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这次探险远航出发前的4月17日,哥伦布与斐迪南二世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国王对探险活动给予赞助,派他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去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并授予他海军大将的军衔,预封他为“新发现土地”上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和将来抢掠到的财物的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然而与国王相比,哥伦布对土地的追求并不张狂,真正使他狂热的是寻找黄金。他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
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而黄金一词,正是驱使哥伦布一行88人横渡大西洋寻找中国和印度的咒语,也是他们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1493年3月16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仅凭新发现的那些土地,也可以向国王邀功请赏了。稍事休整,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从西班牙的加迪斯港出发,开始了第二次远航。这次规模最大,共有17只船,1500多人,于10月15日到达小安迪列斯群岛。1498年5月,哥伦布又率领6艘帆船、30名船员,开始了第三次航行。这次航行到达了特里尼达岛,镇压了印第安人的暴动。
哥伦布的屡次新发现,又反过来刺激了葡萄牙人。1502年2月,达·伽马奉命向印度洋作第二次航行,以便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达·伽马率领由10艘船组成的船队,一路上耀武扬威,劫掠商船,屠杀船员、商人与渔民,还向沿途居民进行挑衅、威胁,宣布宗主权。到达印度后,又攻占了西海岸的重镇卡利库特和权钦,使其成为葡萄牙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根据地。1503年9月,达·伽马回到里斯本,成了葡萄牙最富有的贵族。
21年后的9月,达·伽马又被任命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总督,第三次到达印度。
然而此时,他雄风不再,到任不足3个月便病逝了。
在达·伽马进行第二次远航一个月后(1502年3月),哥伦布率领4只帆船、150名船员,又开始第四次航行探险。这次他到达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马,以及南美洲大陆北岸的俄利诺科河口。不过,哥伦布在1506年逝世前,一直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的边缘地区,而不知道那就是“新大陆”。1499年至1502年,另一个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味斯普奇在当地进行了反复的考察,肯定哥伦布所发现的不是印度,而是另一块新大陆。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给新大陆命名,从而出现了“亚美利加洲”这个名称。这就是今天美洲名称的由来。
继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探险之后,葡萄牙贵族费尔南多·麦哲伦(1470—1521)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怀着与哥伦布一样的信念,认为绕过南美洲,进入“南海”便可直达东方的中国和印度,并且比东航的行程要近。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5艘帆船,开始了环球航行。船队两个多月后越过大西洋,首先到达南美洲东海岸,沿着今巴西的海岸线向南继续航行,并于第二年的1月抵达今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口,尔后又继续南行,于3月底抛锚圣胡安港,休整过冬。在休整期间,麦哲伦平定了船员内部的一次叛乱,避免了远航半途而废的结局。
1520年10月,麦哲伦一行到达美洲南端的一条海峡,因寻找探索航道,有一艘船只沉没,还有一艘船只船员乘机叛逃。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绩,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穿过麦哲伦海峡,接着向西航行,进入“大南海”,因沿途风平浪静,故船员们将“大南海”称为“太平洋”。麦哲伦的这一次远航探险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此后,他们在太平洋上航行了3个多月,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在岛上,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麦哲伦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行终于到达了东方,地圆学说第一次在实践上得到了证实!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野心勃勃的麦哲伦使用阴谋并参与土著部落的内讧,结果被当地居民杀害。他的助手带领仅存的两条载满香料的船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这次探险远航整整用了3年时间。人类破无荒第一次环球航行宣告成功!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改革的外衣下进行的,它是尼德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整个16世纪宗教改革发展的产物。尼德兰革命建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尼德兰”一词的原意是低地,指欧洲西部的莱茵河、缪斯河、些耳德河及北海沿岸一带的低洼地区,它的范围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这个地方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它曾经是经济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尼德兰地区在历史上先后受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统治,16世纪初沦为西班牙王国的属地。尼德兰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七省以荷兰、西兰为代表,有非常发达的工商业经济,而且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厂。在南方十个省中,除佛兰德尔和不拉奔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到封建势力和西班牙人的影响较多。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把富饶的尼德兰看成“王冠上的一颗珍珠”。他不顾尼德兰各省和城市原有的自治权,任意勒索大量的捐税,其总数等于西班牙国库总收入的一半。1522年,西班牙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和镇压再洗礼派教徒;1550年,又颁布敕令,规定凡是新教或被控为新教徒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人们把这个敕令称为“血腥敕令”。
腓力二世(1556—1598)即位西班牙国王后,变本加厉地加紧了对尼德兰的压榨。他在1557年宣布国家“破产”,拒绝偿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损失巨大。在1559年,重申了查理一世时代对“异教徒”严惩的敕令;取消了尼德兰商人可直接与西属美洲殖民地通商的特权,中断了尼德兰同英国的贸易往来。在1560年,又特意提高了西班牙羊毛对尼德兰的出口税额,从而使尼德兰羊毛的输入量锐减了40%。许多手工工场被迫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尼德兰民族经济面临破产的危机,城市中流浪汉日益增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急剧激化了。这时,尼德兰的贵族也因在政治上受到排斥而感到自危。以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首,不满西班牙的高压政策,利用人民反抗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联络300多名中小贵族组成“贵族同盟”,于1566年4月5日向玛格丽特总督呈递请愿书,提出废除“血腥敕令”、停止宗教迫害、召开三级会议、撤走西班牙驻军、恢复地方自治权力等项要求。西班牙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骂他们是一群乞丐。后来,为争取尼德兰独立而斗争的战士接受了挑战,就称自己为“乞丐”了。
1566年8月11日,尼德兰南方一些城市的工场工人、手工业者和农民首先起义,他们冲进天主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没收教产,焚毁账券;10月间,南北方十二省的人民群众卷入斗争之中,人数达万人,一时间捣毁教堂和寺院5500余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破坏圣像运动”,它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以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首的贵族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了反对西班牙的抵抗队伍,但遭到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总督阿尔发的分化瓦解和残酷镇压。
1567年8月,腓力二世派遣以残暴闻名的阿尔发公爵取代皇帝的姐姐玛格丽特任总督,并率1.8万名讨伐军来到尼德兰。阿尔发扬言:“宁把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留给上帝,不让一个富庶的尼德兰留给魔鬼。”他首先成立特别法庭———“除暴委员会”,采取恐怖手段,在全国遍布绞刑架和断头台,逮捕大批起义者,不经审讯即处以火刑,甚至对未参加起义的人,也以不起来反对“异端”的罪名而加以杀害。贵族反对派的首领厄格蒙特伯爵、荷恩大将以及资产阶级领袖安特卫普市市长凡·斯特拉尼等人,也都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时,贸易停顿了,成千上万的人失业了,被处死者约8000人,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的浓烟弥漫于整个尼德兰大地。人们把“除暴委员会”称为“血腥委员会”。
阿尔发的恐怖政策,使许多贵族妥协投降,资产阶级也产生了动摇。奥兰治亲王威廉和一部分亲信转移到德国,他虽然曾借助外国雇佣兵的力量多次攻入尼德兰的南部和中部,但都被阿尔发打败。这时,只有尼德兰的人民和少数坚持革命的资产阶级激进分子没有被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在南方佛兰德尔、根涅皐和海诺特的森林里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到处袭击西班牙的小股军队,处死天主教的反动神甫以及官吏和间谍。在北方,荷兰、西兰、弗里斯兰等地的水手、渔民和码头工人,利用广阔的海域组成“海洋乞丐”游击队,灵活而勇敢地袭击西班牙的战舰、沿海据点和运输船队。各地游击队的斗争给阿尔发以沉重打击,参加革命的人越来越多,队伍日益壮大,一些逃亡国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也纷纷回来参加游击队,并逐渐取得了领导地位。
1572年4月1日,北方一支由24艘船只组成的海上游击队,解放了西兰省的布里尔城。这次胜利成了北方各省普遍起义的信号。不久,广大人民反对西班牙的革命浪潮席卷全国。6月10日,“海洋乞丐”游击队击溃了庞大的西班牙舰队,削弱了阿尔发的海军力量。紧接着,荷兰和西兰两省首先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资产阶级在许多城市中组织自卫队夺取政权。农民群众则群起捣毁教堂、寺院和贵族庄园。这年7月,在北方各省的会议上,奥兰治·威廉被推举为总督。1573年,北方七省已全部从西班牙的占领下被解放出来。
阿尔发对起义各省进行疯狂的镇压,但都遭到失败。1572年12月至1573年7月,阿尔发率大军围攻哈连姆城,全城人民英勇抗击,连妇女也组织起来参加战斗,使敌人死伤1.2万多人。在一连串的失败之后,腓力二世于1573年12月把阿尔发撤职,另派擅长外交的列克森担任尼德兰总督。
列克森于1574年5月围攻荷兰省的莱登城,守城战士奋勇抵抗,8月间,海上游击队决开堤坝,以洪水淹敌,使敌人遭到重大损失后退却。军事失利后,列克森又施展分化瓦解的政治伎俩。他下令停止执行阿尔发任总督时颁布的新税制,赦免投诚的奥兰治党人。1574—1576年,南方的贵族,特别是在经济上和西班牙有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渐渐趋向于妥协。但在北方,奥兰治·威廉领导的革命势力,仍继续扩大,日益巩固。受其鼓舞,1576年9月4日,尼德兰南部的政治中心布鲁塞尔爆发了奥兰治党人的起义,起义者逮捕了政务会议的成员,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关,使政权转到了尼德兰的三级会议之手。这时的革命形势要求南北方联合起义抗击西班牙的反扑。1576年10月,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在根特城召开,讨论了南北方联合斗争的问题,并于11月8日签订了“根特协定”,宣布废除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并恢复各城市原有的权力。南北方共同反对西班牙的统治,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但是由于南方保守势力的代表在三级会议中占了多数,因而没有提出尼德兰的独立和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根特协定”签订前夕的8月4日,西班牙驻安特卫普的部队因军饷不足发生哗变,杀死居民8000人,洗劫城市并劫走财物约值500万杜卡特,烧毁房屋1000多所。西班牙军队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1577年,根特、安特卫普、伊普塞尔、伊普尔等城市都爆发了武装起义,推翻旧的市政委员会,驱逐了西班牙驻军。
农民运动也席卷了佛兰德尔、不拉奔、上伊塞尔、德伦特、格罗林根等省。但革命洪流的高涨引起南方反动贵族的恐惧。1579年1月6日,阿尔土瓦和海诺特两省的反动贵族在阿拉斯城缔结联盟,决定联合西班牙反对革命。
阿拉斯联盟破坏了“根特协定”,于是北方各省与南方的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根特等大城市,于同年1月23日成立了“乌特勒支同盟”,宣告同盟各省市永不分离,以各省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实行统一的军事和外交政策,使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1581年7月26日,三级会议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成立“联省共和国”(后来称作荷兰共和国),奥兰治·威廉当选为首任执政。这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