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100000008

第8章 论语(2)

十分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在当时,孔子还提出了纳仁入礼,将仁礼相结合的主张。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离开了仁德,只是空谈礼乐则自然没有任何意义。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当时堪称是相当尖锐的。孔子倡导仁德,专门主张要纳仁入礼,使“礼”不仅仅是作为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有“仁”作为其内在灵魂,这样就进而产生了理性自觉的力量与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的这一思想,不久被孔门的一些聪颖弟子领悟了。据本篇第八章记载,有次,子夏向老师讨教,具体讨教的是《诗经》中描写女子美貌诗句的涵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答曰“绘事后素”。也就是说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加上五彩色。才思敏捷的子夏马上联系到仁与礼的关系说:“礼后乎?”换言之:在仁德修养的基础之上,加以礼仪的文饰。这正好合乎孔子所强调的“文质彬彬”,也就是文与质、礼与仁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因此孔子听了以后对子夏大为赞赏:“起予者商也!”里仁(一)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二)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4],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5],能恶人[6]。”(四)子曰:“苟志于仁矣[7],无恶也。”(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8],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0],造次必于是[B11],颠沛必于是。”(六)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B12];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B13],我未之见也。”(七)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B14]。观过,斯知仁矣[B15]。”(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九)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十)手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B16],无莫也[B17],义之与比[B18]。”(十一)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十二)子曰:“放于利而行[B19],多怨。”(十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B20]?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十四)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十五)子曰:“参乎[B21]!吾道一以贯之[B22]。”曾子曰:“唯[B23]。”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十六)子曰:“君子喻于义[B24],小人喻于利。”(十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十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B25]。”(二十三)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B26]。”(二十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B27]。”(二十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二十六)子游曰:“事君数[B28],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注释][1]里:居住。[2]处仁:择居求有仁厚风俗之乡。[3]知:同“智”。[4]约:穷困。[5]好(hào):喜爱。[6]恶(wù):厌恶。[7]苟:如果。[8]不以其道得之:此句历来多有歧义,朱熹释为“不当得而得之”。[9]恶(wū):何处。恶乎:在哪里。[B10]终食之间:一顿饭时间。[B11]造次:匆促的时候。[B12]尚:超过、胜于。[B13]盖:大概。[B14]党:类别。[B15]仁:同“人”。[B16]适:亲近。[B17]莫:疏远。[B18]比(bì)适从、靠拢。[B19]放(fáng):依照。[B20]何有:有何难。[B21]参:孔子弟子曾子名参。[B22]贯:贯穿。[B23]唯:是。[B24]喻:知晓、明白。[B25]逮:及。[B26]约:约束。[B27]讷(nè):说话迟钝,此指谨慎。[B28]数(shuò):烦琐。

[鉴赏]《论语》第四篇着重论仁,整个思考过程层层深入,进入到了孔子思想体系之中的核心。因此理解本篇内容对理解整个孔子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开篇,孔子说:“里仁为美。”里含有居住的意思,难道孔子真的以为”择居”如此重要,是成为成仁之首么?有人引孟子所论函矢巫匠之术而据此认为孔子所强调的是“择业”,但是未必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实,这里还是顺第三篇而来谈礼与仁之间相结合的关系。荀子曾云:“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非仁也。”(《荀子·大略》)荀子用“里”、“门”来喻“礼”,以此来强调“礼”的重要。在这里孔子也是以“里”喻“礼”,而衬托出“仁”的重要。在首章既然提出了“仁”的重要性,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在往后各章主要展开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仁与智的统一。孔子往往以仁智并举。在本篇开始就有多次记述孔子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孔子认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之人必将自觉实现道德原则,有知识的人也会懂得怎样去实现道德原则。在这里,知识与道德是相互统一的。孔子认为,只有达到仁与智的统一,才是达到了理想的人格。此后,后学儒家也时常以“仁且智”来称颂孔子的人格。

第二个问题是义与利的统一。开始时,孔子把义、利作为一对统一的伦理范畴,规定了原则与功利的关系,用来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义”所强调的是群体利益,“利”所强调的是个体利益。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第五章)。这些话表明,他并不完全排斥个体利益,相反,他承认私利为人之所欲。但是,私利不能背离仁道。他认为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果无止境地“放于利而行”,偏离于“义”,必将招致“多怨”(第十二章),从而引发多种社会矛盾。究竟是将“义”摆在第一位,还是将“利”摆在首位,孔子认为,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很好的试金石,也就是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十六章)。

第三个问题是为仁在己。“君子”与“小人”,“好仁者”与“不仁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前者是“义以为上”,后者则是“利以为上”。在孔子看来,造成二者不同的基本原因之一是一个人是否真心努力为仁。如果以行仁作为自己人生的根本目标,就能从内心“好仁”而“恶不仁”。好仁者既然是以追求仁德为最高理想,那么就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那些“不仁者”,而不能受那些“不仁者”所左右。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从求仁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主观上是否肯“用力”,而不是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因为,无论是谁,从根本上来说都有为仁的能力。这里面已经蕴涵了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思想。因此,之后的孟子对此加以发展,自然就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命题。

公冶长(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六)子使漆雕开仕[4],对曰:“吾斯之未能信[5]。”子说[6]。

(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7],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八)孟武伯问[9]:“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0]也,不知其仁也。”“求[B11]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B12],百乘之家[B13],可使为之宰也[B14],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B15]?”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十一)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B16]。”子曰:“枨也欲[B17],焉得刚?”(十二)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B18],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十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B19],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B20],不可得而闻也。“(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B2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十六)子谓子产[B22]:“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十九)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B23],无喜色;三已之[B24],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B25],陈文子有马十乘[B26],弃而违之[B27],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二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B28]。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二十一)子曰:“宁武子[B29],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B3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二十二)子在陈[B3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B32],斐然成章[B33],不知所以裁之[B34]。”(二十三)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B35],怨是用希[B36]。”(二十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B37],左丘明耻之[B38],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B39],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二十六)颜渊、季路侍[B40]。子曰:“盍各言尔志[B41]?”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B42],敝之而无憾[B43]。”颜渊曰:“愿无伐善[B44],无施劳[B45]。”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二十七)子曰:“已矣乎[B46]!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B47]。”(二十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注释][1]公冶长:孔子弟子,姓公冶,名长。[2]雍:孔子弟子,姓冉,名雍,字仲弓。佞(nǐng):能言善谈。[3]御:对付。口给:善于言辞,应对不穷。[4]漆雕开:孔子学生,姓漆雕,名开。[5]斯:此,指出仕。信:自信。[6]说:同“悦”。[7]桴(fú):小筏子。[8]材:同“裁”,裁度事理。[9]孟武伯:鲁大夫孟懿子之子。[10]赋:兵赋,古代兵役制度。治赋:治军。[B11]求: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有。[B12]千室之邑:春秋时大邑,只有卿大夫才有此采邑。[B13]百乘之家:春秋时诸侯车千乘,卿大夫车百乘。[B14]宰:大夫采邑之总管。[B15]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也称公西华。[B16]申枨(chěng):孔子弟子,姓申,名枨。[B17]欲:嗜欲,意为欲望多。[B18]加:凌辱。[B19]文章:指诗、书、礼、乐。[B20]性:人的本性。天道:自然现象及其运行规律。[B2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为其谥号。[B22]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侨,字子产,执政二十二年,使郑国力大增。[B23]令尹子文:春秋时楚国大夫。令尹为官名。子文为名。[B24]已:罢免。[B25]崔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于襄公二十五年杀了齐君庄公。[B26]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B27]违:离开,[B28]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文为其谥号。[B29]宁武子:卫大夫宁俞,武为其谥号。[B30]愚:意为韬晦装愚。[B31]陈:周分封的诸侯国。其地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B32]狂简:进取有大志。[B33]斐然成章:文采斐然。[B34]裁:裁剪,裁正。[B35]伯夷、叔齐:殷封国孤竹君之二子。[B36]是用:因此。希:稀少。[B37]足:十足,过分。[B38]左丘明:鲁人,与《左传》作者恐为二人。[B39]匿:隐藏。[B40]侍:立侍。[B41]盍(hé):何不。[B42]共:有断句在“共”之前,两意相近。[B43]敝:坏。[B44]伐:夸大。[B45]施:表白。[B46]已矣乎:算了吧。[B47]内自讼:自责。

[鉴赏]本篇与前四篇相比较而言,存在二个鲜明的特色:一是通过评论孔门弟子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臧否,来对“仁”的思想进行阐发。一是通过师生对话以及孔子自评,来抒发孔门的人生志向以及学术旨趣。由于前者有具体的实例,话语就较易捉摸;而后者则由对话者敞开心扉,通过生动的言谈来使人如入其境,领悟他们的智慧。

评论弟子是否贤良,往往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风尚,对某一弟子的言行进行分析,以此来解答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本篇所列为例:

(一)“以佞为贤”。“佞”指的是能言善谈。在当时并不算是贬义词。例如,春秋时晋厉公自称:“寡人不佞”(《左传·成公十三年》)。这里的“佞”即“才”。“有口才”与“有才能”是相通的。这在那样一种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是毫不为怪的。孔子十分推崇的弟子冉雍(仲弓)恰好不善言词,于是有人认为他“仁而不佞”,怀疑他是否真的有才能。孔子则认为快口利齿,反而会导致“屡憎于人”。他退一步说“不知其仁,焉用佞?”(第五章)虽然不能断定冉雍是否能够称得上为仁人,但并不是只有有口才的人才算得上人才呀(二)“好勇为仁”。好勇也是当时所流行的风尚。“勇”是武士与勇士所必不可缺的一种重要品质,也应该是文士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孔子以“勇”与“仁”、“智”相提并论。他也肯定了子路的好勇,所以,对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的称赞(见第七章)。但是,孔子并不认为仅仅好“勇”即达到了“仁”德。这是二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孔子认为好勇固然值得赞许,但还是需要因时因事而有所取裁。

(三)刚者多欲。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近仁”(《子路》)。他十分重视刚直、刚毅的品德。但是在当时,他难觅具有刚毅品质的人才。孔子说:“吾未见刚者。”有人举出了他的弟子申枨性刚。孔子则说:“枨也欲,焉得刚?”(第十一章)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之中,贫富贵贱变迁迅速急剧,一个物欲十分强烈的人,是很难抵制种种诱惑的。就算是生性刚烈,也不一定能养成真正刚毅、刚直的可贵品格。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由吕不韦主持,其门客编订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名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文章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集中体现了吕不韦的思想。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遗文逸事和诸子百家思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金石缘

    金石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热门推荐
  • 全职法师之元素至尊

    全职法师之元素至尊

    这是一个人类以魔法为尊的世界;但世界的主宰却并非人类,而是相较人类更为强大的众多妖魔!这是一个由无数种类魔法而组成的文明。黑魔法、白魔法、次元魔法还有着最为普遍多见的元素魔法!这是一个天才少年为守护而努力成长奋斗的故事。而守护的目标究竟是那早已腐败不堪的世界;还是那虚无缥缈的海誓山盟??真正的强者不是恃强凌弱,而是即便心怀恐惧,还能继续向前;没有人可以改变逝去的历史,也没有人可以限定无穷的未来;奇迹,只会出现在相信它的人身上!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并非只有一种生存法则。要么窝囊的活着,要么顽强的抗争。世上总有些人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如果能遇到这样的人便能体会……那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 重生1932

    重生1932

    在大专院校里读书的一个单机游戏“豪宅”,李维因意外重生到了1932年的一个德国人身上。这是世界大战前比较和平的一个年代,他放弃了在德国优越的生活,毅然准备打击日寇,去经历他那不一样的抗战。
  • 君心不肯倾

    君心不肯倾

    身为一名合格的好人,居然莫名其妙地就穿越了!乔凤兮45°抬头仰望天空,忏悔自己曾经的错误,想着为什么老天要把她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无奈的她在无数次思考中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既然穿越了,那就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女扮男装混迹江湖,开青楼酒楼各种楼,还调戏良家妇男和各种帅哥,让江湖上的人为之一颤,而整出这些事的人正坐在自家后院里悠闲。只是,还没来得及做出一番让她满意的事业时,半路上居然钻出来一个男人,还要她负责!我去!身为将军府的嫡女,我父亲绝对不会任你把我带走的!话刚落,自家那便宜爹爹就挥着手高高兴兴地把她送给了男人。乔凤兮泪流满面,爹啊!有你这么坑女儿的吗?
  • 无赖公主要追夫

    无赖公主要追夫

    大彦王朝当朝皇上最宠的大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求亲者,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富甲文人,数不胜数。可是!公主有个性,口味很独特!一颗芳心偏偏落在了路边冰冷的小乞丐身上。拐回宫,当侍卫,出战场,夺将军。只是那冰冷的酷小子半点不领情。于是各种无赖各种色诱由此上演。食诱版(公主五岁)小冰子饿了吧?我公主府里什么都有,想吃先叫声娘子来听听啊!权诱版(公主七岁)小冰子,这宫主府里的男人不是太监就是侍卫,侍卫的地位可高了!怎么样?那块玉给我当定情信物怎么样?色诱版(公主十一岁)小冰子,咱这衣服怎么老是掉啊?小香肩都露出来了,你看看。上吊版(公主十四岁)臭小子!你丫的还要去当兵,你嫌你不够冰是不是!再不娶!老娘就老了!
  • 孽生花

    孽生花

    夜色浓重,如腐烂尸体流淌着暗黑冰凉的血,月亮孤零零地盘旋在夜空,潮湿空气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腐烂味道。阴暗空荡的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首诡异的歌。她看见一个身穿白衣服的女人背对着她,一动也不动的站在镜子里。女人缓缓转过身来,竟然没有脸,身前和身后一模一样。脑袋没有五官,却长着一头密密麻麻的头发,那女人缓缓从镜子里向她走过来……
  •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好命运的女人总会意识到:昨天是一段历史,未来是一个谜,我要将今天当做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好命运的女人总会领悟到;一段挫折可以带来地狱般的生活,也可以让我涅槃重生;好命运的女人总会偷笑;生活中不会总是出现一些小幸运,但我总是在作好抓住它们的准备;好命运的女总是这样认为;选择和美好的事物共存,是保持长久美丽的秘诀……
  • 卑微与重生

    卑微与重生

    在一起七年,为他生儿育女,为他侍奉双亲,为他奉獻她的一切換来的是什么?是背叛!我再也不要当那个笨女人,我也可以活出我的一片天!女儿拉住她,坚定地道:“妈妈,一起!”--他痛苦地问:“你有爱过我吗?”如果不爱,怎么会为你付出一切…
  • 名侦探柯南之澜殊

    名侦探柯南之澜殊

    基柯微腐向请慎入!!!她的穿越真的只是巧合么??月光下的魔法师和平成时代的福尔摩斯对决,谁先找到潘多拉的宝石?惊人真相揭晓!潘多拉的宝石竟然是······
  • 末世做他王

    末世做他王

    一场穿越,一次变故她竟然成了另世落魄国家的王。这个国家的王竟然不可以成亲,还要终身守贞。而且每个王历代都会有一名守护,他的职责为了王去死,承担所有王的错误,助王保护国家。她自然是不屑这些,一心想要回到她熟悉的世界,用尽办法。布梨花树下,这个没有阳光的国家,依稀的两个身影。“楚漠离,我若不在了,你该如何?”“我会葬在这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恶少与不良校花

    恶少与不良校花

    文静的校花正在后台等待表演,某男不知死活的伸出双手。向校花腰部拦去,校花满脸黑线的对男生说“你给我死开好吗?我要上台了!”男生却勾起那邪魅的嘴角“既然要上台了,那就让为夫给你一点好运吧!”话毕,便吻上了校花那柔软的唇。接下来…⊙﹏⊙…文中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