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是指增加提供某种服务的数量,一般来说,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单位成本就越低。例如,清华大学招收300个EMBA学生,其培养的单位成本肯定比招收200个EMBA学生要低,因为许多公共设施,教授是一种固定成本,学员的增加使单位成本降低。
(2)增加产品系列和品种①发展多系列产品,例如,商学院可以提供EMBA、IMBA、DBA等课程。②发展相关系列产品,例如,图书馆可以提供传统图书租借活动,也可以开展电子检索、文献查阅等活动。③发展组合系列产品。
3.侧重策略
侧重策略是侧重对某一部分顾客,产品某区域市场开展市场竞争的策略。侧重策略能够使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改进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进行较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扩大市场销售,并且广告效果集中,对要进入侧重市场的竞争企业形成障碍。例如,许多专科医院,只经营一块市场,如骨伤科专科医院只负责救治骨伤病人,皮肤病专科医院只负责救治皮肤病患者。
6.4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合作联盟
如前面章节所述,非营利组织面临着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在政府投资日益减少的这个时代吸引足够的经费,以保证这些机构完成它们的社会使命。一个非营利组织要生存下去,至少要做到收支平衡。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成本上升、捐赠和资助减少、竞争增加、商业公司正在进入社会服务领域,成为竞争对手,面对这些新的挑战,非营利组织正转向商业领域以寻求拓展,发展新的资金来源,营利性领域无疑是最具有前景的资金来源。因此目光敏锐的非营利组织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昔日是自己对立面的营利性组织,谋求与之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实行双赢的交易。他们日益认识到:尽力推进社会公益和经营一个财政状况良好的机构是不矛盾的。一个肯花时间和精力使其管理更有效和更经济并减少其对任一单一财源的依赖的机构,一定能更好地推行它的主要目标。
6.4.1建立联盟的意义
对于营利组织而言,它们之所以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联盟,主要目的是想借助非营利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扩大自身的影响,将自己的产品同某一公益事业联系起来,成功地提升其销售业绩与市场占有率。而非营利组织则通过联盟的形式,从营利组织获得所需的资金。两者各取所需,从联盟中均可以受益,成为双赢的交易。因此,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间联盟的迅猛发展也是可以预料的。在美国,自运通卡公司开拓性的行动以来,雅芳(Avon)、美洲航空公司(AmericanAirline)、宝丽来(Polaroid)、沃尔玛连锁店(WalMartStores)、拉玛达国际酒店(RamadaInternationalHotels&Resorts)、海洋喷雾公司(OceanSpray)、阿姆与哈默公司(Arm&Hammer)等许多公司,都已经与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建立了协作关系,这些组织有美国红十字会(theAmericanRedCross)、青年基督教协会(YMCA)、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自然保护组织(theNatureConservancy)以及一些关注社区问题的地方机构。在我国,公立大学、非营利性医院、各类体育协会(如中国足协)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也纷纷开始建立与营利性组织的联盟。
6.4.2联盟存在的风险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利弊的。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联盟也并非完美无缺的。事实上,即使联盟取得了成功,非营利组织仍然可能陷入极大的风险之中,它的管理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些风险,以便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避免。
1.浪费资源
建立一个公益事业的营销联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如果该项目失败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只是一家公司,它可以将这笔资金计入经营成本,但如果是组织可能只有有限资金和少量人员,它们会发现,其他活动项目,如筹资、教育人们了解某些问题以及其他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等,都将因此而大受拖累。
2.捐款减少
公益事业联营能为非营利组织产生新的收入,但组织的总收入一定能增加吗?该组织的传统捐献人也许会决定捐款;那些捐过款的人如果认为使用一个参与公益事业的公司的信用卡就算捐了款,它们就不会再捐款;个人和公司可能认为非营利组织不再需要它们的捐助,或由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紧密关系而减少捐款。曾经向非营利组织捐款的公司如果认为该组织及其所宣传的主题是同其商业伙伴一起决定的,就会将其慈善支出转向别处。
当然,这种下降趋势不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公益事业的项目能提高公众对某个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实际上能获得更多的捐款。
3.组织失去灵活性
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公司可能对该组织采取限制性措施。如果这些措施是为了帮助公司获得理想的回报,防止非营利组织的行为有损公司的利益,当然无可厚非。比如,与美国运通卡进行合作的非营利组织,就很难与VISA再建立合作关系。但是,假设与美国运通卡公司合作的某个非营利组织在”反饥饿计划“结束后,要求对口的服装公司在其2月份出售的服装中每件提取10美元,会出现什么情况?万一美国运通卡公司要求每件衣服都必须用运通卡购买才接受此要求呢?如果它真的这样做,非营利组织就必须在联盟中得到的益处和可能对其筹资活动进行的限制之间进行权衡了。
4.合伙人形象受损
许多公司在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时,想借用公益机构的良好声誉。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与一个名声不佳的公司合作,会妨碍非营利组织完成其使命。该组织应该对合作公司进行调查,但有时非营利组织很难仅凭调查研究就预见到所有的可能发生的事件。
5.背道而驰的营销计划
公司的营销人员可能使用与非营利组织的形象和战略相冲突的营销战术。1994年,美国心脏协会与数种产品的制造商达成了协作关系。这些制造商负责分发解释食品药品管理局新食品标签的宣传手册,但其中三分之二的手册变成了赞助商产品的优惠券,令人感到是非常庸俗的伎俩。
6.难以应付的成功
某些联合行动若失败,必定会损害非营利组织,但成功可能也会有危险。其中之一就是非营利组织会有更多的资金,也会有更多的人申请使用这些资金。这一切使组织没有力量及时应对。美国运通卡与”分享我们力量“建立关系时,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反饥饿计划“注入的资金比SOS预计的多出3倍,估计到SOS可能会措手不及,难以分发和监管新资金的使用,美国运通卡公司专门开辟了一项捐款,以帮助SOS建立必要的管理系统。
7.组织瘫痪
成功的扶助公益事业的营销合作可能还有另一个后果,那就是非营利组织将变得过分依赖公司的资助。如果公司宣布下一年它的营销预算将有变化,而此时非营利组织还没有建立起坚实的筹资基础,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在许多情况下,非营利组织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支持联合营销活动,无暇顾及开发其他潜在的公司合作伙伴以及增加筹资数量。这样,由于没有学会在没有企业支持的情况下维持营销项目,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营销机构就可能瘫痪。此外,组织可能依靠主要合作公司来管理与其他公司的营销合作,如果主要合作公司撤出,要将其他合作者留在理事会中也是很困难的。
6.4.3联盟建立的战略分析
非营利组织如果有意与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不应该采取消极的策略,等待营利组织自己上门联系有关事宜,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次偶然的机遇促成联盟,而是要主动出击。非营利组织首先要对自身的定位和实力加以正确评估,了解能增加合作对象的利益的途径,如何向合作对象说明达成合作关系后对该公司的长期战略的贡献,然后才考虑挑选出合适的合作对象,与之建立良好的战略联盟关系。
1.非营利组织为合作对象带来的价值
站在营利组织的立场,非营利组织最有价值之处就是其公益形象。许多公司寻求资助公益事业的战略联盟时,都希望借助非营利组织提高或改善自身形象,对于那些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公司以及计划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而言,通过与非营利的公益事业结成联盟将会获益匪浅。根据美国一家营销和公关公司在1995年秋季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被调查的70位参与公益事业营销计划的公司经理都认为公司采用这种营销技巧,主要是出于改善自身与顾客的关系以及提高自身的声誉的目的。而且该公司在1993年8月进行的一项调查证实:顾客的确会受到战略联盟的”光环效应“的影响。该公司对近2000名18周岁以上的男女进行的统计显示,31%的人说,在价格和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公司的商业行为影响其购买决定;54%的人说,如果公司支持的是他们关注的事业,他们将预购该公司的产品;而71%的人说,扶助公益事业的联合营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好方法。
从公司的角度看,扶助公益事业的营销活动不是在行善事,实际上,该类计划的资金通常都出自公司的广告预算,不属于企业捐款或公关预算。有经验的非营利组织经理对形成同盟也应该采取基本相同的思路。他们要评估组织的实力和不足,清楚地了解组织如何才能为营利的伙伴增加价值。他们需要调查许多公司,确认哪些可以从同盟关系中获得很大收益。他们在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及监督合作过程方面要扮演积极的角色。此外,与非营利组织结盟,还可以为营利组织带来免费的知名度和许多公关机会。公司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往往能节约广告和促销成本,公司还沟通了与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职员、理事和捐款人这些潜在顾客的关系。这种便利的营销渠道,使那些拥有大量会员的非营利组织颇受营利组织的青睐。
2.非营利组织对自身实力的评估
非营利组织若不能明确地分析出自己能给合作对象带来哪些价值,让合作对象感到的确有利可图,就很难成功地推销自己。为此,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站在合作对象的角度,对本组织进行一个全新视角的评估。
(1)组织的社会形象如何非营利组织如果有颇佳的社会声誉,则它将是众多公司合作的目标,如果组织本身在社会口碑不佳,只有先调整好内部,提升自身形象,再考虑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2)组织的知名度如何知名度越高,非营利组织对公司的吸引力无疑越大,备受媒体关注的组织自然也成为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热门。譬如,当举办奥运会或残疾人奥运会时,许多公司都迫切地希望自己的产品的商标能出现在赛场最醒目的位置上。
(3)组织的事业是否对合作对象有特别的吸引力公司特别愿意支持能为公司直接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的非营利组织,例如为公司的药物依赖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另外一些服务对公司也可能会有吸引力,尽管公司从非营利组织得到的好处是间接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还是需要这些服务的,如工程学院可以向雇佣了大量工程师的公司中寻求资助。因此,虽然几乎每个地方慈善机构都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并非任何一家当地公司都能成为它的合作伙伴。最佳的公益事业战略联盟,需要双方有着相辅相成的目标和利益。
(4)组织的目标群体是否对某些公司有特别的吸引力如果非营利组织的目标群体有大量的潜在消费者,公司往往会倾向于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譬如:侧重于老年人疾病的组织往往会选择老年人服装生产商或老年人用品生产商作为合作伙伴。
(5)公众是否认识到组织推广的事业的迫切性最具迫切性的公益事业往往会给公司带来较高的收益,而被公众认为次要的公益事业给公司带来的回报则较低,在一份关于公益事业营销的文献中,美国癌症协会的顾问们敦促各公司在寻求公益营销合作伙伴时提出下列问题:到底有多少人对慈善组织所倡导的公益事业有感触?有多少人受到强烈的影响?当然,有些”热点“事业太热了,也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例如,不少公司对有关艾滋病预防的推广活动敬而远之,而不顾此问题是否有迫切性,它们害怕顾客会被吓跑。
(6)组织对一定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力吗一些非营利组织可以为公司接触那些能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人士提供方便。譬如,致力于医疗问题的组织颇受医疗专业人士的推崇,此类组织是医药公司最具价值的合作伙伴。医药公司需要依靠医疗专业人士在处方上使用它们生产的药品,但很难与这些人士直接接触,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帮助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7)组织的作用区域是什么非营利组织要明白自己究竟是地方性、全国性还是国际性组织。公益事业的营销联盟双方存在相似的组织结构和目标是极为重要的。在全国范围和地方范围内开展业务的大型非营利组织,最好找那些可同时在全国和依靠地方分部或特许进行地区性经营公司搭配。相对而言,只能在地方活动的组织应尽量避免与在全国范围内或世界范围内开展业务的公司打交道。例如:地方性妇女保护组织最好与地方性零售或服务公司合作。
(8)组织是否具有丰富的经验及稳定可靠的背景寻求长期合作的公司会找那些有长期业绩记录,良好财务状况职员数量多,以及最有营销合作经验的组织,如果非营利组织没有这些资格,就只好进行短期合作了。
6.4.4选择战略联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