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300000007

第7章 早年的经历和政治生涯(1)

(1913—1959年)

尼克松的政治生涯开始于冷战初起的40年代后期。在之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活动中,尼克松不仅见证了全部的美国对华政策,而且参与其中。他的中国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尼克松的早年经历主要是指他任国会议员和副总统的时期。他的成长背景中没有什么对他后来的对华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看不出他比同时代的其他美国人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是,尼克松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个性、对外交事务的浓厚兴趣、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政治风格,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尼克松的中国观主要是“亲蒋”和“反共”。

一、一颗政坛新星的升起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家庭背景、社区环境,特别是学校教育,都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要素。尼克松也不例外,他的家庭、生活的地域、早年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对于他性格的形成、他对政治的热衷和对国际事务的兴趣,都有一定的影响。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小镇约巴林达,他在约巴林达和附近的另一个小城惠蒂尔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与生活在多种族混合居住的南加州的其他美国人一样,尼克松习惯了与不同种族的人们和平相处。尼克松就读的小学是一所只有四位教师的村级小学,但学生却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家庭。如在尼克松一年级的班上,不仅有黑人孩子和墨西哥裔孩子,还有日本裔孩子和华人孩子①。这个例子并不能说明尼克松少年时是否对华人友好,但是,后来尼克松在担任总统时,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他的白宫幕僚说过,在他的家乡加利福尼亚的美籍华人,大多是“爱和平、守法纪并世代俭朴的”②。这个印象无疑来自于他早年在家乡的经历。

学校教育对尼克松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从约巴林达小学毕业后,尼克松先后进入过四所学校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在那所学生来源于整个南加州地区的惠蒂尔高级中学,他也是出类拔萃的。1930年9月,尼克松进入惠蒂尔学院,在这里他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中,并开始领略到社会活动的乐趣。他是学生干部,是由四个人组成的惠蒂尔学生辩论队的成员,为了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辩论赛,尼克松需要准备各种辩题,涉猎各类知识,并掌握了辩论的技巧。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开始形成。他博览群书并热衷于参加有关国际问题的各种讨论会,例如,在1934年他听了一位海外归来的学者做的关于中国的讲座③。我们并不清楚这次讲座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但这很可能是尼克松最早接触到中国问题。

在惠蒂尔学院,尼克松主修宪法史,在众多的老师中,有一位教授对他影响很大,那就是讲授英美文明史、美国宪法、国际关系和法律学的保罗. S.史密斯博士。出身于教友会教派家庭的史密斯,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是惠蒂尔有名的自由派和进步派人士。他教导学生,历史“不仅是过去事件的编年记录,而且是对政治潮流的分析、批判和认识”。史密斯博士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富于激情。他讲课从来不用讲稿,但常常口若悬河,声情并茂,甚至唾沫飞溅,因而得到“口水佬史密斯”的绰号。尼克松对史密斯博士讲授的课程非常感兴趣,他后来认为史密斯对他的早年有重要的思想启迪①。尼克松从史密斯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政治趋势的重要性,启发了他的政治野心和朦胧的历史使命感。在尼克松的第一本回忆录《六次危机》中,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史密斯的名字,但认为他在惠蒂尔学院的经历是其“政治生涯的最好基础”②。尼克松当年的一些同学也认为,他作为领导人的潜质在智力、能力、思想和政治野心方面,都是“始于学院时期”③。

①Aitken,Nix0n:A Life,p.17.

②Anthony Kubek,The Red China Papers:What Americans Deserve t0 Kn0w Ab0ut US-Chinese Relati0ns(New York:Arlington House Publishers,1975),p.186.

③Aitken,Nix0n:A Life,p.39.

1934年,尼克松进入了北卡罗来纳州杜勒姆的杜克大学法学院学习。杜克大学是美国十所名校之一。尼克松不仅离开家乡小镇,来到了政治经济发达的东部,而且在这里学会了竞争。在尼克松的班上,有45名来自各地的学生,但是,他们中只有12人能够在第二学年根据成绩和表现获得奖学金。尼克松知道他别无选择,要么比别人更努力,要么失败。最终,他证明了自己的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激活了尼克松的竞争本能。刻苦努力和勇于开拓成为他个人奋斗的两大特征。多年以后,他的同学拜伦·内茨勒再见到尼克松时,感到尼克松虽然成熟了,但他“本质上还是我在大学里认识的那个人”④。

①Aitken,Nix0n:A Life,pp. 40 - 41;Byron Netzley,interview by Greg Brolin on June 9,1970,in Richard Nix0n at Whittier C0lle e,Oral History Program,Richard Nixon Project,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p.2.

②Richard Nixon,Six Crises(New York:Doubleday&Company,Inc.,1962),p.296.

③Netzley,Richard Nix0n at Whittier C0lle e,p.1,p.10.

④Netzley,Richard Nix0n at Whittier C0lle e,p.13.

大学毕业以后,尼克松回到家乡,在约巴林达从事律师职业,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参加了海军,在部队服役三年。尼克松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被派到离家乡960多公里以外的南太平洋海域执行任务,体验了一种与南加州小镇律师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他来说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他开阔了视野,对更多的国际问题予以了关注。正如他的传记作者斯蒂芬. E.安布罗斯所说,尼克松这一段“学习的经历”使他了解到自己“作为领导人、扑克玩家,甚至政治家的潜力”①。有意思的是,在尼克松关于大战时期的世界事件的记录中,有一段从《生活》杂志中摘抄的有关中国事务的词句和他自己的评语:“非民主的军队”,“美国金钱和礼物支持下的审查制度、贪污腐化”,“军队和民众缺乏志气”,“蒋政权抱怨美援不足......中国军队派系纷争严重”,等等②。尽管以上只言片语不能说明尼克松对中国事务有多深入的了解,但这些简短的笔记表明尼克松对中国问题颇有兴趣,他的有些判断甚至相当精确。这也是已掌握材料中发现的尼克松对中国问题最早的评论。

①Ambrose,Nix0n,Vol. 1,pp.106 -115.

②Aitken,Nix0n:A Life,p.106.

年轻的尼克松虽然有政治野心,但缺乏政治背景,他既无罗斯福家族和肯尼迪家族的实力,也无大财团的支持,他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不过,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渴望成功的冲动,有投身政治的志向。同许多有着远大目标和追求的年轻人一样,尼克松这时的人生哲学是功利主义,那就是一切服从于既定目标,或者说是要以成败论英雄。尼克松等待着,寻找着,并很快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

1945年10月3日,赫尔曼·佩里的一封来信改变了尼克松的人生道路。佩里是美洲银行惠蒂尔分行的经理,当地共和党的积极分子,也是尼克松母亲大学时的同学,他是看着尼克松长大的,了解尼克松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佩里在信中问尼克松是否愿意参加1946年共和党众议员的竞选。竞争对手是担任过五届众议员的杰里·沃里斯,而这时的尼克松只不过是个毫无政治背景,即将退役的海军军官。尼克松虽然曾经有所犹豫,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他告诉妻子帕特,既然共和党给了他这个机会,他就要不惜一切,去赢得胜利。

尼克松投入到竞选的准备工作当中,他仔细研究了对手的材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相信我对沃里斯的经历了解得跟他自己一样多,实际上,我甚至知道得更多”①。这虽然很可能是后来尼克松不忘炫耀自己的成功并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但他确实抓住了击败沃里斯的机会。

沃里斯出身于南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名门望族,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青年时代受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加州消灭贫困运动”(EPIC)的重要人物,这一运动是由著名小说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厄普顿·辛克莱领导的。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期,当美国工人运动活跃、美国共产党影响较大时,沃里斯曾经标榜自己为“社会主义者”,并得到过“产联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支持。他后来支持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成为自由派民主党人,并获选众议员。

沃里斯并没有将名不见经传的尼克松放在眼里,却不知尼克松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在尼克松眼里,沃里斯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大大脱离了社会现实,无论是他的政治主张还是经济观点,都不符合大多数选民的胃口。在他看来,到了战后的40年代,沃里斯仍然热衷于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政策,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1946年,一方面是人们迫切希望改变因战争所造成的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和短缺,另一方面,在战后突然出现经济繁荣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对新政立法中那么多由政府施加的控制和干预感到不满。一言以蔽之,现在已经不再是大萧条那样艰难的时期,而是美好的战后新时代的开始。尼克松找到了打败沃里斯的方法,就是把社会现存的种种矛盾都推到民主党身上去。除此之外,尼克松还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打起了反共产主义的旗号,使他在保守派和共和党占优势的加州能赢得更多选票。虽然尼克松在竞选中并没有直接地给沃里斯贴上红色标签,但他故意把沃里斯与所谓“受共产党控制”的“产联政治行动委员会”联系在一起,让它成为沃里斯洗刷不清的污点。结果,尼克松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成为其政治生涯的起点。

①Richard Nixon,RN:The Mem0irs 0f Richard Nix0n(New York:Grosset&Dunlap,1978),p.36.

1950年是尼克松政治道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他故伎重演,用1946年竞选众议员时的策略竞选参议员,并击败了对手道格拉斯夫人。海伦·加黑根·道格拉斯从政前是百老汇的歌剧演员,也是电影明星梅尔文·道格拉斯的妻子。她是新政的积极支持者,在1944年因发表支持劳工团体的言论而吸引了加州自由派的注意并当选众议员。她的内政方针是完全支持新政的,但在对外政策方面,她的观点则有些模棱两可。她虽然也批评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但投票反对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还反对给非美活动委员会拨款,这些都成为尼克松攻击的靶子。

在这次角逐参议员席位的竞选中,尼克松与上次一样,将国内的共产主义威胁定为辩论的主题。他指责道格拉斯夫人在她做国会议员的六年期间,一直支持国务院在亚洲姑息共产主义的政策,他声称,道格拉斯夫人那个有名的“粉红色传单”表明她是与共产党同流合污的。结果,被称为“狡猾的狄克”的尼克松击败了“粉红色夫人”,并因而“毁了她一生的清誉”①。

①Ambrose,Nix0n,Vol. 1,p. 220;Mitchell,Tricky Dick and the Pink Lady,pp.18 -21.

1952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赫赫有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挑选尼克松作为他的竞选伙伴,使尼克松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迈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台阶。尼克松之所以被共和党核心人物看中,是因为他是共和党内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在处理希斯案件中得到的坚决反共的声誉,在加州取代民主党人入选参议院的胜利,以及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出色表现,使尼克松声名鹊起,引起了共和党元老们的注意。艾森豪威尔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能吸引年轻的和中年的选民的选票的竞选伙伴,尼克松政治上的精明与干练也是艾森豪威尔所欣赏的①。而且,艾森豪威尔的主要幕僚都倾向于选择尼克松为副总统候选人。其中,赫布·布劳内尔曾对选择尼克松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这样说道:尼克松“几乎是一个理想的副总统候选人。他年轻、有活力,来自西海岸地区,有参、众两院的经验和良好的工作记录,而且口才不错”②。安布罗斯概括了尼克松的优势,即:

尼克松的年轻可以平衡艾森豪威尔的稳重;他的加州背景可以弥补艾森豪威尔班子的东部倾向;他的激进可以补充艾森豪威尔的温和形象;他的亲蒋反共得到院外援华集团的首肯;他对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也能得到艾森豪威尔的欧洲盟友的欢迎。此外,他对杜鲁门政府的猛烈抨击是所有共和党人都喜欢的③。

①Regional Oral History Office,“Richard M. Nixon in the Warren Era”,interviews by Amelia R. Fry in 1975,in Earl Warren Oral Hist0ry Pr0ject,Bancroft Libra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p.74.

②Ambrose,Nix0n,Vol. 1,p. 249.

③Ambrose,Nix0n,Vol. 1,p. 249.

艾森豪威尔本人对尼克松倒不是很熟悉,他以为尼克松的年龄是四十一二岁,而尼克松实际上只有39岁。不过,他知道尼克松在国内的名气,也知道尼克松为自己以及共和党做了不少工作。他还知道他的多数幕僚都推荐尼克松,相信他的参与有助于争取选票,并平衡共和党内部的一些利益之争。艾森豪威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对此有过这样的叙述:

同类推荐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说明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同时,本书也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和贯彻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在实践形式上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所在。
  • 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

    卓越班组长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党的优秀儿女

    党的优秀儿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热门推荐
  • 嫁出娘亲娶进爹

    嫁出娘亲娶进爹

    刚穿还没有反应过来,相公就嗝屁了,嗝屁就嗝屁吧,被人嗝屁那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这丫倒是好,嗝屁了,那是举国欢腾,但是赌坊的人那是哭的比死了自己的亲爹亲娘还惨!为什么呢?相公嗝屁了,留下巨额财产,跟一岁多的包子,守着一家酒楼跟一千多的良田还有几座大山,实在是什么都不愁,但是人多着要“吃肉啊”于是寡妇很愁嫁啊!相公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卿娘是寡妇了,还有一个萌萌腹黑的亮晃晃的托油瓶,这怎么办?大颜朝的人都知道卿娘是带着托油瓶的寡妇了,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寡妇,可是前夫威名实在是太旺,没人敢娶。于是卿娘的日子,每天不是跟人吧啦瓜,就是大牌,要不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抱着包子招摇过市,美其名是给娃找个爹,其实就是自己想找个男人!皇帝说每天用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十分悲伤的想:老子这一辈子真是失败,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边关士兵跟别的国家士兵那是好的跟一个娘生的一样,根本没有战争可以打,弄感觉自己很无能一样。外可就不要这看了,见自家老大这样悲伤,一致认为,自家老大是忧国忧民的好老大,现在一片繁荣了,老大还这样忧国思民,更是努力工作,于是国家更加繁荣,自家老大就更加悲伤。弄的下面的人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努力,皇帝就加班加点的悲伤。想想边关好几个兄弟都没有老婆,不如找点热闹看,于是悲催的皇帝知道卿娘愁嫁,也当起媒婆来。下面人一看,大颜朝的老大实在是为民的好老大,连寡妇再嫁都操心,还操碎了不少人的心,于是各个国家都效仿大颜朝,因为实在是闲的蛋都疼碎了,又长出来!于是各个国家把没有结婚的,以各种理由骗到了安乐镇。美其名说是,休假!于是各个大臣家里没有出嫁的姑娘,那是都往安乐镇跑了,多金又能力的人都在,自己再查,难不成比不过一个寡妇?还是一个带着拖油瓶的寡妇?就这样,为了卿娘找相公,各个国家的老大都下赌注了!最后发现了天大的秘密,这还了得?闹大了,可就玩完了!一出好剧就这样拉开帷幕~~~~~~~
  • 手写的从前

    手写的从前

    曾几何时,我多么的希望能看一看陈旧的教室,摸一摸破烂的桌椅,听一听,走廊里的上课铃声,年少时,有爱过的,恨过的,放弃过的,遗憾过的,如果,时光还可以重来,我必定会对那个人说,其实,我,,,,
  • 众生乱

    众生乱

    上古之时,人神鬼三族混战,鬼族大败,退于冥界,偃旗息鼓,年时已久,传说纷纷,不辨真假。人,神,鬼三族的纠纷终于在鬼族的蠢蠢欲动下再次重回人们的视线,三方博弈,似乎还有更强的势力正在介入。击碎鬼族的复仇之梦,才发现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神族与人族的真正关系也浮出水面,鬼族的落败倒底谁才是最得益者,一场真正的大战似乎还在酝酿,而人族藏守数万年的秘密到底又是什么,超越三界的势力之中又在有怎样的争斗……
  • 蚀血煞眼

    蚀血煞眼

    家?早已不在。父亲的叛国,给我带来的是无数人的鄙视和无尽的耻辱,母亲被逼自杀,仇恨之路,却得知并非如此,身份扑所迷离,我到底是谁?
  • 浅月若云初

    浅月若云初

    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自己的身体里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封印?谁能告诉她,到底哪里才能够找到那段属于自己的记忆?谁能告诉她,这位病美男,又是怎么回事?她为寻找身世而来,却不小心让某人住进了自己的心里,从此许下“愿伴君凰舞于天下”的誓言。解开封印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头一次如此厌恶自己所背负的一切,这是她命中注定的孤独。一边是天下苍生,一边是用尽生命去爱的人,最终与他刀剑相向的那一刻,她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象征着他们爱情的月季,又能否灿烂依旧?
  • 凡帝至尊

    凡帝至尊

    皇道至尊。不一样的修仙故事,不一样的爱恨情仇。看天下如何尽在掌握。
  • The Man Who Could Not Lose

    The Man Who Could Not Lo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符战师

    符战师

    做全才难,做专才却相对容易。把所有事情做好很难,至少需要绝顶BUFF。但只做好一件事情,你我皆可。他曾经是一个全才,天赋绝顶的天才。当天才重归凡尘之后,他该如何再登仙途。符师专才,依旧可以再展宏图。
  • 血殚鸳鸯泪

    血殚鸳鸯泪

    小说讲述了宁夏塞北石埠头镇,两个资本家,邢嗣昌和屠大业的不同人生,不同理念,不同命运和不同结果。全书重点描写石埠镇禹丰洋行大老板邢嗣昌及其一家人的故事,邢嗣昌由于刚愎自用,嫌贫爱富,独断专行,稀里糊涂的演译了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骨肉相残的蠢剧。
  • 原来我们都变了

    原来我们都变了

    十七岁我们恋爱,二十一岁我们分开,二十六岁我们和好如初,却在和好之后发现对方都已不在是原来的那般美好,原来我们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