之精确,内部结构之复杂,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估计,这项浩大的工程以10万人为一大群,采取轮换制方式劳动,每一大群人工作三个月,总共要花30年的漫长时日才能完成。
紧邻大金字塔,胡夫的儿子哈夫拉也为自己建造了宏大的金字塔,不过,他的金字塔比大金字塔要略低一些,但外表更精美,内部有走廊、庙堂以及各种绘画和雕刻等装饰品,宛如一座巨大的永久宫殿。另外,哈夫拉的金字塔与他父亲的金字塔相比还有一个特别处,就是在他的金字塔旁边有座庞大的谜一般的石制雕像。这座雕像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又配着狮子的身体,即西方人所说的“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像,从它的后臀到前爪,长达73米,高20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高,它是用胡夫的石匠遗留下来的巨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
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埃及大地上。
金字塔的修建,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所有的聪明才智。直至今日,人们依然难以想像,在当时的条件下古埃及人是如何修建这么雄伟复杂的巨大建筑的,它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民用血汗和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