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900000127

第127章 八洞天(1)

——〔清〕五色石主人撰

卷一

补南陔收父骨千里遇生父

裹儿尸七年逢活儿

词曰:

新燕长成各自飞,巢中旧燕望空悲。

燕悲不记为雏日,也有高飞舍母时。

这首诗,将白乐天《咏燕》古风一篇,约成四句,是劝人行孝的。常言:“养子方知父母恩。”人家养个儿子,不知费多少心力,方巴得长成。及至儿子长成,往往反把父母撇在一边。那时父母嗔怪他不孝,却不思自己当初为子之时,也曾蒙父母爱养,正与今日我爱儿子一般。我当日在父母面上,未曾尽得孝道,又何怪儿子今日这般待我!所以,白乐天借燕子为喻,儆劝世人。然虽如此,也有心存孝念,天不佐助的,如皋鱼所言:“子欲养而亲不在。”又有那父母未亡,自己倒先死了,不唯不能养亲,反遗亲以无穷之痛,如卜子夏为哭子而丧明,岂非人伦中极可悲之事!

如今待在下说一丧父重逢、亡儿复活的奇遇,与列位听。

话说宋仁宗时,河北贝州城中有一秀士,姓鲁名翔,字翱甫,娶妻石氏,夫妇同庚,十六岁了姻。十七岁即生一子,取名鲁惠,字恩卿,自小聪俊,性格温良,事亲能孝。鲁翔亲自教他读书作文。他过目成诵,点头会意,年十二即游庠入泮。鲁翔自己却连走数科不第,至儿子入泮时,他已二十九岁,那年才中了乡榜。明年幸喜联捷,在京候选。春选却选他不着,直要等到秋选。鲁翔因京寓寂寞,遂娶一妾。那女子姓咸,小字楚娘,极有姿色。又知书识字,赋性贤淑。有词为证:

红白非脂非粉,短长难减难增。等闲一笑十分春,撇下半天丰韵。

停当身材可意,温柔性格销魂。更兼识字颇知文,记室校书偏称。

鲁翔甚是宠爱。到得秋选,除授广西宾州上林县知县。领了文恁,带了楚娘,一同归家。

石氏见丈夫才中进士,便娶小夫人,十分不乐。只因新进士娶妾,也算通例,不好禁得他。原来士子中了,有四件得意的事:

起他一个号,刻他一部稿。

坐他一乘轿,讨他一个小。

当下鲁翔唤楚娘拜见夫人。楚娘极其恭谨。石氏口虽不语,心下好生不然,又闻她已有了三个月身孕,更怀醋意。因问鲁翔道:“你今上任,可带家眷同行么?”鲁翔道:“彼处逼近广南,今反贼侬智高正在那里作乱。朝廷差安抚使杨畋到彼征讨,不能平定。近日方另换狄青为安抚,未知可能奏效。我今上任,不可拖带家眷,只着几个家人随去。待太平了,来接你们罢!”石氏笑道:“我不去也罢,只是你那心爱的人,若不同去,恐你放心不下。”鲁翔也笑道:“夫人休取笑,安见夫人便不是我心爱的。”又指着楚娘道:“她有孕在身,纵然路上太平,也禁不得途中劳顿。”这句话,鲁翔也只是无心之言。哪知石氏却作有心之听,暗想道:“原来他只为护惜小妮子身孕,不舍得她路途跋涉,故连我也不肯带去,却把地方不安静来推托。”转展寻思,愈加恼恨。正是:

一妻无别话,有妾便生嫌。

妻妾争光处,方知说话难。

鲁翔却不理会得夫人之意,只顾收拾起身。那上林县接官的衙役也到了。鲁翔唤两个家人跟随,一个中年的叫做吴成,一个少年的叫做沈忠,其余脚夫数人。束了行李,雇了车夫,与石氏、楚娘作别出门。公子鲁惠,直送父亲至三十里外,方才拜别。鲁翔嘱咐道:“你在家好生侍奉母亲。楚娘怀孕,叫她好生调护。每事还须你用心看顾!”鲁惠领命自回。

鲁翔在路晓行夜宿,趱程至广西地界。只见路人纷纷都说,前面贼兵猖獗,路上难走。鲁翔心中疑虑,来到一馆驿内,唤驿丞来细问。驿丞道:“目今侬智高作乱,新任安抚狄爷领兵未到。有广西钤辖使陈曙轻敌致败,贼兵乘势抢掠,前途甚是难行。上任官员如何去得!老爷不若且消停几日,等狄爷兵来,随军而进,方保无虞。”鲁翔道:“我恁限严急,哪里等得狄爷兵到!”沉吟一回,想出一计道:“我今改换衣装,扮作客商前去,相机而行,自然没事。”当晚歇了一宿。次日早起,催促从人改装易服。只见家人吴成,把帕子包着头,在那里发颤,行走不动。原来吴成本是中年人,不比沈忠少年精壮,禁不起风霜,因此忽然患病。鲁翔见他有病,不能随行,即修书一封,并付些盘费,叫他等病体略痊,且先归家。自己却扮作客商,命从人也改了装束,起身往前而去。正是:

只为前途多虎豹,致令微服混鱼龙。

不说鲁翔改装赴任,且说吴成拜别家主,领了家书,又在驿中住了一日,恐公馆内不便养病,只得挨回旧路,投一客店住下,将息病体。不想一病月余,病中听得客房内往来行人传说:“前路侬家贼兵,遇着客商,杀的杀,掳的掳,凶恶异常。”吴成闻此信,好不替主人担忧。到得病愈,方欲作归计,却有个从广南来的客人,说道:“今狄安抚杀退侬智高,地方渐平。前日被贼杀的人,狄爷都着人掩其尸骸。内有个赶任的知县,也被贼杀在柳州地方。狄爷替他买棺安葬,立一石碑记着哩!”吴成惊问道:“可晓得是哪一县知县,姓什名谁?”客人道:“我前日在那石碑边过,见上面写的是姓鲁,其余却不曾细看。”说罢,那客人自去了。吴成哭道:“这等说,我主人已被害也!”又想:“客人既看不仔细,或者别有个鲁知县,不是我主人,也不可知。我今到彼探一实信才好。奈身边盘缠有限,又因久病用去了些,连回乡的路费还恐不够,怎能前进!”寻思无计,正呆呆地坐着。

忽听得有人叫他道:“吴大叔,你如何在此?”吴成抬头一看,原来那人也是一个宦家之仆,叫做季信,平日与吴成相识的。他主人是个武官,姓昌名期,号汉周,亦是贝州人,现任柳州团练使。当下吴成见了季信,问他从何处来?季言道:“我主人蒙狄安抚青睐,向在他军中效用,近日方回原任。今着我回乡迎接夫人、小姐去,故在此经过,不想遇着你。可怜你家鲁爷遭此大难,你老人家又怎地逃脱的?”吴成大惊道:“我因路上染病,不曾随主人去。适间闻此凶信,未知真假。欲往前探看,又没盘费。你从那边来,我正要问你个实信。你今这般说,此信竟是真的了!”季信道:“你还不知么?你主人被贼杀在柳州界上,身边带有文凭。狄安抚查看明白,买棺安葬,立碑为记,好等你家来扶柩。碑上大书:‘赴任遇害上林知县鲁翔葬此。’我亲眼见过,怎么不真!”吴成听罢,大哭道:“老爷呀!早知如此,前日依着驿丞言语,等狄爷兵来同走也罢。哪里说起冒险而行,致遭杀身之祸。可惜新中个进士,一日官也没做,弄出这场结果!”季信劝道:“你休哭罢,家中还要你去报信,不要倒先哭坏了。快早收拾回去。盘费若少,我就和你作伴同行。”吴成收泪称谢,打点行囊,算还房钱,与季信一同取路回乡。时已残冬,在路盘桓两月,至来年仲春时候,方才抵家。

且说家中自鲁翔出门后,石氏常寻事要奈何楚娘,多亏公子鲁惠解劝,楚娘甚感之。鲁惠闻广西一路兵险难行,放心不下,时常求签问卜。这日正坐在书房,听说吴成归了,喜道:“想父亲已赴任,今差他来接家眷了!”连步忙出,只见吴成哭拜于地。举家惊问,吴成细将前事哭述一遍,取出家书呈上,说道:“这封书,不想就做了老爷的遗笔!”鲁惠此时心如刀割,跌脚捶胸,仰天号恸。拆书观看,书中还说:“我上任后,即来迎接汝母子。”末后,又叮嘱看顾楚娘孕体。鲁惠看了,一发心酸,哭昏几次。石氏与楚娘,都哭得发昏过去。正是:

指望一家同赴任,谁知千里葬孤魂。

可怜今日途中骨,犹是前宵梦里人。

当日家中都换孝服,先设虚幕,招魂立座,等扶柩归时,然后治丧。鲁惠对石氏道:“儿本欲便去扶柩,但二娘孕体将产,父亲既嘱咐孩儿看顾,须等她分娩,方可放心出门。”石氏道:“都是这妖物脚气不好,剋杀了夫主。如今还要她作什?快叫她转嫁人罢!”鲁惠道:“母亲说哪里话,她现今怀孕在身,岂有转嫁之理?”石氏道:“就生出男女来,也是剋爷种,我决不留的!”鲁惠道:“母亲休如此说。这亦是父亲的骨血,况人家遗腹子尽有好的,怎么不留!”石氏只是恨恨不止。楚娘闻知,心中愈苦,思欲自尽,又想:“生产在即,待产过了,若夫人必欲相逼,把前生孩子托付大公子,然后自寻死路未迟。”不隔数日,早已分娩,生下个满抱的儿子,且自眉清目秀。鲁惠见了,苦中一乐,就与他取名为鲁意,字思之,取思亲之意。只有石氏甚不喜欢,说道:“我不要这逆种,等他满了月,随娘转嫁去罢!”鲁惠见母亲口气不好,一发放不下念头,恐自己出门后,楚娘母子不保,有负亡父之托。正在踌躇,不想鲁意这小孩,就出起痘花来。鲁惠延医看视,医人说要避风。鲁惠吩咐楚娘好生拥护。石氏却睬也不睬,只日逐在丈夫灵座前号哭。楚娘本也要哭,因恐惊了孩子,不敢高声,但背地吞声饮泣。石氏不见她哭,只道她没情义,越发要她改嫁了。过了两日,鲁意痘花虽稀,却不知为什,忽然手足冰冷,瞑目闭口,药乳俱不进。挨了半晌,竟直挺挺不动了。楚娘放声大哭。正是:

哭夫声复吞,恐惊怀中子。

夫亡子又亡,号啕不可止。

楚娘哭得昏沉,鲁惠也哭了一场。石氏道:“不必哭,死了倒干净!”便吩咐家人吴成:“未满月的死孩,例不用棺木。快把蒲包包着,拿去义坛上掩埋。”楚娘心中不忍,取出绣裙一条,上绣白凤二只。楚娘裂做两半条,留下半条,把半条裹了孩子,然后放入蒲包内。鲁惠也不忍去送,就着吴成送去。吴成领命携至义坛上。那坛上住着个惯替人家埋尸的,叫做刘二,说道:“今日星辰不利,埋不得。且放在我家屋后,明日埋罢。”吴成见说星辰不利,不敢造次,只得依言放下。到明日去看时,却早埋好在那里了。吴成道:“怎不等我们来看埋?”刘二道:“埋人的时辰是要紧的。今日利在寅卯二时,等你不及,我先替你埋了,难道倒不好?”吴成道:“也罢!”遂取些酒钱赏了刘二,自去回复主命不题。

且说楚娘夫亡子死,日夕悲啼。石氏道:“你今孩子又死,没什牵挂了,还不快转嫁罢!”楚娘哭道:“妾受先老爷之恩,今日正当陪侍夫人一同守节。就使妾有二心,夫人还该正言切责,如何反来相逼!”石氏道:“你不要今日口硬,日后守不得,弄出不伶不俐的事来,倒坏我家风。”楚娘见夫人出言太重,大哭起来,就要寻死觅活。鲁惠再三劝解,又劝石氏道:“二娘有志守节,是替我家争气的事。母亲正该留她陪侍,何必强她!”石氏道:“我眼里着不得这样人。你若要她陪侍我,却不是要气死我了!”鲁惠听说,踌躇半晌,乃对楚娘道:“二娘,你既不肯改节,母亲又不要与你同居。依我愚见,不如去出了家罢,但不知你情愿否?”楚娘道:“夫人既不相容,妾身情愿出家。只恐没有可居的庵院?”鲁惠道:“你若肯出家,待我寻个好所在送你去!”便吩咐吴成,要寻一清净庵院,送二娘去出家。吴成道:“本城中有个女真观,名为‘清修院’,乃是九天玄女的香火。小人亡故的母亲,曾在那里出家过来。内中道姑数人,都是老成的。二娘若到这所在去,倒也稳便。”鲁惠闻言,即亲往观中访看,见这些道姑,果然都是朴实有年纪的,遂命吴成通知来意。道姑见说是鲁衙小夫人要来出家,不敢不允。鲁惠择了吉日,备下银米衣服之类,亲送楚娘到观中去。楚娘哭别了灵座,欲请夫人拜别,夫人不要相见。楚娘掩泪登车。径往清修院中去了。石氏那时方才拔去眼中之钉。正是:

白鹤顶中一点血,媵蛇口内几分黄。

两般毒物非为毒,最毒无如妒妇肠。

不说楚娘在道观出家,且说鲁惠既安顿了楚娘,便收拾行装,哭别母亲,仍唤吴成随着,起身出门往柳州扶柩。只因心中痛念先人,一路水绿山青,鸟啼花落,适增鲁孝子的悲感。不则一日,来至柳州地面,问到那埋柩的所在。只见荒冢垒垒,其中有一高大些的,前立石碑,碑上大书鲁翔名字。鲁惠见了,痛入心脾,放声一哭,天日为昏。吴成亦哭泣不止。路傍观者,无不堕泪。鲁惠命吴成买办香纸酒肴,就冢前祭奠,伏地长号。

正哭得悲惨,忽有旌旗伞盖,拥着一位官人乘马而来,行至冢前,勒住马问:“哭者何人?”鲁惠还只顾啼哭,未及回答。吴成恰待上前代禀,只见那官人马后随着一人,却就是前日途中相遇的季信。吴成便晓得这官人即团练使昌期,遂禀道:“此即已故鲁爷的公子,今特来扶柩。小人便是鲁家的苍头。”昌期忙下马道:“既是同乡故宦之子,快请来作揖。”吴成扶起鲁惠,拭泪整衣,上前相见。昌期见他一表非俗,虽面带戚容,自觉丰神秀异,暗暗称羡。问慰了几句,因说道:“足下少年,不辞数千里之跋涉,远来扶柩,足见仁孝。但来便来了,扶柩却不容易。约计道里舟车之费,非几百金不可。足下若囊无余资,难以行动。”鲁惠哭道:“如此说,先人灵柩无还乡之日矣!”昌期道:“足下勿忧,令先尊原系狄公所葬。足下欲扶柩,须禀知狄公。今狄公驻节宾州,足下也不必自去禀他,且只暂寓敝署。等学生替你具文详报,并述足下孝思,狄公见了,必有所助。学生亦当以薄赙奉敬。那时足下方可徐图归计耳!”鲁惠拜谢道:“若得如此,真生死而肉骨也。”昌期便叫左右备马与鲁惠乘坐,并吴成一同带至衙中。鲁惠重复与昌期叙礼。昌期置酒款待,鲁惠因哀痛之余,酒不沾唇。昌期也不忍强劝。次日,正待具文申详狄公,忽衙门上传进邸报,探得河北贝州有妖人王则等作乱,窃据城池,势甚猖獗。昌期忙把与鲁惠看道:“贝州是尔我家乡,今被妖人窃据,归路不通。学生家眷,幸已接到。不知足下宅眷安否?扶柩之事,一发性急不得。狄公处且不必申文去罢!”鲁惠惊得木呆,哭道:“不肖终鲜兄弟,只有孀母在堂,没人侍奉,指望早早扶柩回乡,以慰母心。不能事父,犹思事母。不料如今死父之骸骨难还,生母之存亡又未卜,岂不可痛!”昌期劝道:“事已如此,且免愁烦。天相吉人,令堂自然无恙。妖人作乱,朝廷不日当遣兵讨灭。足下且宽心住此读书,待平定了,扶柩回去未迟。”鲁惠无奈,只得住下。正是:

一伤死别一生离,两处睽违两地悲。

黄土南埋肠已断,白云北望泪空垂。

鲁惠在昌衙住了多时,昌期见他丰姿出众,又询知其尚未婚聘,且系同乡,意欲与他联头姻事。原来昌期有女无子,夫人元氏近日在家新得一子,乳名似儿,年甫一岁,与女儿月仙同携至任所。那月仙年已十四,才色绝伦,性度端雅。昌期爱之如宝,常思择一佳婿。今见鲁惠这表人物,欲与联姻,但不知内才若何,要去试他一试。说话的,你道昌期是个武弁,那文人的学问深浅,他哪里试得出?看官不知,那昌期原是弃文就武的,胸中尽通文墨。所以前日安抚狄青取他到军中参赞,凡一应檄文、告示、表章、奏疏,都托他动笔。今欲面试鲁惠,却是不难。当日步至书斋,要与鲁惠攀话,细探其所学。只见鲁惠正取着一幅素笺,在那里写些什么,见昌期来,忙起身作揖。昌期看那素笺上,草书夭娇,墨迹未干。便欢喜道:“足下字学大妙。”鲁惠道:“偶尔涂鸦,愧不成字。”一头说,一头便要来收藏。昌期却先取在手中,道:“此必足下所题诗词,何妨赐览。”鲁惠道:“客馆思亲,和泪写此,不堪入览。”昌期道:“学生正欲请教。”遂展笺细看,乃七言律一首,云:

荷蒙下榻主人贤,痛我何心理简编。

《莪蓼》有诗宁可读,《陔》《华》欲补不成篇。

死悲椿树他乡骨,生隔萱帏故国天。

石砚杨花点点落,未如孤子泪无边。

同类推荐
  • 水浒传(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水浒传(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本书的内容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的一次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这部分写得最精彩,揭示了阶级压迫是农民起义的原因,形象地展示了这条真理。从受招安到征方腊,写农民起义由动摇、蜕变到失败的过程。虽然作者有他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写出了宋江等覆灭的悲剧,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该书还写了高俅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和腐朽的本质。另外,书中又写了另一类剥削者,其中如西门庆、郑屠、毛太公、祝朝奉父子等,他们是地主恶霸,有钱有势,结交官府,骑在人民头上,作恶多端。他们压迫、欺凌广大的人民,激起了人民普遍的反抗。
  • 遇见你,才是最好的时光:让所有人心动的爱情

    遇见你,才是最好的时光:让所有人心动的爱情

    本书精选作家古保祥的数十篇青春爱情类故事,其中许多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和《青年博览》等杂志转载。这些故事或悲或喜,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寂寞的,有疯狂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爱和哲理的青春洗礼,里面有我们每个人青春的影子。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带给你爱的感触,让你发现属于自己的最好时光。
  • 凤凰奇侠③:温柔相公

    凤凰奇侠③:温柔相公

    哇!她活了那么久,还是第一次见美男出浴哩!既然对方发现自己“春光外泄”后也没抗议,那她也就很自然的给他继续看下去……啊啊啊,他看起来好好吃喔……不行不行!她已经戒荤八百年了,怎么可以破戒!尤其这男人比她多活了好多年,知道的事总比她多一些。也许她可以问问他自己到底是得了啥怪病,为何每回见了他就心跳加快、脸儿发红,只想一口把他吞下肚里……
  • 小城故事多(下集)

    小城故事多(下集)

    工厂改制是一个大问题,六一身在其中,亲身感受到改制出现的官商勾结、自买自卖,揭露工厂厂长趁改制之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工人血汗,这里下岗工人在叙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
  • 婚活男女

    婚活男女

    《婚活男女》中,将视线投向当代社会沉积已久的“剩男剩女”现状,将沉甸甸的题材写得轻松好看,潜心用细腻的文笔、独特的思索叩问探讨婚姻真谛,引起不同年龄群落人们的情感共鸣,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深海狂徒

    深海狂徒

    海边一个小小的人物,如何发现世界的真相。一步一步的行走这样的人物是否会成为左右世界的那个生物?当一切都已经明了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慨
  • 先知的遗产

    先知的遗产

    一个视荣誉为性命的王子;一个整天生活在恐惧中的匪帮小杂役;还有一个一心想出去闯荡的年轻女法师,三个人迥异的生活究竟会奔向何方?这里有几千年的历史和宗教,有三个各有特色的大洲:无论是一天大多数时间里都被酷热统治的波斯蒂亚特,还是两千年前就陷入永夜的雷吉斯特,亦或是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的米德尔加,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传奇。
  • 巫事奇谈

    巫事奇谈

    内容简介:“巫”,古老而神秘诡谲的原始宗教,门派很多,魇术、幻术、医术、种蛊、练制山魈和阴兵、化伥鬼、魂灵穿越等等......。一位青年猎户因为机缘巧合,入巫门后,在一群红颜知己的帮助下,成就了一番事业。故事匪夷所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应该好看。
  • 一个男孩的暗恋日记

    一个男孩的暗恋日记

    一个男孩暗恋一个女孩期间所写的日记。表达了这个男孩对于喜欢一个人独特的理解,作品是以笔者为原型的真实发生在校园之中的事。如今即将毕业,仅以此发表以向青春致敬,向那纯真的感情致敬。愿各位读者阅读安好,你们安好,便是晴天。
  • 莫缘神探:一只萌橘滚天下

    莫缘神探:一只萌橘滚天下

    十四岁时,萌橘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见了他,才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更低谷。莫名其妙的被许莫缘拉去查案子,莫名其妙的破了惊天大案,莫名其妙的成立了侦探社,又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案件……直到最后,她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初那个她嫌弃的要命的少年,却在记忆里默默消逝远去……
  • 神棍二人组

    神棍二人组

    他叫巴尼她叫舒小媚他本是神圣天堂的天使她本是抓鬼部门的成员他说我遇到舒小媚是命运使然她说我遇到巴尼纯属点子太背就这样,一个代号神棍的二人组正式成立
  • 盛宠绝色妃之清清夜色

    盛宠绝色妃之清清夜色

    一场意外医疗事故,水清清穿越到水国的倾泽公主身上,杀奸佞,解开重重疑团;而他不管是夜国的皇子还是江湖上的无心神医,却始终站在她的身边,与她并肩作战,宠她,爱她,一生只有她,他们能否快意江湖一辈子呢?......
  • 南昌之光

    南昌之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当感受到脉脉温情之后,一个最直接而又裸露的想法,就是在漫漫人生之途中,给予回报。让他人也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到同样的脉脉温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用时尚的话儿来讲就是“和谐”。
  • 逆天系统之杀戮大帝

    逆天系统之杀戮大帝

    [火爆爽文]逆天系统,无敌神功,逆天崛起,诛邪伐圣。
  • 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

    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

    头脑聪明不是你做人的唯一资本,手里有钱亦不是你做事的全部资本。那么做人靠什么,做事又靠什么?做人靠手段,做事靠手腕!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是经久不衰的铁律!一样的脑子,一样的身材,为什么有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而你却呼吸困难?为什么有的人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而你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一次又一次戴上了成功的花环,而你却一次又一次跌进了失败的深渊?为什么有的人最终走身辉煌,而你却只能在黄昏中收拾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