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经过战斗间歇补充后,南方方面军主力开始了旨在夺取美利托波尔城的攻坚战斗。该城是通往克里米亚半岛和第聂伯河下游地区的咽喉要地,因此德军准备誓死固守。10月13日,美利托尔获得解放。
在南方方面军攻打美利托波尔的同时,西南方面军主力对第聂伯河下游突出部上的扎波罗热地域的进攻也开始了。除了担任主攻的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外,左右两翼配合作战的分别是第3和第12两个集团军。10月1日拂晓,突击正式开始。但到11日,近卫第8集团军及其侧翼部队仍然未完成攻克扎波罗热的既定任务。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指示马利诺夫斯基亲自到崔可夫的指挥所坐镇,研究是否可以利用夜战来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后来,经多方研究论证,夜间突击的方案形成了。
13日21时50分,整个苏德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夜战行动——参加的有3个集团军、1个坦克军又1个机械化军——开始了。到14日,扎波罗热被夺回。
至此,整个第聂伯河会战胜利结束。
1943年12月中旬,华西列夫斯基自前方回到了莫斯科,参加研究1943年冬季战役计划会议。从今年4月份开始,他就不得不不停顿地反复奔波于前方各个战场,忽而天上,忽而地下,工作之紧张,任务之繁重,有时简直都超过了他脑力和体能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在前线,他既要经常与最高统帅商讨全国战局的任何新变化及其特点,为之提供战略总体设想甚至包括具体战役的构思,还要随时解答最高统帅或总参谋部提出的各种棘手问题;又要直接负责自己所在的南方战线各方面军的战役策划和军事行动的协调,甚至深入到各集团军参与实际部署或战前战后检查,解决每一个具体战役中不时冒出来的新问题。会上,华西列夫斯基总结了前线各战场的作战情况和作战经验,分析了整个战局态势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会后,斯大林特意宴请与会人员。当斯大林来到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的身边祝酒时,两人立即站起来。斯大林幽默而风趣地说:“两位劳苦功高,何必大驾起立呢?而不像我,整天在办公室里清闲打坐,所以才特别需要站起来走动走动呢。”一席话,大家都笑起来。
12月21日,华西列夫斯基离开莫斯科,又回到了乌克兰第3方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即原来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以便根据大本营训令协调它们即将展开的新的进攻行动。
在苏1943冬季作战计划的第一阶段,正当朱可夫协调瓦图京和科涅夫两路大军勇猛进击、节节胜利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在南端协调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3、第4两方面军进攻尼科波尔地域突出部的行动却连连受阻,进展缓慢。
到2月底,进军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域战役的第一阶段宣告胜利完成。按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乌克兰第1、第2和第3方面军继续向西挺进,在行进中分割德军“南部”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然后将其各个歼灭,并把战线推到苏联国境线附近。乌克兰第4方面军则留驻克里米亚地峡地域,以彻底孤立和封锁克里米亚敌军,并准备实施进攻克里米亚半岛战役。
3月初,在华西列夫斯基的直接参与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总参谋部制定了进攻乌克兰战役的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4月10日,也就是解放敖德萨的那一天,华西列夫斯基荣获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奖给他的一枚最高军事勋章——“胜利勋章”。当时,获得此项殊荣的只有他和朱可夫。奖词是:“由于出色地完成最高统帅部赋予的领导大规模战役的任务,从而在粉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事业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尚未发布这项荣誉命令之前,斯大林就首先在电话中向华西列夫斯基表示了祝贺,但最高统帅的贺辞叫人听来总是那么沉甸甸的。斯大林在电话里对华西列夫斯基说: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让我祝贺您荣获苏联最高级别的军事勋章,我为您的成就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是,也须请您知道,您受到奖励并不仅是由于顿巴斯和乌克兰的解放中有您的智慧和汗水,照我看,它还预示着克里米亚的解放也必须由您来负责。现在我就建议您把注意力转到这件事上来。同时,也不要忘记与您颇有感情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南端,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它的南部海岸,与土耳其遥遥相对,西部则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4月8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打响了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第一炮。战斗一开始,第51集团军迅速攻占了赞科伊,第2集团军攻破彼列科普防线。
此际,4月初因急驰敖德萨城下协助乌克兰第3方面军攻城的华西列夫斯基,奉斯大林电令于4月11日赶回了克里米亚前线。
来到托尔布欣的前线指挥所后,华西列夫斯基先听了托尔布欣关于部队进展的详细报告。因扎哈罗夫指挥的近卫第2集团军正在遭受敌军的顽强抵抗,于是,他与托尔布欣商定:立即由坦克第19军和步兵第279师、反坦克歼击炮第21旅组成一个快速集群,由坦克战车搭载步兵同时前进,迅速插入敌军防御后方,以尽快攻占辛菲罗波尔。战斗至第3天,该快速集群就攻克了德军重兵把守的辛菲罗波尔城。随后,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其他部队也大踏步跟进,很多城镇和居民点先后获得解放。
这时,半岛上的大部分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纷纷向塞瓦斯托波尔撤退,并在这里重新集结和组织兵力,企图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负隅顽抗。
的确,塞瓦斯托波尔不愧为一座“堡垒城市”。德国军队在这里已经有了6道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堑壕,此外还有密如蛛网的铁丝网,遍布四周的地雷区及许多令人摸不清具体位置的永备性暗堡发射点。这一切,无疑都给苏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此间,华西列夫斯基和托尔布欣等指挥者曾多次对塞瓦斯托波尔组织过进攻,但都未能成功。
4月28日,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详细计划报告给最高统帅,并确定了实施进攻时间——5月5~7日。
5月10日,被希特勒法西斯宣传工具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堡垒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终于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这几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托尔布欣一步也未离开过巴拉克拉瓦以北的濒海集团军指挥所。他们一方面时刻注视着前线各部队的进攻行动,随时为他们做战争导引和战略指挥;另一方面则不断把报告上来的战况向最高统帅部汇报,并随时等待最高统帅可能给他们发来的新指示。
在塞瓦斯托波尔被攻克的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决计到那里去看一看。在麦昔齐耶维山地区,他不幸被一枚残存的地雷炸伤。护送人员将他送往方面军司令部,再往后,被飞机送往莫斯科。
在住院医疗期间,华西列夫斯基一刻也未停止对白俄罗斯战役计划的思考和运筹。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一来(指住院),我就有‘机会’再次考察总参谋部正在起草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的细节。”
其实,当华西列夫斯基还在克里米亚前线紧张地部署攻打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时,斯大林与朱可夫元帅,安东诺夫副总参谋长等就在莫斯科开始了1944年夏季作战计划的运筹帷幄。这次战役的代号叫“巴格拉季昂”。
5月20日,伤愈出院的华西列夫斯基第一次应召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同时参加的还有朱可夫、安东诺夫和什捷缅科。他们这次是在最高范围内审定“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的细节问题。
以后两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几乎全是在斯大林那里度过的。其中第三天,还召集来了所有担任主要进攻方向的那4个方面军司令员,以及苏军各兵种领导人和总参谋部的部分人,以便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经过这次充分的讨论,总参谋部又负责对战役计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明确,“其目的就是合围并消灭明斯克地域内敌中央集团军群的有生力量”。
5月30日,最高统帅和大本营最后批准了“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并规定从6月19~20日开始执行。
关于这个计划的特点,华西列夫斯基曾有8个字的精彩概括:“简单明了,大胆宏伟。”
就在“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被批准的当天,朱可夫去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而华西列夫斯基则到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去。
5月30日夜间,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4人再次聚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这是白俄罗斯战役前苏军正副最高统帅和正副总参谋长的最后一次聚会。研究并起草了给白俄罗斯各方面军的各个训令,关于立即投入准备白俄罗斯战役的指示和战役实施第一阶段的具体任务。
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俩人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分别签署的给巴格拉米扬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和扎哈罗夫的训令也发了下去。他们要求这4位方面军司令员在他们到达部队之前,先行确定好完成战役准备和开始进攻的日期。
6月4日,华西列夫斯基由莫斯科出发,到了设在斯摩棱斯克州红城附近的森林中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他听取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关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战役计划及其实施准备工作方面的汇报。
6月8日,华西列夫斯基离开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带着随员到了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华西列夫斯基先后听取了方面军司令、参谋长、各兵种首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关于战役准备过程以及战役的物资保障等方面的报告和说明。
在此后的几天中,华西列夫斯基一直在为铁路工作的缓慢而发愁。因为,一旦承担进攻任务的部队及其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器材不能如期到达指定位置,任何周密的计划也等于白费。而且,由于铁路运输的拖延,必将会使战役发起时间推迟,而这给高度集中起来的部队和大量技术兵器的隐蔽和伪装又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他曾多次向斯大林打电话并递报告,要求最高统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华西列夫斯基的一再催促,终于引起了最高统帅部的重视。后经斯大林亲自过问,交通人民委员会才改变了原运输计划,但是,这种修正已经太晚,以致最后不得不把进攻时间推迟到6月23日。
每当大战之前,都是华西列夫斯基最为繁忙的时候。作为苏军总参谋长,他要对所有的方面军和各集团军负责领导工作。总参谋部和大本营还要为考虑其他方向的作战或下一步的战役规划征求他的意见,或干脆要求他主持这些工作。而作为派赴某一指定位置的大本营代表,他也丝毫不能因上述问题而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他常常有一种恨不能分身几处的想法。
6月19日,华西列夫斯基奉斯大林的命令,处理列宁格勒方面的问题。直至6月20日,他才回到前线线。
到了1944年夏季,随着苏军在整个西部战线的迅猛推进,特别是白俄罗斯战役的巨大胜利及其战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消灭敌“北部”集团军群有生力量、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的条件成熟了。
这时,根据最高统帅大本营的命令,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又增加了协调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行动的内容。这样,在整个北部地区作战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第2方面军就全部由他来负责了。
在7月12日以前,华西列夫斯基不断地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和第2方面军之间飞来飞去。作为大本营代表,他更关心的是这两支部队在具体部署和未来作战中的相互协调问题。待巴格拉米扬和叶廖缅科基本完成战役准备后,华前列夫斯基于12日晚回到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这里正在进行合围德坦克第3集团军的激烈战斗。早些时候,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已派出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从北南两侧绕到了维尔纽斯的后面。
随着合围圈内敌军被消灭,第31集团军攻克了利达。很快,维尔纽斯也被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解放。更重要的是,由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与“北部”集团军群的陆上联系终于被切断,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被彻底地挡在立陶宛南部地区。
此后,华西列夫斯基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决定,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主力部队立即向西挺进,占领整个从考纳斯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直线走廊,最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德国与立陶宛之间的边境线,以待下一步从这里直接进军东普鲁士的德军“狼穴”所在地。
至1944年7月底8月初,在整个波罗的海沿岸战场上,苏军的前沿战线已经大大地向前延伸了。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训令,华西列夫斯基的任务再次加重了。他不仅要负责协调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第2方面军的行动,而且还要指挥它们的战役作战。同样,朱可夫元帅在南部战线也得到了同样的指示。
新的使命,让华西列夫斯基更加感到了自己的任重道远。他清楚地知道,德国统帅部和前线德军都不会甘心波罗的海沿岸战线上这个“德军的缺口”的存在,他们肯定会不惜代价地派出部队来填充这一缺口,以恢复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与东普鲁士之间的陆上联系。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是性命攸关的。鉴于此点,华西列夫斯基于8月2日晚将自己的分析报告给斯大林,并再次提出把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调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他还提出,应把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所属的突击第4集团军也划入该方面军建制。斯大林表示同意他的分析,也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第二天,安东诺夫就告诉他说,大本营和总参谋部已经作出了上述安排。
有了必要的这些部队,华西列夫斯基便命令巴格拉米扬立即在米塔瓦(叶尔加瓦)至夏乌里亚一线严加部署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前沿和纵深,以便随时准备击退德军的反突击。此外,为了积极防御的需要,华西列夫斯基又指示波罗的海沿岸第2和第3两方面军立即对里加实施南北夹击作战。