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200000015

第15章 德意在欧非燃起战火(2)

莱茵兰是德国领土,与法国相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迫使德国向法国和比利时保证莱茵兰非军事化。凡尔赛和约第42、第43、第44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1925年由德、法、英、意、比五国签订的《洛迦诺公约》对此再次作了重申。

莱茵兰非军事化使德法边界德国一侧出现了一片缓冲地带。假如德国要进攻法国,那么,战争首先要在德国领土上进行。法德相比,显然法国在战略上占据优势。倘若德国对其东邻,诸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挑起战争,由于法国和它们均订有互助条约,必将出兵干涉。而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存在,使法国很容易进入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对德国经济造成严重威胁。

反之,如果莱茵兰驻有德国军队,不仅法国本身的安全会受到直接威胁,而且对法国的东欧安全体系也将会带来致命打击。

因此,莱茵兰非军事化对制约德国,防止它对外扩张,从而保障法国、波兰和东欧国家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自凡尔赛条约签订之日起便对在自己的领土上保留一块不设一兵一卒的真空地带的屈辱地位极不甘心。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为对外侵略扩张,更是急于改变自己这种在战略上所处的不利地位,无奈国力有限,兵力不足,且受着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的种种束缚,一时难以如愿。

明知不敌而逞匹夫之勇,乃下下策。诡计多端的希特勒可不会如此,他并未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在一段时间里采取口头上侈谈和平,暗中却积极准备战争。在政治上,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迅速实现了纳粹党的一党专政,使德国完全纳粹化,并加强了自己的独裁地位。在军事上,德国从秘密扩军到公开扩军,很快便增强了军队的实力。

1935年5月2日,德国国防部长冯·布洛姆贝格将军向德国三军发出了第一个指令,要他们拟定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的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叫做“训练”。布洛姆贝格在指令中强调,下达“执行训练”字样的命令后,必须以闪电速度的奇袭来完成这一作战行动。6月16日,在德国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的第十次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进军莱茵兰的计划。会上,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校报告了这个计划的各项细节,提到了统帅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所采取的向莱茵兰进军的初步措施。

1935年5月2日,法苏互助条约在巴黎签订。本来这一条约应该成为有效回击侵略者的基础,但由于法国签订条约只是为了将它用来作为同柏林谈判的筹码,而不准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实际上这项条约以后并未实行。但它却给一直在寻找机会破坏洛迦诺公约、准备进军莱茵兰的希特勒提供了口实。此后,希特勒一伙便以受到法苏结盟威胁为借口,大肆攻击法苏互助条约,甚至咒骂条约是犯罪,说什么如果法苏条约获得批准,这就意味着它将与捷克斯洛伐克同俄国已经缔结的条约联结在一起,使德国极易遭到这些国家的联合空中行动的攻击。虽然希特勒一伙不断攻击法苏互助条约,但在一个时期内,法国并未批准该条约,而善择时机的希特勒亦未立即采取行动,因为他不但需要一个废除洛迦诺条约的借口,也需要一个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合适气候。

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英法对意无可奈何,国际联盟的制裁也未奏效。1936年2月,意大利却利用狂轰滥炸和施放毒气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墨索里尼侵略埃塞俄比亚逃脱惩罚,这让希特勒对莱茵兰非军事区采取行动更充满信心。

在1936年,对希特勒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起鼓励作用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月6日重申美国今后对欧洲事务将持严守中立的超然态度。这让希特勒相信他对莱茵兰采取军事行动决不有什么太大的麻烦。

希特勒巧妙利用英法意之间的矛盾,成功地拆散了西方的反德阵线,并利用意埃战争将意大利拉到自己一边。1936年2月22日,墨索里尼向德保证,如果德国废除洛迦诺公约,意大利不会支持英法反德。

随着斯特雷萨阵线的全面瓦解,通向莱茵兰非军事区的道路已经开通,德军开入莱茵兰只是时机问题了。

根据洛迦诺条约,德国若入侵非军事区,法国有权使用武力,英国有义务支持法国的行动。然而面对德国在莱茵兰制造的紧张局势,英法两国一味妥协退让。从1935年起,这一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关于该地区形势的情报也随之不断从法国驻德机构送往巴黎。

1935年4月12日,法国驻科隆总领事让·多勃雷向法国外交部报回的情报中说,德国人正在赶修新营房、武器弹药库、军用汽车库、飞机场、铁路和公路。

1935年6月,驻柏林陆军武官勒农多将军写信给法国陆军部长法布里说,德国政府在莱茵兰地区设立征兵办公室,他认为,尽管德国仍然尊重莱茵兰非军事化条款,但“取消这个决定的问题总有一天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后来他又多次重申这一看法,并认为:“这个日子不太遥远了。”

同年秋天,莱茵兰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10月,法国陆军情报局报告说,德国人正在积极地准备重新占领非军事区。法国驻德大使弗朗索瓦·庞塞根据10月21日同希特勒的谈话断言,希特勒马上要报仇了,很快就要进军莱茵兰。

根据这些情报,法国政府和军队本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各方面做好粉碎德国的军事冒险的准备。但法国方面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国联、盟国,特别是英国身上。

1936年1月24日,法国外交部长弗朗丹曾通过外交部提请国防部注意防范问题,并要求就此提出建议。2月12日,陆军部长莫兰将军在他签署的一份陆军参谋部致弗朗丹的电文中提出某些预防措施,但其中没有一项是准备反击的措施。2月17日,莫兰代表军队再次致函弗朗丹,2月25日,军队由于害怕希特勒以批准法苏条约为进军莱茵兰的借口,居然建议外交部推迟批准该条约。

2月27日,法国内阁确定了法国在莱茵兰问题上的行动方针:(1)法国政府将不单独采取行动,而要和洛迦诺公约签字国一致行动。(2)一旦(凡尔赛条约)第43和42条受到明目张胆的和不容置疑的破坏,法国政府即将和英国、比利时和意大利政府进行协商,以期协调一致,采取共同行动,执行国际联盟盟约和洛迦诺公约的规定。(3)在等待各承担义务的国家提出建议期间,法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预防措施的权利,包括军事性质的措施……

希特勒认为,解决莱茵兰问题宜早不宜迟,否则,如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得手,英国就更不愿意在莱茵兰问题上妥协了,意大利也将更难对付。

1936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以353票对164票批准了法苏条约。进军的时机终于成熟了。3月1日,希特勒决定占领莱茵兰。

3月2日,布洛姆贝格发出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他要求陆、空军部队同时出其不意地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为保持行动的和平性质,准备工作应尽量做得不惹人注意;假如洛迦诺条约的其他签字国,通过军事准备来对德军进入莱茵兰作出反应,任何军事上的“反措施”都要由他来决定。这里所说的反措施就是“赶紧将三营德军从莱茵河西岸撤回”。

1936年3月7日,星期六,英法两国法定的休息日,凌晨,德国一支象征性的小分队奉命越过莱茵河,进入非军事区。上午10时,德国外长牛赖特召见洛迦诺缔约国驻德大使,交给他们一份废除洛迦诺公约和提出新的和平计划的照会。

德国在照会中建议,同比利时和法国签订为期25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并由英国和意大利出面保证;同德国东方诸邻国签订同样的互不侵犯条约;同意法德边界两边都非军事化;与西方国家签订空军条约,国联改组后,德国可能重返国联。然后德国外长告诉他们说,德国“象征性的小分队”正在进入莱茵兰地区。

中午,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讲,他说:“德国不断地、反复地提出和法国保持友好关系和保障和平,而法国却拿法苏军事同盟来回答我们,这个军事同盟是专门对付德国的,这是对莱茵条约的破坏。洛迦诺公约从此失去了它的实质意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德国不应该再受这个失效的公约的约束了。”

当时,希特勒作出的决定使德国的将领们感到惶惶不安,他们多数人认为,占领莱茵兰的少量德国部队会被法国军队彻底歼灭。希特勒的计划付诸实施之后,将军们依然坐卧不宁。

希特勒以后也承认,“在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3月7日,德军进入莱茵兰的当天,法国总理萨罗在自己的办公室召集三位阁僚以及莫兰和甘末林开会。但最后会议未作任何决定。3月9日,在内阁会议上由于莫兰危言耸听,使内阁会议作出如下决定:向国联和洛迦诺缔约国发出呼吁,要求“立即召开国联会议,在巴黎同洛迦诺公约各缔约国进行磋商”。法国人不愿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兵莱茵兰,但又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于是将法国的命运交由国联和洛迦诺缔约国来裁决。

实际上,法国最重要的盟国英国早在一年以前就已决定了不干预德国占领莱茵兰的方针。1935年初,英国内阁在未征询总参谋部意见的情况下即作出结论:维持非军事区并非英国1936年3月,德国政府宣布不再受《罗迦诺公约》的约束,“全面恢复行使德国在莱茵兰军事区的全部主权”。7日,希特勒派出3个营的兵力,越过莱茵河大桥。的重要利益。1936年1月27日,法国外长弗朗丹乘参加英王乔治五世葬礼的机会就德国人可能进军莱茵兰问题征求英国政府的意见。英国外相艾登却认为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存在与否只是法国的事,与英国完全无关。

3月10日,洛迦诺公约签字国在法国外交部举行会议,弗朗丹以虚假的强硬姿态表示:如果我们要和平,就必须立即把德国人从莱茵兰赶出去。要求对德国实行经济、财政和军事制裁。

艾登在会上重申,英国反对法国采取单方面行动。比利时首相保罗·范·齐兰支持艾登的意见。意大利大使沉默不语。后来会议改在伦敦继续进行,但始终未作出什么值得一提的决定。

3月14日至24日举行国联行政院会议,19日通过决议,谴责德国重占莱茵兰破坏了凡尔赛条约第43条和洛迦诺公约。除此之外,有关与会国家作出了一定外交姿态,但各国的所谓“保证”和“义务”,毫无实际意义。正是英法两国没有以武力阻止希特勒毁约的勇气和决心,希特勒及其将领们所担心的灾难并未发生。希特勒的冒险成功了,这使希特勒乐不可支。1936年3月21日,希特勒在汉堡得意洋洋地宣布:“凡尔赛条约的精神已经摧毁了。”

在莱茵兰事件中,希特勒因此一举,不但“提高了声望,加强了手中的权力,分化了对手”,而且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略形势,决定了战前欧洲各国政策的基本走向。

5.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

奥地利和德国都是属于日耳曼民族文化范畴的国家。但前者从来不是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日耳曼人在政治、经济上曾有过大联合,但这种联合的核心是奥地利而不是普鲁士。直到十九世纪,奥地利仍然恪守领导日耳曼人的传统,坚决反对普鲁士的兴起。只是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对日耳曼人的领导地位才为普鲁士所代替。

但是,德国早就梦想吞并奥地利。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后不久,便委任国会议员西奥多·哈比希特为奥地利纳粹党督察。希特勒还批准设立一个由几千人组成的奥地利军团,驻扎在沿奥地利边界的巴伐利亚境内,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他还把流亡在外的奥地利党领袖阿尔弗雷德·法劳恩菲尔德弄到慕尼黑,让后者每晚进行反对奥地利政府的煽动性广播。

此外,无孔不入的德国情报人员披着各种合法的外衣大量涌入奥地利。他们在奥地利发展情工人员,建立情报组织,进行旨在颠覆奥地利的宣传活动,支持已有的法西斯组织,建立新的法西斯团体,他们鼓动并联合奥地利法西斯分子,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奥地利国家各部门的权力。到1938年时,希特勒情报人员同奥地利法西斯分子一起已经控制了奥地利国家的许多要害部门。他们不但可以使德国及时了解奥地利的各种情况,而且大力影响奥地利政府的政策,使其适合德国的口味。

1934年7月25日,纳粹分子制造了暗杀奥地利总理多尔富斯事件。但这次纳粹暴动和1923年的啤酒馆暴动一样,很快便被平息了,参加暴动者被逮捕了,其中13人被处以极刑。

这次纳粹暴动之所以失败,除技术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由于时机尚不成熟。1934年,由于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德国在外交上也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英法反对德国这种直接违反凡尔赛和约和圣日尔曼条约的作法,坚持应让奥地利继续保持独立。此时的苏联正好首次表示愿意同西方一起签订一个东方洛迦诺公约,当然也不赞成德国在奥地利的行动,甚至法西斯意大利也不站在德国一边。事件发生后,墨索里尼急忙动员了4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声称意大利将尽力维护奥地利的独立。这件事在一段时间里曾闹得沸沸扬扬,国际舆论对希特勒十分不利。

希特勒无计可施,只好强忍了几年。1935年5月21日,为了欺骗国际舆论,安抚奥地利,他在国会公开宣称德国既不希望也不打算干涉奥地利内政,并吞奥地利,或者来一次合并。但是希特勒亡奥之心不死。他口头上侈谈和平,暗地里重整军备,表面上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背后却在加紧干着破坏奥地利独立的勾当。

经过几年紧锣密鼓的准备,到1938年初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此时的德国已经建立起一支陆海空各军种齐全的武装力量。德国已经完成了“打碎凡尔赛和约的枷锁”的任务,在希特勒看来,实现他长期孕育的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此时的国际环境非常糟糕。1937年4月,奥地利联邦总理许施尼格曾谋求英国发表一项保证奥地利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声明,未果;法国政府拟与英国一起发表关于中欧问题的声明,也未成。但张伯伦在1937年5月却对奥地利国务秘书施密特说:“英国不仅希望与意大利,而且也希望与德国达成谅解。”

同类推荐
  • 烽烟情

    烽烟情

    谨以此书献给艰苦卓绝的勇士。勤勉学生深受国文女老师赏识。女老师丈夫是地下**,为迎接红军到来,组织暴动队,该生积极参与,并与暴动队长结为拜把子兄弟。红军主力撤离,负伤的他和重病的领导——老师丈夫率领部分队员留下艰辛坚持,与凶残的铲共团不停息战斗。领导去世,不少人牺牲,他和患难与共的女老师等人坚韧不拔。国共合作局面,胜利在望情形,学生和老师在烽烟中催生的情谊得到升华……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世界邪恶力量发动人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太多的苦难、血腥与残暴;而世界民主力量的正义的反抗又使其充满了英勇、顽强和悲壮,并以最终的胜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可以说,二战历史是一个悲剧和成就、痛苦和壮丽、灾难和理想并存的历史,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本书将通过对二战时期著名领袖英勇事迹的描绘,提醒世人应牢记历史,永远铭记在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领袖。
  • 绝死反击

    绝死反击

    强者为王,至死方休!我们是狩猎者小队!反恐部队的刀尖!恐怖分子的克星!
  • 战争中的英灵

    战争中的英灵

    未来,人类面对强大而邪恶的敌人,何去何从?是放弃抵抗,还是勇敢战斗?
  • 回到1937

    回到1937

    “兄弟们!拿起武器!送小鬼子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李羽,1939年“如不灭羽天军团,则华北将永无安宁之日。”——冈村宁次,1943年“如果可以,我愿意用20个师的兵力来换李羽加入我们。”——傅作义,1949年——李羽,一位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普通大学生,却因军方实验的时间机器故障而意外的穿越到了1937年的北平。那是一个和电视里不一样的世界,战火纷飞,血腥味和硝烟味是那个时代的味道,空无一人的村庄和尸横遍野的战场是那个时代的特产。曾经遥远的战争,是那么遥远。而如今,却在眼前。是逃跑还是战斗?李羽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并和一群爱国的好汉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热门推荐
  • 玄门阴盗

    玄门阴盗

    从我一出生就被我那祖父道门“神棍”惊叹和道门有缘,道者?盗者?盗者有道,无道无能行一盗。中国的阴阳学,风水学源远流长,自从河图洛书问世,数千年前,历代大师不断精深研究,将其发扬光大,是为泱泱大华超国宝级文化精髓。茅山神术,阴阳风水,通天玄术,五行遁甲皆其一而皮毛。今日就听我李道生一一道来,就先从这盗墓说起吧......
  • Some Roundabout Papers

    Some Roundabout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庶女鉴宝师

    庶女鉴宝师

    这年头,庶女难当,主母步步紧逼行陷害,嫡姐设计毁名节,她演戏装傻,终让她们深入陷阱……正当她搞定内敌,鉴宝求财之时,侯门公子却找上门来:女人,求负责……什么?我不认识你吧!某男怒:女人,定情信物你都拿了,还想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妖孽美男太嚣张

    妖孽美男太嚣张

    一次“意料之外”后,他霸道张扬的宣言——她是他的专属物。他宠她疼她无比的纵容她,当她弥足深陷时,曾经的一笑置之却成了现实,原来她可有可无。原以为他们终将一如既往的成为两条平行线,可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帝不经意间打了个盹,平行线再次交集。当一切迷雾拨开,当彼此真正身份揭晓,他是她的未婚夫……是再次沦陷还是各自分散?原来一切早已在冥冥中注定。【许你一生却擦肩过,所以我来付你一世】
  • 刘邦

    刘邦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位地方小混混,居然在秦末大乱的天下中,与诸英豪争强斗胜。他打败了有史以来强悍勇猛的对手项羽。一个每战必败、攻无有克的软脚虾,凭什么打败蛟龙称王?时至今日,仍然使我们好奇:他是怎么变成“弱势大赢家”的?刘邦万事不如人,但是他独能用人。他知道自己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韬略不如张良,阴谋不如陈平,但他却能将这些能人掌控于手中。而且刘邦用人,并不是轻易相信,而是建立在对手下深刻的观察的基础上的,看上去庸庸碌碌,实际上洞若观火,大智若愚。
  • 耶华之录

    耶华之录

    有些事情,是身不由己,有些事情,是一念之差,还有些事情,是早已注定。
  • 幻想乡的战争

    幻想乡的战争

    妖精是否最弱?那为何那声最强的呐喊确实那么的执着?圣白莲为何被封印?这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月球战争为何失败?真的是应为战术上的失误么?豪情冲天的鬼族,为何被区区人类赶下地狱?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地灵殿的人真的甘心在地底么?守矢神社是如何建立的?妖怪山的妖怪为何要向,没有神力的神效忠?铃仙身为月球,精英战士为何做了逃兵?博丽巫女在想些什么?红魔馆是如何建立的?美玲真的是最弱的么?魔理沙有着什么奇怪的血统?爱丽丝威震天的名字,真的是误叫的么?上白泽慧音变身后,你确定他不是s么?稗田阿求“所有人都觉得这就是幻想乡的全部”指了指身后堆成小山的文献“无知的妖怪”稗田阿求耸了耸肩膀无奈的说“但是真正的历史就在我手上,这本黑的不能再黑的历史……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一切的一切尽在本书《幻想乡的战争》
  • 爱之夏

    爱之夏

    至夏,一个傻白甜的好女孩,为了拉贝尔大陆和古灵族的和平牺牲了自己,转世为千韩,而千韩在成为了爱心花仙魔法使者后,会不会恢复前生的记忆呢?她又会不会和安德鲁重新开始呢?这是属于至夏的故事。作者是我樱希纯和樱可可。
  • 乱世女将

    乱世女将

    依楼虽然身为世家女子,但她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令人艳羡的一生;然而又是艰难的一生,孤独寂寞的一生。她聪明、睿智、有野心,遗憾的是她是一名女子。她可以选择作为众多的女子中的一个,最终被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中;但是她没有,她不甘平庸,不甘让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的一个王朝的命运!她是个巾帼不让须眉英勇的将军,一个敢做敢当的枭雄,她是个美丽的女子更是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一道风景线。她勇于担下天下大任,勇于实现自己的野心。王朝在她的治理下,停止了日渐衰退,反而是逐渐强盛。她知人善用,她有功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