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9900000015

第15章 转变中的亚洲(6)

大和国家从3世纪崛起后,逐步扩张,到公元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贵族在征服战争中进一步扩张了势力,夺取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到6世纪下半叶,日本的部民制度已经解体,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日趋衰落,朝野的有识之士为振兴国家,决意实行改革,推行中国的政治制度。

592年,推古天皇即位,由圣德太子摄政。圣德太子废除官职世袭制度,提出天皇至上,提高皇室地位,强化中央集权和法制,继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加强与中国的联系。645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领导革新派发动宫廷政变,消灭苏我氏贵族势力,废除皇极天皇,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元大化。大化元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改革经济,改革政治制度,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仿照唐朝首都长安建造京城。日本第一个真正的首都奈良,几乎是长安城的缩微复制品,是一座可爱的城市。日本史称的“奈良时代”(710—794)即由此开始。794年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直至1192年,史称平安时代。

革新后的日本,班田制的实行使农民都有地可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小农经济。但是,地方杂徭过重,兵役太繁,使大多数农民不堪重负,生活沦于贫困。他们或伪造户籍,或逃亡山林,或依附于地方豪强。班田制难以为继,最终流于崩溃,代之而起的是贵族私有土地制,由此又兴起了庄园制。至平安时期,庄园制基本形成。此后,武家政治登上了历史舞台。

日本是个尚武的国家,武家政治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也与庄园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瓦解密切相关。10世纪,随着庄园在各地的普遍建立,庄园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地主豪强为了保卫庄园,扩大势力,镇压人民起义,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从武装起来,结成封建军事集团。这些被武装起来的庄民就是武士。武士是日本封建制度确立过程中形成的军事贵族阶级。起初,武士以农为主,后来,逐渐演变为以打仗为职业、专门保卫封建庄园和对外争斗的私人武装力量。

11世纪初,日本武士势力发展很快。武士的兴起,开始了武家政治,主要体现为武士道的形成和发展。武士道是指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级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它与欧洲中世纪骑士精神相类似,但比骑士多了几分傲慢和愚忠以及残暴野蛮。其核心就是愚忠和尚武,它们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推行侵略政策,鼓吹武士道精神,策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当武士道精神逐渐形成气候,它也就成了日本统治阶级用以争权夺利的重要工具。

12世纪初,关东的源氏和关西的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相互厮杀。1185年,源氏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击败了平氏集团,在关东镰仓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机构,于1192年迫使京都的天皇授予他“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立将军幕府。这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幕府政权。源赖朝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天皇变成了傀儡。

“幕府”原指将军出征时的营帐,引申为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幕府制度延续了六七个世纪,这是日本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镰仓幕府(1192—1333)的建立,开创了军事贵族(武士)阶级统治的新时期,它与天皇朝廷同时并存,控制着国家的政治权力。镰仓幕府末年,其基础大为削弱,天皇乘机联合不满幕府的武士,起兵讨伐镰仓幕府。1333年,幕府的重要将领足利尊氏投降天皇,将军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灭亡。

1335年,足利尊氏起兵,并于次年占领京都,废除后醍醐天皇,另立新天皇,自封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建立幕府,是为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期间,封建主地方割据势力互相混战连绵不断,长达百余年,史称“战国时代”

(1467—1573)。是时,尾张国(今爱知县境内)的大名织田信长(1534—1582)亦随之起兵。他依靠武士组成的骑兵和征发农民组成的步兵,利用葡萄牙输入的枪炮,向四周扩张势力,逐渐兼并了美浓、近江、越前等国,于1568年占领了京都,1574年推翻了室町幕府。但织田信长并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他只控制了68国中的30余国,于1582年被部下刺死。

他的亲信丰臣秀吉继续他的统一事业,先后征服了四国、九州、本州中部和北部。至1590年结束了持续百年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对内尤其是对农民实行严厉政策,严格地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连人民佩刀都违法,鼓励工商业者经商的同时又加以诸多限制。对外积极发动侵略战争。1592年,他率兵侵入朝鲜,中国明朝出兵援朝,在朝中军民的联合抗击下,日军节节败退。1598年,在侵朝战争失败的颓势之下,丰臣秀吉忧急病死。他死后,政权落在织田信长另一部将德川家康(1542—1616)手中。1603年,德川家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史称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1603—1868)专制统治时期,以将军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德川家康极力强化幕府统治,巩固中央政权。

像丰臣秀吉一样,德川家康将农民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上,还推行“五人组”连环保制度,监视农民的行动。他还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不过,德川幕府基本上消灭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初步完成了封建统一,使日本争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局势。这个时期的日本,无论农业还是工商业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国内外贸易十分发达,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与思想文化也传入了日本,天主教也随之传入,并成为日本反封建统治的一种精神力量。在遭到资本主义力量冲击的形势下,德川幕府于1639年颁布严格的“锁国令”,企图限制和防止外国的思想和物质文明方面的冲击。这种锁国政策虽然巩固了统治秩序,但却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遭到了国内各阶层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抗。

1868年的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政权,使日本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

在与亚洲大陆相隔近200公里的海域生活,古代日本的居民保持着他们自己的习惯而没有受到外来干扰,这使他们在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明生活上独树一帜。因与古老而昌盛的中国一衣带水,所以在很多方面又常常受到中国的影响。公元7世纪时,日本掀起了第一次向中国学习的高潮,在长达200余年的时间里(607—894),日本统治者以极大的热忱先后派遣了20批遣隋或遣唐使,每次人数200至500人不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典章制度、儒学、佛教、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冶金建筑、中医药等各种知识。就连日本文字也是借用中国汉字的音、义、形才创造出来的。

他们把汉字的偏旁改成了51个字母,其正楷叫做片假名,行书叫做平假名,采用假名和汉字混合在一起的书写方式,创造出“万叶假名”的日本语言。

和古代朝鲜一样,日本也崇尚儒佛。约在公元552年,佛教从中国传到了日本。在佛理探求上,日本虽不及印度和中国那样的玄妙和深奥,但他们追求的是修练时注重内心信念和方法简便,变异性很强,易于流行民间,佛教遂成为日本的平民宗教。佛教不仅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也为日本输入了先进的中国文化,造就了一批修养很高的僧人、工艺师和手工匠人。另外,佛教还加强了日本与中国、朝鲜、印度的文化交往。8世纪中叶,中国高僧鉴真(688—763)6次率弟子横舟东渡,把唐代的灿烂文化带到了日本。

从7世纪以来,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弘扬,日本历代统治者都大建佛寺,大造佛像,显示了古代日本很高的建筑艺术和金属铸造的工艺水平。

中国的儒学早在公元2世纪就与汉字一起传入日本。其后,它与汉字、汉诗文一样成为日本贵族必备的文化修养。13世纪后,由五山禅僧将宋代儒学带回日本,并逐渐日本化。江户时代的幕府统治者推崇儒学,并定为官学,使之有很大发展,造就了一批很有成就的思想家。

日本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是诗歌。8世纪末编成的《万叶集》就是最早的一部日语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4500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日本各阶层的思想和生活。诗人山上忆良所作的《贫穷问答歌》,则生动地描述了班田农民的困苦生活及他们对统治阶级的愤懑和怨恨。

10世纪时产生了具有独特格调的和歌。905年,纪贯之奉天皇之命编成了《古今和歌集》。10世纪之后,出现了一批熟练运用假名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杰出贵族女性作家。成书于11世纪初,由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堪称日本的《红楼梦》。它是物语的典范,以后日本的诗歌、戏剧、小说多受其影响,或直接从中取材。

12世纪以后,由于武士的兴起给文化带来了新风,在文学上反映武士精神风貌和战斗生活的作品应运而生,出现了“军纪物语”。它与作为贵族文学的物语作品不同,是来自民间的说唱文学,带有明显的庶民特色,《平家物语》是其代表。它以历史为依托,描写平氏和源氏两大武士集团的战斗故事。

在德川幕府统治时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文化有了新的演变,反映在文学上,出现了以娱乐市民为目的的各类通俗小说,“浮世草子”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类小说,其代表作家是井原西鹤,他所著的《一代风流汉》和《五个痴情女子的故事》等颇具影响。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新的戏剧形式木偶剧和歌舞伎,均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在世俗化文学艺术发展的同时,追求纯艺术的诗歌也有所发展。被称为“诗圣”的松尾芭蕉(约1644—1694)写下了许多完美的俳偕诗句,表现一种闲寂、优雅、超俗的境界。

日本的绘画艺术,随着时代和人们生活情趣的变化而出现格调不一的作品。如禅宗佛理渗透到绘画领域时,其作品体现的是自然观照的情趣。在致力于表现日本人精神的同时,又表达一种情趣的意境。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一代画师雪舟。当市民阶层挣脱封建伦理束缚寻求自由的愿望时,又出现了世俗化的绘画艺术“浮世绘”,它适应市民追求享乐的要求,迎合市民的世俗趣味。而以画家宗达为代表的纯艺术绘画,表现的则是另一种优雅超俗的境界,以具有装饰特色的手法使作品风格独特,清新自然。

东南亚寺庙之国

印度人民使自己的文明达到炉火纯青时,也把它输出到东南亚其他各国人民中间去了。有史料说,在公元后的最初几个世纪中,印度在马来半岛、安南(东印度支那)、爪哇、苏门答腊以及马来群岛的其他许多岛屿上建立了殖民地,因此,随着佛教和印度教主要崇拜的传入,梵语文学传播开了,起源于印度的艺术和建筑也精心移植过来了,并具有了相当显著的特色。

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附近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中,分布着今天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虽然千差万别,但却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绝大部分居民均信仰佛教,僧人、寺庙和佛塔随处可见。佛教在这个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公元7世纪以来,柬埔寨是这一地区比较强盛的国家。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南部,其居民主要是高棉族。中国史书将柬埔寨称为“扶南”。6世纪初,扶南的属国真腊兴起,到7世纪中叶将扶南吞并。8世纪初,真腊分裂为两个小国:北方多山,称陆真腊,南方近海,称水真腊。从扶南到真腊,高棉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真腊分裂后,水真腊于774年至787年间遭到爪哇海盗侵袭,约于787年至802年间处于爪哇人的控制之下。

这时期的西爪哇和苏门答腊岛上,崛起一个海军力量威震四海的室利佛逝大帝国。8世纪后期,室利佛逝帝国在中爪哇开工建造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印度塔(即婆罗浮屠),可与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佛教建筑相映争辉。

它以一座印度塔为冠,并在整个一座山顶上凿出九级石头高坛,而每一级坛上都有多级台阶、有顶盖的门口、栏杆以及坛上四边围有的石刻壁画,其石刻壁画总共有1500幅。此时的室利佛逝帝国堪称东南亚举世无双的佛教艺术中心。但到12世纪后期,再度兴起的柬埔寨后来居上,建造了更加宏伟庞大的建筑。

公元802年,被爪哇海盗掳走的一位真腊王子回到故国,被水真腊的旧臣们拥戴为王,号门者耶跋摩二世(802—869)。赶走爪哇侵略者后,定都考仑山的摩诃因陀罗跋伐多城。复国后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水、陆真腊的统一。由于耶跋摩二世及以后诸王均建都在柬埔寨暹粒省的吴哥地区,故称其为“吴哥王朝”。门者耶跋摩七世当政时(1181—1219),雄心勃勃,开疆扩土,其版图除真腊本土外,还包括今天的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南部和马来半岛北部,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王国。在内政方面,他加强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经济,兴修水利挖掘灌溉网,使水稻年可三熟;工商业也很发达,民富国强。

12世纪后期,门者耶跋摩七世想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王都。于是,集中了大量的雕刻匠、装饰匠和奴隶开始了这浩繁的伟大工程,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终于建成了吴哥通城。

吴哥通城意为“伟大的都城”。它呈方形,每边长3公里,以赤石砌成;墙高8米,共有5个门,门高约20米;城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有宫殿和广阔的街衢及众多的宝塔、寺庙等建筑。城内金塔高达45米。巴荣寺位于王城中央,是仅次于吴哥窟的庙宇。

在柬埔寨暹粒境内,除去吴哥通城,在大约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各种建筑物600多座,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吴哥文化”,而吴哥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吴哥窟。

吴哥窟是用巨石建造的神庙,始建于12世纪上半叶,历经60多年的漫长时日方才竣工。它占地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其核心建筑是高达三层的巨大的毗湿奴神殿,各层环以圆柱回廊,壁上布满精美的浮雕,整齐和谐,庄严肃穆。还有一些高耸的尖塔以及建造复杂排列有序的门廊、楼阁、僧院和精雕细刻的柱廊。吴哥窟其名称的含意就是“神庙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也是世界造型艺术的杰作,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婆罗浮屠合称世界四大奇观。

同类推荐
  • 九州龙泽列传

    九州龙泽列传

    这是基于《九州·狮牙之卷》剧本的野史,在江南所着《九州·狮牙之卷》的框架内以编年体穿插民间流传的猛将传说,主人公龙泽、青桑洛与原剧本中的白清羽、苏瑾深、李凌心、姬扬和叶正勋一起经历的两次针对蛮族的北伐战争。其中讲述少年们在苦难中磨练、成长以及征战九州的故事。
  • 缘来千年前

    缘来千年前

    几世的轮回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逢,又要几世的轮回才能再聚前生,纵使沦落了千年,请容我再爱你一次,那一世实在太过短暂!千年之后的白小雨和钟泶相遇、相知、相爱,本可相守一世,却不敌轮回的召唤,回到千年前变为赵雨蝶和李玉棠,就此一段前世因,来世果化为时光车,驶向未知的命运··········
  • 穿越三国之人生赢家

    穿越三国之人生赢家

    刘哲意外穿越到三国,无意中捡到一名女婴,二十岁的他当上了最溺爱妹妹的哥哥,秉持着女孩要富养的原则,于是刘哲开始了制霸三国的商人之路...“我们的口号是:只做生意,不卷入争霸......”“主公,我们攻下了幽州城!”“卧槽.....”“我们的宗旨是:三国所有美女都是我的......”“主公,貂蝉、大小乔等人已经被我们抢来了!”
  • 炀帝

    炀帝

    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都对自己兄弟动了辣手,李世民是哥哥弟弟都灭了,杨广则只是抓到造自己反的弟弟杨谅后囚禁起来;世人都说杨广霸占了父妾,可对于李世民强娶自己弟媳的事不闻不问;杨广修了功在千秋的大运河,而李世民却只能是在蝗灾的时候跑到后花园里抓只蝗虫咬两口,说:要吃你就吃我的心吧,干嘛要害我的子民呢?然后回了11又找来鱼翅漱口……可是为什么!一个就是昏得不能再昏的千古昏君,一个就称作千古明君!而这个昏君,众人齐手一指——是杨广……
  • 乱世之中我为谁

    乱世之中我为谁

    当庞大的帝国内部出现混乱、外部遭受异族入侵时,做为帝国的子民,是携手团结共同攘内除外?还是随波逐流揭竿而起呢?
热门推荐
  • 明明就是爱情

    明明就是爱情

    漫天飞扬的蒲公英,随风而逝,承载着沉重的诺言……。悠扬地落地,扎根,而今,这些蒲公英早已经不在是当初的诺言……明明就是爱情。
  • 古玉灵卷

    古玉灵卷

    这世上总流传着古玉与灵卷的传闻,得其一便可统领一方天下。倘若集齐所有,便可窥视长生不老之秘,得七大秘宝之方。一起追寻着遗留的脚步,揭开这世上的未知存在!o(≧v≦)o~~力作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修明传

    修明传

    修明自有奥秘,读懂故事,探索未知。明白了自己是谁,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王的绝世宠妃

    王的绝世宠妃

    第一次穿越,自己由暗杀月邪变成了封茗月邪,却在不经意中招惹了当今六殿下——北辰殇夜,从此,某殿下视她为猎物。在他面前,她步步为营,潇洒胆大,却不料俩人竟在无意间爱上了对方……
  • 混世流浪汉

    混世流浪汉

    流浪的小孩,却过上了监狱的生活,两个兄弟为了救他不惜踏上黑道,小小年纪却伴随着杀戮。监狱里的生活,也同样充斥着血腥的味道。。。终于出狱兄弟三人踏上争霸的路途……一路走来,有血腥,有暴力,也有兄弟的情谊相随,与美女的爱情相随。。。。
  • 银月湾蓝宝石

    银月湾蓝宝石

    动乱的大陆上,未谋世面的青年踏上了冒险的旅程。个性迥异的伙伴相继登场,剑与魔法伴随他成长。友情和亲情,金钱和权力,善与恶,世间的诱惑如此多。青年不觉之中已被卷入暗流汹涌,微弱的力量正推动着历史的齿轮。这是一部龙与地下城规则小说,如果你玩过博德之门、无冬之夜,甚至只是山口山,那一定不会对它陌生,在费伦大陆之外发生的一个故事。
  • 爆宠萌妃:魔君大人请放过

    爆宠萌妃:魔君大人请放过

    不明不白的穿越,宋恬夏经历了史上最悲催的人生。花美男身边绕,后宫挤到爆。问:“小夏,你怎么评价美男子们?”“摸一下,提神醒脑;抓一下,神魂颠倒。”“哦?”某男冷不丁的闪到背后。“只不过都没有我老公好,我老公最好,我老公最棒,我老公最帅!”(节操掉一地了~)
  • 婚姻纪念

    婚姻纪念

    我那人生中第一次或许也是唯一的一次婚姻是失败的。一直以来我在很多事情上都后知后觉,比如如何跟人相处、如何经营婚姻。道理是知道一大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了一些极端的事,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后果,而到最后受伤害最多、最痛苦的是我自己。不管以前自己做得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都不会掩饰,保证所有事情的真实性,记录一个真实的我、真实的他、和真实的发生在我们之间的故事。写完之后,我会与过去告别,所有的恩怨、所有的喜悲都将划上句号;所有的谎言、所有的欺骗也将彻底忘记。审视婚姻,检讨自己。用以缅怀那段日日以泪洗面、痛苦不堪的日子。
  • 雨过天青云破时

    雨过天青云破时

    燕梓与魏嬅分开已经四年了,魏嬅离开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燕梓经常会梦见魏嬅,在梦里魏嬅从来都不说话。正如张爱玲所说“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的。”当郭婉婷带着魏嬅的影子出现时,燕梓逐渐从回忆里走出来,恰如那美丽的汝窑青瓷,优美只是因为永恒的感觉。面对过,懂了,才会真的明白永远的雨过天青云破时。
  • 余生路还长

    余生路还长

    王俊凯,你就这样回报她?没用了,一切都晚了,她已经死了!我不奢求他回报我,真的,我只希望能为他做一切我能做的事,不需要他知道,就算赔上我的性命,我也会永远守护他,因为他王俊凯是我这辈子最爱的人。小蹊,对不起,我终究还是负了你,我对不起你对我的好。但,以后我不会在跟你有关系,因为王俊凯是我一个人的。王源带着这个贱女人给我滚,别脏了我的眼,已经脏了我的床了。小霏,事情不是你看到的这样,你听我说……易烊千玺,我们分手吧,我不爱你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现在你让我怎么办,你告诉我啊……小蹊,你为什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却不告诉我,你宁愿死,也要守护我,现在我连补偿你的机会都没有了,你回来啊,南爵蹊,你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