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丽是一个有些才气的女孩,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就职,她被调到一个无足轻重的部门工作。上班之后的日子过得很清闲,工作任务原本就不重,再加上这个部门都是元老级的员工,工作氛围十分松散。最初,宴丽十分看不惯办公室里大家整天混日子的心态,可是时间久了,宴丽也慢慢加入到同事们聊天的行列中来,对工作敷衍了事,再找不到当初满腔热忱的感觉。
工作两年的时间里,宴丽变得十分懒散,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支配下,她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业绩来,这背离了宴丽最初的理想。
这一年年底,宴丽觉得自己不能够再这样继续下去,白白浪费了时间也蹉跎了岁月。她在新年放假的这段时间里,认真思考总结了一下工作两年来的状况,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当宴丽长假结束后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仍然是以前的懒散姿态。为了让自己不再被他们所影响,宴丽幻想着一个更优秀的女孩就在自己身边,每当她想要偷懒的时候,她都想着那个优秀的假想敌可能会做得更尽心更完美,于是她强迫自己去把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更出色,甚至不在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业务,她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完成。
宴丽的态度转变当然被领导看在眼里,不出一年的时间,宴丽被委以重任,调到了别的部门。当宴丽踌躇满志地准备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拳脚的时候,她听说原来的部门正在被整顿,有些人已经被开除了。
可见,为自己树立假想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施压的方法,好多人在抱怨环境没有为自己创造条件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还拥有着改变环境的能量。任何梦想都是值得尊重的,只要你愿意尝试,它就不再是痴人说梦。你完全有机会做得更好,只要你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你的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等待和畏缩只能让你错过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为自己树立一个有效的假想敌,让他成为你进步的云梯、成长的动力。
我们也知道,还有一些人由于过于敏感,时刻担心有人会超越自己或者陷害自己,甚至容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于是,草木皆兵,把所有人都当成是自己的假想敌,总想要不断地与人竞争,甚至把失败也归结到无辜的人身上。这样的假想敌对你而言,不再是一个善意的提醒,而是变成了封闭自己、折磨自己的枷锁。
张铁和马佳是一个部门的同事,也是不相伯仲的竞争对手,出类拔萃的两人互相不服气,明争暗斗了很长时间。公司为了培养同事间的合作能力,决定让互不顺眼的两人共同完成一个对公司小有影响的项目。
这两个人虽然都不喜欢对方,但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也就试着互相容忍,他们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终于和客户开始了商谈签订合同的相关事宜。
然而,事情进展的并没有那么顺利,当张铁和马佳到达谈判地点,和客户碰头之后,才发现相关的重要资料居然有遗漏的环节,这是张铁负责的部分,不过好在客户并没有很介意。他们商量等到回公司整理好,再发过去一份就好。
张铁和马佳回到公司后,张铁立刻开始整理文件遗漏的部分,这个时候他发现马佳不但没有过来帮忙,反而神秘兮兮,不知道和上司在说些什么,张铁感到十分气愤,早就觉得马佳是他最棘手的敌人,现在被他抓住小辫子了,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迫不及待地去告状。
马佳在上司的办公室呆了很长时间,张铁越想越不舒服,越发觉得马佳是个势利小人,这点儿事情也要和上司大张旗鼓地报告。当马佳春风满面地从上司的办公室走出来,路过张铁的位置并跟他打招呼的时候,张铁再也忍不住了:“马佳你是个东西吗?我只不过犯了这样的小错误,你至于兴师动众地去打报告吗?真是小人得志。”
马佳听了张铁的话,当时愣在原地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他刚张开嘴想要跟张铁解释一下,没想到张铁的怒火仍然没消,他极尽恶毒地责难马佳的行为,办公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时,被惊动的上司走了出来,颇为不满地告诉张铁,马佳只是在夸奖张铁的工作态度很好,而且,如果张铁不是自己说出来,他根本不知道原来张铁工作时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在我们的身边,也常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总觉得很多人在背后批评自己,说自己的坏话,于是,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存在着和别人比较的心态,不断地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长此以往,这样的人往往会生活得十分疲惫。
很多身在职场的人都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同事之间无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的关系,总有一些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另外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假想敌。如果你和“假想敌”较劲过了头,就应该好好调试一下心态了,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结在无辜的同事身上,“假想敌”的存在,应该是对你的一种提醒,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比当作敌人更有利于自我成长和工作进步。
忍得怨气,生得财气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你不想孤立,那么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吧!
立身处世难免与人有口舌之争,然而聪明的人以和为贵,尽量避免争论,赢得别人的好感,那么在人海中,我们就不再孤立。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情理’、‘这不正确’或‘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过分地相信自我的标准。因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遭遇太多的争论,造成太多心与心的嫌隙。在那些自以为是的争论中,我们竭尽全力地维护那些并不全面、并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足称道的异己意见,我们给予太隆重的对待。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箭过后,我们得到的仅是“心乱”,失去的却是“亲密无间”,或许我们还得到些什么?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那是嫌隙与隔膜。感谢上帝,我们因此又多了一个“敌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我们那“锐不可挡”的口才。
卡耐基曾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不愿对敌的人在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你感到自己的错误,却也决不会在对手跟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没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到争论结束,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事实上,我们已深深领教了“死要面子”的苦果,所以,此时,我们不再面临任何的障碍,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用来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比起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因此,我们在做人办事时,应和和气气,有损人面子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则一定不要说,这样,当请别人给你办事时,别人才不至于拒绝。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关羽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这就正如俗话所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在生活中,或许人们彼此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才产生了彼此争斗的局面。所以,请牢记“和气生财,财生和气”。
该低头时,要学会低头
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学会低头,你才能顺利地走过一段坎坷路,学会低头,你的人生路才会更加精彩。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更清醒地认识生活。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懂得低头、懂得自谦,最后才登上常人无法攀登的高峰的。我们来看一个著名艺术家梅兰芳的故事,看过之后你可能就会领悟到低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梅兰芳当时经常在各个戏院演出,而他的每场演出无不获得喝彩。这天,他在一家戏院里演《杀惜》,演至精彩处,戏院内喝彩声不绝于耳。大家都在不停地叫好。但当众人的叫声停止后,只听到有一个老人很平静地喊了一声:“不好,不好!”
大家都循声看了过去,梅兰芳也不由地朝老人看了一眼,只见那是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梅兰芳在台上暗暗地记下了他。
待戏结束之后,梅兰芳找人用专车把老人接到自己的住处,对他待如上宾。等老人坐定喝完一杯茶时,梅兰芳才恭恭敬敬地说:“说我不好者,吾师也。先生说我不好,想必您老人家定有高见,请您赐教,学生决心在此亡羊补牢。”
老者先是觉得梅兰芳之所以请自己来一定是要与自己争执一番,没想到他却对自己如此谦恭。于是,老人便认真地说:“惜娇上楼与下楼之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而你为何在表演时上八下八?”
梅兰芳听过仔细一想,顿时恍然大悟,不仅为自己的疏漏感到羞愧,也为老先生观看得仔细深感佩服。想至此他低头便拜,称谢不止。
老人不无感慨地说:“我没想到你能在我这样一个糟糠老人面前低头。”
梅兰芳认真地说:“不,能给我指正的人都是我的老师,都值得我向他们低头请教。谢谢您能知无不言,您从此就是我敬重的老师。”
老人激动地说:“你这样的态度一定会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有一点你要知道,那就是表演无小事,你的举手投足都马虎不得。”
梅兰芳听后对老人感激不尽,以致以后每次演出,必请老者观看指正。
就是这样的谦虚大度,就是这样的肯在过失面前低头的态度,使梅兰芳最终成了一代名家。他的肯低头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了一步,还使自己的德行更胜人一筹。他这样的态度怎能不受人尊敬?这样成功的艺术大师都能如此,我们又有什么不可的呢?
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自以为是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却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特别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地看到,只有“把自己的杯子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杯子抬得高高的,别人就是想给你智慧和经验也倒不进去。低头没什么做不到的,能做到低头的人,他才能更好地站起来,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挫折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丽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韧的品质。
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弯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莫测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唐吉诃德”。
因此,在生活中不要总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睛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要学会低头,学会对自己更好的认知,这样你的人际、人生才会走得更顺利,你也才能更快地出头。
要使自己出头的脚步走得更坚定,那么学会低头,感谢低头。这样你会在交际中走得更好,也才会在人生中更好地出头。
父母的“唠叨”,修炼你生存的本领
当我们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摇摇摆摆地开始学习走路,经常会因站不稳而摔倒,这时候,我们可能一边不顾体面地号啕大哭,一边偷眼瞄向不远处的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的援助及扶持。也许,并不是真的那么疼,我们也只不过是想引起父母的重视而已。
然而,这个时候,父母可能也会流露出心疼的表情,只是,他们不肯走过来,只是不断地在旁边告诉你:宝贝,自己站起来。于是,没有办法的你只好自己慢慢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