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300000013

第13章 早年的经历和政治生涯(7)

从1946年到1951年,从击败沃里斯到指控艾斯拉兄弟,从调查希斯案件到战胜道格拉斯夫人,尼克松的四次辉煌胜利都得益于他的反共产主义立场。尼克松在赢得这些胜利之后,把反共产主义的策略奉为制胜法宝,不断在实践中重复使用,并一再取得成效。尼克松的反共产主义立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他灵敏的政治嗅觉告诉他,反共产主义会给他带来政治上的好处;二是时代的烙印。从国际形势来看,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奏响了冷战的序曲,美苏关系日益紧张,它们在欧洲的争夺已经十分明显。反共产主义不仅迎合冷战形势,而且能够有效地攻击罗斯福新政中的偏左政策,进而反对其继任者———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因此,反共产主义是共和党重振声威并夺回丧失多年的执政权的政治利器之一。在尼克松到华盛顿履新之后,他又用这一策略,在国会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职位上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尼克松开始了他灿烂的政治生涯,而反共产主义也成为他最大的政治资本,这就决定了这个时期他在中国问题上的观点。

①Gellman,The C0ntender,p. 88.

②Gellman,The C0ntender,p. 452.

在担任副总统的八年期间,虽然尼克松在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上没有起过什么重要作用,但对他个人来说,这段经历非常重要,那就是他看到了外交事务的复杂性,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线那么简单。这段时期,尼克松在对华政策的立场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在公开场合,尼克松树立的是反共斗士的形象,但在私下里,他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和现实的判断。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指责民主党政府“丢失了中国”,但实际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于是否改变或怎样改变其前任民主党政府的政策也颇费脑筋,其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也就此多次讨论了远东政策问题。在这些会上,尼克松的态度与他在公开场合不同,对某些问题,他有理性的思考。尼克松在公开场合与私下言论中的不同看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公开表明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的同时,尼克松并不看好台湾“反攻大陆”的计划

作为政府高级官员访问亚洲归来之后,尼克松在1953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177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汇报了他此次亚洲之行。对于台湾,尼克松说他惊异地看到台湾的国民党正在努力使人们相信它已经改变了,不再是当年那样的腐败,并且正在为“反攻大陆”做准备。他说,台湾的情况比他想像的要好,没有“滥用美援”,而且“士气高昂”。不过,尼克松仍然认为台湾没有希望“光复”大陆。尼克松没有介绍他与蒋介石的会谈和蒋介石的“反攻大陆”的计划,而认为台湾只能是“海外中国文化的载体和标志”①。

(二)在鼓吹美国坚决与共产主义决战的同时,尼克松也呼吁与中国开展贸易

也是在第177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尼克松谈到关于中国的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美国应当和其他国家一起,制订一项用军事手段推翻中国共产党政权的计划。持这种观点的仅是少数。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国本来有可能走南斯拉夫铁托式的道路,但在朝鲜战争以后,这种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英国的职业外交官,包括香港总督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爵士。尼克松还介绍了葛量洪的观点,即:红色中国不会消失,因此一定会逐渐被国际大家庭所接受;联合国应当接纳中国;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对华贸易应当恢复;而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应当回归中国。同时,2 200万海外华人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因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和美国与苏联的关系一样,必须是冷静的、正确的②。尼克松虽然没有说他是否赞成葛量洪的观点,但这一观点显然对他是有深远影响的。1956年尼克松访问香港时,曾会见了葛量洪。尼克松告诉葛量洪,他认为保持西方与中国之间的交往是重要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贸易,因为,要做生意的话,“在双方签订合同之前,中国人和美国人......将不得不彼此接触”。葛量洪对尼克松的此番温和的言论印象十分深刻③。

①FRUS,1952 -1954,Vol.ⅩⅣ,pp.346 -349.

②FRUS,1952 -1954,Vol.ⅩⅣ,pp.346 -349.

③Alexander Grantham,Via P0rts:Fr0m H0n K0n t0 H0n K0n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65),p. 177;Chang,Friends and Enemies,p.111.

此外,尼克松还说,从争取由中国内部而不是外部推翻其政权的愿望出发,美国可以采取遏制与经济封锁的政策,但是,他认为这样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他认为,虽然共产党很难赢得那些有着几千年传统观念的老人们的心,但是吸引了千千万万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年青人的支持。因此,尼克松认为,现在看来,推翻这个政权的可能性比美国所希望的要小。他还提出一连串问题:“在朝鲜问题解决以后,我们如果还要考虑继续实行经济封锁的政策,我们负担得起吗?我们能够顶住来自盟国和中立国的压力吗?”所以尼克松建议,继续实行遏制和孤立的政策,但允许进行贸易。他认为贸易问题必须考虑,因为它将是不可回避的。在尼克松看来,美国可以在不承认中国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贸易①。在1954年4月13日的另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在讨论是否“通过某种形式的贸易”去影响现存的中苏关系的问题时,尼克松再次强调对华贸易的必要性。他说美国直到1937年(实际上应该是1933年)才承认苏联,但在此之前,美苏贸易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他又说,美国现在还不能承认中国,但他觉得没有理由不将扩大对华贸易作为一个契机,并认为现在“是时候坐下来决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水平的贸易最符合美国对共产党中国的利益”②。

(三)在坚持反华立场和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同时,尼克松认为还有其他选择

在1954年8月18日的第211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尼克松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概念:“强硬共存”(tough coexistence)③。他同意杜勒斯的观点,认为要对现存的美国对华政策做出改变还不是时候,但他相信中国是美国的亚洲政策中的关键问题,中国“是亚洲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值得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来下决心看如何处理中国问题”。他还说,“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最后的决定,即对共产党中国采取强硬还是软弱的政策”。他认为,在未来25—50年里都不能采取软弱的政策,因为软弱的政策“只会导致中国共产党在亚洲的完全统治”。所以,美国的政策不是在战争或共存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而是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他所谓的“强硬共存”,一种介于战争和绥靖之间的政策。他解释说,将政策限定为要么战争,要么共处,意味着“兵戎之下谋求和好”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他的“强硬共存”则是“拒绝战争,但决不姑息”。

①FRUS,1952 -1954,Vol.ⅩⅣ,pp.348 -349.

②FRUS,1952 -1954,Vol.ⅩⅣ,pp.408 -411.

③FRUS,1952 -1954,Vol.ⅩⅣ,p. 528.

(四)在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傀儡的同时,尼克松也注意到了中苏分歧的一些苗头

50年代末,中苏关系中的不和谐露出水面,尼克松认为中苏之间最终会走向分裂,如果美国采取软弱的政策,将会使中国统治亚洲,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和平共处政策是行不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应该与中国开战,所以,他认为“强硬共存”从长远来说是在中苏之间打入一个“楔子”的最佳方案①。尼克松对中苏关系十分重视,当苏联领导人米高扬1959年1月访问美国时,尼克松甚至在其用餐时都在就中苏政策分歧的问题“打搅”他②。当然,尼克松真正认识到中苏分歧对美中关系的价值,要等到60年代后期。

公开的立场与私下的言论,哪一个更能反映他的思想本质呢?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政治家通常会掩饰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根据形势的需要来应对公众。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公开的立场和私下的声音,是他们出于不同动机而选择的表述方式。

尼克松的立场与美国共和党政府的政策是完全一致的,而他的观点则充满矛盾。尼克松的“强硬共存”基于两个判断:一是中国的共产党政权短期内不会垮台;二是中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美国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尼克松的意思并不是说美国应该与中国和解或对中国友好,但他的确认为不应该诉诸战争。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实际上也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如美国学者南希. B.塔克指出的,杜勒斯寻求一种迫使中国垮台的强硬路线,但他的政策从来不像他口头上说的那样僵硬死板,他“从其亲密顾问们的洞察中获得益处,他们较为温和的观点使他决定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并最终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而且,艾森豪威尔在对华政策上也是力图避免与中国直接冲突并显示出了“较多的灵活与谨慎”①。尼克松没有再对他的观点做进一步的阐述,但可以看出,尼克松观点的核心不是是否要对付中国,而是如何对付中国,这种思考在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一直没有泯灭。

①FRUS,1952 -1954,Vol.ⅩⅣ,p.536.

②Chang,Friends and Enemies,p. 209.

尼克松的“强硬共存”实际上是想要走一条中间道路,这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十分幼稚的。既然美国把中国视为“邪恶的”国际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冷战中的“敌方”,它就不可能以平等和自然的国家关系去对待中国。“共处”意味着彼此能够包容或容忍对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而“强硬共存”仍然没有抛开意识形态的藩篱,也就不可能有沟通与合作的可能。

总的看来,到50年代后期,尼克松虽然在公开场合仍以反共斗士的形象出现,但他的反共“势头”已有所减弱。杜鲁门就曾经对尼克松副总统的反共立场做过这样的评价:

有记录显示,在成为副总统后,尼克松先生再没有花上5分钟去揪共产党,哪怕是扫一眼床底下,看看有没有带刺的布尔什维克藏在那里。1954年选举以后,当红祸问题失去魅力时,尼克松先生将此事抛之脑后了。......至此,历史上最伟大的间谍探子遗憾收场了。尼克松先生和他的同伙拿美国人民的信任开了个玩笑②。

①Nancy Bernkopf Tucker,“A House Divided:The United States,the Department of State,and China”,in Cohen and Iriye,ed.,The Great P0wers in East Asia,1953 - 1960,pp.54 -55.

②Speech Notes(no date is given,but the contents make it clear these were written in 1960):“The Case Against Richard Nixon”,p. 14,Papers of Harry S. Truman,PostPresidential Files,Harry S. Truman Library.

杜鲁门的评价虽然带有明显的党派偏见,但也反映出尼克松反共立场的变化及其政治风格。一方面,在尼克松进入政坛之时,冷战伊始,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共产主义的狂热,麦卡锡主义就是这种思潮登峰造极的标志。尼克松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是一个很会跟随潮流的人,他选择反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坐标,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征是吻合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一旦借助反共产主义的声誉成为共和党的议员之后,他就必须维护共和党的利益,为其国内外政策辩护。总的来说,50年代初,共和党成为在野党20年之后,最主要的目标是要重返白宫,夺回执政权,同时,它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它过去的大市场和盟友———走向共产主义,而要竭力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作为共和党的政治新星,尼克松为共和党在1952年总统选举中获胜立了功劳,他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与共和党的利益也是完全一致的。但另一方面,尼克松也是一个精明的政客,他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理性的分析。他私下对一些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还是很有见地的。不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尼克松总是随着政治的风向标摆动,以政治的功利去确定自己的政治态度。在担任副总统的8年期间,尼克松既得到了信心,也膨胀了野心,并得到一次可能使他在仕途上再登高一步的机会,这就是在1960年竞选美国总统,可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呢?

同类推荐
  • 国情读本

    国情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本书主要从伟大祖国国情概况、专题国情两个大的方面讲述国情知识,其中第一编又分为我们的家园、硕果累累的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三大块,第二编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部分进行讲述。内容浅显易懂,文图并茂。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为作者刘书林的一部论文专著。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刘书林著,
  •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换媒介。人和人初识之后,通过深入交往,彼此之间的情义会在“输出”和“输入”中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重视人情的社会环境下,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人脉”这个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气,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俗。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拉关系,呼朋唤友为利益”,这的确落入了俗套。其实,细究下来,“人脉”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种有品质、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满阳光的深层次交往。
热门推荐
  • 小王子

    小王子

    全球发行语言超过100种,销量仅次于《圣经》,数亿人为之感动。这是一部充满诗意而又温馨的美丽童话,讲述了法国飞行员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上遇到了一个古怪奇特而又天真纯洁的小王子,他来自一颗遥远的小星球,游历了分别住着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地理学家的6个星球。作者通过小王子的游历暗讽了成人世界的荒唐和虚伪,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于爱、人生等重大命题的深刻体会与感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书生行

    书生行

    人族孱弱之族,前为各族奴,后励精图治,终摆脱奴役,各族争霸,死伤惨烈,人族率领无敌之师击退各族成就霸业。更朝换代,各族战火纷争不断很多族群隐没与历史之中,怨灵大军突起,各族危机使他们不得不放下成见团结共度难关。
  • 我的霸道监护人

    我的霸道监护人

    我的微脖http://t.***.***/zz7903901她,15岁,父亲杀人母亲逃跑,法院指定陌生的年青总裁为她的监护人。他,25岁,冷酷霸道,却甘愿成为一个小女孩的奶爸。他用温柔为陷井,宠她,爱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让她了解亲情的可贵,家的温暖。然后,再亲手将她打入深深的地狱......一个孤女,被男人抛弃,怀着孩子,身无长物,除了再次学习母亲的榜样沉沦,她还能做什么!不,我命由我不由天!软弱的人被生命虐待,坚强的人虐待生活。殷亦桀,我不会恨你,亦不在爱你,我要永远的忘记你。然后,找到属于我自己的没有你的幸福。
  • 妹惑天下

    妹惑天下

    天下尊者,玉公子也;天下贵者,重名公主也。看公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玩弄朝廷,运筹帷幄,顺便把纨绔妹妹收下。妹妹篇:这个男人好漂亮,这个男人身材好棒棒,这个男人好性感,这个男人好想把他扑倒,这个男人........为什么是他哥!!!!!!
  • 第五人类

    第五人类

    他是上一时期的传承者;他是领导眼中最完美的属下;他是11眼中的恶魔;他是异能者眼中的神话;他是女人心目中的好男人;传承中提到的主宰巨轮究竟是什么?他能否超越一切?(新手上路,求推荐、求点击、求收藏!总之什么都求!!!嘿嘿~同时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兔兔的QQ群:165733058)
  • 美好的月光

    美好的月光

    ‘’于莫儿,生日快乐!‘’于莫儿一转头,天哪!他们都来了!不是说不来吗,害她伤心了一下午。‘’莫儿,这是我们给你做的蛋糕,做的不好,别介意哈!‘’眼泪顿时哗啦啦的往下流...
  • 《绝世天命者:轻狂大小姐》

    《绝世天命者:轻狂大小姐》

    一朝穿越,异世醒来。她是脾气火爆而又腹黑的雇佣兵,她也是嚣张纨绔的凤族大小姐,卖得了好萌,装得了御姐。而他,却是身世神秘,在大陆上地位超然的祭师大人,手段冷酷残忍,一袭月华长袍倾尽天下。当她遇上他,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龙与凤,珉与舞

    龙与凤,珉与舞

    一道圣旨他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一道圣旨他永远不能废她,他原本心爱的人是轩辕汐晴为何变成了于若舞?新婚房晚,他让她独守空房,但是后来为什么他冲进去把她的贞操弄掉了?曾经,他以为她只是一个普通女孩,想不到她竟然是江湖上最出名最厉害的兰姬。曾经,他们不会相爱,可是现在他们爱的很深,曾经,她为了他竟然冲出去帮他挡箭,曾经,他们一起跳崖,但是她为了他竟然冰封了他,曾经,他为了她竟然像恶魔一样把伤害她的人杀死。不能同生,只愿同死,千秋万世,至死不渝!舞,若舞,于若舞,我爱你!珉,俊珉,慕容俊珉,我爱你!(简介无良,请看序一和正文)(求收藏!求点击!求人气!)
  • 点子面子票子

    点子面子票子

    本书运用通俗的文字,从人的表情神态、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方面对识别他人进行介绍,致力于提供识破陷阱、规避麻烦的策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