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04

第4章 毛泽东与“水浒精神”(自序)(4)

毛泽东点点头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的革命知识。”(资料来源见毛新宇:《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289页;董志英:《毛泽东轶事》,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水浒传》、《红楼梦》和鲁迅的作品中,包含着“中国的知识”,也包含着“中国的革命知识”,这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于这些作品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毛泽东个人以及他要求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读中国书”的动机和目的。

《水浒传》上没有国民党

1943年3月10日,由陶希圣执笔、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由正中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说“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了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扬言要在两年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力量。全书的实质,就是要强化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封建买办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这年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

“最近国民党出了一本书,是蒋介石著的,名叫《中国之命运》。他在这本书中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不知他是从哪里考证出来的。各位有看过历史书和小说的,《三国志》、《水浒传》、《封神榜》、《红楼梦》上都没有国民党,还不是照样有中国。国民党有五十年的历史……”(《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57页)

到1943年,国民党只有五十年的历史,而中国则有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于元明之际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产生于清代的《封神演义》和《红楼梦》,上面都没有出现国民党,那时照样有中国,所以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是犯了历史常识错误。蒋介石和陶希圣从《水浒传》等书上“考证”不出国民党来,他们的立论就犯了“论据不充分、不正确”的毛病,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毛泽东以《水浒传》等名著作为参照物,将了蒋介石一军。

由此还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49年9月,毛泽东从香山搬进中南海。秘书叶子龙一家也随他搬进丰泽园,住在后院。

那时,叶子龙的大女儿叶燕还是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10月的一天下午,她放学回家,走到院子里还唱着歌。此时,毛泽东正在院里散步。他好奇地问:“小燕子,你唱的是什么歌呀?再唱一遍给我听听好不好?”

叶燕回答:“毛伯伯,我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接着她放开喉咙唱了一遍。

毛泽东微笑着听她唱完,问:“小燕子,你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哪年成立的?”

“1921年!”她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的?”

“今年10月1日成立的,这谁不知道?”

“好!那么中国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这个问题可把小燕子难住了。她想了想,试探着说:“大概有几千年了吧?”

毛泽东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对么,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成立才几十年。你想想是先有中国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

看到小姑娘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毛泽东接着说:“不要紧,我帮你加上一个‘新’字,这首歌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看好不好?”

这时叶子龙也来到院子里,毛泽东说:“是啊,新中国要有新的面貌,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过去几千年没有的成绩,任务重哩!”

第二天,叶燕到学校将以上情况告诉老师。学校很重视,与歌词作者联系修改。从此,这首歌就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

增加知识的办法

1949年12月26日,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他在处理完国内事务的公文后,在会客室里散步,推门出来看随行的汪东兴正在看书,便问道:“又在看什么书?”

我(汪东兴———引者)说:“在中国大使馆借了一部《水浒》。”

主席(毛泽东———引者)说:“《水浒》这部书有一百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你看的是哪种?”

我说:“我借的这部书是一百二十回的线装本。”

主席说:“有时间就看点书是增加知识的办法之一,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66页)

毛泽东告诉汪东兴的学习道理,当然是他自己的读书体会,是夫子自道。“有时间就看点书”,毛泽东一生都是如此。即使在出访刚刚办完公务,一见到随从看《水浒》,马上来了兴致。

1950年1月17日,毛泽东一连工作了五个多小时后,在大厅里散了一会步,走到汪东兴值班的房间,看到汪东兴正在看《水浒传》,问:“快读完了么?”

汪东兴说:“刚看完了六十五回,还有五十多回没看完。”

毛主席说:“六十五回,是不是《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汪东兴说:“是的,主席你对《水浒》这么熟悉,给我讲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毛主席说:“好啊,我就给你讲讲这个故事。”

主席拿起书来边说边念道:“这一回是说宋江攻打大名府,一连数日,急不得破,宋江闷闷不乐。这天宋江神思疲倦,身体发热,头如斧劈,一卧不起。托塔天王晁盖梦中显圣,晁盖叫道:‘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宋江梦醒吃了一惊,急起身问道:‘哥哥从何而来?冤仇不曾报得,必有见责。’晁盖曰:‘非如此也。……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宋江请吴用来到军帐中叙述前梦。吴用道:‘既是天王显圣,不可不信其有。且今天寒地冻,军马亦难久住,正宜权且回山,等待冬尽春初,雪消冰解,那时再来打城,亦未为晚。’宋江道:‘我只觉背上好生热痛。’浪里白条张顺说:‘小弟旧住在浔阳江时,因母患背疾,百药不能得治,后请得建康府安道全,手到病除。’吴用道:‘兄长梦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灾,只除江南地灵星可治,莫非正应此人?’宋江道:‘兄弟,你若有这个人,快与我去,休辞生受,只以义气为重,星夜去请此人,救我一命!’吴用吩咐张顺:‘带上金条、银子做盘缠,今日便行。’张顺别了众人,背上包裹,冒着风雪,舍命而行,将安道全请到梁山泊。安道全看后说:‘众头领休慌,脉体无事,身躯虽是沉重,大体不妨。不是安某说,只十日之间,便会复旧。……’”(《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85—187页)

汪东兴津津有味地一直听着毛泽东念完这段故事。

莫斯科冬日读《水浒传》,可说是毛泽东读书佳话中的绚丽篇章。当此之时,汪东兴只是他出访的随行人员,但他爽然应约,欣然朗读,一口气读完《水浒传》一回大书。孔夫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毛泽东足以当之。

《水浒传》里有一首歌谣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南巡到达徐州,上午先游览了徐州市南部的云龙山。接着,毛泽东从北坡下来,乘车沿中山路向北驶,前往九里山看古战场。

九里山在徐州市西北郊,东西走向,逶迤九里,故名。这座山峰峦起伏,犹如徐州市西北部的天然屏障。九里山上有很多古迹,如樊哙磨旗石、白云洞、刘向墓等。

中午,毛泽东和随员们只简单吃了点饭,便向九里山驶去。看得出来,他对九里山是很感兴趣的。

毛泽东是位伟大的军事家,对军事、对战场、对军事人物是情有独钟的。九里山是个古战场,他1920年来徐州时未能来这里,今天当然要到这里看看。汽车在开往九里山机场的路上,走到文亭街青年路二巷门牌2号停下,休息了约半个小时。

毛泽东下车仰望九里山,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发生在九里山的故事:

据民间广泛流传,九里山是楚汉一战的古战场,韩信曾在九里山中峰团山伏兵与项羽大战,楚军不支,从九里山前溃退,一直退到垓下。在《水浒传》第四回有一首山歌写道:

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山东省档案馆编:《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57—58页)

毛泽东来到樊哙磨旗石前对随行的人员说:“据史书记载,楚汉决战时,汉军大将樊哙曾在山上竖立一面大旗招呼战斗,因旗大能磨到山石,所以叫磨旗石。”

毛泽东讲到这里,许世友等人才明白了磨旗石的来历。于是,许世友赞叹道:“主席的历史知识真丰富!”

接着,毛泽东把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尤其是争夺彭城(徐州)的故事,全讲了一遍。

《水浒传》第四回,惹出祸来的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不守戒规,下山弄酒喝。正在半山亭子上歇息,一个挑酒桶的汉子唱着《九里山前古战场》这首歌谣,爬上山来。在小说中,这是一首只作点缀用的歌谣,与小说情节关系不是很密切,并不重要。唱在山西的五台山,与江苏徐州的九里山,也相去甚远。但毛泽东记得它,而且能随口背诵,并且非看看九里山古战场不可。

语文课可选《水浒传》的作品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过《水浒传》这些“民主文学”会影响到教育。因此,他倡导把《水浒传》的精彩片断编入教材,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读到名著。

1957年3月7日,毛泽东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他说:

“我们的教学计划,教科书都是全国一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问题?各省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教材?各省是不是感到受限制?”

毛泽东认为教材可以改革,他说:

“苏联的教材,应当学的就要学,不应当学的就不要学。你们要来一个改革,不要照抄外国的,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情况,并且还要有地方的特点。农业课本要由省里编,地理可以编地方地理,文学也要有乡土文学,历史可以有各省自己的史料。课程要减少,分量要减轻,减少门类,为的是全面发展。‘关关雎鸠’这几句诗一点诗味也没有,《楚辞》、《离骚》没有人懂。语文课可选《水浒》、《三国演义》、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现在作文太少,至少每星期作一次,如果有困难少一点也可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47—248页)

毛泽东的这个指示,是被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了。从建国初到现在,在中学和大学的语文课本里,大都选有《水浒传》中的精彩段落作为课文。如“林冲雪夜上梁山”、“野猪林”、“三打祝家庄”等等。师生们可以同堂欣赏施耐庵的大手笔,想想当年少年毛泽东因在私塾课堂上看《水浒传》而受体罚,真是今非昔比!这是毛泽东关注下的《水浒传》传播史上的幸事!

关心对《水浒传》的研究

毛泽东不仅爱读《水浒传》,而且也很关心对《水浒传》的研究。

“文革”前,《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有关《水浒传》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过。他的存书中,有一本《水浒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这本书中茅盾撰写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毛泽东阅读的时候,还用黑铅笔在书上画了许多的道道。(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华文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24页)

茅盾本名沈雁冰,以长篇小说《子夜》成就文名。毛泽东的老朋友老同事。两人初识于1923年夏,是在上海。1926年1月,毛泽东代理国民党中宣部部长,茅盾担任宣传部秘书,做毛泽东的助手。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后,茅盾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载《文艺报》1950年第2卷2期。在延安时,毛泽东与茅盾曾畅谈《红楼梦》。读到老朋友论《水浒传》人物与结构的文章,想来也有如见故人之慨。

茅盾举林冲、杨志、鲁达(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为例,以行家的眼光和笔力论述《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和结构布局。他说:“《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茅盾概括的《水浒传》人物描写特点有两条:“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对于小说的结构,茅盾说:“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他在读茅盾评论《水浒传》的文章时,画下许多黑道道,说明他读时很用心。

《水浒》发行了

十年“文革”闹书荒,没有文学作品读,人民群众不满意。毛泽东也了解到这个情况。

1975年7月,毛泽东提出要调整党的文艺政策。在这之前,他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和《水浒传》。

7月初,他在同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谈话时说:“样板戏太少,而且稍微有点差错就挨批。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别人不能提意见,不好。”又说:“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

7月14日,毛泽东在同江青的谈话中提到:“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一年、两年、三年,逐步扩大文艺节目。”毛泽东批评“四人帮”把持下的文艺战线“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毛泽东又说:

“已经有了《红楼梦》、《水浒》,发行了。不能急,一两年之内逐步活跃起来,三年、四年、五年也好嘛。”(《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31—232页)

在当时“没有小说”的情况下,毛泽东特别提倡大家都来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典小说,正是他扩大文艺节目、逐步活跃文艺的一个重要措施。

十年“文革”闹书荒,没有文艺节目看,没有文学作品读是因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所致,所以这有毛泽东的责任,所谓“晚年错误”,即包括此点。但是,“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加剧了“四缺”现象。所幸毛泽东生前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扩大文艺节目,重印古典小说,活跃文艺战线,部分地补救改正了这个过失。

一生视读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为完整中国人必备条件的毛泽东,岂能容忍“没有小说”、“缺少小说”的现状。他津津乐道《红楼梦》、《水浒传》的重印发行,正是藉此为突破口来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毛泽东还是十分懂得广大读者渴望阅读名著的阅读心理的。

毛泽东晚年好追怀往事,他是否想起:韶山私塾读《水浒传》,东山学堂讲《水浒传》,文化书社售《水浒传》,长征路上找《水浒传》,延安窑洞引《水浒传》,将领面前荐《水浒传》,改革教材选《水浒传》,缓解书荒印《水浒传》……《水浒传》帮助他成就伟业,他也帮助《水浒传》更为广泛传播。

施耐庵有一肚子火气才写《水浒》

毛泽东在天津视察的谈话中说过:……《红楼梦》、《水浒传》也不是因为稿费才写的。这些人是因为有一肚子火气才写的……

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1版,第346页。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珠江,东方的觉醒

    珠江,东方的觉醒

    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的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0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做解读和评论。全书以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化研究为工具,以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研究和阐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侧重于研究在国内尚未受到重视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领域极重要的诗人及作品。
  • 直上三楼

    直上三楼

    母亲和父亲早就认识他。当年--1938年,我父母在武汉刚入党,恰巧王震有事过武汉,他们见过面。解放初期,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母亲则参加中央访问团来到新疆。返回后在报刊写过不少文章,王震在新疆看了很高兴,还专门写信表示感谢。1955年,王震奉调进北京,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农垦部部长;1957年,我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此后虽在同一个北京,但从父母这边讲,已经自惭形秽了。
热门推荐
  • 青龙三团

    青龙三团

    地球既然毁灭之际,人类寻找到了适合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并取名为“地二球”由于各个国家因为分割不满,互相大大出手。
  • 莽荒圣皇

    莽荒圣皇

    山林之童被逼弑父,杀手之路辗转反侧踏足长生试与天争,一战成名终踏巅峰九天之争烽火四起,万物刍狗一念成魔乘风破浪横扫山河,长啸九天勘破莽荒九天之下,谁与争锋?
  • EXO之结局永远都只会这样

    EXO之结局永远都只会这样

    爱得太过铭心刻骨,我们都不能理解对方恨得太过歇斯底里,我们都不能原谅对方毁得太过畅快淋漓,我们都不能放过对方经历了这么多,我们,真的还是一个世界的人吗?
  • 恨天四侠行

    恨天四侠行

    人谁无少年,少年谁无梦,欲把威名显,名显把天惊,白发褛衣轻回眸,早成空,终生似白水,一世如溪流,遥望惊涛骇浪,海只在梦中,俯首跪地失声哭痛,后辈言,老朽无用。长刀在手,竟然重生,有情有义有担当,惧天惧地更惧空,长刀出鞘又回鞘,赚得虎狼性,博取英雄名,笑对俯首跪地后辈言:英雄梦如满天星斗,梦圆者才是皓月当空。
  • 猫之妖

    猫之妖

    变成一只猫之后的故事,可能有点无聊,但也就这样了
  • 穿成绝色狐妖:宅女成妖记

    穿成绝色狐妖:宅女成妖记

    穿越到古代妖界,表象上看成了一只古代的狐妖,本质上还在慢慢揭露。主要讲述一个思想跳跃型女主在古代妖界的生活,有美男,有法力,轻松带恶搞路线。
  • 风之挚爱

    风之挚爱

    青春校园风云励志小说《风之挚爱》在云起正式发表,这部小说采用了80年代的复古风,用80年代的经典写法与流行写法相结合,将这部小说完完整整地展现了出来。拥有较高的质量,含金量及其丰富,还有待他人挖掘出来。再有,这部小说完完全全是由本人亲自发表,是本人的原创专属作品,利用当今时下难度最高的写作手法来完成,其小说的内容也是当今时下最流行的,能将80年代的经典写法与流行写法相结合在一起,是无可比拟的。其创作理念也是按照大众的需求去写,不抄袭,绝对原创,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 噩梦俟解思问录经义

    噩梦俟解思问录经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预言守护师

    预言守护师

    时间,在指缝间流逝。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见了对的人,爱情只是一种特别的友谊。如散点般的世界,只剩下迷茫。既使重生,也不了解事件的心机,何况还失去了部分记忆,小时候的抱养,丛林里的对话,使她知道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预言者。预言家族消失了很多次,也重生了很多次,她是家族唯一的少主,也是家族唯一的守道者,全称:守护天道。在这个优胜劣汰的世界,她经历了很多,每次快要死去,快要失望的时候,他总会及时的出现,并帮助她。黑洞的吞噬,十大魔神的对抗。她还能坚持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